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應該饒恕人
你能夠饒恕人嗎?饒恕有什麼裨益?
饒恕人並非常常都是一件易事。由於別人的殘酷、輕率或魯莽,我們往往蒙受很大的痛苦、損害、困窘。因此我們很容易認為對人懷恨是理應的事,但是聖經卻主張我們要寬恕人。為什麼呢?
原因很多,其中一個重要理由是我們需要上帝的寬恕。聖經告訴我們:「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上帝的榮耀」,因此我們不斷需要他的寬恕。(羅馬書3:23;6:23)詩篇作者問道:「主耶和華阿,你若究察罪孽,誰能站得住呢?」他繼續說:「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詩篇130:3,4;19:12;32:1。
獲得上帝赦免
若要得到上帝的赦免,我們就必須饒恕人。因此,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在教門徒所作的模範禱告中指出,我們得蒙上帝赦免,完全有賴於我們自己赦免別人,請注意耶穌並不是說我們祈求上帝免我們的債,正如我們打算免別人的債。反之他是說,「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馬太福音6:12。
耶穌深知我們的不完美和善忘。為了贏得上帝的赦免,我們會慨然允諾要寬恕別人,但是結果我們很容易把允諾忘得一乾二淨而不肯放過別人。耶穌在登山寶訓中重申這一件事說:「憐恤人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蒙憐恤。」憐恤人的不但得到上帝的憐恤,也往往得到人的憐恤。——馬太福音5:7;以弗所書4:1,2,32;歌羅西書3:12,13。
我們的天父若拒絕憐恤我們,我們將會處於何等悲慘的境地!但是上帝卻差遣他的愛子作為贖罪的祭物,使懷著信心悔改的罪人得蒙他的赦免,正如聖經所說:「我們藉著這愛子的血得蒙救贖,過犯得以赦免。乃是照他豐富的恩典。」(以弗所書1:7)事實上,我們必須首先慷慨地寬恕開罪我們的人才能獲得上帝的赦免。
耶穌曾用比喻強調,我們對上帝所負的債與別人對我們所負的債的差別。在他告訴使徒彼得要饒恕人不只七次而是「七十個七次」之後,他作了這個比喻。
在這比喻中他敘述一個國王免了他僕人所欠的一千萬銀子的債,而這僕人的一個同伴欠了他十七元,他卻不肯寬恕後者而竟將其下在監裡!國王聽到這事就收回對這個不饒恕人的奴僕的恩惠,把他關進牢中,而要他還清所欠的債。耶穌接著把比喻的教訓指明出來,說:「你們各人若不從心裡饒恕你的弟兄,我天父也要這樣待你們。」——馬太福音18:23-35。
這樣耶穌的比喻不但強調我們需要寬恕別人,而且表明別人虧欠我們的與我們虧欠上帝的有極大的差別。不錯,別人開罪或虧欠我們的與我們犯了上帝的律法而虧欠他的相比,有如十七元與一千萬元的差別。倘若上帝能夠如此仁慈的寬待我們,我們豈不應該較樂於寬恕別人嗎?
寬恕人的一個合乎實際的理由
聖經主張我們要寬恕人的另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愛自己。正如使徒保羅清楚地指出:「從來沒有人恨惡自己的身子,總是保養顧惜。」人愛惜自己,所以會小心照顧自己。——以弗所書5:29;馬太福音22:39。
既然我們愛惜自己,我們就不會不必要的加重自己的負累,對嗎?但是我們若懷恨在心而不肯饒恕人,我們就如此行了。正如有人曾說:「對任何人來說,怨恨都是難以負荷的重擔。」
上帝的道明智地勸告我們:「不可含怒到日落。」(以弗所書4:26)所以我們應該努力儘快把別人的欠負一筆勾消,可能的話在一日之間便與人恢復和好的關係。
饒恕是婚姻所必需的
特別在婚姻關係中,饒恕人是明智之舉。懷恨在心或遲遲不肯饒恕可能導致分居或離婚,並時常造成自責和孤單之感。自驕心可能使丈夫或妻子堅持要離婚或分居,但自傲往往使人難以相處。
一位著名的作家最近說,他打算報導一下結婚十四年後離婚的滋味。他說:「簡直難受極了!特別是人到中年才沒有了婚姻的維繫,壞處實在比好處大得多。你首次發覺在一間空屋裡,寂靜是何等難堪。當你的鑰匙在大門扭轉而引不起任何反應時,你就已感到緊緊環繞著你的寂靜與孤單了。在這一剎那,你才知道狗的叫吠,貓的鳴叫,雀的唱聲總不能代替人的聲音……朋友並不能填補丈夫或妻子所留下的空虛。生活已絕不如前了。」若把饒恕放在驕傲之先,這項婚姻就很可能不致破裂了。
一位離了婚的女伶獨自住在倫敦。在名利上她已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她已恢復「自由之身」。但是她說:「當我演戲完畢回到家裡關上門時,我感到沒有一個人真正關心我在身體和靈性上情形如何,我才真正明白所謂自由是怎樣的一個圈套。」把寬恕置於驕傲之先豈不是可能挽救這一宗婚姻嗎?
