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沒有勸捐?
為什麼你們沒有勸捐呢?這是那些第一次來到耶和華見證人的王國聚會所參加聚會的人所常常提出的一個問題。去年在西非洲奈及利亞一個小城所發生的一件事便是典型的例子。在聚會結束時,一位習慣於一般教堂內勸捐儀式的青年將一個六便士的硬幣放在一個碟上送到監督的面前來。在被婉拒之後,他喊道:「我在任何教堂中都從沒有見過這樣的事——牧師竟然會拒收捐款!」
這確是一件不尋常的事,當然,這和刊登於1964年九月四日《時代》雜誌上那篇「籌款者」一文中所描述的一般教堂對於金錢問題的著重情形成了一個強烈的對照。這篇文章一開頭便說:「過去只在星期日向教友們傳遞捐款碟籌款的教堂今日則更進一步使用由帶有賭博性的賓果遊戲以至發行債券等方法來籌款了。這種籌款的方法引起了它們是否合宜,是否有見識謹慎和施主心理等問題的爭辯,也成為了全國各界人士所熱烈討論的問題。」當然,這些不同的籌款方法都是在原有的勸捐以外所另外加添的辦法。因為原有勸捐方式的收入已不足以維持教堂的開銷之故。
但是從《時代》雜誌的報導中,你有沒有注意到他們並沒有提到聖經原則的問題呢?對於所有自認為基督徒的人來說,聖經原則實際上才應該是問題的核心,這也說明了何以那位奈及利亞的青年會如此地驚異。甚至在其他的問題上,耶和華見證人不論在施與或接受方面均受到聖經的原則所支配。
他們之所以不用勸捐碟或勸捐袋在會眾中傳遞向人要錢的一個理由乃是此種方法在聖經中並無前例可援。在古代的以色列國中,當由於有特別的需要,如建築帳篷帳棚和後來建築聖殿而需款時,他們只向人民作簡單的宣布,人民的響應往往是如此熱烈以致每次的捐款都超出了所需的「而有餘。」固然,負責為以色列人管理耶和華上帝組織的崇拜事務的利未人確實收受十分之一的捐款,但這只是由於他們沒有承繼任何土地的緣故。——出埃及記35:5;36:4-7;歷代志上29:9。
及至基督和他的使徒的日子,我們也沒有讀到有任何向人捐款的事。反之,基督曾吩咐他所派出的使徒說:「你們白白得來,也要白白的捨去。」我們應該特別留意,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為耶穌是在授權他們去「醫治病人,叫死人復活,叫長大痲瘋的潔淨,把鬼趕出去」時說這句話的。在行這些奇跡時,他們若是想要的話,便可以多麼容易地向人勸捐!但是他們並沒有這樣做。我們也沒有讀到在早期的基督徒中有十分之一勸捐的事。因為他們時時都有足夠甘心樂意的奉獻。——馬太福音10:8;路加福音8:3。
這與1960年十一卅日蘇格蘭《每日快報》所評論的方法相差了一萬八千里。據該報報導,有一家共有約1,400名教友的教堂中有235人由於無法繳交捐款而被「開除」,另有239人受到警告謂他們若不在將來增加捐款便要在教會的名單上除名。
何以沒有勸捐的需要
藉著採取種種並無聖經前例可援的方法,例如在會眾面前傳遞勸捐碟或舉行有賭博性的賓果遊戲,舉行教會的晚餐會,賣物會,舊物販賣會等而向教友溫和地施壓力,各教堂等於承認了自己的弱點。它們之中有不妥之處和有所缺乏。缺乏什麼呢?就是缺少了體會之心。教友們若具有真正體會之心,教堂就用不著使用這種甘言的勸誘或向他們施壓力了。這種體會之心的缺乏是否與教堂所給予其屬下教友的靈糧直接有關係呢?
