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被仇視的對象,擁護耶和華的上帝地位
「那忍受罪人這樣頂撞的,你們要思想」——希伯來書12:3。
1.為什麼我們可以說在初步方面耶穌是更大的約伯?
約伯這個名字的意思是「被仇視的對象。」a約伯在所受的試煉中多麼準確地證明了他是撒但和他那巴比倫化的宗教朋友所仇視的對象!所有這些事形成了一齣詳細的預言性戲劇,其初步的應驗集中在更大的約伯,耶穌基督,身上。但在我們能夠查閱一下證明這點的許多富於訓示性的證據之前,我們必須對耶穌降生之前的五個世紀在巴勒斯坦和鄰近的異教世界中的宗教情形做一項簡短的檢討。在這五百年中撒但產生了許多奸狡的宗教勢力和令人困惑的教義以備當上帝所應許的「後裔」在地上出現時加以最厲害的試煉。(創世記3:15)正如我們在以後會看見,完美的人耶穌的確能夠勝任愉快地擔任更大的約伯或「被仇視的對象」的角色。為了適當地解決關於耶和華至尊的上帝地位的爭論,耶穌甘心地忍受罪人的頂撞。——希伯來書12:3。
為耶穌布置的宗教舞台
2,3.(甲)當時怎樣產生了兩個猶太中心——一個在巴勒斯坦,一個在巴比倫?(乙)猶太人的宗教怎樣傳播到世界各地?它以什麼為中心?
2 聖經和俗世的歷史均表明在公元前607年至537年之間流落在巴比倫的猶太人只有一小部分在公元前537年和以後返回耶路撒冷參加恢復純真的工作及在所羅巴伯領導之下重建聖殿。(以斯拉記2:1,2)若干年後尼希米也參與這件復興的工作而將耶路撒冷的城牆修好。(尼希米記7:1),而以斯拉則使重建的聖殿再次有祭司全日在其中服務。(以斯拉記7:1-7)以斯拉也領導人從事一件偉大的工作,抄製許多可靠的《希伯來文聖經》抄本供流通之用。可是大部份流落異鄉的猶太人卻寧願留在巴比倫;他們雖然散布在該國許多不同的社區裡,他們在經濟上卻已相當安定。b留居在巴比倫的猶太人保持著亞伯拉罕,摩西和各先知所信奉的純真宗教的一種形式,這種形式可稱為「希伯來宗教。」
3 從公元前第五世紀開始,巴比倫和巴勒斯坦有許多猶太人成為從事貿易和經商的商人。他們和家屬親戚在米索不達美亞,埃及,希臘,羅馬,及最後在地中海沿岸各地人口密集的異教大城市中定居下來。這意味到猶太人的住宅區在文明世界的差不多每一部分形成,正如今日的情形一般。這些猶太人帶來了他們的希伯來宗教,經常聚集起來禱告研讀而沒有任何廟宇的禮拜儀式或祭物。他們的宗教生活的中心是一個樸實無華的聚會所。起初這個中心稱為「伯夫·哈·堅那錫」(Beth ha-Keneset,禱告之所)或「伯夫·哈·密特拉殊」(Beth-ha-Midrash,研讀之所)。c後來由於希臘的影響,這種建築物被人用希臘文的「會堂」(synagogues)一字去稱呼。d
4.當時有一個廣泛到什麼程度的猶太世界舞台為耶穌的傳道工作布置著?
