饋贈禮物——是理所當然的嗎?
你也許留意到,人們饋贈禮物的習慣往往受習俗所影響。大多數民族都會在年中某些時候彼此饋贈禮物。這些禮物,有的表示尊敬,有的表示愛意。儘管許多禮物被人束之高閣,有些禮物卻由於解決了別人的燃眉之急而深獲受禮者賞識。
丹麥人一生下孩子,親戚朋友就會帶同他們希望嬰孩合用的禮物前來探望。在其他地方,嬰孩還沒有出生,朋友們就舉行派對,並饋贈禮物,預先祝賀一番。
人們習慣饋贈禮物的場合多半是一年一度的盛事。雖然這類慶祝在早期基督徒當中並不普遍,但在大多數自稱基督徒及非基督徒的人當中卻十分流行。在別的民族,饋贈生日禮物的習俗可能隨著孩子年紀漸長而被人淡忘。可是希臘人的習俗卻剛相反。希臘人非常重視生日,除了生日之外,他們還在一個人的「命名日」饋贈禮物。何謂命名日?按宗教習俗,希臘人把年中每一日都跟一個「聖者」連在一起,許多人的名字都是根據這些「聖者」的名字起的。某個「聖者」所屬的那日來到時,所有跟這個「聖者」同名的人都會收到禮物。
韓國人不但為兒童慶祝生日,而且還設立一個名為兒童日的全國節日。在這日,韓國人舉家出外旅行;所有兒童,不管在哪一天出生都會收到禮物。韓國人也設了一個父母日,孩子要在那日送禮物給父母。還有老師日,學生要送禮物給老師,以表示對老師的尊敬。根據習俗,韓國人一到60大壽,就會大排筵席。家人和朋友齊來道賀,送上禮物,祝這位已屆花甲的老人福壽雙全。
按流行習俗,結婚典禮是另一個饋贈禮物的場合。在肯尼亞,一對新人結婚時,男家要送禮物給女家。客人也要帶備禮物前來祝賀。按照習俗,新娘新郎要坐在台上,然後賓客將禮物一一拿到他們面前來。客人逐一送上禮物時,有人會宣布「某某已帶禮物給新婚夫婦」。如果沒有獲得這樣的表彰,許多送禮的人就會大感不悅了。
在黎巴嫩人當中,如果有人準備結婚,朋友鄰人,甚至跟新人不大熟的人都會提早幾天帶同禮物前來祝賀。黎巴嫩人自小受到教導,饋贈禮物跟還債一樣,是一項責任。一名黎巴嫩男子說:「如果你不送禮物給人家,你會感到不自在。因為饋贈禮物是我們的傳統習俗。」
然而,在所有饋贈禮物的場合裡,聖誕節是人們最重視的一個。在你居住的地方,情形不是這樣嗎?近至1990年,按估計每年美國人把400多億美元花在聖誕禮物之上。日本的佛教徒和神道教徒也慶祝聖誕節。此外,在歐洲、南美洲和非洲某些地方,人們也採用各種不同的形式慶祝這個節日。
一般人視聖誕節為普世歡騰的日子,但許多慶祝這個節日的人卻沒有獲得預期的快樂。不少人發覺,無論他們享有多歡樂的時光,瘋狂購物和隨後結帳的苦惱都將這一切歡樂完全抵消。
可是聖經說,施予是快樂的。這話的確所言不虛。但我們是否享有真正的快樂,這仍有賴於我們施予時懷持怎樣的精神態度。——使徒行傳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