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帝的旨意中君王的婚宴
「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就打發僕人去請那些被召的人來赴席,他們卻不肯來。」——馬太福音22:2,3。
1.在過去六十年來,有什麼信息傳遍世界各地?什麼歷史先例表明一般人的反應是否會對他們有益?
今日整個世界均在動亂之中。無可置疑地,目前這個事物制度正處于聖經所預言的「末期」中。在過去六十年來,關於「天國」或「上帝王國」的好消息傳遍了全球各地,向人指出上帝的王國乃是苦難的人類的「唯一希望」。可是大部分人類都不相信上帝所提出的這個救藥。一般人並不想接受這個希望。他們與古代一個國家的人如出一輒,這些人在「天國」希望向他們提出時悍然拒絕。他們拒絕這項合法的建議並沒有為他們的國家帶來好處。從這個國家的經歷看來,今日那些拒絕接受苦難世界的「唯一希望」,反而信賴各種人為策略和計謀的人絕不會從這樣行獲得任何益處。——但以理書12:4;馬太福音3:1,2;4:17;馬可福音1:14,15;路加福音6:20。
2.在何時、何地有人開始宣揚「天國」?向什麼人宣揚?這個國會被賜給什麼百姓?
2很久以前,在羅馬帝國統治中東的第一世紀,有人開始在這個地區宣揚「屬天的王國」,「上帝的王國」。直到公元33年,宣揚這王國的工作已進入第四年了。在猶太的耶路撒冷城中,這個王國引起了人們激烈的議論。這種討論甚至伸展到城中世界馳名的聖殿裡。在一項討論中,王國好消息最偉大的宣揚者對他的許多聽眾(包括祭司長和若干法利賽人)說:「上帝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馬太福音21:43-46)這段話顯示上帝的王國不久便會從他們手中奪去而轉賜給一個新成立的國家;這個國家或「百姓」會結出果子來,表明它的確受上帝的王國所統治。講者的話果然實現,因為直至今日,那一度蒙上帝寵悅的國家並未能獲得上帝的王國。
3.講者以什麼話開始說一個與他的預言有關的比喻?
3為什麼有這件事發生呢?說出以上預言的人接著用一個充滿意義的比喻去說明這件事的理由。有一個聽見他說話的人為我們將他的話記錄下來,他在這項記載的起頭說:「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就打發僕人去請那些被召的人來赴席,他們卻不肯來』」——馬太福音22:1-3。
4.什麼表明在耶穌的比喻裡,「一個王」預表誰?
4比喻裡的主要角色是「一個王」。這位王影射誰呢?他影射上帝自己。因為比喻一開始便說,「天國好比一個王」採取某項行動而遭遇某種反應。「天國」一詞的意思與「上帝的國」一樣,因為上帝在隱形屬靈的天界以至高者的身分施行統治。例如古代巴比倫的統治者曾遭受一項屈辱的經歷,目的是:「等你知道至高者在人的國中掌權,要將國賜予誰就賜予誰。……等你知道諸天掌權。」(但以理書4:25,26)耶穌有一次論及耶路撒冷說:「不可指著耶路撒冷起誓,因為耶路撒冷是大君的京城。」他所說的「大君」便是指上帝而言。耶穌教導門徒對這位屬天的君王禱告說:「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馬太福音5:34,35;6:9,10。
5.屬天的君王為其擺設婚宴的「兒子」是誰?有什麼證據證明這點?
5在耶穌所說的比喻裡,國王有一個兒子。可是屬天的君王耶和華上帝卻有億萬靈體的兒子,聖經稱之為「上帝的眾子」。(約伯記38:7;但以理書7:9,10)耶穌在比喻裡所說的兒子是指這許多兒子中的哪一個而言呢?他所指的是上帝的家庭裡首要的兒子。屬天的君王為這位首要的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聖經表明這位兒子便是說比喻的人,耶穌基督自己。為耶穌施浸的施洗約翰論及受了浸的耶穌說:「我不是基督,是奉差遣在他面前的。……娶新婦的就是新郎。新郎的朋友站著聽見新郎的聲音就甚喜樂。故此我這喜樂滿足了。」(約翰福音3:28,29)在另一個比喻裡,耶穌論及自己說:「天國好比十個童女拿著燈出去迎接新郎。」——馬太福音25:1;9:15。
6,7.(甲)誰是屬天君王的兒子所娶的「新婦」?(乙)以弗所書5:23-32將耶穌基督與教會之間的關係比作什麼?
