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寶訓——「不要論斷人」
隨著他那番有關需要先求上帝的國的勸告之後,耶穌警戒他的聽眾要停止一種非常有害的習慣,他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免得你們被論斷。」(馬太福音7:1)根據路加所載,耶穌還說:「你們不要論斷人,就不被論斷。你們不要定人的罪,就不被定罪。你們要[釋放]人,就必蒙[釋放]。你們要給人,就必有給你們的,並且用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你們懷[膝,《新世》]裡。」——路加福音6:37,38。
在公元第一世紀期間,法利賽人喜歡根據並非來自聖經的人為傳統之錯誤標準苛刻地論斷別人。耶穌聽眾之中凡是有此習慣的,便應該「不要」如此行。他們不應不住地找別人的過錯,反之他們應當「繼續釋放人」,即是,饒恕和不計較他們同胞的過失。(請參閱路加福音6:37,《欽定本》)藉著這樣行,他們便會促使別人也報以同樣富於寬恕的態度。
除了饒恕別人和待之以憐憫外,耶穌的門徒還應「要給人」,這會使門徒獲得「十足的升斗,連搖帶按,上尖下流的,倒在他們的懷裡或(膝上)」。根據《新約字詞研究》說,「膝」的希臘字實際意思是「胸懷」,也指「寬闊上衣的褶層,用腰帶繫緊,藉此形成一個袋。在這時代的東方市集中,可以見到賣主將量器中的東西倒入買家的懷裡。」(可參閱路得記3:15;以賽亞書65:7;耶利米書32:18)一個人愈發慷慨大度,他便愈能激發別人以同樣方式回報他。
耶穌提示一項重要的基本原則,說:「因為你們怎樣論斷人,也必怎樣被論斷。你們用什麼量器[對待人的方式]量給人,也必用什麼量器量給你們。」(馬太福音7:2)至於別人給他們的對待,人們可謂『得他們的報應』。這顯然是真實的,不僅在他們從同胞所得的報應,更重要的是他們從上帝所得的報應。——參看馬太福音5:7;6:14,15。
為了強調仿效那些吹毛求疵的法利賽人是多麼危險,耶穌作出一個雙重的比喻,說:「瞎子豈能領瞎子?兩個人不是都要掉在坑裡麼?學生不能高過先生。凡學成了的不過和先生一樣。」——路加福音6:39,40。
要一個實際失明的人試圖帶領另一個盲人走過一個陌生的地帶是不合常理的,倘若路上有個坑的話,無疑兩人都必掉在其中。以論斷他們的同胞而言,猶太的宗教領袖們象徵性地說來是「瞎子」,(請參閱馬太福音15:14;23:16,24)他們拒絕留意卑微平民百姓所具有的優良品質。有一次法利賽人喊道:「這些不明白律法的百姓,是被咒詛的。」(約翰福音7:49)任何人仿效如此一種可責的態度,正是走向危險的陷阱中。
同樣地,正如一個吸收自己導師思想模式的「學生」會變成「和先生一樣」,一切效法法利賽人的人也會終於像他們一樣——失去上帝的喜悅及有喪失生命的危險。因此,耶穌在另一次說:
「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正當人前,把天國的門關了。自己不進去,正要進去的人,你們也不容他們進去,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走遍洋海陸地,勾引一個人入教,既入了教,卻使他作磯漢那之子(意即永遠的毀滅之子)比你們還加倍。」——馬太福音23:13-15。
耶穌指出吹毛求疵的愚昧之處,問道:「為什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對你弟兄說,『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馬太福音7:3,4;請參閱路加福音6:41,42上半部。
耶穌並非僅在論及那些注意別人的缺點,而本身卻具有更大弱點的人,雖然,這是一般人的人性弱點。反之,他是指一些喜歡留意自己弟兄的「眼」中一點細微缺陷的人。吹毛求疵的人會聲稱他的弟兄在道德感與判斷力方面不健全,即使那缺點是微小的,像一根「刺」,一小片木或一點灰塵,批評的人也會小題大作,並偽善地建議讓自己替對方「去掉……刺」,意即,協助那人對事情看得更清礎,好使他能作出更適當的判斷。
猶太的宗教領袖尤其善於批評別人的判斷,舉例說,當一個被耶穌治癒先天失明的人說耶穌必是從上帝而來之時,法利賽人反駁說:「你全然生在罪孽中,還要教訓我們麼?」(約翰福音9:34)可是,以清晰的屬靈視力和判斷力而言,法利賽人彷彿有「梁木」在他們的眼中一般。他們完全不能看見。
因此,耶穌說:「你這假冒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後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馬太福音7:5;路加福音6:42下半部。
這是否意味到耶穌的門徒在與別人有關的事上絕不應運用洞察力呢?不然,因耶穌接著說:「不要把聖物給狗,也不要把你們的珍珠丟在豬前,恐怕它踐踏了珍珠,轉過來咬你們。」——馬太福音7:6。
根據摩西律法,狗和豬是不潔的。(利未記11:7,27)被野獸撕裂之牲畜的肉丟給狗吃是可以的。(出埃及記22:31)但猶太傳統則禁止把「神聖」的肉,即祭牲的肉,給狗吃。《密殊拿經》說:「不可把祭牲[希伯來文,葛達閃:「聖物」]留作餵狗食物之用」。把實際的珍珠丟在「豬前」也是一件不合宜的事,很可能豬會將它們誤以為飼料中的青豆,橡實或別的東西。在發覺它們是不能吃之時,豬會將其踐踏在腳下,並發怒起來,可能傷害那個投珍珠的人。
在一種象徵性的意義上,「聖物」和「珍珠」指關乎上帝的彌賽亞王國的寶貴聖經真理,耶穌的門徒應將這些真理與所有人分享。(馬太福音24:14;28:19,20)但倘若人表示他們對屬靈事物並不賞識的話,有如狗或豬一般,則基督徒便當另尋較願意聆聽的人。——參看馬太福音10:14;路加福音9:5;10:11;使徒行傳13:45,46;18:6。
「現在你們要除去憤怒、惱怒、惡毒、詆毀,以及粗言穢語這一切的事。你們既然是上帝所揀選的,是聖潔、蒙愛的人,就要存憐憫的心腸、恩慈、謙卑、溫柔和忍耐。如果有人對別人有嫌隙,總要彼此寬容,互相饒恕;主怎樣饒恕了你們,你們也要怎樣饒恕人。在這一切之上,還要有愛心,愛心是聯繫全德的。」——歌羅西書3:8,12-14,《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