養育安德魯使我們獲益良多
我在駕車上班時,回顧近幾天發生的事,不禁沾沾自喜。我剛成為第二個孩子的父親。今天,內子貝蒂·珍和我們的小安德魯快要出院回家了。
可是,在他們準備出院前,內子致電給我,當時她語帶焦慮。我於是立即趕往醫院去。她一看見我便說:「有點不妥了!」我們一起坐著等候醫生和兒科顧問醫生出來。
顧問醫生一見我們,便帶著沉重的語調對我們說:「我們確定你們的兒子患上唐氏綜合症。」她表示我們的兒子很可能在智力方面有缺陷。我頓時呆若木雞,頭腦變得一片空白,什麼也聽不進去,幸虧還能看見眼前所發生的事。
醫生抱起安德魯,向我們指出她察覺有不妥的原因。嬰孩的頭部軟弱下垂。這種肌肉萎縮現象乃是患上唐氏綜合症的新生嬰兒的特徵。在隨後的交談中,我們的神智漸漸恢復,於是便向醫生追問許多在腦中泛起的問題。他患有什麼的缺陷呢?我們可以預期有什麼事發生?我們可以教他學些什麼?他可以學多少?醫生解釋,這一切都視乎他生活的環境,以及他與生俱來的能力。
自那時以來,20多年已過去了。我們盡力給予安德魯配得的愛心和關懷,並在能力範圍內設法教導他。但回顧過去,我們看出自己所做的,不僅是施予而已。
明智的忠告
在我們作出調整去接受安德魯之前,許多懷著愛心的朋友已向我們提出不少忠告;這些忠告都是他們從親身經歷而得的體驗。他們是一番好意的,但正如所料,不是所有勸告都證明是有效和明智的。然而,經過多年的試驗之後,我們可以將他們的明智勸告綜合成兩大寶貴意見。
有些人為了安慰我們,於是說安德魯並不是真的有缺陷。但另一位老朋友卻勸勉我們說:「不要否認這個事實!你越快接受他的能力限度,你就能越快調整自己的期望,並會設法幫助他。」
結果我們發現從這些逆境中學得了一個重要教訓:除非我們接受現實,否則就談不上有任何治愈我們感情的良方可言。雖然否認現實往往是人的天性,但既然有些『臨到眾人的事是無法預料的』,我們若越拖延不願接受,我們便只會越遲採取行動去應付和作出所需的努力。——傳道書9:11。
在這些年間,我們遇見有些父母,他們的兒女都無法跟上正常學校的課程,或要入讀一些特殊的學校。這時,我們就不禁納罕,究竟有多少孩子其實是有缺陷或殘障的呢!他們當中有些會否患有「隱形的缺陷」,意即不是像安德魯一樣,而是在外表上跟正常的孩子並沒有任何分別的呢?患有唐氏綜合症的人很容易給人辨認出來,但另一些缺陷卻是外表無法察覺的。因此,有多少父母會懷有不切現實的期望,拒絕接受孩子的能力限度,致令彼此都感到心力交瘁呢?——可參閱歌羅西書3:21。
從我們的經驗中得到證實的另一項忠告是:別人會怎樣待你的孩子,你操有最大的影響力。你怎樣待他,其他人也會怎樣待他。
在過去數十年間,人們對待身心有殘障的人的態度正不斷轉變。但其實這許多轉變都是由一些有缺陷的人自己、他們的親屬、一些普通人和有關的專業人士所促成的。有些父母勇於帶頭,打破必須把兒女送院或帶往專業機構接受護理的傳統做法。結果,他們甚至將整個有關情況改寫過來。五十年前,大部分有關唐氏綜合症的醫學書籍所採用的統計數據,都是由一些精神病院或收容所提供的。但時至今日,這些觀點已完全改變過來。這時常是因為患者的父母和其他人不斷探索新護理方法的緣故。
學會更體恤人
奇怪的是,我們很容易會騙倒自己,以為自己真正具有同情心。但直至我們身處其中面對難題時,我們才發現自己對許多問題的理解原來極其膚淺。
安德魯的情況推使我們看出,許多不幸的人往往都是身不由己的。事實上,他使我們正視一個問題,我們正怎樣對待那些軟弱、遲鈍和年長的人呢?
