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和華的劍!基甸的劍!」
敵人大舉進侵,多如蝗蟲。他們摧毀以色列的良田,剩下的只是片片荒地。當時正值士師統治的時期,以色列人陷於絕境。七年來,每當以色列田裡的種子發芽生長,米甸人、亞瑪力人和東方的人就騎著駱駝,前來攻擊以色列,肆意搶掠。他們的牲畜到處尋覓水草,以色列的草原都給吃光了。然而,以色列人既沒有驢,也沒有牛羊。在米甸人的苛暴統治下,以色列人極度貧困,苦不堪言。為了躲避米甸人,他們只好在山中造地窖,挖洞穴,或在其他隱蔽的地方居住。
為什麼以色列人會陷於這樣的窘境?以色列叛道不忠,事奉假神。結果,耶和華丟棄他們,讓他們在仇敵手中受盡壓迫。以色列人再也忍受不了,就向耶和華求救。可是,耶和華會垂聽他們的懇求嗎?我們可以從以色列人的遭遇學到什麼呢?(士師記6:1-6)
謹慎的農夫還是「勇猛之士」?
以色列農夫打小麥時,一般用公牛拉著碾穀橇在戶外脫穀。這樣簸穀的時候,風把糠秕吹走,只剩下小麥的籽粒。敵人存心洗劫以色列,要是這樣打麥,定會引起敵人注意。為了避開米甸人耳目,基甸在酒榨裡打麥。他所用的酒榨是一個從石頭鑿出來、有蓋的大缸。(士師記6:11)基甸用棍打麥,每次只能打少量。不過,在這麼困難的情況下,基甸能隨機應變,善用當時的環境,的確很難得。
後來,耶和華的天使向基甸顯現說:「勇猛之士啊,耶和華與你同在。」(士師記6:12)你不難想像基甸是何等驚詫!既然基甸要躲在酒榨裡打麥,又怎會認為自己是勇猛之士呢?但這番話足以表明,上帝深信基甸會成為以色列的勇猛領袖。可是基甸卻需要多些證據,才能相信這件事。
耶和華委派基甸「拯救以色列人脫離米甸人的手」,基甸謙遜地說:「耶和華啊,恕我直言,我憑什麼拯救以色列人呢?我家族在瑪拿西部族中是最小的,我在我父家也是最小的。」基甸行事謹慎,他要求上帝給他一個憑據,讓他知道上帝確實與他同在,助他擊殺米甸人。耶和華看出基甸的要求也是合理的,於是應允了他。基甸給天使獻上食物。天使的杖一觸著這些食物,就有火從磐石中上來,把祭物燒盡了。基甸很害怕,耶和華安慰他。之後,基甸在那裡築了一座壇。(士師記6:12-24)
「讓巴力為自己申辯好了」
以色列最大的難題,不是受米甸人欺壓,而是受巴力崇拜奴役。耶和華是「要求專一愛戴的上帝」。人要蒙上帝悅納,就不能又事奉上帝,又崇拜其他神祇。(出埃及記34:14)因此,耶和華吩咐基甸拆毀他父親的巴力壇,砍下神木。如果基甸在日間行事,一定會觸怒父親和其他人,於是他等到晚上才動手,還帶了十個僕人同去。
基甸這麼謹慎是有理由的。崇拜巴力的人把巴力壇和神木視為聖物,要是他們發現基甸「瀆犯聖物」,定會把基甸處死。多虧基甸父親約阿施義正詞嚴地跟他們理論,他指出如果巴力是真神,就必定會為自己申辯。自那時起,約阿施稱基甸為耶路巴力,意思是「讓巴力為自己申辯好了」。(士師記6:25-32)
耶和華的僕人勇敢地維護正確的宗教,上帝就會賜福給他們。後來,米甸人和他們的盟友再度進犯以色列,這次,「耶和華的靈降在基甸身上」。(士師記6:34)上帝的靈指引基甸,基甸就從瑪拿西、亞設、西布倫和拿弗他利四個部族中召集人來,組成軍隊。(士師記6:35)
準備作戰
現在基甸已有一支為數3萬2000人的軍隊了,但他仍求上帝給他一個憑據。基甸把一團羊毛放在脫穀場上,如果單在羊毛上有露水,全地卻是乾的,他就知道上帝會任用他拯救以色列。耶和華施行了這個神跡,但基甸要求再來一次,這次結果要跟上次相反的,就是單單羊毛是乾的,遍地卻有露水。基甸是過度謹慎嗎?看來不是,因為耶和華答允了他的請求,給了他所需的保證。(士師記6:36-40)我們不會期望上帝在現今施行這樣的神跡,但我們有聖經,可以從聖經尋得上帝的指引和保證。
現在,上帝說基甸的軍隊人數太多了。要是他們以這麼強大的軍力戰勝敵人,他們也許會誇口,說是憑自己的手救了自己。他們贏得這場勝利,功勞應該歸於耶和華。那麼,怎樣處理呢?上帝吩咐基甸按摩西律法下令,誰懼怕誰就要回家去。結果,2萬2000人回去,只餘下1萬人。(申命記20:8;士師記7:2,3)
上帝認為人數仍然過多,於是吩咐基甸帶他們下到水邊。猶太歷史學家約瑟夫斯說,上帝要基甸在烈日下率領軍隊下到水邊,然後留意他們各人怎樣喝水。只有三百個人一面用手捧水到嘴邊來舔,一面密切注視四周的情勢,提防敵人來襲。惟有這三百勇士可以跟隨基甸,迎戰米甸人。(士師記7:4-8)如果你當時在場,面對著一支13萬5000人的敵軍,必然會看出,要克敵制勝,就不能倚靠自己的力量。你必須倚靠耶和華的力量才行!
