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教會主張上帝是三位一體的嗎?
第4部分——三位一體的教義是何時產生的?怎樣產生?
這系列文章的頭三篇清楚表明,耶穌、他的門徒以及早期教會元老均沒有倡導三位一體的道理。(《守望台》1991年12月1日;1992年2月1日;1992年4月1日)這篇最後的文章會討論三位一體的教義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公元325年舉行的尼西亞會議在這件事上擔任什麼角色。
公元325年,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在小亞細亞的尼西亞城召開主教會議,目的是要解決一項持續已久的宗教爭論——上帝的兒子與全能上帝的關係。關於會議的結果,《大英百科全書》說:
「君士坦丁親自主持會議,積極指引所作的討論,並親自提議……關係重大的信仰表白書,按照會議所頒布的信經,聲稱基督與上帝的關係是『與父屬於同一本質[本體同一,ho·mo·ouʹsi·os]』。……主教們懾服於皇帝的權勢,於是同意簽署信經;雖然許多主教這樣行其實並非心甘情願,但當時只有兩人不肯簽署。」1
這位異教統治者插手干預是由於他具有基於聖經的信念嗎?並不然。《基督教教義簡史》一書說:「基本說來,君士坦丁對當時根據希臘神學所提出的各項問題毫不了解。」2 他所了解的乃是,當時的宗教分裂威脅到他的帝國,因此他決心要解決這些爭端。
尼西亞會議確立了三位一體的教義嗎?
尼西亞會議確立了三位一體為基督教國的教義嗎?許多人以為事情正是這樣,但其實並不然。
會議所頒布的信經就上帝的兒子作出若干斷言,容許各教士將他看作在某方面是與上帝平等的。然而,留意一下尼西亞信經所沒有提及的事項卻頗具啟發作用。根據原來版本,該信經全文如下:
「我們相信獨一上帝全能的父,創造有形無形萬物的主;
我們相信獨一的主耶穌基督,上帝的獨生子,即從父本質出來的,從神出來的神,從光出來的光,從真神出來的真神;受生的,不是被造的。他與父同屬一本質,天上地上萬物都是藉他造的;他為要拯救我們世人,從天降下,取了肉身,成為人,受苦,在第三日復活,升天,並要審判活人死人;
我們相信聖靈。」3
這個信經有說父、子、聖靈是同一位神的三個位格嗎?它有說三者在永恆、能力、地位及智慧方面都是同等的嗎?沒有。這裡絕沒有提出三合一的架構形式。因此,原本的尼西亞信經並沒有確立三位一體的教義。
該信經充其量僅由於聲稱父與子「同屬一本質」而將他們視作同等。然而,它並沒有就聖靈提出類似的論述。它只是說「我們相信聖靈」。因此這並不是基督教國所主張的三位一體道理。
甚至該信經的關鍵詞語「同屬一本質」(本體同一)也不一定意味到該會議認為父與子是一位。《新天主教百科全書》說:
「會議是否有意確立父和子在本質上同屬一體,這仍是令人懷疑的事。」4
會議若認為子與父是一位,這仍然不是三位一體。這只是個二合一而非三合一的神,但三位一體的道理卻主張有位三合一的神。
「一小撮人的觀點」
出席尼西亞會議的主教一般都相信子與父同等嗎?不然。他們的見解莫衷一是。例如,阿里烏的看法認為子是有開始的,因此在各方面均從屬於上帝而非與之同等。在另一方面,亞大納西卻認為子在某方面是與上帝同等的。除此之外還有其他多種不同見解。
論到會議決定將子視作與父同屬一本質(同體)一事,馬丁·馬蒂說:「尼西亞會議其實只能代表一小撮人的觀點;使各方面達致協議是十分困難的事。對於所達致的結果,許多與阿里烏見解不同的人感到難於接受。」5 類似地,《尼西亞會議及尼西亞會議之後基督教教會元老的著作》一書評論說:「一小撮人採納了一項與阿里烏主義背道而馳的公式化教義主張,儘管如此,這小撮人卻獲得了勝利。」6 《基督教教義簡史》評論說:
「使許多東方主教和神學家大起反感的是,這項見解是君士坦丁自己加進信經裡的,本體同一[「同屬一本質」]成了其後正統派與異端互相抨擊的爭議之點。」7
會議結束後,爭論仍延續了數十年之久。那些主張子與全能上帝同等的人甚至有一段時期失勢而居於下風。例如馬丁·馬蒂論及亞大納西說:「他的聲望上升復又下降,[會議之後的歲月]他曾多次流亡,以致他幾乎變成與過客無異。」8 亞大納西流亡國外多年的原因是,政客和教會官方均反對他那把子與父看作平等的見解。
