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賢德的女子」表現忠貞之愛
「我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個賢德的女子。」——路得記3:11。
1,2.怎樣的一場午夜相會引起我們的注意?這使我們提出什麼問題?
夜幕低垂,寂靜的寧謐已降在猶大的伯利恆和周圍的郊區之上。在一塊麥田的簸麥場中有一位年長的男子正在酣睡。可是,看哪!一位少婦悄悄地行近,輕輕地掀開他的被躺下。他驚醒了,發現她躺在他的腳下,遂問道,「你是誰?」她怎麼回答?「我是你的婢女路得。」她來到他那裡是為了一個特別和高貴的目的。事實上,他在繼續的談話中承認她的美德,說:「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個賢德的女子。」——路得記3:9-11。
2 什麼促成這次的午夜相會?那位少婦究竟是什麼人?年長男子的身份如何?為什麼這位男子說她是人所共知的「賢德女子」?她表現什麼品德?當我們考慮到這場特別的午夜情景時,這些問題不禁浮現腦海。
3.(甲)我們現在考慮的是聖經中那一本書?(乙)這本聖經記錄在何時及由誰寫成?它強調什麼?
3 我們現在所考慮的受上帝感示的記錄可能寫於大衛時代(公元前1090年左右),由希伯來先知撒母耳執筆,它的獨特之處是屬於聖經中僅有兩本以女子為名(其他一本是以斯帖記)的書之一。雖然有人把路記得一書看作感人的愛情故事,但並不到此為止。這項記載強調耶和華上帝定意要產生一位王國後嗣,應許已久的彌賽亞。此外,它也頌揚耶和華的慈愛。——創世記3:15;路得記2:20;4:17-22。a
災禍臨頭!
4.路得記敘述事情發生於什麼時期?
4 這個記錄所敘述的故事發生於以色列「士師秉政的時候」。時間必然是在士師秉政的初期,因為我們觀察到在打麥場上與路得一起的男子是波阿斯,他是約書亞時代的喇合的兒子。(路得記1:1;約書亞記2:1,2;馬太福音1:5)按這段引人入勝的故事所揭露,事情的始末約為11年,可能是在公元前1300年左右。
5.什麼環境和意識促使以利米勒舉家遷往摩押?這件事與基督徒責任有任何關係嗎?
5 當時猶大地遭遇饑荒,伯利恆(或以法他)也被殃及。有一個名叫以利米勒的男子一家尤其是災禍臨頭。由於意識到要供應家人的生活所需,他於是採取堅決的行動。不久之後,我們看到以利米勒,他的妻子拿俄米和他們的兩個兒子,瑪倫和基連渡過約但河。這幾個以法他人在摩押成為寄居者,摩押位於死海以東的高原和亞嫩河之南。——路得記1:1,2;參閱提摩太前書5:8。
6.試描述導致拿俄米、路得和俄珥巴悲痛的環境。
6 不久,以利米勒死了,留下年老的寡婦拿俄米。後來,兩個兒子都娶了摩押女子為妻。瑪倫娶了路得,基連則娶了俄珥巴為妻。(路得記1:4,5;4:10)大約過了十年之後,災禍又再度臨頭。拿俄米的兩個兒子都死了,沒有留下兒子。現在三個婦人都是寡居,喪夫之痛和寡居生活是令人難受的。
7.什麼可能性在寡居的拿俄米看來特別渺茫?
7 特別傷心的是拿俄米。她是個猶大人,知道關於先祖雅各在臨終時對他的兒子猶大作了特別的祝福說:「圭必不離猶大,杖必不離他兩腳之間,直等細羅來到,萬民都必歸順。」這位細羅會執掌王權——事實上,他會成為彌賽亞,亞伯拉罕的後裔,地上萬族會通過他而得福。那末,猶大婦人所生的兒子便有可能作為這位受膏者的祖先!可是拿俄米的兒子死時已經絕嗣,她又已過了生育的年齡。拿俄米和他的家人對彌賽亞世系有所貢獻的可能性的確渺茫。——路得記1:3-5;創世紀22:17,18;49:10,33。
8.什麼因素推使拿俄米回到猶大而不顧沿途的危險?
