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扶助軟弱的人』
「適者生存」——為了繼續生存,強者必須犧牲弱者。冷酷殘忍嗎?「不,其實這是好的和有益的,」贊成進化論的人如此說,因為他們聲稱這種過程會帶來改良。但是當這些人獲悉納粹德國政府如何試圖將這條「律則」實施在一些被他們視為軟弱或不合標準的人身上時,甚至許多主張適者生存的人也不禁大為震驚。
人是否需要一個這麼可怖的事例才能夠相信弱者應當受到憐恤而非受到壓迫或消滅呢?真正尊重聖經的人並不需要這樣的事例,因為上帝的道不是僅對弱者表示容忍而已。反之上帝對弱者富於憐憫。上帝吩咐人要扶助和支持弱者。(使徒行傳20:35;帖撒羅尼迦前書5:14)但是,其他的權威和機構豈不是也主張對弱者表現憐憫嗎?不錯,但聖經的獨特之處是,它能夠使人繼續對弱者的需要作出響應。
聖經有能力推使人扶助弱者;這與它有能力引發真正的愛心,謙卑和信心一事有密切關係。人若要繼續扶助弱者就必須具有這些品質,因為不像強者一樣,弱者時常無法為所得的幫助予人酬謝或報答。(路加福音14:12-14)除此之外,聖經向讀者清楚指出,扶助弱者不但使上帝和基督喜悅,而且是贏得他們嘉許的必需條件。由於我們的不完美,我們所有人都有弱點而需要上帝和基督的幫助。(希伯來書4:15,16)我們若不幫助別人克服他們的弱點,我們又怎能期望上帝和基督幫助我們克服我們自己的弱點呢?——可參閱馬太福音6:14,15。
對弱者所懷的錯誤觀點妨礙人予以協助
在協助弱者方面,一個重大障礙是較強的人留意別人的弱點過於留意自己的。除此之外,他對別人的弱點可能如此注意,以致對別人懷有消極的看法。結果是弱者得不著幫助,而強者則覺得他有理由不予以協助。可是,聖經卻幫助人體會到,在人的一生中,許多不良的環境可能時常是由軟弱所促成的,因此需要我們予以援手而非加以指責。
一個例證是聖經對窮人所表示的體恤。一個人可以採取客觀的看法,認為普通一般人之所以貧窮是由於未能表現良好的判斷力,以致自食其果。可是富於同情心的人卻會將窮人視為值得幫助,即使他們缺乏良好的判斷力,或事情可能牽涉到他們的其他弱點。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律法明確地規定:「你的弟兄在你那裡若漸漸貧窮,手中缺乏,你就要幫補他。……我是耶和華你們的上帝,曾領你們從埃及地出來,為要把迦南地賜給你們,要作你們的上帝。」「你不可忍著心,攥著手,不幫補你窮乏的弟兄。」——利未記25:35-38;申命記15:7。
憑著自己的力量,以色列人絕不能逃出埃及而佔領迦南地。他們過於軟弱,因此需要耶和華的幫助。既然如此,一個以色列人在經濟豐裕之後卻不願幫助手頭拮据的弟兄,以致沒有效法上帝的榜樣,這是多麼不應該!他若是明智便會敬畏上帝,深知耶和華對他對待弱者的方式會發生什麼反應:他若對弱者吝嗇不仁,他便會犯罪了。但是一個人若樂善好施,耶和華上帝便會祝福他所行的一切事。——申命記15:8-11。
在早期的基督教會中,需要協助的人包括許多並非僅在物質方面貧乏的人。在寫給帖撒羅尼迦小組的信中,保羅指出所有弟兄,不僅是長老,均有責任積極響應別人的各種需要:「我們又勸弟兄們,要警誡不守規矩的人,勉勵灰心的人,扶助軟弱的人,也要向眾人忍耐。」(帖撒羅尼迦前書5:14)保羅曾在其他的信中詳細討論良心軟弱的人的情況。這些人也需要受到體貼。(羅馬書14章;哥林多前書第8章)不錯,在早期的基督徒當中有具有各種不同軟弱的人——但所有都需要受到了解和協助。
對一個堅強的人來說,受人藐視或甚至規避是一件相當難受的事。對一個軟弱的人來說,這樣的待遇無疑更難受得多!雖然人們通常並不將大衛視為弱者,他卻在一生中曾經歷過這樣的一段艱難時期:「耶和華啊,求你憐恤我,因為我在急難之中。我的眼睛因憂愁而乾癟,連我的身心也不安舒。……我的力量因我的罪孽而衰敗,我的骨頭也枯乾,我因一切敵人成了羞辱,在我的鄰舍跟前更甚;那認識我的都懼怕我,在外頭看見我的都躲避我。我被人忘記,如同死人,無人記念。……耶和華阿,我仍舊倚靠你。我說:『你是我的上帝。』我終身的事在你手中。」(詩篇31:9-15)大衛非但沒有見到他的弟兄予以援手,他們反而躲避他。大衛感覺唯獨上帝才會給他幫助。
究竟什麼使一個軟弱的人受到這樣的對待呢?一個原因可能是我們容許別人對這個弱者所懷的不良觀感影響到我們對他們的評估。將軟弱和邪惡混淆不清可能是另一個原因。法利賽人可能在這兩方面都犯了錯誤。當他們批評耶穌與一些被他們視為不但軟弱而且有罪的人交往時,耶穌說:「健康的人[強者]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經上說,『我喜愛憐恤,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且去揣摩。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馬太福音9:12,13;馬可福音2:17。
即使必須考慮到採取開除的措施時,需要回答的一個問題仍然是,這人真正邪惡嗎,抑或只是軟弱而已?如果這人僅是軟弱,他便可能對於別人懷著真摯的愛心忍耐地給予的協助有所反應。我們對犯過的人給予多大程度的幫助呢?我們可以作出更大的努力,以更多時間打動犯過者的心以鼓勵他改弦易轍嗎?
