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判的模式
「這正是上帝公義判斷的明證,叫你們可算配得上帝的國,你們就是為這國受苦。」——帖撒羅尼迦後書1:5。
1.在施洗約翰的傳道工作上有些什麼對比?
施洗約翰在開始他的傳道工作時向人宣布說:「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他隨即召集了一群門徒在他身旁,讓他們也分享傳道的權利以裝備他們成為「可算配得上帝的國。」他同時告訴一般不配得的宗教領袖一段審判時期已臨近了,「現在斧子已經放在樹根上。」他也宣布將臨的那位會「把麥子收在倉裡,把糠用不滅的火燒盡了。」——馬太福音3:1,2,7-12;帖撒羅尼迦後書1:5。
2.模式是什麼意思?耶穌怎樣在他的傳道工作上開始編織一個模式?
2 將臨的那位——耶穌——聽聞約翰已被捕下獄便開始宣揚同一的信息:「天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馬太福音4:12,17)他於是開始將審判的模式編織出來,按照一個固定的宗旨形成一個和諧的圖案,因為這便是模式的意思。第一股線是至為重要的時間因素,由宣揚王國的消息標明出來。正如耶穌在介紹關於財主和拉撒路的比喻時說:「律法和先知到約翰為止,從此上帝國的福音傳開了。」——路加福音16:16。
3.根據路加福音16:17,18的記載,當時耶穌拿起那兩股線?
3 耶穌接著再取兩股線,首先說:「天地廢去較比律法的一點一畫落空還容易。」然後他補充說:「凡休妻另娶的就是犯姦淫,娶被休之妻的也是犯姦淫。」(路加福音16:17,18)他的聽者很可能無法看出在這兩句話之間有什麼關係。事實上直至基督的教會獲得使徒保羅在上帝感示下寫成的書信之後我們才能將情形看清楚。今日我們可以在這些寫作的光照之下將上述的兩股線查考一下而體會到它們預定的用意。
4.耶穌怎樣應驗了律法?這帶來什麼實體和最後的結果?
4 耶穌不但絕對服從律法的規定而謹守律法,同時也應驗了律法。正如他有一次說:「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他也指出甚至律法的「一點一畫……都要成全。」(馬太福音5:17,18)保羅指出律法乃是「後事的影兒[或「象徵性的代表」],那[實]體卻是基督。」(歌羅西書2:17;希伯來書8:5;10:1)藉著他的降生和犧牲,耶穌使這些實體發生。律法的主要規定之一是贖罪祭,特別是在贖罪日所獻的。可是,這些祭牲「永不能除罪,」但基督卻藉著犧牲他那完美屬人的生命「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希伯來書10:11,12)他的死亡為一些重大的改變奠下了基礎,而這些改變是對所有懷具信心的人有莫大裨益的。首先經歷改變的是「拉撒路」階級中猶太籍的分子。在完成了它的目的之後,保羅說,以前的律法的約便被取消了;它被釘在耶穌死於其上的受苦柱上。(歌羅西書2:14)但這和另一股線——耶穌論及離婚和姦淫的話——有什麼關係呢?
5.保羅用什麼比喻表明有些人已經「脫離」了律法?
5 在將「自己無瑕無疵獻給上帝」而蒙上帝悅納之後,耶穌被立為「新約的中保。」(希伯來書9:14,15)保羅解釋說在此之前猶太人是受他們的律法的約所縛束的,「就如女人有了丈夫,丈夫還活著,就被律法約束;丈夫若死了,她就脫離了丈夫的律法,雖然歸於別人,也不是淫婦。我的弟兄們,這樣說來,你們藉著基督的身體,在律法上也是死了,叫你們歸於別人,就是歸於那從死裡復活的,叫我們結果子給上帝。」保羅的這段話是對他那些在「拉撒路」階級中的弟兄說的;只有這些人才「脫離了律法。」——羅馬書7:1-6。
6.關於離婚,耶穌設立了什麼標準?這對法利賽人會有什麼影響?
6 與此相反地,耶穌論及離婚和姦淫的話主要是對屬於「財主」階級的法利賽人說的。他們並沒有脫離律法。誠然,律法的確設有離婚的規定而讓人可以有一個以上活著的妻子,但耶穌卻引用上帝為所有新約之內或之下蒙他喜悅的人所原本訂立的模式。上帝並沒有為亞當和夏娃設有任何離婚的規定。因此一個基督徒若與配偶離婚(除非基於姦淫的理由),然後當離了婚的配偶仍然活著之際再度結婚的話,這人便犯姦淫了。法利賽人均深信當時尚未記錄下來的猶太傳統和教訓對這個問題的見解,因此耶穌對法利賽人所說的話無疑使他們大為不悅。這乃是他們所受的痛苦的一部分。——申命記24:1-4;馬太福音19:3-9。
7.耶穌怎樣預見到他的死亡所帶來的裨益?
