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經常吸收聖經的真理!守望台1982年 | 5月15日
-
-
我們明白及應用聖經原則的書刊之助,我們能夠應付內心的這個仇敵。可是,像使徒保羅一樣,我們必須克制自己的身體,使其受我們所指揮。——箴言3:32;耶利米書17:9;哥林多前書9:27。
研讀的時間又如何?
基督徒的生活充滿了活動。我們要閱讀聖經,每週有一本新雜誌要閱讀,需要為聚會及參加聚會作準備,以及參加使樂意聽的人成為基督門徒的偉大工作。此外,我們在照顧自己和家人方面每天也有各種屬於俗事性質的義務。每個人最好均問問自己:我花多少時間閱讀俗世的定期刊物、報章和雜誌呢?我花多少時間看電視或聽流行音樂?誠然,這些是消遣和娛樂,而許多人把為基督徒聚會作準備及閱讀基督徒的書刊視為『辛苦的工作』。但我們是否必須將這樣的準備和閱讀視作苦事呢?詩篇的執筆者說:「我喜愛你的話,好像人得了許多擄物。」(詩篇119:162)因此我們需要仔細考慮一下我們的生活途徑是否真正標明我們自己是屬靈的人而非屬肉體的人。——哥林多前書2:14-16。
這一切使我們想起耶穌的話,他說認識自己靈性需要的人快樂了。(馬太福音5:3,《新世》)地上各種低於人的動物——蟲魚鳥獸等——並沒有屬靈的需要。但是人卻有。由於人忽略了這些需要,以致今日世界陷於如此可悲的情況。物質主義的哲學和理念使人愈來愈遠離上帝。他們的身體需要——性和享樂,或權力慾,變成了他們生活上最重要的事。但是我們若真正認識自己靈性的需要,就會經常吸收聖經的真理,撥出時間如此行和對之深懷體會。這會帶來什麼獎賞呢?我們會獲得幫助跟從一條敬虔的途徑。這對「凡事都有益處,因有今生和來生的應許。」——提摩太前書4:8。
-
-
讀者來函守望台1982年 | 5月15日
-
-
讀者來函
● 馬太福音26:74的記載是否意味到使徒彼得在壓力之下使用褻瀆的言語?
不。這節經文描述彼得在耶穌被人逮捕之後有人指出他是耶穌的門徒時所生的反應。關於彼得所作的第三次否認,我們讀到:「彼得就發咒起誓的說:『我不認得那個人[耶穌]!』」——馬太福音26:74。
在若干種語言中,「發咒」和「起誓」可以指褻瀆的言語。但是當彼得「發咒起誓」時,他並非像許多人在發怒時所為一般使用污穢或褻瀆的言語。
在聖經裡,在原本的希伯來文和希臘文中,「發咒」意味到讓災難臨到某個人或某件事之上。這並非褻瀆的言語,而且甚至可能與發怒無關。(創世記3:14,15;4:11,12)為了要證明一句話的真確性,一個人可以為之而發咒。憑此他聲明,『我所說的若不是真話,願我受咒詛;願災禍臨到我身上。』類似地,人可以對一件事「起誓」,藉此表明這件事是真的,不然便願災禍臨到他身上。
因此彼得當時並非使用褻瀆的言語,反之他僅是由於恐懼而試圖說服四周的人他所作的否認是真實的。當然,他的話並非屬實,後來他必須為此而懺悔。(路加福音22:61,62)可是,聖經卻清楚表明基督徒應當避免一切褻瀆的話,說:「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以弗所書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