6像任何行將娶親的新郎一般,耶穌念及和談及他天父(比喻中的「王」)賜給他的「新婦」時必然深感愉快。當然,「新婦」並不是一個人或耶穌基督的一個門徒。反之這是個集體的人,即他手下忠心的受膏門徒的整個教會。我們不應對此感覺驚奇。聖經的預言將古代的以色列國比作耶和華上帝的妻子,因為這個國家在阿拉伯的西奈山以摩西先知為中保與上帝立了律法的約,因此彷彿與上帝結為夫妻一般。(以賽亞書54:5;耶利米書3:14;31:31,32)因此聖經也將上帝的兒子與他那受了膏的教會之間的關係比作夫妻的關係,正如我們讀到:
7「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他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這是極大的奧祕,但我是指著基督和教會說的。」——以弗所書5:23,25,32。
8.屬天君王的兒子和「新婦」的婚禮會在何處及如何完成?
8耶穌基督會和他的忠心教會在「天國」的屬靈天界中結合起來,這樣王的兒子和他那比喻性的「新婦」的婚禮便完成了。這個受膏的教會的成員必須像一個許配給人的處女一般對耶穌基督保持忠貞,直至死而後已。為了獎賞他們保持忠貞直至結束地上的任務為止,耶穌會將他們從死裡復活過來,使他們得以成為他屬天的「新婦」,他的新婦教會,而永遠居於他的天父和屬天君王的家中。——哥林多後書11:2,3。
「被召赴席的人」
9.在耶穌的比喻裡,被召赴婚宴的人與君王有什麼關係?他們若對邀請有良好響應這會表明什麼?
9王發出邀請召人參加他兒子的婚宴;這是他一項很大的恩惠。他所邀請的是他作王統治的人。他們是他治下的臣民。他知道他們的姓名,也知道他們的住址。他們既已接獲邀請,當婚宴準備妥當時,王可以派奴僕到這些人家裡通知他們前來赴宴。在接獲赴宴的通知時,這些人若應邀前來便表示對君王懷有適當的尊重。那麼,在耶穌的比喻裡,「被召赴席」的人預表誰呢?
10.在耶穌說比喻時,耶和華上帝是什麼人的君王?憑著什麼安排?
10請想想,既然王預表耶和華上帝,當時以他為王受他統治的人是誰呢?耶穌對什麼人說,「上帝的國必從你們奪去,賜給那能結果子的百姓」呢?猶太人。公元前1513年,耶和華上帝在西奈山以摩西為中保與猶太人立了一個約。他們自願與上帝立約,並同意緊守這約所規定的律法。著名的十誡便是這套律法的基礎。(出埃及記19:1至24:8)特別憑著這個約的安排,耶和華成為猶太人的屬天君王;這意味到他們已成為受他統治的一個「國家」或「百姓」。(申命記33:5)當他在紅海將以色列人救出虎口之後,他們齊聲頌讚他為君王;當時他們唱道:「耶和華必作王,直到永永遠遠。」——出埃及記15:18。
11,12.(甲)以色列人怎樣成為上帝名下的百姓?(乙)上帝怎樣可以指著他們國家的名向他們發出邀請?
