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何時不應對自己仁慈
誰不想對自己仁慈呢?誰不體會受到別人的仁慈對待呢?沒有人會恨惡自己的身體,反之他會細心加以保養和照顧。可是,人可以對自己表現錯誤的仁慈嗎?不錯,人若對事情懷有短視而非長遠的看法,便可能以錯誤的方式對自己表現仁慈。
例如以一個患糖尿病的過重女子為例。她若縱容自己對糖果的嗜好,便愚不可及了。她暫時對自己的仁慈會使事情在後來更為惡化。嗜酒的人的情形也一樣。由於他短視地對自己仁慈,他繼續喝酒而加速了報應日子的來臨。
有一個人絕沒有容許自己受別人所影響,以致對自己表現近視的仁慈;這人便是耶穌基督。有一次他告訴門徒他將會有什麼遭遇;他說「他必須上耶路撒冷去,受長老、祭司長、文士許多的苦,並且被殺,第三日復活。」使徒彼得聽到這話之後「就拉著他,勸他說:『主阿,萬不可如此[實際的意思是,要對你自己仁慈,見《新世》];這事必不臨到你身上。』耶穌轉過來對彼得說:『撒但,退我後邊去罷!你是絆我腳的,因為你不體貼上帝的意思,只體貼人的意思。』」——馬太福音16:21-23。
顯然耶穌基督對這件事懷有很強烈的感覺。不然他便不會使用如此嚴厲的措辭了。他無疑意識到彼得想勸他跟從抵抗力最小的途徑,要他行最容易行的路,正如魔鬼本身曾在耶穌從事傳道工作的起頭試圖以類似的方式引誘他一般。——馬太福音4:1-10。
不錯,一個明白事理的良心可能告訴你必須在飲食方面有節制。或者在經過很多次嘗試和錯誤之後,你可能發覺你必須在娛樂或消遣方面實行自律以便獲得足夠的休息或睡眠。若是如此,你就應當緊守你明知對你最好的途徑而不要讓懷有好意的朋友使你偏離智慧和良好判斷力的窄路。世人有一句話說,「要輕鬆一點,不要緊張!」但是人類的一個真正朋友和地上有史以來最偉大的導師卻提出剛相反的勸告。他在勸勉門徒時吩咐他們說:「你們要努力。」——路加福音13:24。
事實上,生活若沒有一個有價值的目標,便會變成十分空虛和徒然。沒有任何有價值的東西是無需作出一番認真的努力便可以獲得的。一個學音樂的人若立下目標要在交響樂團裡作樂手或成為一位演奏家,就不能在練習方面對自己過於仁慈。他必須花很長的時候練習,集中精神,實行自律和放棄許多享受才能達到目標。至或多或少的程度,人在任何其他職業方面所立的目標均一樣。人若想養成熟練的技巧就必須努力督促自己。
特別是獻了身的基督徒更必須提防在應當實行自律時對自己過度仁慈。容許惡劣的氣候成為藉口不參加基督徒的聚會或不踴躍參加傳道和使人作基督門徒的工作是多麼容易的事?電視的節目可能誘使人忽視了基督徒在傳道工作上的義務。流行的書刊或小說可能如此引人入勝,以致令人忽視了自己在靈性上的需要。這樣行的人對自己表現短視的仁慈,但必然會產生長遠的有害結果。以下的話的確說得不錯,「責任與享樂若兼顧無暇,寧可將享樂撇下。」你可以等到不致影響自己履行責任的時候才從事娛樂。
你可能以一種其實無益的方式對自己不仁慈嗎?不錯,你若一心要發財,貪財之心可能驅策你殫精竭慮,廢寢忘餐地工作。這可能誘使你違反法律或導致精神崩潰。上帝的道很清楚表明,以這種方式追求財富便是對自己不仁慈,因為聖經說:「那些想要發財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網羅和許多無知有害的私慾裡,叫人沉在敗壞和滅亡中。」他們「用許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不錯,採取這樣的途徑便是對自己不仁慈,同時也對自己的家人不仁慈。——提摩太前書6:9,10。
耶穌基督所提及的第二條最大的誡命——「要愛人如己」——在這裡頗為適切。我們應當愛自己。我們應當對自己表現仁慈。但是我們不應當以自私,不智的方式如此行。我們對自己的愛受到第一條誡命所限制,而這條誡命要求我們盡心、盡性、盡意、盡力愛上帝。遵守這條誡命意味到我們有時需要對自己「不仁慈」。我們對自己的愛也受到第二條誡命——愛人如己——所限制。(馬可福音12:29-31)我們若將自己對上帝和鄰人的義務謹記在心,便能夠清楚看出在什麼時候應當對自己仁慈以及在什麼時候不應當如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