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能遮掩許多的罪
「[要]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得前書4:8
1,2.(甲)我們都做過什麼錯事?為什麼我們可能甚至更常犯這些過錯?(乙)什麼可以幫助我們克服不時發生的難題?
你曾試過疾言厲色地對別人說話,但隨即感覺後悔嗎?或者你曾以其他不仁慈的方式待人,事後卻深感不安嗎?無疑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驗。隨著這個舊事物制度的終結日益臨近,我們所受的壓力和艱辛會與日俱增,因此我們可能會更常得罪別人或傷害別人的感情。當有難題發生時,我們應當怎樣處理呢?
2為了找尋答案,我們更仔細看看彼得前書4:7,8所說的話會頗有幫助。這節經文指出,既然萬物的結局近了,我們應當「謹慎自守」,「警醒禱告」,但是我們特別應當「彼此切實相愛」。現在請留意為什麼這種愛如此重要。聖經的記載說:「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這是我們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3.(甲)我們都必須正視什麼事實?(乙)關於我們,聖經作了什麼正確的評論?
3我們必須正視的事實是,由於人類始祖亞當夏娃的忤逆和不完全,我們所有人都遺傳到行差踏錯的犯罪傾向。(羅馬書5:12)我們所有人都時常不能達到公義的標準。我們心裡懷有嫉妒、易於發怒自誇、不肯寬恕人和其他錯誤的傾向。我們豈不是有時會因為自己對犯罪的傾向屈膝而自恨嗎?可是這些不良傾向仍然存在;我們必須意識到,有時這些弱點會在我們的言行上表現出來。門徒雅各在上帝感示之下說得不錯:「我們在許多事上都有過失。若有人在話語上沒有過失,他就是完全人。」但沒有人是完美無疵的。正如聖經說:「世上沒有不犯罪的人。」雅各書3:2;列王紀上8:46。
4.(甲)當犯了罪時,我們不應有什麼反應?但是我們應當怎樣行?(乙)當有難題發生時,什麼能夠幫助我們以現實的眼光去察看各事?
4因此我們對彼此之間的關係應當懷有現實的看法;這是很重要的。無論基督徒怎樣努力防範,犯罪的傾向仍然會在他們當中顯露出來。(羅馬書7:15-20)我們不應該對這種情形大感震驚和不安,也許貿然認為這些過犯表示我們與之交往的群體並不是真正的基督徒組織。反之,我們應當留意一些表明愛能遮掩許多罪的證據。因此我們必須表現愛心以證明我們屬於真正的基督徒組織。可是,做對的和仁愛的事並非時時都很容易。聖經幫助我們體會到這點。聖經向我們透露第一世紀基督教會裡的情形,藉此幫助我們以現實的眼光去察看各事;這樣即使有難題發生,我們仍然能夠保持平衡。
腓立比女子的難題
5.(甲)試描述腓立比小組的若干背景。(乙)使徒保羅對這個小組寫了一封怎樣的信?
5首先讓我們考慮一下第一世紀在馬其頓省的首府腓立比城的基督徒小組裡形成的一種情勢。使徒保羅在公元50年當他作第二次海外傳道旅行經過這城時建立了當地的小組。(使徒行傳16:11-40)數年後,保羅在第三次海外傳道旅行期間顯然曾再次採訪腓立比的小組。(使徒行傳20:1-6)後來,大約在小組初次建立之後十年,保羅深受腓立比人異乎尋常的基督徒仁慈與熱心所感動,於是寫了一封充滿愛心和鼓勵的感人書信給他們。他在信中自始至終對他們讚賞備至,唯獨在信杪提出少許的糾正。
6.保羅怎樣論及友阿爹和循都基?這引起什麼問題?
6保羅寫道:「我所親愛所想念的弟兄們,你們就是我的喜樂,我的冠冕。我親愛的弟兄們,你們應當靠主站立得穩。」但是請留意他接著所說的話:「我勸友阿爹和循都基要在主裡同心。」(腓立比書4:1,2)為什麼保羅要這樣說呢?為什麼他勸勉小組要「靠主站立得穩,」然後指名提及這兩個婦人,友阿爹和循都基,吩咐他們「要在主裡同心」呢?
