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力行好客之道」
「聖民有需要,就要同他們分享。要力行好客之道。」——羅馬書12:13。
1.人有什麼基本需要?這種需要怎樣顯明出來?
在現今這些日子,如果你在一個陌生的地區,深夜在人跡稀少的街道上行走,也許會令你不禁提心吊膽。但是,如果你在一群人當中,卻不認識什麼人,也沒有人認識你,這也可以令你感覺同樣不安。的確,人生來就需要別人的關懷和愛護。沒有人喜歡被別人當做陌生人或外人對待。
2.耶和華怎樣滿足我們對友伴的需要?
2 創造萬物的耶和華上帝深知人需要友伴。既然人是上帝設計的,上帝從起初就知道「那人獨居不好」,於是設法滿足人的需要。(創世記2:18,21,22)聖經載有許多例子,顯示不但耶和華對人仁慈慷慨,他的僕人也宅心仁厚、樂於助人。這可以幫助我們學會怎樣「力行好客之道」,結果一方面令別人快樂,同時也為我們自己帶來莫大滿足。——羅馬書12:13。
喜愛外來人
3.請解釋好客一詞的基本含義。
3 聖經所用的「好客」一詞譯自希臘語菲羅謝尼阿;這個希臘字詞由兩個字根組成,一個的意思是「喜愛」,另一個的意思是「外來人」。因此,基本來說,好客的意思是「喜愛外來人」。可是,這並不是僅指一種外表的禮貌。事情牽涉到人的感覺和深厚感情。據詹姆斯·史特朗所編的《聖經語詞詳盡索引》,菲勒俄 這個動詞的意思是「與……為友(喜愛[一個人或一件東西]),意即對……懷有深厚感情(顯示一種出於感情的個人喜愛)。」因此,好客的意思超越那基於原則、也許僅出於責任感或義務感的愛。好客通常是衷心的喜愛、深厚的感情和真摯的友誼的一種外在表現。
4.我們應當向誰表現好客的精神?
4 這種喜愛和深厚感情的對象是「外來人」。這是指誰呢?史特朗的《語詞索引》為希臘詞語謝諾斯 所下的定義是『外來的(照字義是陌生的,借喻為新奇的);暗示客人或外來人』。因此,聖經所倡導的好客可以指我們對自己所喜愛的人表現仁慈,也可以指對完全不認識的陌生人的善待。耶穌解釋說:「你們如果愛那些愛你們的人,有什麼報酬呢?收稅人不也是這樣做嗎?你們單向你們的弟兄問好,這樣做有什麼了不起呢?眾國族的人不也是這樣做嗎?」(馬太福音5:46,47)偏見和恐懼促成分裂和歧視,但真正的好客卻能夠超越這一切障礙。
耶和華,好客的完美典範
5,6.(甲)耶穌說:『你們天上的父親是完美的。』當時他所想到的是什麼事?(乙)耶和華的慷慨大量怎樣顯然可見?
5 耶穌在以上所引的經文指出,人在彼此相愛方面常有欠缺,然後他補充說:「所以,你們必須完美,像你們在天上的父親完美一樣。」(馬太福音5:48)當然,耶和華在每一方面都是十全十美的。(申命記32:4)可是耶穌特別強調耶和華某一方面的完美,正如他在較早時候說:「[上帝]叫太陽升起,照邪惡的人,也照良善的人,叫雨降下,給正義的人,也給不正義的人。」(馬太福音5:45)在表現仁慈方面,耶和華是絕對不偏心的。
6 既然耶和華是造物主,萬物都是屬於他的。耶和華說:「樹林中的百獸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山中的飛鳥,我都知道;野地的走獸也都屬我。」(詩篇50:10,11)可是他卻沒有自私地把任何東西據為己有,不讓別人分享。剛相反,他慷慨大量地供應受造萬物的所需。詩篇執筆者論及耶和華說:「你張手,使有生氣的都隨願飽足。」——詩篇145:16。
7.我們可以從耶和華對待外來人和有需要的人的方式學到什麼教訓?
7 耶和華賜給人所需的一切。甚至不認識他的人,在他看來好像外來人一樣,也從他受惠。保羅和巴拿巴提醒路司得城裡崇拜偶像的居民,耶和華「未嘗不為自己顯出見證,就是常行善事,從天降雨,賜下果實豐收的時節,叫你們飽得食物,大感歡欣,能夠心滿意足」。(使徒行傳14:17)特別對有需要的人,耶和華十分慷慨仁慈。(申命記10:17,18)在慷慨好客、待人仁慈方面,耶和華的確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
8.在照料我們的靈性需要方面,耶和華怎樣表現他的慷慨?
