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莎草
(Papyrus)〔希伯來語goʹmeʼ戈梅〕
一種莎草科大型水生植物。莖呈鈍三角形,生長在淺水中,高2至6米(6.5至20英尺),頂端長出一簇濃密的葉。葉細長,像草。(見上冊544頁圖片)紙莎草過去被加工成不同物品,也可以做書寫材料。
紙莎草(學名Cyperus papyrus)生長於沼澤、靜止的淺水中或水流緩慢的河岸,例如尼羅河下游就曾有大量的紙莎草生長,現今卻幾乎絕跡了。比勒達曾問約伯:「沒有沼澤,紙莎草能長高嗎?」(伯8:11;賽35:7)
紙莎草的莖具浮力。摩西還是嬰孩時,他母親為了保全他的性命就拿「一個用紙莎草做的箱子」,塗上瀝青柏油,把摩西放在裡面,讓他在尼羅河上漂浮。(出2:3)有些遠航的大船也是用紙莎草造的。(賽18:2)這些船也許是把一捆捆紙莎草的莖牢牢綁在一起而製成的。雖然船的兩頭狹窄,船身卻夠寬,可以讓一些乘客站立。1970年,挪威探險家海爾達爾和同伴們就是乘一艘用紙莎草造的小船,航行幾千公里,橫越了大西洋。
書寫材料 埃及人用紙莎草製造書寫材料,步驟很簡單。收割時,只取紙莎草長在水面以下的莖稈,因為這部分莖稈中心的髓是最寬最白的。剝去外皮,把髓切成一段段,每段40至45厘米(16至18英尺),方便處理。接下來把多孔的髓削成一片片很薄的寬條,一條條縱向排放在平面上,邊緣稍為重疊,在上面橫向鋪另一層寬條,再用木槌錘擊,直到兩層緊緊黏合在一起,然後拿到陽光下曬乾,並切割成合適的大小。最後,用浮石、貝殼或象牙進行打磨拋光。經過上述工序造出來的紙張比較耐用和柔軟,近乎白色,有許多不同的大小和檔次。橫向的那一面通常會用作書寫,不過,如果一面寫不完,有時也會在另一面繼續寫,直至寫完為止。人們拿著蘆葦筆,沾著由膠、煙灰和水混合而成的墨,順著寬條的接口書寫。
一張張紙莎草紙片可以用糨糊沿邊黏接起來,製成書卷,每卷通常20張左右。紙莎草紙片也可以一張張疊在一起,訂成類似書的抄本,早期基督徒經常採用這個方法。一般書卷長約4至6米(14至20英尺),但有一份存留下來的書卷長達40.5米(133英尺)。希臘語biʹblos(比布洛斯)原本指紙莎草中心柔軟的髓,後來卻用來指書或經卷。(太1:1;可12:26)Bi·bliʹon(比布利翁)這個小詞的複數形態是bi·bliʹa(比布利阿),字面意思是「小書」。由此衍生了英語Bible(聖經)一詞。(提後4:13,Int)腓尼基人的一個城鎮在成了紙莎草紙工業的重鎮以後,就改名為比布魯斯。
紙莎草紙書卷受到廣泛使用,直到公元2世紀初才開始漸漸被紙莎草紙抄本取代。到公元4世紀,紙莎草紙漸漸式微,廣泛地被更耐用的犢皮紙代替。
作為書寫材料,紙莎草紙的主要弊病在於不夠耐用。環境潮濕,就容易腐爛;氣候乾燥,就容易碎裂。到18世紀,研究人員推斷所有古代紙莎草紙的抄本都腐爛了。然而,19世紀末,有一批聖經紙莎草紙抄本出土。出土的地方主要在埃及和死海一帶,那裡乾濕度適中,紙莎草紙才得以保存下來。那裡發現的聖經紙莎草紙抄本有的追溯到公元前1或前2世紀。
這些紙莎草紙抄本當中有不少被稱為「紙莎草紙殘片」,比如《納什紙莎草紙殘片》(公元前1或前2世紀),《賴蘭茲紙莎草紙殘片457號》(公元前2世紀),《切斯特·貝蒂紙莎草紙殘片1號》(公元3世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