7.(甲)這兩個女子可能為了什麼緣故在心裡不同心?(乙)既然保羅獲知他們的態度,這件事實也許表示什麼?
7顯然在這兩個婦人之間有芥蒂存在;他們並沒有「同心」。聖經沒有告訴我們他們的難題是什麼,也沒有透露兩者之間的不和是由什麼所促成。也許他們在某方面彼此嫉妒。他們兩人的個性可能都很強,也許他們兩人合不來,最後達到互相不理睬的地步。但無論難題是什麼,兩人之間有摩擦發生,因為他們沒有「在主裡同心」。當時保羅曾在幾百英里外的羅馬卻聽聞這件事;由此可見兩人之間的不和可能已有相當長的歷史而為弟兄們所熟知。
8.(甲)基本上說來,友阿爹和循都基是怎樣的女子?我們怎麼知道?(乙)我們可以從這第一世紀的經驗學得什麼教訓?
8可是在基本上說來,這兩個人都是良好的基督徒女子。她們都與弟兄姐妹們一同事奉耶和華上帝。因為保羅接著對小組寫道:「[請]幫助這兩個女子,因為他們在福音上與我一同勞苦。」(腓立比書4:3)由此看來友阿爹和循都基成為基督徒已有相當時日,他們曾在較早時候與保羅一同從事傳道工作。但是現在他們卻發生了難題。所以,既然在第一世紀的教會裡有這樣的難題存在,今日若有類似的難題發生,我們有什麼理由要大驚小怪呢?但是並非女子才有這樣的難題。
基督徒長老之間的不和
9,10.(甲)在保羅和巴拿巴的第一次海外傳道旅行中,約翰馬可有什麼遭遇?(乙)巴拿巴可能為了什麼緣故想在第二次海外傳道旅行中攜同馬可前往?可是保羅卻怎樣想?
9基督徒長老,甚至顯要的長老,也曾發生難題。且以使徒保羅和他早期的周遊同伴巴拿巴為例。他們完成了首次的海外傳道旅行,在各地建立了若干基督徒小組,然後考慮作第二次的傳道旅行。聖經解釋說:「過了些日子,保羅對巴拿巴說:『我們可以回到從前宣傳主道的各城,看望弟兄們景況如何。』」(使徒行傳15:36)在第一次傳道旅行中,約翰馬可伴隨他們同行;但是為了某個未經透露的原因,聖經的記載說,「約翰就離開他們回耶路撒冷去了。」當時約翰的母親馬利亞住在耶路撒冷。——使徒行傳13:13。
10當保羅和巴拿巴商討他們的第二次海外傳道旅行之際,他們想起馬可來。聖經告訴我們接著有什麼事發生:「巴拿巴有意要帶稱呼馬可的約翰同去。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作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使徒行傳15:37,38)兩人發生了不同的意見。巴拿巴可能覺得在第一次傳道旅行途中,馬可有充分理由要返回耶路撒冷;也許他們的母親病了,他要回去照顧母親。我們不知道。但在另一方面如果馬可在中途退出真是沒有充分理由的魯莽之舉,巴拿巴顯然覺得馬可已學到教訓。這次必定會貫徹始終了。但是保羅卻不以為然。他不想攜同馬可前往。你豈不以為這兩個成熟的基督徒會平心靜氣地解決這個難題嗎?可是有什麼事發生呢?
11.(甲)保羅和巴拿巴因馬可而起的爭執導致什麼結果?(乙)在這兩位基督徒長老之間發生的爭執證明他們不是上帝的僕人嗎?
11聖經說:「於是二人起了爭論[勃然大怒,《新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保羅揀選了西拉,也出去。」(使徒行傳15:39,40)你能夠想像這樣的事發生嗎!兩位顯要的長老不是僅發生小小的意見不合而是大動肝火,「起了爭論」,而且只是為了看來如此無關緊要的小事。於是他們決定分道揚鑣,顯然兩者之間的感情並不十分融洽。你若當時在場見到這件事發生,你會因為兩位顯要的長老發生爭執就貿然認為這不可能是上帝的組織嗎?
12.彼得在安提阿犯了什麼罪?什麼促使他如此行?