8 除了豐豐富富地供給受造眾生的需要之外,耶和華還細心照顧他們靈性上的需要。我們甚至還沒有意識到自己在靈性上多麼貧乏,耶和華已經為我們的靈性福利作了極為寬宏大量的安排。我們在羅馬書5:8,10讀到:「我們還是罪人的時候,基督已經為我們而死;上帝憑此就向我們顯揚自己的愛。我們還是仇敵的時候,……藉著上帝兒子的死,同上帝和解」。這項安排使有罪的人能夠跟天父締結親密的家庭關係。(羅馬書8:20,21)耶和華也留意給我們適當的指引;由於這緣故,即使我們都是有罪和不完美的,我們仍然能夠善用自己的一生。——詩篇119:105;提摩太後書3:16。
9,10.(甲)為什麼我們可以說,在慷慨好客方面,耶和華是完美的典範?(乙)真正敬拜耶和華的人應當怎樣在這方面效法他?
9 鑑於這一切,我們可以說,耶和華在許多方面都立下完美的好客典範。他絕沒有忽視貧窮、卑微的人。他真正關心外來人,甚至善待與他為敵的人。他絕不想得到任何物質的報酬。在這一切事上,他豈不是立下最高的典範,在慷慨好客方面達到十全十美的地步嗎?
10 既然耶和華是個慷慨仁愛的上帝,他要所有敬拜他的人都效法他。關於上帝這種仁慈品德,聖經載有許多傑出例證。《猶太文史百科全書》指出,「在古代的以色列國,好客不僅是禮貌,也是道義上的責任。……在聖經時代,一般人都有歡迎疲倦的旅客和接待外來人的習慣;從這種風俗,好客的精神和種種有關的活動,發展成猶太社會中極受人重視的美德。」好客的精神不僅是某個國家或民族的特徵,同時應該是所有真正敬拜耶和華的人的特色。
接待天使
11.什麼傑出的榜樣表明,好客的精神帶來了意料之外的福分?(也參閱創世記19:1-3;士師記13:11-16。)
11 聖經含有不少表現好客精神的例子,最為人熟知的記載之一是亞伯拉罕和撒拉的經歷。當時他們在希伯崙的幔利橡樹一帶紮營。(創世記18:1-10;23:19)使徒保羅有一次勸勉基督徒同工說:「不要忘記好客之道;有人因為好客,不知不覺就款待了天使。」(希伯來書13:2)當時他無疑想到亞伯拉罕的經歷。研究一下這項記載可以幫助我們看出,好客不僅是風俗,也不只是教養。這其實是一種敬神的特質,可以為人帶來極大的福分。
12.亞伯拉罕怎樣表明他對外來人的喜愛?
12 從創世記18:1,2的記載看來,亞伯拉罕並不認識他所遇見的幾個人,也不預先知道他們會來到,就好像是三個過路的陌生人一般。據有些聖經注釋家說,在東方人當中,置身外地的旅客即使舉目無親,也有權期望受人接待。但是亞伯拉罕並沒有等候外來人行使他們的特權,相反,他先採取主動。這幾個人還沒有走近,亞伯拉罕就「跑去」迎接他們。當時正是「一天中最熱的時候」(《新譯》),而且亞伯拉罕已經99歲了!這豈不是足以說明,為什麼保羅認為亞伯拉罕是值得我們效法的榜樣嗎?這就是好客的真諦——衷心喜愛外來人,關注他們的需要。這是一種積極表達出來的特質。
13.亞伯拉罕為什麼對訪客「下拜」?
13 聖經的記載也告訴我們,亞伯拉罕跑到外來人的跟前之後,就「臉伏於地下拜」(《新世》)。對素未謀面的人下拜?亞伯拉罕向這些外來人下拜,表示他把訪者當做有地位的貴賓接待;這跟惟獨上帝才配得的崇拜舉動是截然兩回事。(可參閱使徒行傳10:25,26;啟示錄19:10。)亞伯拉罕不是只點點頭就算了,而是「臉伏於地下拜」;這樣,他表示他把這些外來人視為配受尊榮的重要人物。亞伯拉罕自己是個富有的大家族的族長,可是他卻認為這些外來人比他自己配受更大的尊榮。人們通常都不信任外來人,對這些人懷著觀望的態度;可是,亞伯拉罕的態度卻有霄壤之別!亞伯拉罕的確表現了以下這句話的精神:「要帶頭互相尊重。」——羅馬書12:10。
14.亞伯拉罕對外來人表現好客精神需要他作出什麼努力和犧牲?
14 記載的其餘部分顯示,亞伯拉罕的好客是出於衷誠的。他為客人擺設的筵席的確異乎尋常。甚至擁有巨量牲畜的大戶人家,也不會天天享用「又嫩又好的牛犢」。論到當地流行的習俗,約翰·基托在《日常聖經圖片》一書中寫道:「惟獨在節期或有外來人到訪,人們才會稍為鋪張一點;即使人擁有大量牛羊,也只會在這樣的場合才吃肉。」由於天氣炎熱,人無法把易腐壞的食物儲藏起來,所以要擺設筵席,什麼事都得即時做妥。難怪在這項短短的記載裡,「急忙」和「速速」這兩個字眼出現了三次,亞伯拉罕要『跑來跑去』才把筵席及時準備好!——創世記18:6-8。
15.正如亞伯拉罕的例子表明,在表現好客方面,我們對於物質上的款待應當懷有什麼正確的看法?