無知是一個因素
別人開罪我們往往是由於無知,或由於個人環境與教養不同而做成。我們考慮到這一點無疑會有助於我們樂於寬恕人。
一個真實的經驗可以表明這一點。一個女侍與一個整天為了小事大聲咒罵的廚子沒法相處得好。廚子似乎對自己的粗魯行為使人難於忍受全然無動於中。事實上,她的環境與教養從來沒有教她以不同的方式處世待人。有一天女侍倒翻了一碟豆子,廚子便當眾奚落她一番。她應該怎樣做呢?辭職不幹嗎?女侍向一位跟她研究聖經的耶和華見證人請教。見證人告訴她要懷著馬太福音18:15所說的仁慈寬恕的精神去跟廚子商討。
過了一個星期,見證人再次到女侍家中教聖經,她很渴望知道結果如何。女侍一開門便對她說「安妮,聖經的方法真是有效!自從我向你請教如何解決我的難題之後,廚子對我態度大為改變了。她成為我在餐室內最好的朋友。她請我入廚房吃餅,對我特別友好,對我寫的菜單也特別留心。我很高興我聽從了你的勸告沒有大聲駁斥她。」女侍那種樂於寬恕和仁慈的態度無疑使廚子大受感動。
有時無知使人犯上極邪惡的罪行。殺害耶穌基督的人部分是由於無知之故。使徒彼得對一班懷有悔改之心的猶太人說:「我曉得你們作這事是出於不知。你們的長官也是如此。」(使徒行傳3:17)他籲請他們悔改,使他們的罪得赦免。他們之中有很多人果然如此行。他們成為基督教會裡的弟兄姊妹,甚至成為基督的屬靈弟兄。
同情和愛心是關鍵
同情和仁愛的品質可以幫助我們饒恕開罪我們的人。同情的意思是我們能夠設身處地,感受到別人的感覺和思想。
假如我們能夠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我們就會樂於饒恕人。這使我們能夠清楚看出如何實行耶穌所提出的原則。「你們願意人怎樣待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路加福音6:31)我們想別人對我們的過犯懷恨在心嗎?當然不。反之,我們希望別人饒恕我們,我們會感激他們如此行。
不自私而基於原則的愛幫助我們認識饒恕人是明智之舉。首先它促使我們寬恕別人,而寬恕可能是我們贏得被寬恕者的愛,正如古代一位智慧的君王說:「遮掩人過的,尋求人愛。」(箴言17:9)所羅門在這裡所指的是我們日常彼此開罪的較小過犯。
使徒彼得和保羅亦向我們指出愛與寬恕的關係。彼得勸告基督徒說:「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保羅寫道:「要存憐恤恩慈」「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彼得前書4:8;歌羅西書3:12-14)若存有愛心,丈夫與妻子就會彼此饒恕,正如耶和華饒恕我們一樣。朋友會寬恕開罪他的同伴,基督徒傳道員會饒恕對他不禮貌的人。
為什麼愛心使人樂於饒恕呢?為什麼愛會「不計算人的惡呢?」因為保羅在描述愛的品質時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不求自己的益處。……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的這些表現無疑可以說明為什麼愛使人樂於寬恕人。——哥林多前書13:4-7。
然而,我們必須留意,寬恕是一種恩惠。開罪人的一方並沒有權要求別人寬恕,正如人不能要求上帝開恩一樣。
「從心裡」和「樂意地」
寬恕別人並不是一種循例的,表面的寬恕。既然饒恕是出於愛的,因此必須是誠懇、真實而從心裡發出的。明智地,耶穌強調饒恕人必須「從心裡」如此行。(馬太福音18:35)同樣地使徒保羅強調饒恕不是出於勉強而是「樂意地」。他鼓勵我們要「彼此[樂意]地饒恕。」——以弗所書4:32;歌羅西書3:13。
事實上,我們寬恕人就必須樂意地如此行,因為聖經說「憐憫人的」——意即饒恕人——「就當甘心。」(羅馬書12:8)正如上帝喜愛一個「捐得樂意的人,」被人寬恕的人也會感激一位樂意饒恕人的。——哥林多後書9:7。
的確有很多理由表明為什麼你應該饒恕人。犯過的人沒有權要求別人赦免,但他可以謙卑地懇求饒恕,正如我們祈求上帝饒恕我們一樣。饒恕人並非常常都是一件易事,但這是一件明智的事。這樣行為寬恕人的與被寬恕的均帶來內心的安寧和良好的健康。這是一件為人帶來喜樂的慈愛的事。最重要的是,別忘記你與創造主耶和華上帝保持良好的關係亦有賴於你對別人的饒恕!
[第37頁的圖片]
不肯饒恕人的態度會使家庭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