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憑著愛心施行管教的好處
1.一個人若想有聽話的兒女,就必須怎樣行?
聽話、有禮、滿有愛心的兒童不是自然產生的。反之,他們是藉著榜樣和管教模鑄而成的。
2.許多兒童心理學家的見解怎樣與聖經的勸告背道而馳?
2 許多兒童心理學家對兒童採取「不干涉」政策,正如其中一位說:「你們作母親的意識到,你每次責打孩子,你便表明你憎恨你的孩子嗎?」但是上帝在他的道中說:「不忍用杖打兒子的,是恨惡他;疼愛兒子的,隨時管教。」(箴言13:24)幾十年前,特別在西方國家中,主張在教養兒童方面採取放任政策的書籍充塞市場。心理學家說,管教會抑制孩童和妨礙兒童的發育;至於責打兒童,僅是這個念頭已令心理學家不寒而慄了。他們的理論與耶和華上帝的勸告大相徑庭。上帝的道說,『你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加拉太書6:7)在過去幾十年間,人們一直散播放任的種子,結果事實證明什麼呢?
3,4.家庭裡缺乏適當的管教導致了什麼結果?因此許多人提議怎樣?
3 如所週知,犯罪和不法事件大行其道。在許多工業化國家裡,嚴重罪行中有超過百分之五十是由青年所犯的。在世界有些地方,學校淪為課室騷亂、打鬥、吵罵、污言穢語、惡意破壞公物、毆打、勒索、縱火、搶劫、強姦、吸毒和謀殺的溫床。一個大城市的教師聯合會發言人將管教方面的難題歸咎於學校未能在兒童的幼年打動他們的心,並且聲稱犯罪的流行是由於家庭的衰退和父母不願為兒女定下合理的行為標準所致。論到『為什麼家庭有些分子成為罪犯,其他分子卻沒有如此行』這個問題,《大英百科全書》說:「家庭的管教政策若非太鬆懈便是太嚴厲或過於首尾不一貫。美國所作的研究表示,不健全的管教可能與大約百分之七十的犯罪男子有關。」
4 人們所經歷的結果已使許多人改變意見而主張恢復管教。
管教的杖
5.聖經對責打一事的看法如何?
5 責打可能拯救孩子的生命,因為上帝的道說:「不可不管教孩童。你用杖打他,他必不至於死。你要用杖打他,就可以救他的[生命]免下陰間[墳墓]。」又說,「愚蒙迷住孩童的心,用管教的杖可以遠遠趕除。」(箴言23:13,14;22:15)父母若真正關心兒女一生的福利,他們就不會軟弱或粗心地不對兒女採取管教的行動。反之,愛會促使他們在有需要時採取明智和公平的行動。
6.管教包括些什麼事?
6 至於管教,這並非僅指責罰而言。管教一詞的基本意思是『根據某種程序或體制而施行的教導和訓練。』由於這緣故,箴言8:33說,不是『要感受管教』,而是「要聽教訓[或管教],就得智慧。」提摩太後書2:24,25吩咐基督徒「要待人溫和,善於教導,存心忍耐,以溫柔勸導那些對抗的人。」(新譯)這裡的「勸導」一詞譯自管教一字的希臘文。在希伯來書12:9,同一個字被譯作管教:「肉身的父親管教我們,我們尚且敬重他們;何況那萬靈的父,我們不是更要順服他而得生麼?」——新譯。
7.父母施行管教可以帶來什麼裨益?
7 父母若不施行管教,就不會贏得孩子的尊重,正如國家的統治者若容許犯罪的人逍遙法外,就不能贏得國內人民的尊重。正當地施行的管教向孩子表明父母的確關心他。這有助於形成一個和平安寧的家庭,因為管教「為那些經過這種操練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來,就是義。」(希伯來書12:11,《新譯》)桀驁不馴、不守規矩的兒童在任何家庭裡均會造成煩惱,而且這樣的兒童永不會真正快樂,甚至對自己也不感覺滿足。「管教你的兒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裡喜樂。」(箴言29:17)受到堅定但卻仁愛的糾正之後,孩子可以獲得新的觀點和新的開始,而且時常會比較容易相處得多。管教的確會「結出平安的果子來」。
8.父母可以怎樣憑著愛心施行管教?