12請也考慮在安提阿發生的另一個性質稍微不同的經驗。當使徒彼得探訪敘利亞的這個城市時,他與整個小組交往,毫無顧忌地在外邦信徒家裡吃飯和社交。他知道這樣行是對的,因為在若干年前上帝曾吩咐他對哥尼流傳道,結果後者成為第一個歸信基督教的外邦人。可是,後來有些猶太籍的基督徒從耶路撒冷耶穌的異父弟雅各那裡抵達,彼得因為害怕受「奉割禮的人」批評,遂開始「退去與外邦的基督徒隔開了」,當地其他受過割禮的猶太藉基督徒也開始同樣行。這顯然是不對的。彼得在這件事上犯了罪,因為他在基督徒的小組裡造成了分裂。
13.(甲)當保羅在安提阿看見有什麼事發生時,他的反應如何?(乙)為什麼彼得的行動是偽善的?可是在整個小組面前受到糾正是什麼滋味?
13這時使徒保羅也在安提阿,他所見到的事令他感覺義憤填胸。他在寫給加拉太人的信中解釋說:「我一看見他們行的不正,與福音的真理不合,就在眾人面前對磯法[彼得]說:『你既是猶太人,若隨外邦人行事,不隨猶太人行事,怎麼還勉強外邦人隨猶太人呢?』」(加拉太書2:11-14)彼得知道摩西律法已不再有效了,所以他在較早時候毫無顧忌地與外邦人來往。(使徒行傳10:28,29)可是現在他卻由於恐懼而將摩西律法所造成的藩籬重建起來,雖然他明知這套律法對猶太籍的基督徒已不再適用。(以弗所書2:13-18)因此彼得退去與外邦的基督徒隔開,顯然是一項偽善的行動,是由於他害怕某些猶太籍的基督徒,特別是來自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對他有什麼想法而促成的。由於這緣故,保羅遂在整個小組面前將彼得的偽善暴露出來。你若是彼得,你會有什麼感覺呢?——希伯來書12:11。
讓愛心遮掩罪過
14.(甲)彼得對於保羅受到這項糾正本可以有什麼感覺?(乙)可是,後來彼得對保羅所懷的什麼態度顯示他讓愛心遮掩他的罪?
14試想想彼得可能有什麼感覺?他在使徒當中居於顯要的地位,在較早時候曾由耶穌基督親自授予特殊的工作權利。(馬太福音16:18,19;使徒行傳2:14-41;10:43-48)保羅在基督徒的組織裡資歷較淺,但是他卻在整個小組面前公開駁斥彼得。彼得本可以憤怒地想道,「保羅竟敢在整個小組面前對我這麼無禮!」但是彼得卻虛懷若谷。他接受保羅的糾正,並且沒有讓這件事使她對保羅的愛心冷淡下來。請留意後來彼得在一封鼓勵基督徒同工的信中怎樣論及保羅:「要以我主長久忍耐為得救的因由,就如我們所親愛的兄弟保羅照著所賜給他的智慧寫了信給你們。」(彼得後書3:15)不錯,彼得容許愛心將難題遮掩起來;在上述事例中難題是由他自己的罪所引起的。彼得無疑表明出真正基督教會的顯著品質!
15.(甲)保羅與巴拿巴之間的糾紛有獲得解決嗎?什麼顯示難題是否獲得解決?(乙)有什麼證據表明保羅可能看出他以前對馬可判斷錯了?
15保羅和巴拿巴之間由於對攜帶馬可同行與否的問題意見不合而引起的難題又如何呢?這個使兩人發生劇烈爭論的難題是否在後來也受愛心所遮掩呢?不錯,顯然是的。因為後來保羅在以弗所從事海外傳道工作時寫信給哥林多的小組,他在信中表示巴拿巴和彼得及其他使徒都是他的親密同工。(哥林多前書9:5,6)保羅顯然看出他以前對馬可判斷錯了,很可能他謙卑地對馬可和巴拿巴道歉。後來保羅曾稱讚馬可。事實上,他在寫給提摩太的信中寫道:「獨有路加在我這裡。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的事上於我有益處。」提摩太後書4:11;歌羅西書4:10。
16.(甲)我們可以合理地認為友阿爹和循都基解決了他們兩者之間的不和嗎?(乙)可是他們也可能表現什麼錯誤的態度?