事實乃是,當人所領受的是完全基於上帝的道,聖經的正當靈糧時,他們必然會學習到體會耶和華上帝對他們所表現的愛心而會甘心樂意地用工作和金錢來響應上帝組織的要求。他們在學到了上帝的美好純良之後,便會如耶穌所教導的一般,受到感動而效法他:「這樣就可以作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馬太福音5:45,48。
此外,當心地誠實的人接受教導並在個人生活上踏上正道,當他們經驗到與其他誠實而熱心事奉上帝的人交往的喜樂,以及當他們對上帝和他的道的信心日益增加和對上帝的王國和它未來的公義新規制的希望漸漸加強時,他們便會覺得不得不和早期的基督徒在五旬節之後一樣在物質方面表示出他們的感激體會。——使徒行傳4:32-35。
不可忽視的還有那些在基督徒崇拜方面負起領導作用的人所立的榜樣。無疑,摩西,大衛,耶穌基督和他的使徒們的好榜樣對於他們所牧養的人民曾有過極良好的影響。在早期的基督徒教會中沒有受薪的教士,事實上根本沒有教士與教友之分:人人都在有機會時便傳道,而且均盡力地傳道。那些負起領導責任的人不但沒有受人服侍和接受薪金而且還要擔負最大的責任,一如耶穌的教訓一樣:「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比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當哥林多的基督徒因不夠成熟而沒有體會到甘心樂意捐助保羅的費用這項權利時,保羅並沒有向他們勸捐而只是靠自己做帳棚而自供自給。——馬太福音20:25-27;使徒行傳18:3;哥林多前書4:11,12;9:11,12。
有關施與的聖經原則
此外,明白有關施與的聖經原則也可以幫助人知道何以無需勸捐。其中之一個原則便是,若想得著上帝的悅納施與必須出於不自私的動機。耶穌曾指責那些沽名釣譽的人並勸告人說:「你施捨的時候不要叫左手知道右手所作的。要叫你施捨的事行在暗中,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報答你。」保羅也曾作同樣的評論說,除非施與是出於愛心,否則便「與我無益。」只有不自私的施與才為上帝所悅納,因為這種施與不求自己的好處只求別人的好處,而且不問我應該施捨多少而只問我的力量能施出多少。——馬太福音6:2-4;哥林多前書13:3。
另一個關於施與的聖經原則就是上帝對施與的衡量並不是按照其數量的大小而是按照這數量與施與者所有財物的比數。不錯,施與「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這是多麼的公平!多麼合理!多麼有體貼心!耶穌曾利用那位將兩枚銅錢放入捐款箱中的寡婦表明了這個原則。他說她已施捨了比任何其他的人更多,因為他們是把多餘的款項捐出而她則是從「自己的不足,把一切養生的都投上了。」這個原則對於只能作小額施與的人是一個莫大的鼓勵,因為在上帝的眼中這些奉獻並不少。此外,它亦鼓勵富有的人作更慷慨的施與。——哥林多後書8:12;路加福音21:1-4。
還有一個適切的聖經原則便是「捐得樂意的人是上帝所喜愛的。」這個原則絕不僅限於金錢的施與,它亦適用於所有各種方式的施與,包括寬恕開罪我們的人的那種施與:「憐憫人的就當甘心。」甘心樂意的施與有助於慷慨的施與!——哥林多後書9:7;羅馬書12:8。
由於耶和華的基督徒見證人讓聖經的原則來支配他們的施與,他們所用的工具《守望台》聖經社能夠資助一個全球性的傳道運動和海外傳道工作,這個工作每年需要花費數以百萬計的美元。凡是有興趣於實現馬太福音24:14這節經文而要使這天國的福音傳遍天下的人不但可以向當地的王國聚會所中的捐款箱捐輸,而且,他們若尚有餘力的話,更可向本國分社的辦事處捐輸。為了使社方能有效地計劃它的工作,它鼓勵所有有意經常捐輸的人在每年的五月用書面通知社方他在來年希望能捐輸多少。這決不是一張保證單而只是一種「捐助的預算書,」因為以後絕沒有人據此來提醒他或查核他有沒有給出了這項捐款。你只要寫一封信或一張便條說明你在來年希望能捐多少就行了。那些住在美國本土的人可以直接將這項捐助預算寄到「The Watch Tower Bible and Tract Society of Pennsylvania,124 Columbia Heights,Brooklyn,N.Y.11201,U.S.A.」。
這並不是一項捐款的請求也不是要使願意施與的人感到自己有義務非捐不可。除了使社方能有效地計劃它的工作之外,它還提醒那些要支持這件工作的人去想想自己有多少力量可以跟隨使徒的訓示:「各人要隨本心所酌定的,不要作難不要勉強,」反之要按各人愛上帝與愛鄰人的心和自己的環境所許可去做。此外,這個切合實際的計劃亦具有聖經的支持,因為早期的基督徒曾受到勸勉說:「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進項抽出來留著免得我來的時候現湊。」使徒保羅自己亦不贊成硬性的勸捐!——哥林多後書9:7;哥林多前書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