8 「主[耶和華]所愛的,他必管教。」(希伯來書12:6)真正以兒女的最大福利為念的父母也會如此行。管教必須憑著愛心施行。當一個人被孩子的過犯所激怒時,惱怒可能是正常的反應;但是正如聖經指出,我們應當「存心忍耐。」(提摩太後書2:24)一個人冷靜下來之後,孩子所犯的幼稚過錯就可能看來並非如此嚴重了:「人有見識,就不輕易發怒;寬恕人的過失,便是自己的榮耀。」(箴言19:11;也可參閱傳道書7:8,9。)可能有些可原諒的情形:也許孩子過度疲倦或感覺不適。也許他實際忘記了父母的吩咐;成年人也會這樣行,豈不是嗎?但是即使一項過錯不容忽視,管教亦不應當是父母大發雷霆或僅是發泄自己所受的感情壓力而已。管教牽涉到訓導,父母若大發雷霆,孩子所學到的教訓並不是自制而是缺乏自制。管教若施行得當,孩子會意識到自己受到良好的照顧;但施行得不適當,孩子就不會有這種感覺。因此,平衡是必需的,並且會促進和平。
定出明確的規則
9.與箴言6:20-23一致地,父母應當給予兒女什麼?
9 父母應當給予兒女適當的指導。「我兒,要謹守你父親的誡命,不可離棄你母親的法則。要常繫在你心上,掛在你項上。你行走,它必引導你;你躺臥,它必保守你;你睡醒,它必與你談論。因為誡命是燈,法則是光,[管教]的責備是生命的道。」父母的教訓可以引導和保護孩子,並且反映出父母對孩子的福利和快樂所懷的關注。——箴言6:20-23。
10.父母若沒有管教兒女,便可能有什麼事發生?
10 父親若沒有如此行,就必須對這種失職負責。在古代以色列國中,大祭司以利縱容兒子表現貪婪、不敬和肆意行淫;他對兒子表示不滿,但卻沒有真正採取行動制止他們的惡行。上帝說:「[我]必永遠降罰與他的家,因他知道兒子作孽,自招咒詛,卻不禁止他們。」(撒母耳記上2:12-17,22-25;3:13)同樣地,母親若未能盡責,便會招致羞辱:「杖打和責備,能加增智慧;放縱的兒子[或女兒],使母親羞愧。」——箴言29:15。
11.為什麼兒童需要有人為他們定出規限?
11 兒童需要有人為他們定出規限。若沒有這些規限,他們便會感覺侷促不安。具有和服從若干規限使兒童感覺自己是一個群體的一部分;他們屬於這個群體,並且由於符合其要求而受群體所接納。縱容年輕人便等於捨棄他們,任憑他們自行掙扎。事實表明,兒童需要一些對規限懷有堅定信念,並且願意將其傳授給別人的成年人。兒童需要體會到,地上每個人都需要遵守若干規限,而這樣行會導致個人的快樂和裨益。唯獨別人承認我們的自由範圍,而我們亦承認別人的自由範圍,我們才能夠享有自由。越出適當的規限必然會使如此行的人『達到傷害和侵犯弟兄權利的地步。』——帖撒羅尼迦前書4:6,《新世》。
12.為什麼自律如此重要?父母可以怎樣幫助兒女養成這種能力?
12 兒童若獲悉越過適當的規限便會帶來某種形式的管教,他們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規限;藉著父母的堅定和指引,兒童會養成過一種滿足的生活所必需的自律。我們若非實行自我管教,便是受到來自外界的管教。(哥林多前書9:25,27)我們若養成自律的精神,並且幫助兒女也同樣行,我們自己和兒女的生活便會更快樂,也較少煩惱和憂傷。
13.父母為兒女定立指導方針時需要記得一些什麼重要因素?
13 為兒童所定的指導方針和規限應當明確、公平,而且仁慈地留下適當的餘地。不要對他們期望太高或太低。要記得他們的年歲,因為小孩子做事必定會像小孩子。不要期望他的少年老成。使徒說,他作孩子的時候,他行事像孩子。(哥林多前書13:11)但是一旦立下了合理的規條,而且你的孩子明白這些規條,就要迅速而首尾一貫地加以執行。「你們的話,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馬太福音5:37)其實兒童賞識言出必行、首尾一貫的父母,因為他們意識到父母的力量會支持他們,並且覺得當有麻煩發生而他們需要幫助時,他們可以倚賴父母的力量。父母若以公平但卻堅定的方式糾正過犯,這會使兒童有安全和穩定之感。兒童喜歡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自由;父母若賞罰嚴明,兒女便會對此毫無疑問。
14.兒女若不服從父母的吩咐,為什麼父母保持堅定十分重要?
