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與安全——真正的需要
「在二十世紀,戰爭在每方面都走向更野蠻、更具殺傷力、更卑污的地步……。投在廣島和長崎的原子彈結束了一場大戰。事實已充分表明我們切不可再爆發另一場大戰。人類和列國的領袖務要吸取這個教訓;我深信他們若能記取教訓,就能夠尋得導至永久和平的途徑。這是唯一可行的辦法。」——斯廷森(Henry L. Stimson),「投下原子彈的決定」《哈潑斯月刊》(Harper’s Magazine),1947年二月刊。
在1940-45年間任美國國防部長的斯廷森先生於聯合國成立了一年後說出以上的一段話。在大約40年後,人類有記取「教訓」嗎?聯合國已使你有機會享有「永久和平」的生活嗎?請想想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人類在戰爭和備戰方面付出了多麼高昂的代價。
人命的代價:雖有聯合國努力謀求和平,但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降,戰爭奪去了多少人命?「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來,世上曾有105場較大的戰爭([意指]每年造成至少1,000人喪生的戰事)在66個國家和地區爆發……。自1945年後發生的戰爭已奪去了1,600萬人的性命,而且平民的死亡數字遠高於軍人。(此項統計數字,特別有關平民方面的數字,是不完整的;大部分戰爭都缺乏正式的官方記錄。)」——西瓦德(Ruth Sivard)著的《1983年世界軍事與社會開支》。
其實和平與安全跟我們正相距日遠——戰爭的頻常程度正與日俱增。西瓦德解釋說:「在1950年代,平均的[戰爭次數]是每年9次;60年代,每年11次;到了70年代……每年14次。」
心理上的代價:自廣島事件以來,人類一直生活在核戰的恐懼陰影下。1945年世上只有少量核子武器,但到1983年全球已擁有約5萬枚核子彈。此外,列國正不斷增加核子武器的產量!顯然,由於核武器和擁有核武器國家的數目同時上升,爆發核戰的危險亦相告增加。生活在核戰的恐懼下對人類的心理產生了什麼影響呢?
《為核戰作好準備——心理上的影響》一書回答說:「生活在核子武器的陰影下對兒童和成年人的思想及行為所造成的影響急需受到進一步的研究。……我們的社會在這方面要付出沉重和不斷增高的代價,這個代價會隨著這幾代人日漸成長而相應提高。試問兒童的夢何價呢?」
事實上,青年人由於缺乏安全的前途而特別易受傷害。最近當一群10至12歲的澳洲學童接受調查時,他們作出以下的評論:「我相信我長大時會爆發一場大戰,每個澳洲人都會喪生。」「世界會變成廢墟——到處都是屍體,美國會從地上消失。」為數超過百分之七十的兒童「表示核戰很有可能發生。」社會學家恐怕今日許多青年人所抱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及熱衷於尋求刺激的態度部分原因要歸咎於他們缺乏安全的前途。
經濟的代價:在1930年代中期之前,世界的軍費開支每年約為45億美元。但到1982年,總數已上升至6,600億美元。如你所知,這個數目仍繼續上升。為了進一步剖析這樣的代價,《1983年世界軍事與社會開支》一書解釋說:「每分鐘有30名兒童由於食不果腹和缺乏並不昂貴的預防疫苗而夭折,但世界的軍費預算每分鐘卻耗費了130萬元公帑。」(楷書本刊自排。)兩年後的今日,世界的軍費已高達每分鐘200萬美元。
鑒於人類為戰爭和備戰所付出的高昂代價,有一點是肯定的:人光靠自己絕不能尋得「永久和平的途徑」。然而,請問問你自己:在我們一生中有什麼方法可帶來普世的和平與安全呢?和平只能來自什麼方面?你應當仰賴聯合國嗎?若不然,和平與安全怎樣才能獲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