4 以這種方式,猶太人藉著「輸出」將他們的宗教帶到不斷擴張的異教世界裡。過了相當時候,巴勒斯坦之外的這些猶太殖民地的人口竟遠超過本土的猶太人;這些猶太人被稱為散居的猶太人,那便是說,「散住」各處的猶太人。(雅各書1:1)在好幾個世紀的期間猶太人很特出地推行著一項相當於海外佈道工作的運動,將他們的宗教帶到外邦人中間。「會堂吸引了盈千累萬的改信者,」約西佛斯寫道,使他們歸信猶太教。e(馬太福音23:15)每三年一次猶太籍和改信猶太教的男子到耶路撒冷朝聖以參加節期的慶祝。f約西佛斯報導說,聚集在耶路撒冷守逾越節的男子達二百七十萬之多。g關於這點,說希臘文的猶太人費羅(Philo)將耶路撒冷稱為「不只一個國家而是所有國家」的首都。h由於這些緣故,我們可以體會到當時正有一個世界舞台被佈置著以便讓耶穌在其上成為一個「被仇視的對象。」
希臘文化屬肉體的影響
5,6.(甲)希臘文化是什麼?(乙)它怎樣被「輸出」到巴勒斯坦?(丙)猶太人受到什麼屬肉體的影響?他們的宗教有受影響嗎?
5 然後,讓我們查考一下在基督教產生之前猶太人的宗教怎樣受到東方的巴比倫宗教思想所污染,若非直接由於猶太人被擄到巴比倫所促成便是更微妙地受到東方化的希臘人所影響。希臘的文明和宗教生活方式可以綜稱為希臘文化(Hellenism)許多古代的希臘哲學家其實可說是希臘文化的「先知,」而他們各種不同的學派則相當於希臘異教的各教派。希臘文化的許多教派所提倡的乃是一些對於「肉體底私慾」(約翰一書2:16,《新修》)具有異教吸引力的事物,例如藝術,音樂,舞蹈,體育,運動,淫逸的生活,追求肉體的快樂,物質主義,人類靈魂的不死和崇拜一大群神祇等。當希臘化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當時的古代世界時,「希臘人並沒有像東方的征服者一般將被征服的國家的居民移往他處,反之他們將自己的國家帶到後者那裡。」i因此,像猶太人一樣,希臘人將他們的希臘文化輸出到世界各國。例如在亞歷山大和他的承繼者的這項政策之下,希臘人在猶太建築了一系列的十個希臘城市,稱為第加波利(Decapolis,意即「十城」)。(馬太福音4:25;馬可福音5:20;7:31)這樣行的目的乃是要破壞猶太人的團結。這形成了一種充滿微妙動人的希臘文化影響的氣氛或俗世精神。(哥林多前書2:12)對猶太的青年說來,這些城市乃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地方,有各種體育比賽和倡導美感,優美,文雅和形體的美。j因此希臘的風俗,希臘的字眼和希臘的見解遂如潮水一般湧進巴勒斯坦。
6 但是當亞歷山大征服整個波斯帝國時,所有這一切希臘化的文明和宗教已經和東方或巴比倫的思想混雜起來了。k「當[希臘文化]和東方的見解混雜起來時,它淪為一種十分低劣的肉慾主義和唯理主義。」l關於巴勒斯坦和散居各國的猶太人,歷史家留意到「逐漸但卻確定地,猶太人開始吸收他們四周的民族的宗教見解,並在這些見解的影響之下看聖經。」a這意味到較早的希伯來宗教現在已進一步墮落成為猶太教而形成了一大堆與日俱增的人為傳統和非聖經的規定。(加拉太書1:13;馬可福音7:13)現在讓我們衡量一下證據,看看猶太教怎樣變成巴比倫化,然後在耶穌的日子分裂成不同的教派。
猶太人接受巴比倫的思想
7.巴比倫人後來用什麼頭銜去稱呼他們的神?