14 孩子若不願意服從父母的命令,父母必須有決心才能保持堅定。在這種情形之下,有些父母恐嚇兒女要加以處罰,徒勞地與孩子辯論或企圖加以賄賂,誘使孩子做父母吩咐他做的事。時常,所需的其實只是保持堅定,懷著信念告訴孩子他必須如此行,並且立刻就做。孩子若打算跑到一架疾駛而來的車前,父母無疑會毫不猶豫地清楚告訴孩子怎樣行。正如若干研究這問題的專家指出:「差不多所有父母都能夠使兒女上學,……刷牙,不爬上屋頂,洗澡等。孩子時常抵抗。但是他們仍然聽從父母的吩咐,因為他們知道父母是認真的。」你必須首尾一貫地執行你的吩咐和命令,然後才能期望兒女『將其繫在心上』。——箴言6:21。
15.父母在執行指導方針方面若首尾不一貫,兒童便可能受到什麼影響?
15 父母在執行訓示方面若舉棋不定,僅隨自己喜歡或當時的情緒偶一為之,或者在孩子不聽話時遲遲不施行管教,孩子就會變得越來越大膽,故意不聽從父母的話,看看他們能夠放肆到什麼程度而仍不受罰。父母若看來遲遲不施行處分,孩子就會像成年人一樣變成膽大妄為。「因為斷定罪名,不立刻施刑,所以世人滿心作惡。」(傳道書8:11)因此,說話要認真,而且言出必行。這樣你的孩子便會看出你是個言出如山的人;他會知道無論他撅嘴、爭辯或裝出好像他覺得你殘忍不仁的模樣,都不會有什麼用處。
16.為了避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父母應當怎樣行?
16 這需要你在說話之前先想清楚。出於輕率的規條或命令時常是不合理的。「[要]快快的聽,慢慢的說,慢一點動怒。」(雅各書1:19,《新譯》)所施的管教若不公平和首尾不一貫,這就會觸犯孩子天生的公平感,於是他便會形成憤恨之心了。
娛樂要有節制
17.父母應當幫助兒女對工作和遊戲養成什麼看法?
17 遊戲是兒童生活上一個自然的部分。(撒迦利亞書8:5)父母必須認識這件事實,同時逐漸幫助孩子體會到工作的重要和養成責任感。然後當孩子開始參加作家務時,通常最好要他們先將家務做妥,然後才玩耍。
18.兒童可以從他們與之來往的人受到什麼影響?
18 有些兒童由於向外找尋娛樂而變成「街上兒童」或差不多在家裡成為陌生人。兒童的交往若不好,所生的影響亦不會好。(哥林多前書15:33)當然,在家庭之外有些交往是對孩子有益的,因為這可以幫助他對人養成較廣博的了解。但是孩子若有太多外界的交往,或父母完全不加以控制,家庭圈子便會受到削弱或甚致分裂。
19.父母可以檢討一下一些什麼事以決定他們是否使家庭對兒女成為一個快樂的地方?
19 除了施行糾正這種情形所需的管教之外,父母最好問問自己他們能夠怎樣行以求使孩子從家裡獲得更大的快樂;他們是否花足夠的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不是僅教訓或管教他們,同時也作孩子的真正朋友和夥伴。你通常「太忙」而沒有時間與孩子在一起,與他們一同玩耍嗎?你若錯過這些與孩子一同作事的機會,以後就不會有了。時間是不斷向前邁進的,孩子並不會停頓不前,反之他會繼續長大和改變。日月如梭,在你看來也許僅僅昨天你的兒子還是個學走路的嬰孩,但你卻突然發覺他正成為一個青年男子,你的小女兒亦已轉變為一個少女。你必須在運用時間方面保持平衡和自律,才能夠不致錯過這段寶貴時期所提供的機會——或不致見到你的兒女在很年輕的時候便與你疏遠。——箴言3:27。
20,21.家裡若有電視,父母應當負起什麼責任?為什麼?
