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垂聽禱告的上帝
1.大衛怎樣在年青時即已證明他對耶和華的信心和忠誠?
大衛是個有信心而熱切地尋求上帝的人。他的追尋帶來了豐盛的獎賞。在他年青時,撒母耳奉上帝之命將他膏立為以色列未來的君王,因為他是個『合上帝心意』的人。此後不久,大衛在與非利士巨人歌利亞交戰時證明他對耶和華具有堅強的信心和深摯的忠誠。甚至在此之前,當大衛是個牧童之際,他已表現同一的精神;他曾擊殺一隻獅子和一隻巨熊而將他父親的羊從這些猛獸的口中奪回。大衛有一個良好的背境;我們都可以從他學得很多教訓。——撒母耳記上13:14;16:11-13;17:34-36,45-47。
2.將寶座設立在錫安之後,大衛採取什麼行動?為什麼?
2 大衛終於登上王位而將耶路撒冷,特別是「錫安的保障,」從耶布斯人手中奪回;他於是將寶座設立在這個城中。一有機會,大衛便歡欣鼓舞地將神聖的約櫃遷到錫安山上。他體會到約櫃代表耶和華的臨在,知道這「就是坐在二基路伯上萬軍之耶和華留名的約櫃。」——撒母耳記下5:5-7;6:2。
3.大衛接著想採取什麼步驟?結果如何?
3 可是大衛對此尚未感覺滿足。正如後來他有一次說:「我心裡本想建造殿宇、安放耶和華的約櫃,作為我上帝的腳凳。」雖然耶和華因為大衛曾在戰爭中流過很多人的血而不許他建造聖殿,他卻讓大衛在實現這個願望方面獲得相當大的滿足。為了籌備建殿的工程,大衛搜集了鉅量的建築材料,其中有些需要他個人作很大的犧牲。正如他說:「我為我上帝的殿已經盡力,……在預備建造聖殿的材料之外,又將我自己積蓄的金銀獻上,建造我上帝的殿。」——歷代志上28:2,3;29:2,3。
4.大衛的禱告與主禱文比較,有什麼相似之處?
4 最後,大衛在全會眾之前以最尊嚴敬虔的措辭向耶和華禱告和祝頌他。令人深感興趣的一點是,大衛的思想與主禱文所含的主要之點多麼相似。(馬太福音6:9-13)大衛所最關心的乃是尊崇和榮耀上帝的聖名;他對上帝說:「尊大、能力、榮耀、強勝、威嚴都是你的。……我們稱謝你,讚美你榮耀之名。」他也強調上帝的王國和上帝的旨意在天上及地上成就是多麼重要;他禱告說:「凡天上地下的都是你的,國度也是你的,並且你為至高,為萬有之首。……你也治理萬物。」正如主禱文接著祈求上帝供給我們個人的需要及赦免我們的罪,同樣地大衛也接著承認他和所有人民均全然倚賴耶和華的維持,同時也承認自己的藐小不足道。最後大衛將獻身和盡心竭力愛戴事奉上帝的精神表露無遺,說:「耶和華我們的上帝阿,我們預備這許多材料,要為你的聖名建造殿宇,都是從你而來,都是屬你的。」——歷代志上29:10-16。
5.詩篇第122篇怎樣對上帝的殿和城表示深切的體會?
5 上帝的殿和上帝的城——顯然還是大衛所最關心和最愛慕的兩件東西。當他禱告時,他對此的專注使他得到很大的幫助和指引。我們可以在詩篇第122篇見到一個很好的例證;我們提議你將這篇詩讀一次。詩中的每一行均透露他渴望與別人一起在耶和華的聖殿,在『連絡整齊的耶路撒冷門內,』敬拜和「稱讚耶和華的名。」他特別籲請百姓「為耶路撒冷求平安。」為什麼呢?正如他指出部份的原因是:「因我弟兄和同伴的緣故,我要說,『願平安在你中間。』」但更重要的原因是:「因耶和華我們上帝殿的緣故,我要為你求福。」
6.關於在禱告中與上帝交通,詩篇65篇表示什麼?
6 與我們的主題一致地,請也留意大衛在詩篇第65篇所說的話。他表現崇拜可以藉著對比的方式表達出來,說:『上帝阿,[在錫安有對你的讚美和沉寂];所許的願也要向你償還。」他接著說:「聽禱告的主阿,凡有血氣的都要來就你。」這是否意味到我們可以無條件地親近他,像有些人所相信一般在任何地方均可以尋見上帝呢?絕不然。請留意大衛在感示之下接著說:「你所揀選,使他親近你,住在你院中的,這人便為有福。[他]必因你居所,你聖殿的美福知足。」——詩篇65:1-4。
7.上帝的道籲請人親近上帝的呼召廣泛到什麼程度?