7 首先請注意以神的地位而論,在巴比倫馬爾達(馬勞達)被人稱為「諸神的尊長和最古老者,」巴比倫的主神。(耶利米書50:2)b馬爾達的遠古背景一直追溯到寧錄。「寧錄……最可信的見解是他相當於馬爾達,巴比倫的主神,很可能是它歷史上的創立者,正如亞設,亞述的神,看來……是亞述帝國的創立者一般。」c在公元前第八世紀以賽亞先知的日子之前很久(以賽亞書46:1),巴比倫人已形成了僅用「主」或巴爾(Baal)這個頭銜去稱呼他們的神馬爾達(馬勞達)的習慣,正如古代信奉異教的迦南人一般。(士師記2:11-13)「馬爾達是巴比倫城之神,他在城中的廟宇稱為愛撒基拉(Esagila)……在較後的時期他的名字逐漸被彼魯,『主』,這個普通名詞所代替,以致最後他通常被人僅以彼勒[這個頭銜]去稱呼。」d——耶利米書51:44。
8.猶太人有受巴比倫人用一個頭銜稱呼他們的神的習俗所影響嗎?
8 在猶太人從巴比倫獲得釋放之後,他們也跟從一種類似的習俗而不再以上帝個人專有的名字去稱呼他們的上帝耶和華,反之他們僅用「主」(希伯來文Adonai,「阿當尼」)這個頭銜去稱呼他。這乃是一件人所熟之的事實。實際上,在耶穌之前的幾個巴比倫化的世紀中,猶太的蘇佛令在希伯來的神聖經文中作了134個竄改,將耶和華改為主以助長這種謬誤或「西播列」的習慣。e由此可見撒但多麼奸狡地誘使猶太教之下的猶太人跟從僅以頭銜稱呼上帝這種巴比倫的習俗或「西播列」,以致將他們真正的上帝的名字隱蔽起來。由於他們僅用一個抽象的頭銜「主」去稱呼他而不再將他稱為耶和華,以前那種溫暖親切的個人關係現在逐漸消失了。
9,10.(甲)我們留意到真正崇拜耶和華的人以什麼敬虔的方式用「主」這個頭銜稱呼耶和華?(乙)關於尼布甲尼撒承認耶和華至尊的上帝地位的方式,我們留意到什麼事實?
9 從亞伯拉罕到先知們的日子,每逢古代真正崇拜耶和華的人將他稱為主時,他們通常將這頭銜與他的聖名連用。f當他們單用主(Adonai或Adon)這個頭銜而沒有與「耶和華」連用時,那若非與他超越異教一切所謂的主或神的至尊地位有關(申命記10:17;約書亞記3:11,13)便是用哈·亞當ha-adon,(真正的主)一詞單獨指他。g以賽亞曾將「示播列」或正確的用法表達出來,說:「耶和華我們的上帝阿,在你以外曾有別的主[adoním]管轄我們[baalùnu]。但我們專要倚靠你,題你的名。」——以賽亞書26:13。
10 除此之外,顯然巴比倫人,像其他的異教徒一樣,從來不用一個意思是「真正的神」的專一性頭銜去稱呼他們的主神,猶之乎真正敬拜耶和華的希伯來人將他稱為「哈·以魯謙」一般。當尼布甲尼撒被逼承認希伯來人的上帝耶和華為真正的上帝時,他從沒有運用「哈·以魯謙」這個希伯來詞語,反之他僅是運用亞拉美文的「以拉哈,」(elaha,限定詞)神,一字。——但以理書3:28,29。
11.試提出進一步的證據表明猶太人接受了巴比倫的宗教思想。
11 巴比倫人對於「神的力量的三位一體」觀念通過埃及人的影響傳給猶太人。h對「靈魂不死」的信仰則從巴比倫和希臘傳入猶太教中。「到第二世紀[公元前],巴勒斯坦和亞歷山大利亞的猶太人均接受了靈魂不死的道理。i」這進一步在第二世紀形成了「身體復活」的信仰;據他們相信,這可以使「靈魂」永遠不死地生活在身體裡。j例如在耶穌降世之前由一個猶太人所寫的偽經《所羅門的智慧》竟鼓吹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理論,認為靈魂是與身體分離的。(1:4;9:15)它提出希臘人的定命論,認為先已存在的靈魂會進入身體之中。(8:19,20)未來的生命並非藉著彌賽亞而是藉著智慧而來。(8:13)它主張人是被造成不朽和不死的。(2:23;6:19;12:1)它提出希臘人的見解,認為海地司是不義的「靈魂」受苦的地方(1:14;2:1)而聰明的作法便是在現今過一種逸樂的生活。——2:7-9。
猶太各教派的壓力集團
12-14.請逐一舉出三個猶太的壓力集團。