20 電視若是個消遣的共同來源,你可能需要在使用電視方面訂出若干限制來。有些父母將電視機當作看護孩子的臨時褓姆。這可能很方便,而且看來不用花什麼錢;但其實他們卻可能需要為此付出很高昂的代價。電視節目時常充滿暴力和色情。這些節目所造成的印象是,暴力是解決難題的一個可行方法;苟且的性關係看來是日常生活可以接納的一部分。許多調查表明,這能夠使人,特別是年輕的人,對這些惡事變成麻木。你會很關心你的兒女所吃的食物是衛生而沒有染污的。你對他們頭腦所吸收的精神糧食應當甚至更關心。正如耶穌指出,食物並不會進入我們的心裡,但是我們吸進腦中的東西卻可以進入我們的心內。——馬可福音7:18-23。
21 控制兒童所看的節目和花在看電視方面的時間可以在孩子的發育方面造成很大的差異。電視能夠提供若干有趣味的娛樂和甚至教育;但若不受控制,看電視可以上癮而消耗巨量時間。時間便是生活,這些時間的一部分無疑可以用在其他更有益的事上。這乃是因為電視以僅是觀看代替作事。它不但取代了身體的活動,同時也取代了閱讀和談話。家庭需要彼此溝通和作伴,只是沉默地一同坐在同一個房間裡看電視並不能滿足這項需要。如果過度看電視是個難題,父母可以幫助兒女對其他活動——有益的遊戲、閱讀、家庭活動等——養成體會以代替電視,特別是父母若自己在這方面以身作則立下榜樣的話。
施行管教時要保持溝通!
22.為什麼兒童明白父母所用的字眼是很重要的事?
22 一個作父母的人敘述以下的經驗:
「我的兒子僅三歲時,我對他說了一番關於說謊的大道理,用箴言6:16-19和其他經文向他指出上帝如何憎惡說謊的人。他留心聆聽,並且看來作出適當的反應。但是我覺得他並不真正明白。因此我問他說,『我兒,你知道說謊是什麼嗎?』他說,『不知道。』自此以後,我總是留意肯定他明白我所用的字眼的意思和明白他為什麼受到管教。」
23.為了幫助兒童看出某項行徑是對的,這可能牽涉到一些什麼事?
23 當兒女仍是嬰孩時,父母也許只能夠指出某些事是不可行的,例如觸摸一個熱的爐子等。但即使在這些最初的簡單警告方面,父母仍然可以舉出原因來。也許父母可以只是簡單地說爐子是「熱的!」,觸摸它便會「痛!」可是自始便要向孩子表明一條原則,那便是,這些吩咐都是為了他的好處的緣故;然後強調仁慈、體貼和愛心這些品質的好處。要幫助孩子體會到所有正當的規定或限制都是以這些品質為根據的。此外,要強調為什麼某項行動是否表現這些良好的品質。你若有恆地如此行,你便可以不但將吩咐深印在孩子的腦中,同時也打動他的心。——馬太福音7:12;羅馬書13:10。
24.為什麼兒童尊敬權威至為重要?
24 類似地,父母應當循循善誘地幫助孩子逐步認識順服和尊重權威的需要。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他是否願意服從成年人的要求便會開始顯露出來。一旦孩子的智力發展達到可以明白的地步,就要幫助他體會到父母對上帝所負的責任。這可以在孩子的反應方面造成很大差異。父母若沒有如此行,兒女就可能將服從視為迫不得已的事,僅因為父母比他們更高大、強壯的緣故。可是,父母若幫助孩子看出父母的吩咐並非他們自己的見解而是造物主的命令,是上帝的道的教訓,這就會使父母所提出的勸告和指導具有一種無法來自其他方面的力量。當後來逆境開始在孩子的生活上出現,而他因為需要在引誘和壓力之下緊守公義的原則而感受到緊張時,他便會獲得所需的力量。——詩篇119:109-111;箴言6:20-22。
25.箴言17:9的勸告可以怎樣幫助父母以正確的方式管教兒女?
25 「遮掩人過的,尋求人愛;屢次挑錯的,離間密友。」(箴言17:9)這段話也適用於父母和兒女的關係之上。父母一旦使孩子看出自己的過錯,明白為什麼他需要受管教,而且管教已經施行,愛心就應當促使父母避免屢次重提孩子的過犯。無論你採取什麼行動,要留意向孩子表明你所憎恨的是過犯本身而非孩子。(猶大書23)孩子可能覺得他已經『吃過苦頭』,父母若仍然時常重提他的過犯,孩子便可能將此視為不必要的羞辱了。這可能在使他與父母或家中的其他兒女疏遠。父母若擔心孩子正形成一項錯誤的行為模式,則可以在較後的家庭討論中處理這件事。不要只是複述孩子在以往所做的錯事,反之要考慮到事情所牽涉到的原則,這些原則怎樣應用以及為什麼遵守這些原則對於獲致恆久的快樂如此重要。
各種不同的管教方法
26.為什麼並非所有兒童都對同樣的管教有良好反應?