耶和華吩咐基甸帶侍役到米甸營偵察敵情。在那裡,基甸無意中聽到一個人向同伴談及自己的夢。他的同伴肯定地說,他的夢預示上帝已經把米甸人交在基甸手裡了。這正是基甸所需要聽到的鼓勵。現在,他確信耶和華會讓他和手下的三百勇士戰勝米甸人。(士師記7:9-15)
出奇制勝
基甸把三百人分成三隊,每隊一百人。各人手上拿著號角和空瓶,火把放在瓶裡。基甸所下的頭一個命令是:你們要看著我,我怎樣做,你們就怎樣做。我和所有跟隨我的人吹角,你們也要在全營四周吹角,喊叫說「耶和華的劍!基甸的劍!」。(士師記7:16-18,20)
三百名以色列勇士悄悄地來到敵軍營地的邊緣。那時約晚上十時,哨兵剛換了班。剛接班的哨兵要一會兒才能適應四周漆黑的環境,看來發動攻擊的時機到了。
在這萬籟無聲的黑夜裡,忽然聽到三百個瓶子打碎的聲音,三百支號角同時吹響,還有三百勇士的叫喊聲,米甸人怎不驚惶!尤其聽到他們高喊「耶和華的劍!基甸的劍」時,米甸人嚇得驚叫起來。在混亂中,他們已分不清敵友。耶和華使敵人用劍互相廝殺,三百勇士站穩崗位。米甸人潰不成軍,落荒而逃。以色列人乘勝追擊,堵截米甸人的去路,把他們趕盡殺絕。這場戰爭終止了米甸人對以色列人的長期欺壓。(士師記7:19-25;8:10-12,28)
基甸為人謙遜,即使戰勝米甸人,也是一樣。以法蓮人因為基甸沒有召集他們去跟米甸人交戰,認為基甸輕看他們,極力挑啟爭端。然而,基甸溫和地回答他們,平息了他們的怒氣。(士師記8:1-3;箴言15:1)
接下來是一段太平的日子,以色列人要基甸作王統治他們。這是個多大的誘惑!但基甸卻斷然拒絕。他清楚知道,戰勝米甸人的功勞應歸給誰。他說:「我不統治你們,我的兒子也不統治你們。耶和華才統治你們。」(士師記8:23)
可是,基甸始終是不完美的人,有時會作出錯誤判斷。他用從敵人奪得的金器做了一件聖褂,放在他的本城。至於他這樣做的原因,聖經沒有交代。但聖經記載說,所有以色列人都「跟聖褂行邪淫」。他們崇拜聖褂,這件聖褂就成了基甸和他一家的網羅。可是,基甸並沒有沉溺於偶像崇拜,因為聖經把他視為對耶和華有信心的人。(士師記8:27;希伯來書11:32-34)
我們學到什麼
我們從基甸的事跡受到激勵,也受到告誡。這個記載提醒我們,要是我們一意孤行,耶和華就會收回他的聖靈,也不會賜福給我們。這樣,我們的屬靈情況就會像人住在蝗蟲為害的地區一樣,既貧乏又可憐。我們正生活在一段非常時期,千萬不要忘記,耶和華所賜的福「使人富足,並不加添痛苦」。(箴言10:22)我們全心樂意地事奉上帝,就能得享他所賜的美福,相反,我們離棄他,他就會捨棄我們。(歷代志上28:9)
基甸的經歷表明,耶和華能夠拯救他的子民脫離一切險境。他甚至能夠任用那些看來軟弱無助的人去成就這件事。這使我們感到鼓舞。基甸和手下的300人能擊敗米甸一支為數13萬5000人的大軍,可見耶和華的確有無限的力量。聖經的記載,包括基甸的事跡使我們看出,即使有一天身陷困境,敵眾我寡,甚至看來求助無門,我們必須信賴耶和華,因為他必拯救並賜厚福給所有對他表現信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