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訓練兒女尋得喜樂
1,2.(甲)所羅門王在審判兩位婦人一事上有什麼經驗?什麼幫助他作出正確的判斷?(乙)血緣關係如何影響一個人的行動?
所羅門王在位的時候有兩個婦人前來請求判斷,這二人同住一屋,她們都生了孩子。有一個孩子在半夜死了,他的母親悄悄地將那活的換為己有。那真正的母親在早晨察覺死孩子不是自己的,便控告那不誠實的母親以偷竊罪,訟案達到所羅門面前。由於難以決定事實真相,所羅門命人將活孩子劈成兩半分給二婦。聖經記載說:「活孩子的母親(為自己的孩子心裡急痛,就說):『求我主將活孩子給那婦人罷,千萬不可殺他。』」(列王紀上3:26,27)所羅門了解到父母對兒女的愛。不單是他身為父親所得的經驗,而是他熟悉聖經所載,上帝對家庭安排的看法。
2 緊密的家庭關係是一項祝福。當伯賽大的安得烈認出彌賽亞的身分時,他首先對誰揭露這好消息呢?「他先找著自己的哥哥西門,對他說:『我們遇見彌賽亞了,彌賽亞翻出來就是基督。」(約翰福音1:41)血緣關係使人團結是無可否認的。安得烈的所為是自然的反應。
3.為什麼基督徒的弟兄友愛甚至有更堅強的團結聯繫?
3 還有一種聯繫使人更加團結的,那便是基督徒弟兄友愛。聖經在羅馬書12:10說:「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彼得前書5:9提及「你們在世上的眾弟兄。」馬可福音10:29,30所載,親族關係與真理所帶來的關係比較之下,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人為我和福音撇下房屋或是弟兄、姐妹、父母、兒女、田地,沒有不在今世得百倍的,就是房屋、弟兄、姐妹、母親、兒女、田地,並且要受逼迫,在來世必得永生。」不錯,基督徒正獲悉在真理中的弟兄們有些東西甚至是親兄弟所無的。——約翰福音13:34,35。
4.為什麼基督徒家庭可望具有其他家庭所無的團結?
4 可是你與家人若具有這雙重關係無疑是站在最有利的地位。父母若是獻了身和受了浸的僕人對於兒女既有上帝所賦予人類的天性之愛。在家庭圈子裡他們還用其他方法造成團結以帶來喜樂和滿足。他們能幫助兒女成為上帝的忠僕;這不但使家庭關係更加密切而且是傳之子孫的最佳產業。可是今日情形看來並非如此簡單。
預期的難題
5,6.(甲)什麼可以幫助父母留意預期的難題?(乙)父母與兒女間的溝通之路如何打開?
5 兒女誕生之後,難題隨之而來。認為難題不會發生是無用的,因為它必然會發生。因此要讓你的耳、目張開留意難題的徵象。當孩子來到你眼前訴說那小小難題時,信口回答而揮之使去絕非明智之舉。這正是對孩子的心思意念表示濃厚的興趣及以問題將之探討出來的時候。許多父母訴說難於使兒女前來問難及吐露心事。這會是孩子從前希望與父母商談和需要幫助時曾被父母喝止之故嗎?僅因為當時的情緒不佳而打斷兒女話柄是多麼愚蠢。
6 父母若留意與兒女傾談的機會並表示真正樂意討論任何題材便不致閉塞言路,而且發現兒女會時常開誠佈公地以父母所需要知道的訊息相告,此舉更促成溫暖和互相了解的家庭關係。樂於聆聽的父母通常會有樂於談話的兒女。倘若父母不肯聆聽兒女的小小難題,以反映慈愛和了解的方法幫助其解決,那末兒女還肯去父母眼前訴說重大的難題嗎?你現在豈不是有個可靠的知己,你對之極為信任,一有嚴重難題便向他傾訴,知道他會撥出時間聆聽你所有談話,不會因為你遭遇困難而將你輕視嗎?每個孩子對父母都應該有這樣感覺。你的兒女對你有這樣感覺嗎?箴言17:17說:「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當孩子必需和家庭圈子以外的人建立這種關係時,便是一件不幸的事了。
7.好好管理自己的家包括什麼在內?
