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上帝表示感激而踴躍捐輸
耶和華與古代以色列人的交往充滿了對生活在今日的基督徒的有益教訓。它們「是為教訓我們而寫的,」保羅清楚地表明這點。(羅馬書15:4)所以我們若仔細查考一下聖經歷史的細節,我們便可以充滿信心地期望對上帝為他現在的崇拜者所訂的旨意獲得更深的屬靈見識。
例如耶和華吩咐每個以色列人將初熟的果子交給他在該國的崇拜中心所建立的祭司團。這包括頭生的人畜,每造初收的穀物,甚至初剪的羊毛。(出埃及記22:29,30;23:19;申命記18:4)這些初熟的果子與耶和華規定用來維持純真崇拜的十分一奉獻(什一捐)並不同。
每個頭生的男孩或生畜都分別為聖歸於耶和華。(出埃及記13:2)可是頭生的男孩與及那些不合獻祭的畜類均由父母或物主以五舍客勒(美金差不多二元四角)的最低價錢贖回來。(民數記18:15-17)這件事所顯示的原則後來自上帝通過以西結先知清楚地表明出來:「所有的活物都是屬我的。」——以西結書18:4。
在另一方面,頭生的牛犢或綿羊山羊卻不可以這樣贖回或買回。牠們的血必須灑在壇上。那些牲畜的血代表耶穌基督自願為有罪的人類流出的寶血。——希伯來書9:6-14;啟示錄7:14。
沒有定量
至於地上的初熟果子和初剪的羊毛,值得留意的是耶和華讓各人自行決定奉獻的數量。正如在收割時留下給窮人拾取的餘穗也沒有定量一樣。——利未記19:9,10。
每家人、每個人都在上帝所賜之地得到一份產業,上帝期望他們將初熟的果子獻給他以表示他們承認他們所得的一切均來自上帝。既然數量由各人自行決定,這遂成為各人的體會的一個考驗。他們記得耶和華上帝將他們從埃及的奴役解救出來嗎?他們記得在上帝賜給他們的土地上有水井不用他們去挖掘,有果園不用他們去栽種,與及具備他們享受幸福所必需的每一件東西嗎?
不錯,他們有一位慷慨的上帝,一位對他們的靈性福利,對他們對純真崇拜的態度也非常關心的上帝。關於獻上初熟的果子,耶和華通過他的僕人摩西警告以色列人說:「你要從你莊稼中的穀,和酒榨中滴出來的酒拿來獻上,不可遲延。」(出埃及記22:29)重要的不是所獻的數量而是奉獻的精神。一個人若在這件事上耽延,那便表示他對上帝賜給他的一切裨益失去或缺乏體會了。
對我們的教訓
既然我們並不在摩西律法之下,我們可以從這些事學到什麼教訓人呢?關於頭生的人畜和地土初熟的果子這件事是具有豐富的屬靈意義的。使徒保羅豈不是說耶穌基督在他復活時「成為睡了之人初熟的果子」嗎?——哥林多前書15:20。
將這種思想推而廣之,我們知道上帝選出屬靈以色列的十二支派,受膏的基督徒,「在他所[贖]的萬物中,好像初熟的果子。」(雅各書1:18;啟示錄14:1-4)這些人至死保持忠心之後被復活成為屬靈的生物,並歸給上帝在天上的大祭司耶穌基督作為他手下的副祭司。上帝接受這些初熟的果子,由此保證必定會有一場喜樂的收割,有一大群人最後會在地上的樂園裡享有永遠的幸福。他們會成為基督和十四萬四千個君王兼祭司治下的臣民。
從奉獻初熟的果子一事我們還可以學到另一個教訓。今日上帝豈不是在地上作了安排和有一個組織去推行純真的崇拜嗎?的確不錯。他通過這個組織作了一些美好的屬靈安排。所以那些享有這些屬靈恩惠的人運用他們的物質資財去表示他們的感激豈不是很適當嗎?
請留意關於這些感激的表示,耶和華並沒有對他的崇拜者訂下任何特別的條例。許多人可能像聖經所說的窮寡婦一樣;耶穌看見她僅將「兩個小錢」投入聖殿的捐款箱裡,但她已盡了自己的能力。(馬可福音12:42)使耶穌大受感動的豈不是她那毫不猶疑的慷慨和她那表示感激上帝的誠懇願望嗎?
還需要更多東西
古代以色列人除了獻上頭生的人畜和初熟的果子之外還將這些代表性的禮物分別為聖。他們若沒有熱心而毫不猶疑地將這些貢物帶到耶和華面前,他們怎樣可以期望耶和華祝福後來出生的兒女和禾造呢?
敬畏上帝的父母,即如參孫和撒母耳的父母,不但「照著耶和華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的兒女,同時還很樂於將頭生的兒子獻出來以更直接的方式為耶和華服務。——以弗所書6:4。
我們日子的父母是否體會較淺呢?不是,因為有許多父母均努力將他們所有的兒女教養成為耶和華的真正崇拜者。他們在兒女幼小的腦海裡養成一種終生為上帝服務的願望,或者以全時間傳揚好消息作為一生的事業。這豈不是將初熟果子的教訓應用在自己身上的一個好方法嗎?
今日耶和華的基督徒崇拜者在捐款推行純真崇拜方面亦表現出同樣毫不遲疑的精神,這種捐輸表示他們相信他們的一切均來自耶和華和屬於他的。以下是有些基督徒將捐款寄給紐約布洛克林哥林比亞山道124號守望台聖經書社或世界各地的許多分社之一時所表達的感想:
「我既年事已高而無法在我死時帶走這些錢財,我覺得最好莫過於將這筆錢用來協助推廣宣揚王國好消息的工作。
「我們為耶和華賜給我們的所有東西感到歡欣快樂。雖然我們離總部相當遠,這裡各人卻深深體會到我們通過耶和華的組織與上帝所作的密切交往。由於我們可以有分擴展普世的見證工作,我們特別懷有這種感覺。」
造物主知道最富於體會和最慷慨的人就是最快樂的人。(使徒行傳20:35)所以他再三吩咐他的兒女要培養這種精神。他敦促我們要繼續培養這種美德,但他並沒有作任何特別的規定而是任由我們隨自己的本心如此行。他將這件事向我們表明得多麼清楚!請考慮一下上帝感示使徒保羅所說的這段話:
「少種的少收,多種的多收。……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因為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上帝能將各種的恩惠多多的加給你們,使你們凡事常常充足,能多行各樣善事。……叫你們凡事富足,可以多多施捨,……因為辦這供給的事不但補聖徒的缺乏,而且叫許多人越發感謝上帝。」——哥林多後書9: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