既然後來的三位一體教義在當時其實並不存在,因此硬說公元325年尼西亞會議確立了三位一體的教義是不對的。至於認為父、子和聖靈每位都是真神,在永恆、能力、地位和智慧方面是同等的,然而只有一位上帝——一位三合一的神——這個見解既不是早期教會元老所提倡,也不是從尼西亞會議發展出來的。正如《最初三世紀的教會》一書說:
「現代流行的三位一體道理……並不受查斯丁的寫作所支持:這種情形可將尼西亞會議前的教會元老,即基督出生後三個世紀的所有教會作家,均包括在內。誠然,他們有談及父、子和說預言的靈或聖靈,但他們的論調跟現今相信三位一體的人的聲稱並不一樣。他們並沒有說三位是彼此同等的,屬同一本質,或三位合而為一。事實的真相跟相信三位一體的人的聲稱剛相反。這些教會元老就三位一體教義所提出的解釋,在本質上跟現代的說法迥然不同。我們提出的這點乃是可以證明的事實,並不亞於人類思想史上的任何事實。」
「我們向所有人提出挑戰,看誰能舉出頭三世紀中有任何顯著的作家是相信現代的[三位一體]觀念的。」9
話雖這樣說,尼西亞會議的確是個轉捩點。它為官方打開了接納子與父同等之門,從而為後來的三位一體觀念鋪路。J.A.巴克利所著的《第二世紀正統派的觀念》一書評論說:
「至低限度,直至第二世紀的末了,在一種基本意義上說來,公教會仍是合一的;他們全都接納父的至尊地位。他們視上帝為全能的父,惟有他是至尊、不變、不可言喻和沒有開始的……。
隨著第二世紀的教會作家和領導人先後去世,教會發覺自己……無可抗拒地慢慢墮落,……直到尼西亞會議,逐漸偏離原本信仰的過程便達到巔峰了。當時一小撮反覆無常的人私自將異端邪說強加在勉強順從的大多數人之上。他們以政治勢力作後盾,壓制、欺哄、恐嚇那些力圖在信仰上保持純淨、不受玷污的人。」10
君士坦丁堡會議
公元381年舉行的君士坦丁堡會議確立了尼西亞信經。除此之外,它還加上其他細節。它將聖靈稱為「主」和「生命的賜予者」。在公元381年擴大了內容的信經(大體上就是今日一般教會所沿用的信經,稱為「尼西亞信經」)表明基督教國已行將正式定出三位一體的教義了。然而,甚至這個會議也沒有完全界定這個教義。《新天主教百科全書》承認說:
「饒有趣味的是,事隔第一次尼西亞會議60年之後,第一次君士坦丁堡會議[公元381年]在界定聖神的神格時卻對本體同一一事避而不談。」11
「學者對這個信經看來相當溫和的措辭感到大惑不解。例如,它並沒有使用本體同一 一詞去說明聖靈與父及子是同體的。」12
同一部百科全書承認說:「本體同一一詞並沒有在聖經裡出現過。」13 聖經從沒有用這個字詞去描述聖靈或子,藉此表示兩者與父同體。本體同一這個並非來自聖經的字詞有分促成了不符合聖經——其實與聖經相反——的三位一體教義。
甚至在君士坦丁堡會議之後,三位一體道理也過了數百年才在基督教國裡受人普遍採納。《新天主教百科全書》說:「在西方,……對於第一次君士坦丁堡會議和所頒布的信經,看來一般人均保持緘默。」14 這個資料來源表示,直至第七或第八世紀,西方才廣泛接受會議的信經。
雖然人們時常引用亞大納西信經作為支持三位一體的標準界說,但學者們承認這個信經並非出於亞大納西手筆,而是在較後時期由另一位不具名的作者寫成的。《新大英百科全書》評論說:
「這個信經直至12世紀才在東方教會為人所知。自17世紀以來,一般學者均同意,亞大納西信經並不是由亞大納西(死於公元373年)撰寫的,而是很可能在第5世紀於法國南部寫成。……受信經影響的地區看來主要集中於第6、7世紀的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德國的教會在第9世紀於禮拜儀式中加以採用,後來羅馬也相繼採用。」15
這個教義是怎樣發展出來的
三位一體的道理是經過多個世紀期間逐漸發展而成的。生於基督之前幾個世紀的希臘哲學家,例如柏拉圖,所懷有的三位一體觀念逐漸滲進教會的道理之中。《最初三世紀的教會》一書說:
「我們強調三位一體的教義是在較後時期逐漸形成的;它起源於一個與猶太和基督教聖經迥異的來源;它通過提倡柏拉圖思想的教父們之手逐漸形成而接種在基督教之上。在查斯丁的日子及之後很久,人們普遍倡導子與父有顯著分別,而且是次於父的;當時看見的僅是三位一體的模糊輪廓而已。」16