11這位屬天的君王有一個名字——耶和華。由於耶和華與以色列人訂立律法之約,規定以他為上帝,以色列人遂成為他名下的百姓。他們持有他的名。中保摩西對與上帝立約的以色列人說:「你若謹守耶和華你上帝的誡命,遵行他的道,他必照著向你所起的誓立你作為自己的聖民。天下萬民見你歸在耶和華的名下,就要懼怕你。」(申命記28:9,10)耶和華通過阿摩司先知之口對這個蒙他揀選的國家說:「在地上萬族中,我只認識你們。」(阿摩司書3:2)這個國家不但以他的名為人所知,他亦熟知其名。
12他通過以賽亞先知的口對這個國家說:「雅各啊,創造你的耶和華,以色列啊,造成你的那位,現在如此說:『你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我曾提你的名召你。你是屬我的。』」(以賽亞書43:1)因此,上帝若想向他們發出邀請或給他們一項長期的邀請。他可以指著他們國家的名如此行。
13.屬天的君王怎樣知道「被召赴宴的人」的住址?誰的誕生足以表明這件事實?
13在耶穌的比喻裡,國王知道婚宴賓客的住址。同樣地,耶和華知道他的選民,他所邀請的人,的「住址」。他知道他們住在什麼地方。他們的「住址」便是上帝應許賜給他們的祖先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然後信實地將他們帶進其中的土地。甚至在他們被放逐到巴比倫之後,耶和華仍然將他們帶回故土。準確無誤地,比喻中的王耶和華將他的兒子耶穌差到這個地方去。亞伯拉罕和大衛王的後代耶穌在公元前二年於伯利恆城誕生。這絕不是一個錯誤或巧合。在此之前好幾個世紀,耶和華已通過彌迦先知預言到這項神奇的誕生的發生地點。——彌迦書5:2。
14.「被召赴席的人」是在使者發出初次通知時首次接獲邀請嗎?通知與邀請有什麼關係?
14當耶穌的比喻獲得應驗時,君王耶和華知道「被召赴席」的人住在什麼地方。既是如此,他自然知道將使者派到什麼地方對那些業已接獲邀請的人發出通知,告訴他們婚宴已經準備就緒,因此他們應該前來赴席了。赴宴的邀請並不是當國王的使者到他們家裡通知他們婚宴已準備妥當及促請他們立即赴席時才首次向他們發出的。這項呼召只是補充的通知而非原本的邀請。那麼他們在何時及以什麼方式初次「被邀」或接獲最初的召請呢?
15.(甲)婚宴的邀請在哪一年發出?向誰發出?(乙)當時邀請包含在什麼之中?這帶有什麼條件?
15這件事發生於公元前1513年,國王(上帝)發出邀請的方式是藉著以摩西為中保與以色列人訂立律法之約。最初的呼召或「邀請」是向以色列這個國家而非向個別的以色列人發出的,因為這個國家而非其中個別的成員會存留到國王的婚宴準備就緒而召人赴席之時。上帝最初向以色列人發出的呼召或邀請包含在立約的條件中;耶和華上帝向以色列人指出,他們與他立約及謹守這約會為他們帶來什麼裨益。當上帝在西乃山建議與以色列人立約時,他吩咐摩西對他們說:「如今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就要在萬民中作屬我的子民,因為全地都是我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出埃及記19:1-6。
16.(甲)上帝根據什麼與色列人訂立律法的約?經過如何?(乙)這約所含的義務和邀請對誰有效?直至何時?
16在此上帝向以色列人提出承受王國的希望和機會;他其實邀請他們成為一個「祭司的國度」。以色列人接受了這項來自他們屬天的君王的邀請;他們一致接納他的建議,說:「凡耶和華所說的,我們都要遵行。」因此他們的君王上帝遂藉著中保摩西所獻的祭物與以色列人訂立了律法的約。(出埃及記19:7,8;24:1-12)摩西律法的約的義務以及成為一個「祭司的國度」的邀請不僅對當時與上帝立約的以色列人生效,對他們的後代(直至公元第一世紀)也同樣有效。(羅馬書9:4,5;使徒行傳3:25,26)因為第一世紀的以色列人是個「被邀」的國家,上帝按照他的約的規定興起施洗約翰向以色列人傳道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3:1,2。
17.(甲)為國王兒子所擺設的婚宴與一個王國有什麼關係?(乙)構成「永在之父」的「新婦」的人會進一步持有什麼職權?