7 可是,我們留意到大衛並沒有說僅是他自己的同胞以色列人才能夠親近上帝。反之他對耶和華說:「聽禱告的主阿,凡有血氣的都要來就你。」這句話含有一個多麼仁慈的邀請!與此完全一致地,以賽亞所寫的話提出一個多麼感人和明確的希望:「那些與耶和華聯合的外邦人要事奉他,要愛耶和華的名,要作他的僕人。……我必領他們到我的聖山[錫安],使他們在禱告我的殿中喜樂。……因我的殿必稱為萬民禱告的殿。」——以賽亞書56:6,7;請也參看歷代志下6:32,33。
8.耶和華怎樣首先對屬靈的以色列人施恩,然後也對許多「外邦人」施恩?
8 你看出自己是這些「外邦人」之一,雖不屬於懷有屬天希望的屬靈以色列人之列,卻仍然樂於認識、愛戴和事奉耶和華嗎?你已接受邀請與其他誠懇的敬拜者一起來到耶和華的殿中向他禱告嗎?甚至屬靈的以色列人也須要以這種方式聚集起來,因為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觸怒了耶和華而陷於一種有病和流離四散的情形中。但是耶和華卻仁慈地,寬恕他們而恢復他對他們的看顧,同時還向一大群像綿羊般馴良的人打開機會,使他們得以和屬靈的以色列人的餘民緊密地團結起來。以賽亞的預言很清楚地證實了這點,說:「主耶和華,就是招聚以色列被趕散的,說:『在這被招聚的人以外,我還要招聚別人歸併他們。』」——以賽亞書56:8;請也參看以賽亞書12:1;啟示錄7:13-15。
9.誰首先教導大衛認識上帝?結果如何?
9 從大衛所寫的許多詩篇看來,他顯然知道怎樣禱告。但這是誰教他的呢?他無疑會留心接受父母的教導和訓練。他們遵從上帝通過摩西所訂的誡命,「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上帝,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隨時隨地]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申命記6:4-7)由此大衛獲悉他必須首先從一個可靠的來源,上帝命人寫下的道,吸收正確的知識;他亦的確履行了這個首要的條件。由於他謙虛可教和具有良好的內心情況,這種知識和了解使他的信心大為加強。正如我們在以上所見,他自幼便很敏於將這種信心表現出來。除了信心之外,他還對耶和華養成一種強烈的愛心和忠誠;雖然他曾犯過一兩次嚴重的過錯,他對上帝的摯愛和忠貞卻絲毫未減。
10.在今日採取一條與大衛相似的途徑是可能和必需的嗎?這引起了什麼問題?
10 你可能不像大衛一樣自幼即享有這麼好的機會,但除此之外便無別法了。我們沒有任何捷徑可行。你可以藉著吸收正確的知識而開始,藉此對上帝在他的道中所顯示的旨意獲得適當的了解。你必須繼續如此行。你必須繼續尋求和發掘知識,有如搜尋隱藏的珍寶一般,藉此使基礎更為深廣穩固。(箴言2:1-9)你必須對所得的知識和了解發生響應而付諸實行,藉此對耶和華養成堅強的信心和深摯的愛心,最後將你帶到獻身的地步。這是我們做得到的一件事。從亞伯開始,自古以來一直有人如此行。今日也有許多氣質不同和來自生活每一階層的男女老幼如此行,雖然他們當中有些人來自惡劣的不利環境。誠然,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很大的幫助和鼓勵,包括學習怎樣禱告在內。可是,像大衛一樣,只要我們與上帝的城和上帝的殿保持密切的連繫,我們便可以獲得很大的幫助。但是今日上帝的城和上帝的殿在那裡呢?它們是一個實際的城和一間實際的屋宇嗎?
上帝在現代的城和殿
11.(甲)律法怎樣是「將來美事的影兒」?(乙)保羅怎樣論及和說明上帝屬靈的聖殿?