雖然個別分子的福利很重要,他的行動對小組及小組在上帝面前的公義地位所生的影響也很重要。長老若沒有採取行動將罪惡從小組中除去,便會導致損害。(哥林多前書5:6-13)可是,長老們亦可能採取魯莽,不仁的行動或缺乏悟性。如果由於這緣故,一個其實是軟弱而非邪惡的犯過者遭受到損害,這對小組也可以造成損害,並且會影響到小組在上帝面前的公義地位。對行差踏錯的人採取正確的途徑需要我們具有洞察力。但是基督徒若在這方面繼續努力,他的洞察力便會逐漸增加,不但使他能夠看出真正的弱點,同時也知道犯過者在當時最需要怎樣的幫助、勸告或行動。(希伯來書5:14)他若在處理難題方面犯了錯誤,則不應當是由於他沒有表現仁慈和憐憫的緣故。——詩篇25:6,7;51:1;雅各書2:13;猶大書22,23。
因此,青年人或其他人若表現不良的判斷力(這可能在若干方面發生),我們的反應如何呢?我們若制止自己不立即加以指責,反之我們考慮一下可以怎樣行以求幫助對方,這無疑好得多!當小組裡有人犯了嚴重錯誤,我們有加緊努力予以幫助嗎?這樣行會比將犯過者的錯誤當作在弟兄間談話的話題好得多。當談話涉及另一個人的弱點時,我們設法改變談話的方向,也許轉而討論怎樣給予幫助,無疑會體貼得多。上帝所感示的箴言說:「遮掩人過的,尋求人愛;屢次挑錯的,離間密友。」——箴言17:9;11:13。
我們可以怎樣扶助弱者?
具有樂於助人的精神及不對弱者懷有藐視的態度乃是扶助他們所需具備的首要條件。然後我們需要探悉促使他們犯過的難題:是由於寂寞,缺乏了解或在家庭裡很少愛心嗎?可能是經濟壓力或個人的失望,健康不良或由於年老而感覺無用嗎?這些只是可能使弱者缺乏力量的一部分原因。在每一個事例上我們都需要對聖經和上帝的愛心懷有更深的了解。仔細考慮弱者的生活情況以及對之作一項親切、衷誠的探訪可以有助於決定造成困難的因素。
真正想扶助弱者的人有使徒保羅的榜樣去指導他們。他說:「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哥林多後書11:29)保羅對所有人均表示同情。他對別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至什麼程度呢?從他在使徒行傳20:35所提出的勸告看來,他的同情無疑超過僅是溫婉勸勉的程度:「應當這樣勞苦,扶助軟弱的人。」他憑著使徒約翰後來勸勉人具有的精神響應弱者的需要:「我們相愛,不要只在言語和舌頭上,總要在行為和誠實上。」——約翰一書3:18。
聖經雖然很有力地鼓勵人扶助弱者,但卻沒有詳細描述一個人應當為弱者做些什麼事。為什麼呢?無疑是因為訓示無論如何詳盡,均無法考慮到所有的情況。但是聖經很肯確地表明,我們應當對弱者養成真摯的同情和憐憫。我們必須採取行動以響應他們的需要。這項訓示雖然簡單,但卻在心地善良的基督徒當中產生具體的結果。
小組的每一分子都是寶貴的
小組的所有分子若都體會到小組每一分子的價值,這無疑可以幫助他們履行扶助弱者的責任。但是一個分子若軟弱而需要受到協助,他具有什麼肯定的價值呢?他對小組豈不是一項負累嗎?這不是保羅的看法:「相反的,身體上那些似乎比較軟弱的肢體,更是不可缺少的。……上帝卻這樣把身體組成了:格外的把體面加給比較有缺欠的肢體,好使肢體能夠互相照顧,免得身體上有了分裂。」(哥林多前書12:22-25,《新譯》)小組若珍惜每一分子和體會每一分子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參與基督徒的活動,這個小組便會瀰漫著溫暖、快樂的氣氛而充滿生氣。
誰能夠預知我們為了扶助弱者而作的努力會導致什麼結果呢?「早晨要撒你的種,晚上也不要歇你的手,因為你不知道那一樣發旺,或是早撒的,或是晚撒的,或是兩樣都好。」(傳道書11:6)我們若在靈性上協助別人,我們特別可以確信我們會獲得上帝的幫助。今日耶和華手下有些非常優良的僕人均曾在他們軟弱之際獲得具有恆久價值的屬靈協助。
軟弱的人無法很快便成為堅強。正如從身體的軟弱復原可能相當緩慢,有些人也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在靈性上恢復壯健。但是我們有沒有對弱者表現忍耐呢?我們愛他們正如他們是強壯的一般嗎?表現這種愛心會為所有人帶來多大的祝福!較弱的弟兄得以在困難中獲得照顧和支持。較強的弟兄則經歷到施與所帶來的較大祝福。整個小組均由於所有分子彼此倚賴、互相關心而關係更加親密。由於上帝和基督在地上的僕人效法他們扶助弱者,這為上帝和基督均帶來榮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