17可是,一個「祭司的王國」與國王為兒子擺設的婚宴有什麼關係呢?耶穌基督自己表明兩者之間大有關係,因為他介紹這個比喻說:「天國好比一個王,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馬太福音22:1,2)王的兒子所娶的「新婦」自然會成為公主和未來的皇后。與此相當地,君王上帝為他兒子耶穌基督所娶的「新婦」便是耶穌的忠心門徒所組成的受膏教會。這些忠心的受膏門徒在天上並非僅是作耶穌基督的「新婦」而已。耶穌會成為被贖的人類的「永在之父」。他的受膏門徒也會與他們屬天的新郎一同承受君王上帝賜給他的愛子耶穌基督的王國而統治全人類。
18.耶穌怎樣在登山寶訓及所守的最後一次逾越節中向門徒提出王國的希望?
18耶穌基督不斷將這個王國的希望置於他的真正門徒眼前。他在登山寶訓中對他們說:「虛心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馬太福音5:3,10;6:32,33)耶穌與忠心的使徒守完最後一次逾越節並設立了主的晚餐之後,他對他們說:「你們是在我的試煉中始終跟從我的人;我現在和你們立一個約,正如我父和我立了一個約,去承受一個王國,使你們能夠在我的王國裡我的桌上吃喝,並且坐在寶座上審判以色列的十二支派。」——路加福音22:23-30。
19.王的兒子怎樣不是一個沒有得國掌權的王子?他的新婦教會怎樣與他共事?
19因此耶穌基督的新婦教會會與他共事;他們與他一同承受屬天的王國,他則是他們的新郎和元首。耶穌也會成為一位與古代的麥基洗德相似的統治者。麥基洗德是撒冷王和至高上帝的祭司,因此他是個君王祭司。(創世記14:18-20;詩篇110:1-4;希伯來書5:5,6;6:20至7:28)耶穌基督是耶和華的大祭司,基督的新婦教會則是他手下的副祭司。這樣,真正的基督教會遂成為一個「祭司王國」。使徒彼得對這個教會寫道:「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書2:9)因此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並不是一個沒有得國掌權的王子,反之君王上帝將一個管理全人類的特別王國賜給他的兒子,而基督的新婦階級則與他一同承受這個彌賽亞王國。——羅馬書8:16,17。
「被邀赴婚宴的人」的態度
20.(甲)關於接獲赴席通知的世代,他們的什麼引起了問題?(乙)關於多少人會有良好響應,有一個什麼問題發生?
20由於與上帝訂立了摩西律法的約,以色列人享有一項寶貴的權利,上帝向他們發出「邀請」。以他們的上帝,君王耶和華,所擺設的「娶親筵席」而言,他們是一個被邀的國家。但是他們之得以成為一個「祭司王國」是帶有條件的。因此發生的問題是,當這個國家接獲通知當時那個世代就有機會接受王的邀請參加婚宴的慶祝時,他們懷有什麼態度呢?這個國家會有足夠的人響應王的邀請。而坐滿禮堂的席位嗎?許多人都有機會參加婚宴,因為比喻表示王向許多人發出邀請,而且婚宴中有許多席位供賓客歇臥於其上。
21.屬天的君王在什麼時候打發「僕人」去通知「被召的人」筵席已準備就緒了?
21在比喻的應驗中,君王上帝在什麼時候打發「僕人」去通知「被召的人」,告訴他們宴席已準備就緒,他們應當立即前往赴宴呢?在耶穌受了浸,並受上帝的聖靈所膏而成為彌賽亞君王(基督)之後。耶穌在猶太曠野逗留了四十天之後,他回到施洗約翰那裡,後者指著他對聽眾說,「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約翰不但表明耶穌是比喻性的羔羊,他會犧牲生命將人類世界從罪的懲罰下拯救出來,同時也作證耶穌基督是上帝的兒子。在此之後不久,受了膏的耶穌開始他的教導工作,當時有些接納他為彌賽亞的人亦開始跟從他。這批人當中有一個名叫安得烈,他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翻出來就是基督)。(約翰福音1:26至2:2)於是耶穌開始召集一群門徒去跟從他。
22.發出第一次通知的時期延續了多久?誰接獲通知?