7 由此我們可以見到審判的模式正在形成中。可是我們應該記得耶穌的死亡所保證帶來的改變在他實際死去之前以開始發生了。施洗約翰和耶穌的信息及工作都是以對耶穌必定會將律法和先知所預言及影射的一切完全實現具有堅強的信心為根據的,例如當耶穌在被釘死之前一晚創立紀念他受難的儀式時,他將杯遞給門徒說:「這杯意思是藉我的血而立的新約,是要為你們傾倒出來的。……我現在和你們立一個約,正如我父和我立了一個約,去承受一個王國。」——路加福音22:20,29,《新世》。
8.耶穌宣布王國的信息一事促成了什麼結果?
8 這些改變並不須等待。王國好消息的宣揚開始為我們所討論的兩個階級帶來了一項完全的反轉。從那時起兩個階級都對他們以前的情況和經驗死去了,正如耶穌的比喻中拉撒路和財主的死亡所預表一般。當耶穌的死亡應驗了摩西的律法時,「拉撒路」階級便對律法死去了。在接著的五旬節,聖靈的降臨證實他們已在較大的亞伯拉罕的懷裡。至於根據耶穌的描述接著有什麼事發生以及這些事代表什麼意思,我們會深感興趣地留意看看。
亞伯拉罕——重要的角色
9,10.(甲)耶穌在他的比喻裡提及一個什麼重要角色?(乙)法利賽人對於他們與亞伯拉罕的關係看法如何?(丙)他們的結論在那方面是對的?在什麼方面卻不對?
9 請想像一下比喻所描述的景象。財主在陰間的痛苦中抬起眼來,他看見什麼呢?他遠遠望見那以前的乞丐躺在亞伯拉罕的懷裡!這代表一個寵悅的地位,正如兩個人躺在同一張床上一同進食一般。(路加福音16:23;請也參看約翰福音13:23)將亞伯拉罕帶入這幅圖畫中具有很重大的意義,事實上這乃是整個審判的模式中最重要的一股線。他預表誰呢?請記得當時耶穌是直接對法利賽人說話。身為宗教領袖,他們認為唯有自己才有權居於亞伯拉罕懷中的地位。在他們的眼中看來,平民根本就毫無地位可言。在早些時候這些統治者們對耶穌說:「我們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我們的父就是亞伯拉罕,」又說:「我們只有一位父,就是上帝。」——約翰福音8:33,39,41。
10 由此看來法利賽人顯然認為亞伯拉罕代表上帝。在這件事上他們是對的。他們的錯誤在於聲稱自己是亞伯拉罕或上帝的兒子。在上帝看來,這種關係不是由血統而是由一個人的品行及行為去決定的。正如耶穌在當時對他們說:「你們若是亞伯拉罕的兒子,就必行亞伯拉罕所行的事。」耶穌也說:「你們是出於你們的父魔鬼,你們父的私慾,你們偏要行。他從起初是殺人的。」——約翰福音8:39,44。
11.為什麼人必須有信心才能接納耶穌為彌賽亞?
11 雖然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耶穌將以前的財主描述為遠離亞伯拉罕,我們卻可能想知道為什麼他將拉撒路描述為一死便被帶到亞伯拉罕的懷裡。(路加福音16:22)重要的是信心。當時耶穌並沒有像一般人所期望一般以君王的身分來臨,反之他成為「罪身的形狀,」「像羊羔被牽到宰殺之地。」(羅馬書8:3;以賽亞書53:7)人必須具有真正的信心才能夠承認他是彌賽亞而接納他。有些人,但不是高傲的人而是謙卑的人,的確具有這樣的信心。他們懷著信心鼓勇上前,正如亞伯拉罕「遵命出去[離開自己的家鄉],……[雖]不知往那裡去。」(希伯來書11:8)他們成為耶穌的門徒,並且後來當他們在五旬節獲得聖靈時,他們更成為基督徒。關於這些人保羅寫道:「凡被上帝的靈引導的,都是上帝的兒子。……聖靈與我們的心同證我們是上帝的兒女。」——羅馬書8:14-16。
12.以信為本的人怎樣進一步受到祝福?