12 猶太教開始按照對來自異教世界的各種信仰的接受或拒絕而分列為幾個教派。這些教派變成了施壓力的集團,不但在宗教方面是如此,在政治方面亦然。在這段時期中形成了撒都該人的教派。撒都該人「包括祭司階級中很大的一部份,而且他們繼承了以前希臘派的見解。……主要說來他們是物質主義者;他們並不像一般人一樣仰望彌賽亞的來臨,反之他們信任理智;他們的信賴自我,他們對拉比律法的細節的嚴格遵守,以及他們對復活的否認均反映出斯多亞派[希臘的一個哲學學派]的精神。」k
13 苦修教派(Essenes)和希臘跟從畢達哥拉斯的清教徒一樣相信「身體與靈魂並存的二元論,並且力求身體的的純潔,實行齋戒沐浴之禮,拒絕獻上有血的祭牲和鼓勵人獨身[在實際上成為閹人]。」l
14 文士也形成相當於一個教派或黨派的組織。他們在早期和「哈西定」(Hasidim,虔誠者)合流。他們是摩西律法嚴格的鼓吹者,他們本身便是律法師。大致說來他們對希臘的語言和希臘的見解均不懷好感。a
15-17.關於另三個猶太的壓力集團,試舉出一些有趣的事實。
15 另一個教派,法利賽人,也在基督之前的這段時期中產生;他們在彼此之間自稱為「哈伯林」(habherim),意即「鄰人」。他們自稱為鄰人「使[法利賽人]通過他們對人民的影響而勢力更大。」b可以附帶提及的一點是,當耶穌有一次對法利賽人說話時,以上的事實使他所說的「好心的撒馬利亞人」的比喻更為有力;他問道:「你想這三個人,哪一個是落在強盜手中的鄰舍呢?」(路加福音10:25-37)法利賽人對於加在摩西律法之上的許多猶太傳統很嚴格遵守。他們相信有天使和靈體存在,並且主張有一場「身體的復活。」c(使徒行傳23:6-8)他們也主張人的「靈魂」不死和惡人在海地司或陰間裡受苦。約西弗斯證實這點說:「[法利賽人]認為每個靈魂都是不死的;唯有好人的靈魂會投入另一個身體中,惡人的靈魂則會遭受永遠的刑罰。」d
16 另一個壓力集團稱為希律黨,或希律的黨徒。(馬太福音22:16)他們是一個國家主義者的黨派;他們均支持希律王在羅馬統治下的政治目標。e
17 最後一個壓力集團是猶太公會本身。它的成員是由來自其它教派和黨派的祭司和領袖構成的。以上便是當耶穌在地上從事傳道工作時猶太國中所形成的各壓力集團的全貌。
更大的約伯在舞台上
18,19.試舉出更多在耶穌和古代的約伯之間特出的相似之點。
18 約伯的戲劇性遭遇的一項較大應驗發生在耶穌的日子。耶穌本人成為更大的約伯,「被仇視的對象,」正如這名字所表示一般。我們很驚奇地發現當耶穌在地上從事傳道工作時,所發生的許多細節形成了一項直接的應驗,正如約伯的遭遇一般,雖然各事的先後次序並非時時相同。再者,由於耶穌是一個完美的人而具有完備的知識,他能夠游刃有餘地應付上帝容許撒但的手和他手下那些巴比倫化的壓力集團與日俱增地加於他身上的壓力。將表明耶穌怎樣有力地支持他天父耶和華的至尊上帝地位的證據查考一下無疑會對我們很有益。
19 當耶穌於公元29年在約但河被上帝的靈膏立為他所指定的君王時,他實際已有權擁有整個地球和其上所有的財富及動物。的確,從法律上說來耶穌基督比古代的約伯富有得多。身為一個完美的人耶穌本可以產生完美的兒女,即使他所娶的可能是個不完美的妻子。為什麼呢?因為完美是由父親而不是由母親決定的。例如完美的父親耶和華便曾運用一個不完美的母親,馬利亞,產生了完美的男孩耶穌而證實了這點。以這種方法耶穌本可以使地上充滿完美的人類而應驗了約伯的十個兒女所象徵的意思。可是實際上耶和華上帝並沒有賜給耶穌一個屬地和屬人的妻子,但卻賜給了他相當於兒女的東西。他賜給他一些忠心的門徒作兒女;耶穌可以教導和照顧這些忠貞的跟從者,猶之乎一個地上的父親教導他的兒女一般。關於耶穌,聖經預言說:「看哪!我與耶和華所給我的兒女……在以色列中作為預兆和奇跡。」——以賽亞書8:18:希伯來書2:13:馬可福音10:13-16。
耶穌擁護耶和華的上帝地位
20.試描述撒但對耶穌所作的初步試探。結果如何?