16友阿爹和循都基又如何呢?他們有沒有解決兩者之間的不和,讓愛心將他們彼此得罪之處遮掩起來呢?聖經並沒有告訴我們最後有什麼事發生。但他們既是與保羅一同致力於基督徒傳道工作的好女子,我們可以合理地認為他們謙卑地接受保羅的勸告。弟兄將保羅的信宣讀出來之後,我們可以想像他們在聚會結束之後會合起來,懷著友愛的精神將兩者之間的難題解決。在另一方面,保羅的勸告也可能使他們的態度更強硬。他們可以想道:「保羅有什麼權在信中向整個小組談及我們的難題?」若是如此,他們的歧見便非但沒有解決,反而更為惡化。若有這樣的情形發生,那又如何呢?
17.(甲)友阿爹和循都基若沒有解決他們之間的歧見便可能導致什麼發展?(乙)今日我們可以從這種可能的發展學得教訓嗎?
17保羅給腓立比人的信是在公元60年寫成的,幾年後,在公元64年,羅馬皇帝尼羅縱火焚燒羅馬,然後將罪咎推在基督徒身上。不久之後,基督徒開始受到猛烈的迫害。假若這種迫害伸展到腓立比,而友阿爹和循都基一同被囚在獄中,正如保羅和西拉在若干年前所為一般,那又如何呢?(使徒行傳16:19-34)假如他們被囚在同一間監房內,那又如何呢?他們若不能「同心」,並且容許彼此之間的歧見演變成仇恨,那便可能有什麼事發生呢?他們可能在靈性上兩敗俱傷,也許將他們與耶和華的關係破壞無疑。這會是多麼可悲!當「大災難」臨到這個事物制度之上時,我們若並不彼此切實相愛,那會是多麼可悲的事!——馬太福音24:21。
末日臨近之際,愛心極為重要
18.(甲)我們需要學會怎樣行?(乙)當末日臨近之際,什麼可能發生的世界情勢強調我們必須愛自己小組中的弟兄姐妹?
18這是我們應當嚴肅地想想的一件事。「萬物的結局近了」,我們急需養成熱切的愛心去遮掩我們「許多的罪」。(雅各書3:2)我們需要學會愛我們的弟兄姐妹,即使他們具有品格上的瑕疵,惱人的習慣和我們所不喜歡的其他缺點。請想想:當這個制度逐漸接近它在「大災難」中完全崩潰的日子之際,各地之間通訊無疑會中斷,現代各種交通工具亦變成不可能;在這種情形之下,我們可以跟誰保持聯絡以便給予協助和接受他們的幫助呢?不是和一千哩、一百哩或甚至一、二十哩外的弟兄。反之耶和華上帝在我們自己的小組裡賜給我們一些基督徒同工去強化和幫助我們。我們特別需要愛這些接近我們的人,我們親密的基督徒同工,以及為他們所愛。在前頭艱辛的日子中,這種親密的關係多麼重要!
19.我們若不彼此切實相愛便可能導致什麼後果?
19我們在自己的小組裡若沒有彼此切實相愛就可能導致很壞的後果。使徒保羅在寫給加拉太的基督徒的信中指出這點,當時後者顯然在彼此相處方面有些難題。保羅勸勉他們說:「總要用愛心互相服事。因為全律法都包在『愛人如己』這一句話之內了。你們要謹慎,若相咬相吞,只怕要彼此消滅了。」(加拉太書5:13-15)不錯,我們若不彼此相愛,我們就可能破壞我們彼此與耶和華的關係,甚至將其完全毀去。這樣我們便無法渡過現已如此臨近的「大災難」了!
20.聖經怎樣表明我們對上帝的愛必須伴之以我們對弟兄的愛?
20因此,我們真正需要努力培養彼此相愛的心。我們絕不能一方面實踐真理,但卻同時對弟兄懷恨在心或以其他不仁愛的方式對待弟兄。聖經很清楚表明這點,說:「人若說:『我愛上帝』,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愛上帝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上帝所受的命令。」無可置疑地,我們有義務要彼此相愛。——約翰一書4:20,21;3:14-16。
向最好的導師學習
21.(甲)有些人可能對他們的基督徒弟兄懷有什麼感覺?(乙)可是在表現愛心方面,耶和華上帝為我們立下什麼榜樣?