12 保羅也論及這些人說:「那以信為本的人就是亞伯拉罕的子孫……[並]和有信心的亞伯拉罕一同得福。」怎會如此呢?上帝曾應許亞伯拉罕『地上萬國都必因他的後裔得福。』這個後裔主要是基督耶穌。但憑著上帝豐盛的恩典,其他的人也有榮幸與基督一同成為這後裔。正如保羅進一步指出:「你們因信基督耶穌,都是上帝的兒子。……你們既屬乎基督,就是亞伯拉罕的後裔,是照著應許承受產業的了。」——加拉太書3:7-9,16,26-29;創世記22:18。
13.(甲)在第一次應驗中誰構成了「拉撒路」階級?(乙)約翰和耶穌怎樣對這些人擔任天使的角色?
13 綜括來說,我們可以看出基督教會的分子,在上帝的靈引導之下,乃是上帝的兒子。由於他們具有像亞伯拉罕一樣的信心,並且因為他們與基督耶穌一起構成亞伯拉罕的後裔——上帝用來實現他那集中於他的王國之上的旨意底工具——他們也被稱為亞伯拉罕的兒子。他們構成了「拉撒路」階級,從那些認識自己在靈性上的需要,在聽見上帝的使者施洗約翰和耶穌傳道之後便立即相信的猶太人開始。事實上,約翰和耶穌有如天使(或使者)一般將那些猶太人帶到一個有利的地位,使他們可以承受上帝發誓要賜給亞伯拉罕和他的後裔的豐盛祝福。所以難怪耶穌將拉撒路描述為立即「被天使帶去放在亞伯拉罕的懷裡。」——路加福音16:22。
14.聖經怎樣表示有許多非猶太人會獲得上帝的悅納?
14 雖然「拉撒路」階級起初只限於忠心的猶太人,但並非始終都是如此。耶穌曾對一個表現不尋常的信心的外邦軍官說:「我又告訴你們,從東從西將有許多人來在天國裡與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唯有本國的子民竟被趕到外邊黑暗裡去,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馬太福音8:5-12)這表示有許多在以往與上帝隔絕而處於乞丐般的貧乏狀況中的非猶太人會從各地被帶到蒙上帝寵悅的「懷」裡。正如保羅說:「聖經既然預先看明上帝要叫外邦人因信稱義,就早已傳福音給亞伯拉罕說:『萬國都必因你得福。』」(加拉太書3:8)但至於一些由於自己是亞伯拉罕在血統上的後代就以為上帝王國裡的主要職位非屬他們不可的人,他們反而發現自己被摒諸門外而痛苦不堪。
15.耶穌在馬太福音8:11用一幅什麼適切的圖畫去代表神治國?
15 在這件事上將以撒、雅各和亞伯拉罕包括在一起形成了代表整個神治王國的一幅適切的圖畫。一切「以信為本」的人的父亞伯拉罕預表天父耶和華,萬國所得的一切幸福的真正來源。亞伯拉罕的兒子以撒則預表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因此當亞伯拉罕在摩利亞山上打算將他的兒子以撒犧牲作祭物時,他影射耶和華會怎樣實際犧牲他的獨生子作為祭物。以撒的兒子雅各則預表基督的教會。正如雅各通過以撒從亞伯拉罕獲得生命,同樣地基督教會中的分子亦通過耶穌基督從耶和華獲得屬靈的生命。這個教會起初只包括一小群忠心的猶太人,但在五旬節過了大約三年半之後,王國的好消息也開始傳給外邦人了(以哥尼流為第一人)。自那時起列國的人來自世界各地而補足了整個數目。所有這些人共同形成了「拉撒路」階級。
上帝的「判決」是一個「深淵」
16.財主所提出的請求怎樣將他對拉撒路的真正意圖表現出來?並顯露他的性情如何?
16 現在且讓我們將注意力轉到耶穌的比喻的後半部關於財主與亞伯拉罕之間的一段對話之上,在那裡我們可以見到上帝的判決進一步揭露出來。請留意財主所作的兩個請求。首先他要亞伯拉罕派拉撒路用一滴水涼涼他的舌頭以稍解火中的炎熱。在未能如願之後,他接著要亞伯拉罕將拉撒路派到他的五個弟兄那裡警告他們提防這個受苦之地。(路加福音16:24-28)只要使拉撒路離開亞伯拉罕的懷抱,並且不讓他回去便好了!既然天使在將拉撒路帶到亞伯拉罕那裡時行動這麼迅速,他為什麼不請求亞伯拉罕派天使去執行這項慈悲的任務呢?但是不然,他非要拉撒路為他奔走效勞不可。從耶穌對財主所作為描述看來,我們只能夠想像拉撒路若果真到他那裡將指頭伸進他口裡用一滴水涼他的舌頭的話,財主無疑會咬住他的指頭不讓他走!我們知道這並不是幻想,因為正如耶穌曾說,文士和法利賽人殫精竭慮「勾引人入教,」一但成功之後,他們便使這人「作地獄之子,比他們更加倍。」——馬太福音23:15。
17.宗教領袖們怎樣和為什麼企圖從「拉撒路」階級獲得紓解?