20 正如在約伯的事例上一樣,魔鬼撒但企圖永遠奪去耶穌注定擁有的屬地財富和他屬靈的兒女。可是這次撒但不像以往在約伯的事例上一樣置身於幕後了,反之撒但親自直接地對這個主要的「對象,」降世為人的耶穌,發動「仇視」的攻擊。他在曠野裡三次直接試探耶穌。誘惑者撒但在三件事上試探耶穌:(1)物質主義,(2)個人的名譽和(3)否認耶和華的上帝地位。耶穌在這幾場基本的試驗上每一場均大獲全勝。每一次耶穌均用含有耶和華這個名字的聖經經文擊退撒但。(馬太福音4:1-11)不錯,更大的約伯,耶穌,自始便成功地擁護耶和華的上帝地位。
21.在耶穌的事例上,看來什麼相當於約伯的兒女被奪去和約伯的妻子變成軟弱這兩件事?
21 在耶穌從事傳道工作的第三年(公元32年),在逾越節之前不久,撒但使耶穌的很多門徒捨棄他,猶如約伯的十個兒女(一個完全的數目)被奪去一般。在耶穌從事傳道工作的期間,耶穌確曾失去一些自謂跟從他的門徒,正如約翰福音6:66-68所載一般,但他仍然有些像兒女一樣的門徒跟從他,直至他在被出賣給嗜血的敵人的晚上在額西馬尼園中遭遇那痛苦的經驗為止。可是在那個重大的晚上,他失去了他所有的門徒;這正是約伯那數目完整的兒女所象徵和撒迦利亞書13:7所預言的事。(馬太福音23:31)首先,使徒加略人猶大出賣了他,然後耶穌請求仇敵僅將他而非他的其他十一個使徒逮捕。但這時由於恐懼人的緣故,十一個使徒(代表他所有的門徒)均出於主動地四散奔逃而將他留在敵人的手中。(馬太福音26:56)正如他曾對他們說:「你們要……留下我獨自一人。」(約翰福音16:32;18:8)這便是仇敵「的時候,黑暗掌權了。」——路加福音22:53。
耶穌像罪人一般受壓迫
22.耶穌怎樣像罪人一樣受壓迫?