11 關於這些問題,上帝的道給予我們一個令人大感振奮的清楚答案。聖經表明上帝在與古代以色列人交往時所用的各項事物其實是影射一些遠較美好的東西的先模;這些美事始於更大的大衛——耶穌基督。保羅說上帝通過摩西賜下的全套律法均是「將來美事的影兒。」基督耶穌來到後,他使這個含有預表性的安排終止,有如將其「釘在受苦柱上」一般。上帝藉著他設立了一個更好的安排,並將他立為「新約的中保」以產生一個新的民族——屬靈的以色列人及基督的教會。今日這個群體還有一小群餘民在地上;他們形成了耶和華見證人的核心。這群受了上帝的聖靈所膏而懷有屬天希望的人便是上帝的城和上帝的殿所預表的實體。保羅在寫給以弗所的基督徒的信中曾引用這兩件東西為喻,說:你們……是與聖徒同國,是上帝家裡的人。」在提及使徒和「房角石」基督耶穌之後,他接著說:「全房靠他聯絡得合式,漸漸成為主[耶和華]的聖殿;你們也靠他被建造,成為上帝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關於耶和華與整個基督教會[聖殿階級]之間的密切關係,這是一個多麼崇高但卻精密的觀念。——希伯來書9:15;10:1;歌羅西書2:14;以弗所書2:19-22。
12.據詩篇第132篇說,耶和華樂於在什麼地方居住?這對我們有什麼鼓勵?
12 可是,保羅並不是第一個表達這種思想的人。當保羅寫這段話時,他很可能想到詩篇的執筆者在上帝感示之下所寫的詩篇第132篇(稱為「上行之詩」)。在這篇詩裡,執筆者首先表示他決心廢寢忘餐,「直等我為耶和華尋得所在,為雅各的大能者尋得居所。」他描述他們怎樣以勝利的遊行將約櫃帶到錫安,並說:「耶和華阿,求你興起,和你有能力的約櫃同入安息之所。」他接著告訴我們耶和華自己對他所揀選的這間聖殿和這個城市感覺如何:「因為耶和華揀選了錫安,願意當作自己的居所,說:『這是我永遠安息之所;我要住在這裡,因為是我所願意的。』」(詩篇132:1-5,8,13,14),既然耶和華對這城如此眷愛,任何真心歸附這居所的人在對上帝禱告及與他交往方面豈不是不應感覺困難嗎?
13.保羅怎樣將基督的教會比作一個長大成熟的人?
13 在保羅的日子,我們可以很清楚地在各地的基督徒小組裡見到聖殿的階級。在我們的日子,特別自1919年以來,我們可以更清楚地見到這種情形,因為聖經所說的許多含有預言性的比喻例如關於『將麥子收進倉裡』及將好魚收在器皿裡,的比喻,均正在應驗中。(馬太福音13:30,48;24:31)保羅曾仰望這個日子來臨;他渴望見到基督的教會長至成熟的地步,「長大成人,備有基督長成的身量。」他解釋這種生長和良好的關係是怎樣維持的,首先「百節各按各職,」並且「照著各體的功用彼此相助,」藉此「叫身體漸漸增長,在愛中建立自己。」——以弗所書4:13-16。
14.今日的耶和華見證人在什麼方面符合保羅所提及的必需條件?
14 今日我們可以在耶和華見證人的大家庭裡見到這種快樂、健康的情形。所有的分子都獻了身給耶和華;他們所受的浸禮和受浸之後的行徑可以證明這點。藉著不斷研讀聖經以造就自己的信心和加強對耶和華的愛戴,他們符合了吸收正確知識的首要條件。雖然只有一小群餘民懷有屬天的希望,他們在普世的分子卻藉著「百節」——被任命為監督的人——「聯絡得合式」而分工合作。可是,正如保羅說,這種生長也藉著「各體的功用」而維持;不論男女老幼,每一分子均各盡其職,有些在開始時僅負有較輕的責任,另一些則負有較大的責任。像保羅在同一封信中較早的部份指出,上帝的美意是要「在日期滿足的時候使天上地上一切所有的都在基督裡面同歸於一。」這件將基督徒召集起來成為一個精誠團結的群體的工作是按照上帝的旨意而執行的,因此一切功勞均歸於他。「唯有上帝叫它生長。」——以弗所書4:16;1:9,10;哥林多前書3:7。
教我們禱告
15.(甲)我們應該尋求怎樣的交往?為什麼?(乙)當門徒求耶穌教他們禱告時,他怎樣答覆他們?
15 有鑑於此,我們豈不是可以合理地認為,我們若與這群獻了身給耶和華的基督徒(他就住在他們當中)保持密切的聯絡,我們自己便會在與耶和華保持良好關係及藉著禱告與他交通方面得到很大的幫助嗎?他們會很樂於在基督徒生活的這個寶貴、重要的方面鼓勵和幫助你,並且將此視為一項真正的權利。有一次耶穌的一個門徒對他說:「求主教導我們禱告。」耶穌隨即為他們作了一個模範的禱告。他接著說了一個比喻以強調我們在禱告方面須要有恆心。這並非暗示天父不敏於垂聽或應允我們的禱告,因為耶穌在結論中說,既然不完美而有罪的父母「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麼?」——路加福音11:1-13。
16.在這方面,耶和華見證人怎樣跟從耶穌的榜樣?他的的團結以什麼為基礎?