17 我們若以為這一切都是實際發生的事,那會是多麼荒謬可笑!但既然我們知道耶穌所指的是什麼階級的人,這個比喻與事實多麼吻合!因此我們可以問,宗教領袖們怎樣企圖從「拉撒路」階級獲得紓解,即使只是得到一滴水呢?耶穌手下受人藐視的門徒若僅是跟從他而噤口不言,這些宗教領袖便不會感覺如此苦惱了。但耶穌卻訓練他們並將他們差遣出去,首先是十二個使徒,然後是七十個門徒。現在擁有亞伯拉罕底後裔身分的是這些人而不是宗教領袖們了;他們將來自天上的祝福傳給別人,醫治病人及宣揚上帝的王國。(路加福音9:1,2;10:1,9)到五旬節那天,大約有一百二十個人由聖靈獲得說方言的能力,並且在同一天有三千人加入他們的行列。他們是多麼敢作敢為!公開地以及在猶太公會面前,使徒彼得和其他的人,例如司提反,都毫不猶疑地宣布這些統治者難辭其咎而犯了流血罪。(使徒行傳2:23;3:14,17;4:10;5:30;7:52)身為亞伯拉罕在血統上的後代,「財主」階級比喻地喊道:「父亞伯拉罕啊,可憐我吧!」使這個「拉撒路」階級說我們的好話,即使一句也好!亞伯拉罕怎樣回答呢。
18.亞伯拉罕的回答怎樣將審判模式的雙方適切地描述出來?
18 亞伯拉罕最初的答覆只是將事實指出來:「兒阿,你該回想你生前享過福,拉撒路也受過苦;如今他在這裡得安慰,你倒受痛苦。」(路加福音16:25)亞伯拉罕並沒有對財主浪費唇舌。為什麼沒有呢?因為耶穌知道他正在一段審察時期中擔任上帝的僕人的角色。他真正是亞伯拉罕的後裔,而任何咒詛這後裔的人均會受上帝所咒詛。(創世記12:3)以一個階級而言,「財主」已在他「生前」享過好日子了,當時他「享過福」而可以很容易地分一點給貧苦的人。但這個階級卻表明他們從來無意這樣行,因此現在上帝所作的不利判決已顯現在他們身上。上帝所作的有利判決也同樣地顯現在「拉撒路」階級身上。這便是審判的模式,正如在一幅圖案中一邊與另一邊平衡一般。為了強調起見,圖案的中央更劃出一條由頂至尾的直線;這便是「深淵」的所在了。請留意亞伯拉罕接著對財主所說的話。
19.「深淵」具有什麼影響和意義?
19 「不但這樣,並且在你我之間有深淵限定,以致人要從這邊過到你們那邊是不能的,要從那邊過到我們這邊也是不能的。」(路加福音16:26)兩者是無法親善的!「拉撒路」階級絕不能妥協與「財主」階級講和。耶穌體會到這是審判的模式中一股重要的線,他知道上帝的「判斷如同深淵。」(詩篇36:6)請留意,只是以整個階級而言這項判決是無可更改的。這兩個階級,或任何支持其中一方的階級,均不能越過界限到對方那裡去,但是個別的人卻能夠,而且亦屢次有人在他們的一生中這樣行。使徒保羅便是一個傑出的例子,當他「從前在猶太教中」時,他曾猛烈地迫害「拉撒路」階級。(加拉太書1:13-17)施洗約翰將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稱為「毒蛇的種類,」但接著說:「你們要結出果子來與悔改的心相稱。」他們當中有些人後來果然如此行。——馬太福音3:7,8;使徒行傳6:7。
20.財主怎樣提出進一步的請求?這在耶穌的日子怎樣獲得應驗?