8 可是,在渺茫中有些好消息至少露出一線希望微光。拿俄米也許是從旅行的希伯來商人聽到,耶和華已「眷顧自己的百姓,賜糧食與他們。」不錯,饑荒已經終止了,藉著上帝的祝福,在猶大又再度豐收,「糧食之家」伯利恆又充滿糧食。不久,我們看到這三個寡婦「起行……要回猶大地去。」這並不是一段輕易的路程。因為她們必須經過充斥著盜賊和亡命之徒的地區。可是拿俄米對耶和華上帝的效忠和與他的百姓重聚的願望促使她首途進發,不顧路上的危險。——路得記1:6,7。
作決定的時刻
9.為什麼路得和俄珥巴受命「各人返回娘家」?
9 這兩位青年寡婦僅是盡禮陪同年老的家姑去到摩押和以色列邊界為止嗎?抑或她們繼續前進?我們且看。在路上某處地方,拿俄米說:「你們各人回娘家去罷。」(路得記1:8)當路得至少有父親在堂時何以要說是「娘家」呢?(路得記2:11)原來,這是年長婦人對年輕婦女的自然慣常語法,而她們的母親的確有豐裕的家,與她們的貧窮家姑大異其趣。無論如何,母愛對於傷心的女兒總是有安慰作用的。
10.拿俄米懷持什麼希望而甘心樂意和兩個媳婦分手?
10 聽聽拿俄米繼續說:「願耶和華恩待你們,像你們恩待已死的人與我一樣。願耶和華使你們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路得記1:8,9)這兩位摩押婦人會對拿俄米和她們丈夫表現恩待或忠貞之愛。她們不像以掃的赫人妻子們一般「常使以撒和利百加心裡愁煩。」(創世記26:34,35)現時拿俄米本身既已一貧如洗,便只有期望上帝恩待她的媳婦們。她甘心樂意與她們分手,希望耶和華使兩個年輕婦人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脫離寡居和憂傷的生活。
11.(甲)路得和俄珥巴顯然為了什麼而不忍離開拿俄米?這對於今日基督徒當中的家庭關係有什麼提示?(乙)路得和俄珥巴若不離開拿俄米有再嫁希望嗎?為什麼?
11 可是路得和俄珥巴卻不肯離去。當拿俄米與她們親嘴時,她們就放聲而哭。顯而易見地,她是一位慈祥、仁愛的家姑,使人不忍與之分離。(路得記1:8-10;參閱使徒行傳20:36-38)但是拿俄米十分堅決,她推理說:「我還能生子作你們的丈夫麼?我女兒們哪,回去罷,我年紀老邁,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說,我還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你們豈能等著他們長大呢?你們豈能等著他們不嫁別人呢?」不錯,即使拿俄米死去的兒子有新生的兒子來取代和長大,這些年輕婦人在現時會不嫁別人嗎?作這樣想法是不合理的。但在這件事上,作為摩押婦女,在猶大另嫁別人和生兒育女的希望的確甚微。——路得記1:11-13。
12,13.路得和俄珥巴怎樣受到考驗?俄珥巴作出什麼決定?
12 「我女兒們哪,不要這樣,」拿俄米繼續說,「我為你們的緣故甚是愁苦,因為耶和華伸手攻擊我。」(路得記1:13)拿俄米並沒有因犯錯而抱怨上帝;上帝行事或容許人行事必然有他的道理。(箴言19:3)但她卻為了她的媳婦們而憂愁。現在是她們作決定的時候了。她們會不自私地繼續與拿俄米一起嗎?她們的動機和忠貞受到考驗。
13 俄珥巴作出她的決定。她帶淚與家姑親嘴而別。拿俄米對路得說:「看哪!你嫂子已經回她本國和她所拜的神那裡去了。你也跟著你嫂子回去吧。」(路得記1:14,15)不錯,俄珥巴回去她的同胞和「她所拜的神」那裡。她和路得兩人均是在「基抹的民」當中長大的,甚至可能曾經目睹以小孩獻給摩押假神的恐怖祭禮。俄珥巴回去再度遵行這一切習俗!——民數記21:29;列王紀下3:26,27。
14.路得怎樣在拿俄米面前表明自己心意?因此這位摩押女子作了什麼決定?