22 在以色列國崇尚物質的猶太人看來,耶穌的確像是一個很窮的人。「耶穌說:『狐狸有洞,天空的飛鳥有窩,人子卻沒有枕頭的地方。』」(馬太福音8:20)像約伯一樣,耶穌在猶太人的眼中看來是個罪人。有一次法利賽人控告他說:「我們知道這人是個罪人。」(約翰福音9:24)再者,在猶太人看來耶穌對疾病很熟悉。「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熟悉疾病]。」「他代替我們的軟弱,擔當我們的疾病。」(以賽亞書53:3;馬太福音8:17)由於約伯所受到的仇視,他被逼「坐在爐灰中,」那便是說,被人唾棄而坐在城門之外的垃圾堆中。顯然約伯選擇坐在城門外的垃圾堆(爐灰,約伯記2:8)中並不是絕望的一個表現;反之「他是因為被同城的人逐出而被迫這樣行的。」f值得注意地,更大的約伯,耶穌,也被他的猶太同胞視為可鄙的人;聖經報導說:「耶穌要用自的血叫百姓成聖,也就在城門外受苦。這樣,我們也當出到營外就了他去,忍受他所受的凌辱。」——希伯來書13:12,13:請也參看羅馬書15:3;詩篇69:7-9。
來自壓力集團的仇視
23.什麼相當於約伯的三個朋友?怎會如此?
23 撒但現在開始利用他準備了好幾個世紀的壓力集團去表現他的仇視了。這會是一場悠長艱苦的試煉,目的是要破壞耶穌對耶和華的衷心效忠及在關於上帝的地位的爭論上擊敗耶和華。在耶穌的日子,約伯的「三個朋友」代表猶太教的所有團體或教派,連同他們的大群門徒在內。他們本應是耶穌的朋友而與他一同正確地擁護耶和華的上帝地位和聖經的真正教訓才對。但是相反地,這些虛偽的教育機構被用來對耶穌發動教義上的猛烈攻擊。「三」這個數目在聖經裡表示強調的意思,因此很適切地說明在耶穌的日子這些在教義上被巴比倫化的思想所污染的主要教派對耶穌發動的全面攻擊。統計表明耶穌曾與這幾個不同的壓力集團發生過四十多次衝突或舌戰。有兩次牽涉到撒都該人,兩次牽涉到希律的黨徒,五次與猶太公會的分子,八次與文士,一次間接地提及苦修派(馬太福音19:13),三十三次牽涉到首要的教派,法利賽人。
耶穌的答覆洗雪上帝
24.試舉出耶穌的回答所顯露的一些真理。它們怎樣與約伯的回答相似?
24 當仇視耶穌的教派向他提出攻擊性的問題時,他所做的答覆含有大量使真正的基督教更為充實的新真理。像約伯一樣,耶穌反駁別人僅因為他的忠誠受到考驗就指責他是罪人的誣告。(約伯記10:14,15;路加福音5:30;約翰福音8:46;9:24)像約伯一樣,耶穌否認聲稱人有個不死靈魂的巴比倫謬誤信仰;反之他清楚地指出人是會死的,並且死後毫無知覺而像睡了一般。(約伯記7:9,17;10:18;約翰福音11:11-14)像約伯一樣,耶穌教人將來個別的人的生命會復活而不是像法利賽人一般謬誤地主張會有一場「身體的復活。」(約伯記14:7,14,15;約翰福音5:25,28,29)像約伯一樣,耶穌教人未來的生命不是憑屬肉體的行為或守律法的行為所能贏得的,反之乃是藉著由一個救贖者獻上贖價的合法方法而來。(約伯記19:25,26;馬太福音20:28)這僅是耶穌為了反駁他的宗教敵人而提出,並且與約伯所提出者類似的許多論據的一部份而已。
25.試舉出耶穌對他的反對者所作的一項傑出的反駁。
25 且讓我們看看耶穌對他主要的反對者法利賽人所作的一項傑出的反駁。在耶穌所作的關於財主和拉撒路的巧妙比喻中,他將法利賽人(以及其他一些人)比作財主。(路加福音16:14,19-31)「財主也死了,並且埋葬了。他在陰間受痛苦,舉目遠遠的望見亞伯拉罕,又望見拉撒路在他懷裡。」這比喻將法利賽人放在他們荒謬錯誤地主張所有的窮人,例如由乞丐拉撒路所代表的人,都會去的地方。但這絕不是說耶穌也主張有一個有「靈魂」在其中受苦的海地司或陰間。耶穌自己曾到實際的海地司或「陰間」去,但卻沒有在其中受到任何痛苦;他在第三日自其中出來,並且現在已擁有「死亡和陰間的鑰匙」而準備在上帝所訂的時間將其他所有的人從其中釋放出來。(詩篇16:10;使徒行傳2:30-32;馬太福音16:18;啟示錄1:17,18)因此聖經的海地司,希屋爾或「陰間」其實就是死去的人類墓墳的總稱,從其中他們都有復活的希望。g這無疑使甚至今日的許多巴比倫化的宗教導師無法再利用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去支持他們所提倡的地獄永火的道理。
26.在與日俱增的仇視中,關於上帝的地位耶穌表明了一件什麼事實?