21但是也許有人會說:「你不明白。在我們的小組裡,有些人根本就不像真正的基督徒。他們的行為真是使人氣惱和令人討厭。」很可能有些人在培養真正的基督徒品質方面還要下很多功夫。可是耶和華上帝,我們完美的造物主,卻愛他們。他並沒有等到我們差不多十全十美,或等到我們開始更新自己的品格以符合他的行事方式,然後才愛我們。反之聖經說:「基督在我們還作罪人的時候為我們死,上帝的愛就在此向我們顯明了。」(羅馬書5:8)不錯,當我們仍然行差踏錯及性情自私、可憎之際,耶和華已愛我們。聖經鼓勵我們效法上帝在表現愛心方面所立的偉大榜樣。——以弗所書5:1,2。
22,23.(甲)在迦百農附近,耶穌的使徒們表現什麼劣點?(乙)這個劣點怎樣再次表現出來?耶穌提出什麼勸告?
22耶穌基督也在這方面為我們立下一個極好的榜樣。他召集了一批在基本上說來是好人的門徒去跟從他。但是他們也有劣點。例如有一次他們在往迦百農的途中發生了爭執。聖經的記載說:「他們來到迦百農。耶穌在屋裡問門徒說:『你們在路上議論的是什麼?』門徒不作聲,因為他們在路上彼此爭論誰為大?」於是耶穌叫一個小孩子來站在門徒當中;他抱著小孩告訴門徒,他們必須像小孩一樣謙卑而非好大喜功。——馬可福音9:33-37;馬太福音18:1-6。
23可是不久之後,當他們行近耶路撒冷時,使徒雅各和約翰來見耶穌,要他將王國裡最顯要的兩個位置賜給他們,一個在他右邊,一個在他左邊。聖經說:「那十個門徒聽見就惱怒雅各、約翰。」因此耶穌不得不再為了當時存在於他們當中的不良特徵而教訓他們。他告訴他們:「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尊為君王的治理他們,有大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在你們中間不是這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在你們中間誰願為首,就必作眾人的僕人。」——馬可福音10:35-45。
24.(甲)耶穌與使徒最後一次同吃逾越節的筵席時怎樣立下謙卑的榜樣?可是不久之後各使徒卻為什麼事而發生爭論?(乙)耶穌怎樣繼續愛他的門徒?結果如何?
24很可能在不及兩週之後,耶穌與門徒聚集起來吃他最後一次的逾越節晚餐。他知道存於門徒當中的難題,因此在耶穌行將與門徒同進最後一次晚餐之前,他怎樣行呢?他拿一個盆,盛滿了水,替每個使徒洗腳!(約翰福音13:4-17)耶穌立下一個多麼優良的謙卑榜樣供門徒效法!可是在同一晚稍後的時候有什麼事發生呢?聖經告訴我們:「門徒起了爭論,他們中間哪一個可算為大。」(路加福音22:24)你能夠想像這件事嗎?可是耶穌並沒有厭煩絕望地說,「你們簡直是無可救藥的。我放棄了。你們永不會成為我的真正門徒。」不,雖然他們仍表現這些有罪的特性,耶穌卻愛他們。他繼續教訓和勸勉他們。(路加福音22:25-27)他們終於學得教訓。後來他們能夠精誠團結地通力合作;他們當中沒有任何人心高氣傲,妄自尊大。
25.(甲)讓愛心遮掩罪過會帶來什麼好處?(乙)為什麼現在我們彼此切實相愛是這麼重要的一件事?
25愛的確可以遮掩「許多的罪」。事實上,藉著表現愛心——藉著敏於寬恕,彼此幫助和勸勉——我們可以防止罪在我們當中造成長久的傷害或難題。永不要忘記使徒彼得的話,他指出在歷史的這個危機關頭中,表現愛心是多麼重要:「萬物的結局近了,」他說。「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現在我們無疑急需表現熱切的愛心。我們能否保全性命進入上帝公義的新制度裡端有賴於此。——彼得前書4:7,8。
[第731頁的圖片]
為了幫助門徒克服一個劣點,耶穌將一個小孩帶到門徒當中。他告訴門徒他們必須像小孩子一樣謙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