14 但路得卻不然。「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她說,「你往那裡去,我也往那裡去,你在那裡住宿,我也在那裡住宿。你的國就是我的國,你的上帝就是我的上帝。你在那裡死,我也在那裡死,也葬在那裡。」這位摩押女子並且在耶和華面前起誓明志,說:「除非死能使你我相離,不然,願耶和華重重降罰與我。」這是多麼感人的忠貞之愛的表露!事實上,不但如此,路得已決定終身事奉耶和華,以拿俄米的同胞——這群與真實上帝有立約關係的人——為她的同胞。這位摩押女子決心忠貞地事奉耶和華。因此,拿俄米不再堅持將這位年輕婦人遣去。——路得記1:16-18。
15.(甲)路得至此已怎樣表現了忠貞之愛?(乙)我們怎樣從路得和俄珥巴的決定獲益?
15 當這位猶大老婦和較年輕的摩押女子再度相偕登上艱難的途程時,我們有機會思考一下剛才所見的感人場面。俄珥巴已向自利之心屈服。她在學習關於耶和華方面不論進步到什麼程度均不足以使她不回到她本國的民和「她所拜的神」那裡。路得倘若自私地懷念故鄉,她也能夠回去的。(參閱希伯來書11:15)可是這位青年摩押女子已表現了忠貞之愛,不但對於年老的拿俄米,而且特別是對於耶和華。她表現了一種自我犧牲的精神和決定忠心事奉真實的上帝。鑑於這兩個相反的決定,我們也受到鼓勵,不可成為「那些後退以致滅亡的人」,而是要成為「有信心以致保全生命的人。」——希伯來書10:38,39,《新譯》。
伯利恆驚訝!
16.為什麼伯利恆的婦女彼此相問,「這是拿俄米麼?」
16 最後,這兩位婦人抵達她們的目的地,伯利恆。她們的出現使全城驚動。婦女們彼此相問,「這是拿俄米麼?」歲月使人改變。不錯,婦女們留意到這位充滿喜樂的婦人現時正表現憂傷和痛苦。她在對話中說明心中的哀痛。
17.拿俄米所說,『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瑪拉』這句話有什麼含義?
17 「不要叫我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她說。「要叫我瑪拉[就是苦的意思],因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我滿滿的[有丈夫和兩子]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耶和華降禍與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這樣,你們為何還叫我拿俄米呢?」(路得記1:19-21)是的!拿俄米甘願接受上帝所容許發生的事,但她顯然感到耶和華是在打擊她。(路得記1:13;參閱撒母耳記上3:18)當時既以多子為上帝賜福而不育乃是咒詛,因此一個婦人沒有活著的子嗣乃是恥辱的事。拿俄米目前有什麼希望對彌賽亞的家系有所貢獻呢?
謙卑的拾穗者蒙恩
18.路得在拾穗方面怎樣行?她「恰巧」到了誰的田裡?
18 拿俄米和路得在早春來到伯利恆,「正是動手割大麥的時候」。(路得記1:22)路得由於一向勤奮和樂意服務,她獲得拿俄米許可之後,便出去田間開始在收割者身後拾麥穗。她深知拾穗是耶和華的仁愛安排,惠及窮人、困苦者、寄居者和孤兒、寡婦。在以色列,這些獲得隨意拾取或蒐集收割者在有意無意間遺下的作物。(利未記19:9,10;申命記24:19-21)路得雖然有權拾穗,她卻謙卑地在一塊田裡請求收割者准許她如此行。可是耶和華顯然介手在這件事上,因為她「恰巧」行到了「波阿斯的那塊田裡」。——路得記2:3。
19,20.(甲)波阿斯是誰?(乙)為什麼可以說路得不是一個驕縱的婦人?