16 同樣地,身為耶穌的門徒,耶和華見證人也很樂意在這件事上盡力幫助別人,一方面憑著以上帝的道為根據的直接指導,同時也憑著以身作則的示範。在找到一個表現興趣的人之後,他們會設法與這人建立一個經常的家庭聖經研究i只要是可能,這研究會以一個簡短的禱告開始和結束。他們所有的聚會,除了公眾聚會之外,均包括禱告在內;所有在場的人都誠懇地參加。藉著參加這些聚會並分享其精神,你可以尋得一種有助於禱告的氣氛。我們的意思不是指一種訴諸感情或令人激動的氣氛,反之這乃是因為所有聚集起來的人均齊心合一地,從耶和華的桌上領食來自上帝的道的靈糧。他們也在對耶和華的愛戴方面,在為王國權益所作的服務方面以及在彼此的相親相愛方面團結一致。在這種場合中你的感情可能很自然地深受感動,可是感情本身卻不是真正的標準或主要的目標。——馬太福音18:20。
17.我們怎樣獲得幫助去應付個人的難題?
17 除此之外,你也會在禱告比較屬於個人性質的方面獲得幫助,例如在懇求中應該包括些什麼以及說些什麼稱謝讚美的話等。難題可能在你的生活上發生,正如在所有努力作真基督徒的人的生活上發生一般;在這一切事上,無論難題多麼複雜,你均會發現獲悉上帝對問題的見解對你大有幫助。藉此你可以學會怎樣將使徒的良好訓示付諸實行:「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上帝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立比書4:6,7。
18.真心尋求上帝的人可以怎樣獲得幫助去親近他?有什麼經文支持這點?
18 當然,我們可以進一步論及許多細節,但在我們對禱告問題所作的這項討論中,我們的主要目的是要根據聖經向一次誠懇地尋求上帝的人指出他們可以在什麼地方找著他,以及他們可以怎樣通過獨一的途徑——基督耶穌——與他交通。關於耶穌,保羅說:「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所以我們只管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為要得憐恤,蒙恩惠作隨時的幫助。」——希伯來書4:15,16;約翰福音14:13,14。
強調緊密聯絡的兩幅圖畫
19,20.(甲)在集體方面,現在我們享有什麼良好的交往?這引起什麼問題?(乙)約翰在異象裡見到什麼令人驚奇的事?這產生了什麼影響?(丙)聖經怎樣強調這種親密的關係?
19 聖經以一種不尋常的方式強調保持緊密聯絡的重要性。為了鼓勵你起見,我們打算從集體和個人兩個觀點將這件事的兩幅圖畫考慮一下。
20 正如上述,今日受膏的聖殿階級仍有一小群餘民在地上;他們形成了「上帝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使「大群」「另外的羊」可以和聖殿階級享有密切的交誼。(以弗所書2:22;啟示錄7:9,15;約翰福音10:16)有人也許會問,在哈米吉多頓之後,當聖殿階級所有的分子最後都與基督耶穌在天上會合時,這種祝福是否會隨之而逝呢?據約翰所見的異象透露,並不會。他見到和描述「聖城新耶路撒冷由上帝那裡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這是一件難以想像的事!不但城的大小(長、闊、高各達375哩)遠超越我們所見過的任何城市,同時約翰見到整個城自天而降。不,這不是說屬天的政府會實際自天而降,反之意思是它會將注意力和活動轉移到地上。可是,這對地上的人有什麼影響呢?約翰所聽見的宣佈說:「看哪!上帝的帳幕在人間;他要與人同住,他們要作他的子民,上帝要親自與他們同在。」(啟示錄21:2,3,16)這裡所描述的可說是最密切的一種聯繫。你若與一個人同住,你便和他住在同一間屋裡,對嗎?這便是約翰所描述的情形。這為一切與屬天的政府協調一致的人帶來多大的喜樂和安慰,使他們感覺到這政府與他們多麼接近!請也留意約翰每次談及這個城,他同時也在感示下提及這城的降臨。為了強調這件事,他一共提及了三次。第一次是在他將基督對非拉鐵非小組中「得勝的」人所作的應許記錄下來時:「我又要將……我上帝城的名(這城就是從天上從我上帝那裡降下來的新耶路撒冷)……寫在他上面。」(啟示錄3:12;21:2,10)在此之後基督接著對老底嘉小組發出他的信息,在其中我們可以見到他所用的另一個比喻。這是個屬於個人性質的比喻,所指的不是上帝的居所而是你自己的居所。
21.(甲)耶穌在啟示錄3:19,20提出什麼忠告和作了一個什麼比喻?(乙)我們可以怎樣藉著響應耶穌所提及的敲門而得益?