22耶穌基督不但自己努力教人及向人宣揚上帝的彌賽亞王國,他也派出他的猶太門徒與他一同向人宣布說:「天國近了。」(馬太福音10:1-7;路加福音9:1-6;10:1-9)藉此屬天的君王耶和華上帝差他在律法的約之下的「僕人」出去向人發出初次的通知。這件事從公元29年秋季延續到公元33年春季,大約有三年半的時間。他只將「僕人」派到「被召的人」那裡,意即處于律法的約之下的猶太人那裡,因為律法的約向猶太人提出成為一個「祭司王國」的機會。由於知道「被召的人」是誰,耶穌打發門徒出去像人宣布赴席時間已到時對他們說:「外邦人的路,你不要走;撒瑪利亞人的城,你不要進;寧可往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論道他自己,耶穌說:「我奉差遣,不過是到以色列家迷失的羊那裡去。」——馬太福音10:5,6;15:24。
23.耶穌怎樣表明當時是發出初次通知的適當時機?他的比喻怎樣將被召的人所懷的態度顯示出來?
23當時正是發動這項初步通知工作的適當時機。耶穌向「以色列家」指出,上帝所訂的時間已來到了。他對猶太人說:「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馬可福音1:15)但是屬天的王派出手下「僕人」在全國向人發出宣布有沒有促使全國的人悔改歸正,接納王的兒子為彌賽亞君王呢?耶穌在第一次通知行將結束時,描述這項呼召所受到的接待。他在比喻中接著說:「他們卻不肯來。」
24.「被召的人」頑梗到什麼程度?君王發出的第一次通知隨著什麼事件而結束?
24不錯,猶太人並沒有舉國悔改歸正,全國接受王的兒子耶穌基督為上帝為其擺設婚宴的彌賽亞。反之他們如此執迷不悟,以致在公元33年的逾越節迫使羅馬總督本丟·彼拉多將耶穌處死。這樣耶穌遂以帶走世人罪孽的上帝羔羊的身分捨身成仁。(約翰福音1:29,36)他犧牲自己完美屬人的生命作為祭物,這會為「被召」參加君王的真正「婚宴」的人帶來永久的裨益。可是,耶穌基督的死亡卻使他不再親自直接參加通知的工作。至此君王對「被召的人」所發生的初次通知遂告結束了。
25.(甲)為什麼上帝擺設婚筵的旨意並沒有失敗?(乙)為什麼上帝仍然恩待按照律法的約最先「被召」的人?
25然後怎樣呢?君王「為兒子擺設的娶親筵席」是否歸於徒然呢?這個婚宴是否已注定失敗呢?絕不然。按照君王上帝的旨意,這件事必定會順利完成。全能的上帝將他忠心的兒子耶穌基督從死裡復活過來,並將他擢升到天上上帝右邊的王座上。(使徒行傳2:32-36;詩篇110:1,2;馬太福音22:41-45)耶穌復活後以上帝的羔羊的身分到上帝面前將他的屬人祭物的價值獻給上帝;摩西律法的約和它所規定的各種低於人的祭物至此遂不再有效。雖然律法的約已被取消,以耶穌基督為中保的新約已經建立,君王耶和華上帝仍然慈悲地特別恩待按照律法的約「被召赴婚宴」的人。他之所以這樣行是因為這些人在血統上是「以色列家」的成員和上帝的朋友,忠心的族長亞伯拉罕,的嫡親後代。——但以理書9:24,27。
向「被召的人」發出第二次通知
26.耶穌復活後怎樣表示會有二次通知向被召的人發出以促請他們坐滿筵席的座位?
26君王耶和華上帝有理由對被召的國家大感憤怒,但是他再給這個國家一個機會,讓他們坐滿他「為兒子擺設的娶親筵席」的所有席位。他向他們發出第二次通知,但這同時是最後一次。耶穌基督表示上帝會進一步恩待被召的人;他在臨升天之前對門徒說:「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先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然後]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做我的見證。」——使徒行傳1:8。
27.耶穌怎樣在比喻裡表明被召的人對第二次通知有什麼反應?