我們很多時會帶安德魯到公眾場所,有些陌生人看見我們泰然自若地將他視為家庭的一分子,都不禁上前向我們傾訴他們心底的苦況。安德魯在場似乎向他們提出了保證,我們一定會同情他們的窘境。
愛的力量
無疑我們從安德魯那裡領會到的最重要心得是:愛不僅是一種心智上的功能表現而已。讓我來解釋一下這點。身為耶和華見證人,我們崇拜的基礎之一是,真正的基督教是超越種族、社會、政治的分歧和偏見的。這個原則使我們確信安德魯一定會為我們的屬靈弟兄姊妹所接納。一些專家認為,期望他在崇拜的聚會裡靜坐,專心聆聽是不切現實的。但我們並沒有理會這項勸告。相反,自他出生以來,我們都一直堅持帶同他一起出席聚會和從事逐家逐戶的傳道工作。正如所料,會眾裡的各分子都以仁慈和憐憫待他。
有些人甚至會對安德魯特別呵護備至。他看來也深深感受到這點。在這方面他並沒有受智能不足所影響。跟這些友伴在一起時,他會很容易克服與生俱來的害羞感,散會後他便會主動走到他們跟前。我們多次觀察到,即使在一群人當中,他也可以毫不猶豫地認出哪些是特別愛護他的人。
在表達愛心方面,安德魯也有同樣的良好反應。他對待嬰孩、老人和寵物都很溫柔。有時他會毫不猶豫地走到一些陌生人的嬰孩面前。這時,我們就會在旁監視他,恐防他不經意地對嬰孩粗魯無禮,我們便可以及時制止。但他卻多次證明我們的恐懼是多餘的。我們看見他總是好像保姆般呵護地撫摸這些嬰孩。
我們的一些心得
由於所有患唐氏綜合症的孩子在外表上都很相似,所以我們也自以為他們人人的品格都會很相似。可是,我們很快便獲悉,他們其實會跟自己的家人更相似。事實上,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個性。
安德魯也像其他年輕人一樣,不喜歡做一些辛苦的差事。但我們發覺,如果我們耐心、堅忍地不斷訓練他去做一件工作,直至成了習慣之後,他便不會再將其看作苦差了。如今在家裡做點雜務已成了他的自然習慣,只有一些額外的工作他才會視為苦差。
回顧在安德魯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留意到有個看來有點矛盾,卻又很有趣的情況出現。我們發覺,在教養安德魯方面所採用的一切原則,其實也同樣適用於我們跟其他兒女和一般人的關係之上。
例如,我們有誰不會對真正的愛作出積極響應呢?如果別人將你和另一個人作不利的比較,而對方在能力或經驗方面都跟你有很大差異,你豈不會感覺不公平和沮喪嗎?再者,有時我們豈不也會不願做某些工作,但由於堅持下去,最後卻可以將其克服過來,甚至從中獲得滿足嗎?
雖然由於人短視的緣故,我們也曾為撫養安德魯而多次落淚;但我們也享有過不少歡樂時光。我們也發覺由於安德魯的緣故,甚至在許多跟他完全無關的事上,我們自己也成長了不少。我們學會了不論一生的際遇如何,處境多麼艱巨,這一切都可以模鑄我們成為較好的人,而非凡事只曉得怨天尤人。
另一件事對我們有重大意義,就是我們正期待一個偉大的日子來到,屆時我們可以親眼目睹安德魯的缺陷得以復原過來,這會為我們帶來很大的舒解。聖經應許不久在上帝公義的新世界裡,所有盲人、聾子、瘸子和啞巴都可以完全恢復健康。(以賽亞書35:5,6;馬太福音15:30,31)試想像,如果你能親身目睹全人類都在心智和身體方面獲得醫治,並且可以盡量發揮他們的才幹,這會是多大的樂事!(詩篇37:11,29)——外稿。
[第12頁的附欄]
殘障的程度
有些專家將患有唐氏綜合症的病人分為三類。(1)可栽培的(輕度):這些人可以接受若干學術上的技能訓練。他們當中有些人曾實際成為演員或甚至講師。有些則可以在基本的監管下成功地過獨立的生活。(2)可訓練的(中度):這些人可以學會一些實用的技能。雖然他們至若干程度可以受教去照料自己,但卻需要獲得更多的監管。(3)嚴重的(深度):這是工作能力最低的一群,他們需要獲得長時間的監管。
安德魯是屬哪一類呢?我們現在知道他屬於「可訓練的」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