柏拉圖之前,三合一或三位一體的觀念在巴比倫和埃及均十分普遍。為了吸引羅馬世界的不信者,教會人員逐漸將這些見解部分收納在基督教之中。這終於導致教會採納子和聖靈與父同等的信仰。a
甚至「三位一體」這個字詞也是慢慢才被人接受下來的。第二世紀後半期,敘利亞安提阿的主教狄奧菲魯斯以希臘文寫作,引進了特里阿斯 這個字詞,意思就是「三合一」或「三位一體」。後來北非迦太基的拉丁作家德爾圖良在他的寫作中採用特里尼塔斯一詞,意思是「三位一體」。b可是,特里阿斯 這個字詞在受感示的基督教希臘文聖經中卻沒有出現過。特里尼塔斯 一詞也沒法在稱為《通俗拉丁文本聖經》中找到。這兩個字詞都不是來自聖經的。可是,「三位一體」這個基於異教信仰的字詞卻混進了教會的著作中,並在第四世紀以後成為他們的教義的一部分。
因此,學者並沒有徹底考查聖經,看看這樣的教義是否聖經所倡導的教訓。相反,這個教義主要是世俗和教會玩弄權術所導致的結果。雅羅斯拉夫·佩利坎所著的《基督教傳統》一書指出,「辯論中的非神學因素,其中有許多看來一次復一次地行將決定事情的結果,到頭來卻被敵對的勢力所打消。教義看來時常淪為教會玩弄權術及個人鬥爭的犧牲品——或產品。」17 耶魯大學教授E.沃什伯恩·霍普金斯說:「三位一體的最終正統界說主要是由教會的權術決定的。」18
與簡明的聖經教訓——上帝是至尊和無與倫比的——比較起來,三位一體是多麼不合理!正如上帝說:「你們將誰與我相比,與我同等,可以與我比較,使我們相同呢?」——以賽亞書46:5。
事情意味到什麼
三位一體的逐步發展過程意味到什麼?耶穌曾預言人們會叛離純真的基督教,採納三位一體乃是這項發展的一部分。(馬太福音13:24-43)使徒保羅也曾預告會有叛道事件發生:
「時候必到,人必不容忍健全的教義,反而耳朵發癢,順著自己的私慾給自己堆積許多教師來,使耳朵轉離真理,偏向荒唐的傳說。」——提摩太後書4:3,4,《呂譯》。
這些荒唐傳說之一就是三位一體的道理。其他逐漸形成而與基督的教訓大相逕庭的道理包括:人生來便有個不死的靈魂、煉獄、靈薄獄、地獄永刑等。
既然如此,三位一體的教義實際是什麼呢?它其實只是一個異教信仰,冒充為基督教的道理而已。撒但是它的倡導者。他利用這種信仰蒙騙人,使人對上帝產生混亂和神祕莫測之感。結果這些受他蒙騙的人也較樂於接受偽宗教的其他見解和謬誤習俗。
「憑著他們的果子」
耶穌在馬太福音7:15-19指出,你能夠憑著以下的方法,將偽宗教和純真的宗教分別出來:
「你們要防備假先知。他們到你們這裡來,外面披著羊皮,裡面卻是殘暴的狼。憑著他們的果子,就可以認出他們來。荊棘上豈能摘葡萄呢?蒺藜裡豈能摘無花果呢?這樣,凡好樹都結好果子,惟獨壞樹結壞果子。……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
請考慮一個例子。耶穌在約翰福音13:35說:「你們若有彼此相愛的心,眾人因此就認出你們是我的門徒了。」此外,上帝所感示的話語在約翰一書4:20,21宣告說:
「人若說『我愛上帝』,卻恨他的弟兄,就是說謊話的;不愛他所看見的弟兄,就不能愛沒有看見的上帝。愛上帝的,也當愛弟兄,這是我們從上帝所受的命令。」
真正的基督徒必須彼此相愛。請將這條原則應用在本世紀的兩場世界大戰以及其他衝突之上。基督教國中同一信仰的人竟由於國籍、種族不同便在戰場上彼此屠殺。交戰雙方都自稱是基督徒,並受到教士們的大力支持。他們都聲稱上帝是站在他們一方的。這種「基督徒」殘殺「基督徒」的行為無疑是壞果子。這樣行既違背了基督教的愛心,也違反了上帝的律法。——請也參看約翰一書3:10-12。
算帳的日子
因此,叛離基督教不但導致諸如三位一體這類不敬虔的信仰,同時也導致種種不敬虔的行為。可是,算帳的日子快要來到了,因為耶穌說:「凡不結好果子的樹就砍下來,丟在火裡。」為了這個緣故,上帝的話語敦促我們:
「我的民哪,你們要從那城[偽宗教]出來,免得與她一同有罪,受她所受的災殃;因她的罪惡滔天;她的不義,上帝已經想起來了。」——啟示錄18:4,5。