27耶穌在比喻裡預言到以色列國的一般人會對這第二次通知有什麼反應,說:「王又打發別的僕人說『你們告訴那被召的人:「我的筵席已經預備好了,牛和肥畜已經宰了,各樣都齊備,請你們來赴宴席。」』那些人不理就走了,一個人到自己田裡去,一個做買賣去;其餘的人拿住僕人,淩辱他們,把他們殺了。」——馬太福音22:4-6。
28.第二次通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發出?猶太最高法庭所作的什麼指控表明被召者的國家正接獲通知?
28耶穌的比喻的這個部分在公元33年的五旬節開始應驗。當時上帝將聖靈傾澆在耶穌的門徒身上,他們遂開始在耶路撒冷向猶太人和受過割禮歸信猶太教的人宣揚上帝的彌賽亞王國的好消息。上帝所感示的聖經紀錄並沒有透露當時有多少萬人從世界各地齊集在耶路撒冷守節。有數以千計的守節者開始聽到關於復活了的彌賽亞耶穌的好消息。不久之後猶太的最高法庭對耶穌基督的十二個使徒說:「你們倒把你們的道理充滿了耶路撒冷,想要叫這人的血歸到我們身上。」(使徒行傳5:27,28)無可置疑地,當時「被召的」國家正接獲第二次通知。
29.被召的人對君王發出的第二次通知有什麼反應?什麼記錄表明耶穌的比喻所言的確不虛?
29以色列國的大部分人對屬天的君王第二次促請他們赴業已準備就緒的「婚宴」有什麼反應呢?他們侮辱君王和蔑視他那娶親的兒子;他們對於追求自己的物質利益比參加君王為兒子擺設的婚宴更感興趣!他們甚至下毒手將君王派出的「僕人」——宣揚上帝的彌賽亞王國好消息的基督徒——殺死,我們只需讀讀使徒行傳第三至第九章的記載便可以看出耶穌這個含有預言性的比喻怎樣在歷史上獲得真確的應驗。
30,31.(甲)第二次通知在什麼時候結束?(乙)在比喻裡,被召的人悍然不理會第二次通知之後,王於是怎樣行?
30因此,按照的耶穌預言向「被召的人」發出的第二次通知必定會有結束的時候。這項通知果然在公元36年,亦即耶穌基督在耶路撒冷以身殉道三年半之後,宣告結束。這件事怎樣發生呢?耶穌的比喻告訴我們。耶穌透露由於「被召」的國家不忠地拒絕他們屬天的君王所發出的邀請,最後會有什麼懲罰臨到他們身上。耶穌說:
31「王就大怒,發兵除滅那些凶手,燒毀他們的城。於是對僕人說,『宴席已經齊備,只是被召的人不配。所以你們要往岔路口上去凡遇見的,都召來赴席。』那些僕人就出去到大路上,凡遇見的,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筵席上就坐滿了客。」——馬太福音22:7-10。
32.耶穌在比喻裡敘述各事的先後次序意味到君王等到他將「被召者」的城市毀滅之後才為婚宴作進一步的安排嗎?
32從耶穌在比喻裡敘述各事的先後次序,我們不應當以為王在對婚宴作進一步安排之前先召集他的軍隊派他們前往進攻忘恩負義的「被召」者所居的城市以「除滅那些凶手,燒毀他們的城。」不然的話,這便意味到屬天的君王,耶和華上帝,一直等到公元70年下半年才打發僕人出去召請各種人前來赴宴了,因為在那一年夏天,耶路撒冷被羅馬皇帝維斯佩西安的兒子提多將軍夷為平地。當時「那些凶手」的確死於非命。據約西弗斯報導,總共有1,100,000個猶太人死於耶路撒冷被圍之際和城破以後,剩下的97,000人則被擄往外地淪為奴隸。——路加福音21:20-24;19:41-44。
[第273頁的圖片]
在關於一個擺設婚宴的國王的比喻裡,耶穌表明有些以為自己會到天上去的人並不會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