26 仇視繼續增加。法利賽人控告耶穌靠者「鬼王別西卜」的力量施行奇跡。(馬太福音12:24)他的反對者覺得很難控制自己,以致數次想將耶穌害死。h後來更發生了關於耶和華的上帝地位和誰是真正屬靈的父的棘手難題。最重要的考驗便是要決定究竟誰是一個人屬靈的父親,耶和華抑或魔鬼。「倘若上帝是你們的父,你們就必愛我,因為我本是出於上帝,也是從上帝而來。……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約翰福音8:42,44)耶穌對這些教派的領袖們所作的公開有力地譴責進一步證明了這點:「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你們這些蛇類,毒蛇之種阿,怎能逃脫地獄的刑罰呢?」(馬太福音23:29,33)這些人的真相被暴露出來了;他們乃是『蛇的後裔』的一部份,而且他們已準備就緒去傷上帝底女人的後裔,耶穌,的「腳跟」了。——創世記3:15。
耶穌運用耶和華的名
27.在耶穌的日子所發生的宗教爭論中,關於運用上帝的名字一事情形如何?
27 猶之乎約伯日子的三個朋友在談話中一次也沒有運用過上帝的名字,耶穌日子各教派的領袖也一樣。在他們所發的問題中他們從未用過上帝的名字耶和華。在四福音的記載中,耶穌自己用過上帝的名字二十五次。i不像猶太人一樣,耶穌並沒有受巴比倫的習俗所縛束以致僅用「主」一字而不敢將上帝的名字讀出來。事實上,耶穌很特出地教導他的門徒認識這個名字。——約翰福音17:6,26。
28,29.(甲)看來什麼相當於中立的旁觀者以利戶?有些什麼支持這點的事實?(乙)耶和華證實了一件什麼事?
28 在如火的三年半期間,耶穌這「被仇視的對象」和耶和華所立的「生命的主」並沒有犯罪,也沒有放棄他所緊守的忠貞立場。(使徒行傳3:15)那末,像以利戶一樣的那個不偏不倚的中立觀察者是誰呢?誰可以說那一邊對呢?——猶太各教派的領袖抑或耶穌?(約伯記32:2,3)這可以是在公元33年的五旬節,在耶穌復活之後的第五十天,新成立的基督教會的治理機構。在約伯的日子,以利戶再發言之前充滿了耶和華上帝的靈。(約伯記32:9,18-20)同樣地,當彼得和其他的使徒在五旬節那天挺身發言洗雪上帝和論及他的愛子耶穌基督時,他們也充滿了上帝的聖靈而在其感示之下發言。他們證明上帝是真實的,以及耶穌就是已被擢升到天上的基督。——使徒行傳2:22-37。
29 我們所留意到的另一個相似之點是在約伯的日子耶和華的聲音從風暴中發生,在耶穌的日子則耶和華的聲音三次直接從天上發出;「三」既代表強調的意思,這遂有力地證實了他贊可耶穌為他正式的代表。——馬太福音3:17;17:5;約翰福音12:28。
仇視達到最高潮——復原
30.仇視在什麼事上達到最高潮?耶穌的反應如何?