不久,上帝便會『將念頭放在[政治勢力]的心中』,使他們轉而攻擊偽宗教,「使她冷落赤身,又要吃她的肉,用火將她燒盡」。(啟示錄17:16,17)偽宗教和它那關於上帝的異教主張會永遠被鏟除。上帝會在實際上有如對信奉偽宗教的人說出耶穌當日所說的話來:「你們的家成為荒場留給你們。」——馬太福音23:38。
純真的宗教會渡過上帝所執行的判決。最後,一切尊榮和讚美都會歸於耶穌稱之為「獨一的真神」的那位。他就是詩篇執筆者所尊崇的上帝。這位執筆者宣告說:「惟獨你——名為耶和華的——是全地以上的至高者!」——約翰福音17:3;詩篇83:18。
參考資料來源:
1.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971, Volume 6, page 386.
2. A Short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 by Bernhard Lohse, 1963, page 51.
3. Ibid., pages 52-3.
4. 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 1967, Volume VII, page 115.
5. A Short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by Martin E. Marty, 1959, page 91.
6. A Select Library of Nicene and Post-Nicene Fathers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by Philip Schaff and Henry Wace, 1892, Volume IV, page xvii.
7. A Short History of Christian Doctrine, page 53.
8. A Short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page 91.
9. The Church of the First Three Centuries, by Alvan Lamson, 1869, pages 75-6, 341.
10. Second Century Orthodoxy, by J. A. Buckley, 1978, pages 114-15.
11. New Catholic Encyclopedia, 1967, Volume VII, page 115.
12. Ibid., Volume IV, page 436.
13. Ibid., page 251.
14. Ibid., page 436.
15. The New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1985, 15th Edition, Micropædia, Volume 1, page 665.
16. The Church of the First Three Centuries, page 52.
17. The Christian Tradition, by Jaroslav Pelikan, 1971, page 173.
18.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Religion, by E. Washburn Hopkins, 1923, page 339.
[腳注]
a 如欲獲得進一步資料,請參閱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的冊子《你應當相信三位一體嗎?》。
b 正如這系列文章的前幾篇表明,即使狄奧菲魯斯和德爾圖良曾用這些字詞,他們卻並不懷有今日基督教國所相信的三位一體觀念。
[第22頁的圖片]
上帝會使政治勢力轉而攻擊偽宗教
[第24頁的圖片]
純真的宗教會渡過上帝所執行的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