19 看哪!波阿斯來到了。他是個「大財主」,也是撒門和喇合的兒子。波阿斯不但是個體貼的主人,備受工人們的尊敬,而且是真實上帝耶和華的虔誠崇拜者,因為他對收割的人說,「願耶和華與你們同在」,他們回答說,「耶和華賜福與你」。——路得記2:1-4。
20 波阿斯從監管收割的青年口中獲悉路得是個摩押女子,新近和拿俄米一起來到伯利恆。她在獲得許可之後即從涼快的早晨開始辛勤拾穗直至晌午,她抵受日曬之苦而毫無怨言。有時僅坐在屋子裡歇一會兒,這間顯然是收割者的棚子。路得的確不是一個驕縱的婦人!——路得記2:5-7。
21.路得有什麼使波阿斯感動之處?基督徒婦女可以從這點獲得任何結論嗎?
21 後來波阿斯鼓勵路得不要去別人的田拾穗,要留下來與他的使女們在一起,使女們可能是追隨收割者束禾捆的,波阿斯已吩咐青年們不可欺負她,任她到器皿那裡喝他們打來的水。路得深懷感激,謙卑地俯伏在地叩拜,問道:「我既是外邦人,怎麼蒙你的恩,這樣顧恤我呢?」原來,波阿斯並沒有企圖討好於她以滿足一個老人的幻想。反之,他已聽到這個摩押女子怎樣離開她的父母和祖國,追隨她的年老家姑。他顯然對路得的忠貞之愛和謙卑留下印象,他感動地說:「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上帝的翅膀下,願你滿得他的賞賜。」不錯,正如路得所承認,波阿斯用慈愛的話安慰她。——路得記2:8-13;詩篇91:2,4。
22,23.(甲)波阿斯怎樣慷慨地對待路得?(乙)路得在什麼方面表現出勤奮和無私?
22 到了進膳的時候,波阿斯對路得說:「你到這裡來吃餅,將餅醮在醋[「酸酒」]裡。」在炎熱的午間,這是多麼令人暢快的佐料!波阿斯把烘了的穗子遞給路得,她吃飽了,還有餘剩的。——路得記2:14。
23 他們於是恢復工作。波阿斯充滿慷慨精神,吩咐僕人們可以讓路得「在捆中拾取麥穗」。他甚至吩咐他們「從捆裡抽出些來」,留在地下任她拾取。到了黃昏,路得仍然忙於『打』她所蒐集的麥穗。藉著用手拿棍子或連枷在地上打穗,可以使大麥從莖和皮殼中脫出。路得當日所拾的大麥超過半蒲式耳!她將所拾取的拿回伯利恆家中,路得無私地把午間進膳時剩下的食物給了饑餓的家姑。——路得記2:14-18。
24.(甲)為什麼難怪眾人將路得看作「一位賢德的女子」?(乙)因此,為什麼路得是任何敬虔婦女的好榜樣?
24 路得再次對拿俄米表現忠貞之愛。此外這位青年婦人還愛戴耶和華,她勤奮和謙卑,難怪眾人都把她看作「賢德的女子」。(路得記3:11)不錯,路得「並不吃閒飯」,因為她辛勤工作,並且分惠給缺少的人,(箴言31:27,31;以弗所書4:28)在對年老寡居的家姑負起責任方面,這位摩押女子必然知道施與所帶來的快樂。(使徒行傳20:35;提摩太前書5:3-8)路得的確是任何敬虔婦女的好榜樣。
[腳注]
a 為了討論路得記的預言性意義,請參閱《守望台》1972年八月一日刊460-472頁和《保全》一書(英文)的169-335頁,守望台聖經社1932年出版。
[第9頁的圖片]
路得懇求拿俄米:『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隨你,你往那裡去,我也往那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