15 可是,這樣做的目的並不是要大排筵席,贏得別人的好感。即使亞伯拉罕和撒拉花了很多工夫去準備筵席,請留意亞伯拉罕在較早時候怎樣提及這件事:「容我拿點水來,你們洗洗腳,在樹下歇息歇息。我再拿一點餅來,你們可以加添心力,然後往前去。你們既到僕人這裡來,理當如此。」(創世記18:4,5)「一點餅」原來是一席包括肥犢、細麵圓餅、奶油和奶的盛筵。我們可以學得什麼教訓呢?每逢我們款待別人,該著重的不是飲食多麼豐富精美,款待多麼周到之類。表現好客的精神並不有賴於當事人是否有能力提供昂貴的物品。相反,這種善行的基礎是我們對別人的福利懷有真摯的關注,並且渴望盡自己的能力造益別人。聖經的一句箴言說:「吃素菜,彼此相愛,強如吃肥牛,彼此相恨。」這就是真正好客精神的要訣了。——箴言15:17。
16.亞伯拉罕對訪者的款待怎樣顯示他深深體會屬靈的事?
16 可是我們要留意,整件事也具有一種屬靈的意義。不知怎的,亞伯拉罕看出這幾位訪客是耶和華的使者。我們從他對訪者所說的話可以看出這點,他說:「我主[『耶和華』,《新世》],我若在你眼前蒙恩,求你不要離開僕人往前去。」a(創世記18:3;可參閱出埃及記33:20。)事前亞伯拉罕並不知道他們到底有話要對他說,還是僅僅過境而已。不管怎樣,他領會到耶和華的一項旨意正在成就。這些訪者正奉差執行耶和華的命令。如果他能夠在某方面加以協助,他會很樂意這樣做。他意識到耶和華的僕人配受最佳的接待,於是他在自己能力範圍內提供最佳的服務。這樣做會帶來屬靈的福分,不論得益的是他自己還是別人。結果,亞伯拉罕和撒拉因為表現衷誠的好客精神而大大得福。——創世記18:9-15;21:1,2。
好客的民族
17.耶和華要求以色列人怎樣對待他們當中的外來人和有需要的人?
17 從亞伯拉罕而出的國族要把他的傑出榜樣緊記在心。耶和華賜給以色列人的律法規定,他們必須對他們當中的外來人表現慷慨好客的精神。「和你們同居的外人,你們要看他如本地人一樣,並要愛他如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作過寄居的。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利未記19:34)人民要特別體恤那些需要物質援助的人,切不可把他們視若無睹。每逢耶和華賞賜他們豐年,每逢他們歡度節期,或在安息年歇勞休憩,他們都要記念那些處於不利環境的人——孤兒寡婦和寄居的外人。——申命記16:9-14;24:19-21;26:12,13。
18.對於幫助人贏得耶和華的嘉許和祝福,表現好客的精神有多重要?
18 對人表現仁慈、慷慨、好客的精神,特別是對有需要的人這樣做,無疑十分重要。後來以色列人忽略了這些美德,上帝對待他們的方式充分表明他對這件事的重視。耶和華清楚指出,他的子民要繼續蒙他祝福,就必須對外來人和有需要的人表現仁慈慷慨的精神。(詩篇82:2,3;以賽亞書1:17;耶利米書7:5-7;以西結書22:7;撒迦利亞書7:9-11)只要以色列人切實遵守這些和其他條件,他們就興旺繁榮,在物質上和靈性上都得享豐裕。每逢他們沉迷於追求自私的個人利益,沒有對窮人表現這些仁慈的美德,他們就受到耶和華的譴責,最後更招致他的不利判決。——申命記27:19;28:15,45。
19.我們必須進一步考慮什麼問題?
19 所以,我們應當作一番自我檢討,看看自己在這方面是否符合耶和華的要求。這樣做的確十分重要!鑑於今日世上充滿了自私、分裂的精神,我們特別需要作這樣的檢討。我們可以怎樣在一個四分五裂的世界裡表現基督徒的好客精神呢?下一篇文章會討論這個問題。
[腳注]
a 《守望台》1988年8月15日刊21-23頁的文章「有人見過上帝嗎?」對這個問題有進一步的論述。
你記得嗎?
◻ 譯作「好客」的聖經詞語含有什麼意思?
◻ 在表現好客精神方面,耶和華怎樣立下完美的典範?
◻ 在表現好客精神方面,亞伯拉罕作出多大努力?
◻ 為什麼所有真正敬拜上帝的人都必須「力行好客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