30 當撒但所有的勢力發動總攻擊而將耶穌害死在受苦柱上時,仇視便達到最高潮了。不錯,這時撒但已將後裔的腳跟擊傷了。(創世記3:15)當耶穌躺在另一個人的墳墓裡時,他的確被奪去了一切——兒女和財產。但直至他在耶路撒冷城外的受苦柱上死去之際,耶穌始終像約伯一樣「並不犯罪,也不以上帝為愚妄。」(約伯記1:22)當他說出以下的話時,他的口和他的心都是清白無罪的:「父阿,我將我的靈託付在你手裡。」接者他說:「完成了!」於是便斷氣了。——路加福音23:46;約翰福音19:30。
31,32.(甲)試舉出在約伯和耶穌的復原之間的相似之點。(乙)在耶穌的事例上這齣戲劇有什麼快樂的結局?
31 正如當約伯復原時他獲得雙倍的財富和十個兒女,耶穌在藉著一場神奇的復活復原之後則成為「承受萬有的。」(希伯來書1:2)正如約伯原來的妻子另外生了十個兒女,同樣地,憑著上帝那像妻子一般的組織(自由天上傾下聖靈的耶穌所代表)之助,從公元33年的五旬節開始有一大群新的屬靈的兒女產生,從而形成了這項戲劇性事件在第一世紀的應驗。他們乃是上帝賜給耶穌的「兒女。」(以賽亞書8:18;希伯來書2:10-13)身為一個祭司,約伯同時需要獻上一個祭物和為三個願意悔改的朋友代禱以便使他們復原。(約伯記42:8)這在耶穌的日子也有發生,因為在公元33年的五旬節之後猶太各宗派的門徒中有一小部分幡然悔悟而接受真道,因此得以從耶穌的祭司職務和贖價犧牲得益。——使徒行傳6:9。
32 在這齣偉大戲劇的結局中——在天上和在地上的整個上帝之家裡,身為至尊上帝的耶和華可以對撒但和所有的受造物說:『在整個宇宙裡沒有人能像耶穌基督一樣。』(約伯記2:3)因此耶和華已使耶穌,他的上帝地位的洗雪者,獲得了最大的快樂。我們也稱他為永遠「有福。」(雅各書5:11)請讀下一期的《守望台》以看看在現今這末世成為「被仇視的對象」的人獲得了什麼快樂的結局。
[腳注]
b Norman Bentwich著之《希臘文化》,由The Jewish Publication Society of America在1919年出版,第18頁。
c 《希臘文化》,第19頁。
d 同上,第117頁。
e 同上,第143頁。
f 同上,第41,115頁。
g 約西弗斯著之《猶太人的戰爭》,第六卷第9章。
h 希臘文化,第41頁。
i Norman Bentwich所著之《希臘文化》,1919年版,第49頁。
j 同上,第49頁。
k 同上,第80,83頁。
l 同上,第55頁。
a 同上,第129頁。
b 《聖經,神學,教會著作百科全書》,John M’Clintock及James Strong合編,1891年版,第六卷第118頁。
c I.S.B.E.,第2147頁。
d 同上,第371頁。
e 見《新世》附錄,第1452,1453頁。
g 見《新世》附錄第1453,1454頁。
h 《希臘文化》,第65頁。
i 《希臘文化》,Norman Bentwich著,1919年出版,第149頁。
j 同上,第150頁。
k 《希臘文化》,第103,104頁。
l 《希臘文化》,Norman Bentwich著,1919年出版,第108頁。
a 《希臘文化》,第93頁。
b I.S.B.E.,第2361頁。
c 《希臘文化》,第150頁。
d I.S.B.E.,第2363頁;《守望台》,1953年,第462頁。
e I.S.B.E.,第1383頁。
f 《由悲劇至勝利》,H.L.Ellison著,1958年出版,第26頁。
g 《新世界聖經譯本》(英文)1963年版附錄第3570-3572及3586頁。
i 見1961《新世》附錄第1454,145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