21 老底嘉小組陷於一種多麼惡劣的情況!它不冷不熱而行將被主吐出口外。可是基督卻對這小組中凡是樂意聆聽的人提出一個友善的警告和勸勉:「凡我所疼愛的,我就責備管教他。」現在請留意耶穌接著所說的話:「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裡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示錄3:19,20)不,他並非吩咐你敲他家的門,而你無法知道他的邀請含有什麼意思。反之,他將自己形容為站在你的門外敲你的門。這是一幅多麼令人驚奇的圖畫!請想像一下你獨自在家正打算進晚餐。忽然你聽見敲門的聲音,並聽見訪者宣佈自己是誰。原來是主耶穌自己!當然,你會立即請他進來。你不用擔心家裡有沒有足夠的食物,因為你知道他來的目的並不是要將你家裡的存糧吃得一乾二淨。反之,你知道他來訪的真正目的是要帶來一桌豐盛的屬靈筵席去造就你,並且讓你有機會在親切友好的家庭氣氛中享受與他的寶貴交誼。耶穌在地上時有時接受邀請到別人家裡進晚膳,例如在拉撒路和後者的姐妹家裡;當時他豈不是也以這種方式造益別人嗎?——路加福音10:38-42。
22.獻身怎樣牽涉到一項雙邊的邀請?這會帶來什麼祝福?
22 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這個比喻表明我們的獻身牽涉到一項雙邊的邀請。首先耶和華通過基督耶穌邀請你將自己毫無保留地完全呈獻給他。然後基督耶穌為他的天父和他自己向你發言,鼓勵你邀請他進入你的屋裡、你的腦中,心裡和整個生活中。為了什麼目的呢?他要你讓他在你腦中和心裡靜寂的深處對你說話。他以什麼方式如此行呢?藉著他天父的道和組織,那便是說,在聚會中及與上帝的百姓交往時。這也意味到,當你熱切地聆聽之際,耶和華的靈會運行在你身上。在這樣的氣氛之下,禱告無疑不會是一件難事或受到阻礙,正如你在聚會中與弟兄姐妹交往絕不是難事一般。
23.關於牧養的工作,我們在這裡見到謙卑的一個什麼好教訓?
23 不但如此,在這方面含有關於真正謙虛的一個多麼傑出的教訓。甚至復活了的主耶穌也沒有要求我們快點將門打開讓他進來。反之他將自己形容為站在門外耐心地敲門等待,看看你是否樂意聆聽和響應。當耶穌在地上時,他說自己「心裡柔和謙卑。」他仍然是如此。在這方面他為我們立下了一個好榜樣。近幾年來,主要由耶和華見證人小組裡的僕人和監督們所擔任的牧養工作受到很大的強調。這些人有責任探訪耶和華手下所有的小羊,特別留意任何有病或迷途的羊。在作這些探訪時,僕人們須要多麼小心懷有耶穌在比喻中所論及的那種純正動機,並且表現同一的友善、謙卑的精神。——馬太福音11:29;18:12-14;希伯來書13:8。
24.這同一的教訓怎樣對所有的耶和華見證人均適用?
24 可是,所有的耶和華見證人都可以將同一的教訓謹記在心。我們所做的探訪別人的工作,從第一次探訪開始,均帶有牧養的性質。我們正尋找像綿羊般馴良的人。我們實際「站在門外叩門。」不錯,我們覺得有義務要繼續作這種探訪;但是,雖然有許多人對此漠不關心或未能表現綿羊般的態度,我們卻永不應該,不論實際地或比喻性地,將腳放進別人門裡,堅要把我們的信息告訴他們。我們不能要求別人聆聽或讓我們進去。反之我們應該讓別人知道我們在那裡,並且以誠懇、友善的態度及「溫柔敬畏的心」表明我們的動機是純正的。——啟示錄3:20;彼得前書3:15。
25.真正的謙卑可以怎樣進一步幫助我們?
25 最後,在我們對「聽禱告的主」祈求時,這個謙卑的教訓也會對我們大有幫助。一個真正謙卑的頭腦和心靈使我們能夠隨時「坦然無懼的來到施恩的寶座前,」確信我們必定會蒙垂聽和恩待並在適當的時間獲得所需的幫助。——希伯來書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