26 「一句責備話深入聰明人的心,強如責打愚昧人一百下。」(箴言17:10)不同的兒童可能需要以不同的方法予以管教。父母必須考慮到孩子的氣質和性格。一個孩子也許十分敏感,因此可能不需時時都運用例如責打一類的體罰。可是對另一個孩子來說,責打卻可能未必有效。或者孩子可能像箴言29:19所描述的僕人一般:「只用言語,僕人不肯受管教;他雖然明白,也不留意。」在這種情形之下,孩子會需要受到體罰。
27.一位父親怎樣幫助他的小兒子停止在牆上塗鴉?
27 一位母親報導說:
「我的兒子剛滿兩歲時,他將牆畫花了——離地板不遠之處畫了些紅色的符號。他的父親向他指出這些污跡,並且問他是否做了這件事。孩子只是張大眼睛望著父親而不發一言。最後父親說,『我兒,當我在你的年紀時,我也曾在牆上寫字。這是一件好玩的事,豈不是嗎?』現在孩子便鬆弛下來,面露笑容,並且開始起勁地談及這樣行多麼有趣。他知道爸爸明白他!可是,父親向他解釋這樣行雖很好玩,卻不應該將東西畫在牆上。父子之間建立起溝通之後,父親只需進一步與孩子推理便足夠了。」
28.父母可以怎樣避免與孩子辯論?
28 在施行管教時,為了教導的目的而將理由告訴孩子是好的,但與孩子辯論則通常並非明智之舉。當孩子不願做某件工作而試圖辯論時,一位母親只是說:「你做好之後,我們會到公園去。」對孩子說來,這是當日的一件樂事。孩子未將父母派他做的事做好之前,他便不能享受某項他所喜歡的東西。母親過了一些時間之後回來,若發覺孩子尚未將工作做好,她便說,「哦,還未做好嗎?我們會等到你做完之後才去。」她並沒有和孩子辯論,但卻獲得良好的結果。
29.父母可以怎樣行使孩子感覺到犯過的不愉快後果?
29 孩子若感覺到錯誤行動所導致的不愉快後果,這可以幫助孩子體會到遵守正確的原則乃是明智之舉。孩子弄髒了地方嗎?他若必須將地方弄乾淨,這也許會留下最深的印象。他做事不公平或粗魯嗎?學習向人道歉也許最能夠糾正錯誤的傾向。他也許一時發怒打破了某件東西。他的年齡若夠大,父母可以要他賺錢買一件新的。對有些孩子來說,暫時不許他們享有若干權利可以使他們獲得所需的教訓。在基督徒小組裡,撤銷友好的交往是用來使某些犯過者感覺羞愧的方法之一。(帖撒羅尼迦後書3:6,14,15)對年輕人來說,暫時不許與家人作伴可能比責打更為有效。可是極端的措施,例如不許孩子回家,則越過愛心所容許的程度了。無論運用什麼方法,父母均需向孩子表明,他們必須承擔他們的行動所導致的後果。這會教導孩子養成責任感。
憑著愛心施行管教
30.父母為兒女訂立指導方針時為什麼保持平衡十分重要?
30 『要辨明較重要的事』,並且記得『從上頭來的智慧是……合理的。』(腓立比書1:10;雅各書3:17,《新世》)要記得小孩子精力充沛,要找機會發泄,而且他們渴望學習、探究和嘗試新的事。在制定規限和指導方針時,要表現良好的判斷力而有所選擇。要在必需的事和不必需的事之間保持平衡。向孩子表明了規限之後,與其試圖控制他們的一舉一動,不如讓孩子在這些限度之內享有行動自由。(箴言4:11,12)不然你的孩子便很可能受到「激怒」而「灰心喪志」,你則因為對一些並不重要的事斤斤計較而弄到筋疲力竭。——歌羅西書3:21。
31.在施行管教方面,耶和華上帝立下什麼榜樣?
31 因此父母們,「趁有指望,管教你的兒子[或女兒]」,但要以上帝的方式如此行,憑著愛心如此行。要努力效法上帝:「耶和華所愛的,他必責備,正如父親責備所喜愛的兒子。」像造物主一樣,要使你所施行的管教具有真正價值和出於愛心,因為這種「[管教]的責備是生命的道。」——箴言19:18;3:12;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