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帶來生命的死亡守望台1964年 | 7月15日
-
-
近時,我們可以有一個堅定的盼望,就是我們不會永遠留在死亡的滅絕中,反之會被復活而重新獲得生命。我們可以有信心地預知在基督千年的統治時期,我們可以恢復到原先亞當所享有的完美屬人狀況;同時我們可以盼望獲得「那無謊言的上帝,在萬古之先所應許的永生」之賞賜。(提多書1:2)這樣一個完美的人耶穌基督的死亡為垂死的人類帶來了生命。
-
-
「不是無名的小城」守望台1964年 | 7月15日
-
-
「不是無名的小城」
當兵士把使徒保羅從耶路撒冷一群瘋狂的暴民中搶救出來之後,領隊的軍官問他是否一個聲名狼藉的埃及傾覆分子時,保羅回答他並不是的:「我本是猶太人,生在基利家的大數,並不是無名小城的人。」(使徒行傳21:39)對當時大數城的居民,甚或外面的人說來,這城市絕不是一個藉藉無名的小城。它不僅是一個重要的商業中心,而且由於該地一所素負盛名的大學而成為了當時的文化中心。第一世紀的希臘地理學家斯特拉寶在其著作《地理》一書中寫道:「大數的人民不只熱衷於研究哲學,同時亦熱心致力於一般性的教育事業,其熱誠超過了雅典,亞歷山大以及其他任何設有學校和哲學講堂的地方。」一塊從地下發掘出來的銘碑稱大數為「基利家偉大而傑出的大都會。」大數的許多硬幣上均刻著以下幾個字:「大數都會,最首要,最秀麗而又最好」——《作為歷史的聖經》,第380頁;《來自古代過去的光輝》,第225頁;《聖經是正確的》,第24章。
-
-
讀者來函守望台1964年 | 7月15日
-
-
讀者來函
● 耶穌基督在馬太福音24:7所提及的地震是否可能帶有象徵的性質?它們是否可能指如革命等政治騷動而言呢?
在說出他的末世預言時耶穌在馬太福音24:7說:「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多處必有饑荒,地震。」有的人曾將這裡所提及的地震當作象徵性的來解釋。他們將它們視作代表在人類中造成巨大困難的革命和政治騷動。可是,當我們考慮到耶穌的預言的上下文時,這樣的結論是否正確呢?絕不然;因為我們若謂地震是代表或象徵政治性或社會性的革命,我們便不得不將饑荒亦作同樣的解釋。再者,我們還應該把路加所記載耶穌的末世預言中所提及的瘟疫也當是象徵性的了。(路加福音21:11)而且預言中的戰爭又如何呢?它們也是象徵性的嗎?我們若要把耶穌預言中的地震當作象徵性的話,我們便不得不這樣說了。
這個世代所經歷的戰爭絕不是象徵性的。這世代在戰禍重重之下曾喪失了千萬人的生命,又使千萬人受盡蹂躪創傷。實際的饑荒和猖獗的疾病正磨折著我們今日的人類。舉例說,鑑於今日世界人口不斷地劇增,目前糧食不足的難題究竟嚴重到什麼程度呢?柏杜大學糧食工藝學的狄羅西教授說,如果人類無法贏得滿足「這個饑饉世界的基本需要」的競賽,則「軍備競爭和太空競賽在一般人看來都不過只是學術上的問題而已。」因此,戰爭、饑荒和瘟疫都是真實的。地震當然也是實際的。
1960年3月6日紐約《時報》在「變動的地殼」這個標題之下,羅倫斯寫道:「每年地殼均有十次以上的猛烈地震。其中最輕微的所發出的能量亦比炸毀廣島與長崎的原子彈的威力大一千倍左右……雖然毀滅性的大地震數目尚比較少,輕微的地震卻是很普通的。據估計,每年約有一百萬次震動。」另一項報告說:「在兩千年有記錄的歷史上地震大約奪去了一千萬人的生命。」(紐約《時報》1950年8月20日刊)這相等於每年平均有五千人左右死於地震。可是,在1915至1949年間卻有848,450人由於地震而喪生。在這三十五年間,死於地震的平均人數不是每年五千人卻是24,241人!因此,馬太福音24:7所提及的地震顯然是實際的就和其他標明末世徵象的事同樣地實際。它們並非象徵政治性的困難,革命或人類社會的其他動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