20 耶穌知道得很清楚「財主」階級的態度,因此他在比喻中加進財主所提出的另一個論據。企圖將深淵置諸不理或避開它,財主懇求說:「我父阿,既是這樣,求你打發拉撒路到我父家去,因為我還有五個弟兄,他可以對他們作見證,免得他們也來到這痛苦的地方。」(路加福音16:27,28)請留意他雖然將亞伯拉罕稱為父,他卻提及他有一個關係更密切的父,在這個父的家裡它有五個弟兄。耶穌知道宗教領袖們屬於建在人為傳統之上的猶太教宗教之家。他們那種猛烈逼害或甚至殺害異己的精神便是這個家所促成的。它的父就是「殺人的魔鬼。」(約翰福音8:44)五個弟兄(加上財主總共六個,而六正好是魔鬼的組織的象徵)代表所有擁戴和支持宗教領袖,並且表現出同一精神的人。宗教領袖們不但想避免在他們自己眼中被暴露出來,同時也想避免在他們的支持者眼中出醜。他們的這些弟兄若也比喻地死去而去到同一的地方,那便會使他們更感痛苦了。因此這些領袖們實際上要「拉撒路」階級離開受上帝寵悅的地位而去「作見證」,但不是宣揚審判的信息而是宣傳一個使人覺得事態已恢復審察時期以前的原狀的信息,因為那時宗教的領袖和他們的支持者尚未受到揭發而痛苦。
21.亞伯拉罕的反應具有什麼涵義?
21 這件事可能嗎?亞伯拉罕的反應如何呢?「亞伯拉罕說,『他們有摩西和先知的話可以聽從。』」(路加福音16:29)所需的只是上帝的真理之道而已!耶穌對民眾和他們的統治者所說的話,包括所發出的審判信息在內,都唯獨是根據這個權威而作的,「拉撒路」階級也一樣。例如彼得在五旬節所發出的有力感人的信息便完全是引自希伯來文聖經的經文為根據的,他所引用的包括來自摩西(律法),先知書和詩篇的經文。當時有三千人立即響應他的呼籲而受浸,這件事實證明希伯來文聖經本身便含有足夠的警告和指示使一般樂於聆聽的人,其中包括許多以前信奉猶太教的人幡然悔悟。——使徒行傳2:41。
22.(甲)財主提出什麼最後的請求?(乙)什麼促使他這樣行?當人要求耶穌施行神跡時,他的反應如何?
22 但是財主尚未肯罷休。他開始露出他的真正面目而貿然反駁亞伯拉罕說:「我祖亞伯拉罕哪,不是的;若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到他們那裡去,他們必要悔改。」(路加福音16:30)換言之,他要求有一個壯觀的奇跡發生,例如有一個人從死裡復生,因為他認為這是必需的。這樣便不需要有人宣揚聖經的信息或揭發猶太教的傳統了。法利賽人和其他的人曾屢次要求耶穌「從天上顯個神跡給他們看。」他回答說:「一個邪惡淫亂的世代求神跡,除了約拿的神跡以外,再沒有神跡給他看。」以尼尼微人而論,約拿這個「神跡」便足以感動他們了;正如耶穌說,「尼尼微人聽了約拿所傳的就悔改了。看哪!在這裡有一人比約拿更大。」(馬太福音16:1-4;12:38-41)耶穌在傳道時比約拿擁有遠較重大的權威和支持的證據。但是結果正如耶穌所說一般:「若不看見神跡奇事,你們總是不信。」——約翰福音4:48。
23.亞伯拉罕在最後所說的話怎樣非常適當而與事實相符?
23 與此一致地,亞伯拉罕回答財主說:「若不聽從摩西和先知的話,就是有一個從死裡復活的,他們也是不聽勸。」(路加福音16:31)這是對財主和他的弟兄所代表的階級所作的最後判決。他們若掩耳不聽上帝在聖經裡的信息,他們亦會將上帝的使者視若無睹,不論使者是耶穌抑或「拉撒路」階級。正如耶穌告訴他們:「你們查考聖經,……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他並且補充說:「你們如果信摩西,也必信我,因為他書上有指著我寫的話。你們若不信他的書,怎能信我的話呢?」——約翰福音5:39,46,47。
24.我們從這個比喻最後所說的話可以獲得什麼警告和鼓勵?
24 耶穌的比喻以一項有力的判決為結束,這項判決有如「深淵」一樣明晰確定。它表明了上帝所作的有利和不利的判決。不利的判決是對整家「耳朵發沉,眼睛閉著,恐怕眼睛看見,……心裡明白回轉過來」的人而作的。(馬太福音13:15)但是感謝上帝,最後的判決是對「拉撒路」階級完全有利的。他們那受上帝寵悅的地位,以及它那帶來安慰的供應和享受耶和華的筵席的美好機會。
25.關於我們的日子,這引起了一些什麼問題?
25 我們能夠將這種相似和審判模式的一切顯著特色一直伸展到我們的日子嗎?耶穌的比喻對我們有一個特別的信息嗎?我們能夠追溯兩個相互對照的階級而看出一項重大的改變,一項在情況上的反轉,就在我們眼前發生嗎?這可以幫助我們每個人看出我們必須怎樣行才能在上帝有利的判決之下尋得真正的財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