7 使徒保羅寫及一個監督必需「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兒女凡事端莊順服。(人若不知道管理自己的家,焉能照管上帝的教會呢?)」(提摩太前書3:4,5)這並不是說一個父親無論花了多少時間在其他事務上,只要兒女一有難題即代為解決便行。不,他需要以良好的態度管理自己的家,預期難題的發生,預料在他屬下的人可能有什麼發展。事前的教導勝於事後的糾正。一位對難題洞燭機先的父親比在難題發生時以解決為滿足者明智得多。雖然律師們以在法庭勝訴而建立聲譽。但身為基督徒的父親均以避免難題的管理方式而贏得好名聲。
指導『沒有經驗的人』
8.父母怎樣幫助兒女對經驗保持正確看法?
8 孩子的人生經驗極其有限,但父母不斷以這件事提醒他們是不好的。在另一方面,倘若孩子真的受到幫助,從聖經列出的經驗而了解其崇高價值和怎樣保持個人警覺,以避免要從經驗汲取教訓,那末孩子便會對父母所給的幫助懷有正確態度,在以後歲月中所接觸的一切事上真正獲得益處。其實,我們所有人都有可能從每項經驗學習。孩子若認識父母本身也要從種種處境學習,他便會對自己的經驗減少憤慨。而對學習過程有較多的接受。
9.聖經對拒絕從經驗學習的人有什麼看法?
9 聖經對於經驗有什麼說法呢?它們責備那些頑梗地拒絕聆聽及從經驗學習的人,說:「你們愚昧人喜愛愚昧,褻慢人喜歡褻慢,愚頑人恨惡知識,要到幾時呢?你們當因我的責備回轉。」(箴言1:22,23)「通達人見禍躲藏,愚蒙人前往受害。」——箴言22:3。
10.少年人雖然缺乏經驗,但有什麼補救方法?
10 父母們可以用許多方法幫助補救少年人經驗不足之處。設想周到的父母可以仁慈地幫助缺乏經驗的兒女,使他們在受責罰時不致在人前顯出尷尬。同時,以聖經教訓兒女便是以超過一生經驗的知識裝備他們。詩篇19:7告訴我們說:「耶和華的法度確定,能使愚人有智慧。」詩篇119:130補充說:「你的言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使愚人通達。」
11.年少和經驗不足是一件可恥的事嗎?
11 年少和缺乏經驗的本身並非可恥。這正是長成的過程和必需加以忍耐的。可是一個人若拒絕承認經驗不足而獨斷獨行,犯了不法的愚行以致貽羞家庭和基督徒小組,那才是可恥的事。父母有鑑於此,因而機巧地幫助兒女認識這點,當兒女進至成熟地步時便會獲得豐富酬報。
12.父母怎樣幫助兒女學習表示尊敬的重要性?
12 當一個人在耶和華的行事方式具有經驗時,便會日益體會表示尊敬的重要性。父母應該在這方面給兒女立下良好榜樣。父親要對母親表示尊重,意識到她是「一同承受生命之恩的。」(彼得前書3:7)同時,妻子也應該「敬重她的丈夫」。(以弗所書5:33)夫婦雙方都應尊重小組中的長老,在生活上符合聖經的教訓:「要依從那些引導你們的,且要順服,因為他們為你們的[生命]時刻儆醒,好像將來交帳的人。」(希伯來書13:17)因此遵從耶和華的行事方式便是對耶和華及他的神治安排表示尊敬。——哥林多前書11:3。
13.(甲)友伴的感情對父子關係的影響應該有什麼限度?(乙)商業電視許多時以什麼方式對這種關係演出歪曲的觀點?
13 當父母建立了良好榜樣時,兒女便不難緊守著恭敬的原則。他們將會十分看重父母並在許多方面對他們表示尊敬。誠然,正如上述,父母與兒女應該相處如友伴。但這僅是指存在於彼此間的摯愛與感情而言,而不是說在家中的每一方面都是實際平等的。聖經原則要求清楚了解誰是父誰是子。相反地,你有留意到商業電視時常演出兒女如何教導父母,表示他們是個老古董及需要糾正才適合潮流嗎?此類宣傳鼓勵兒子向父親施壓力,要他購買兒子所喜歡的那種汽車。或者鼓勵女兒壓迫母親許她購買「新潮」和「與別不同」的服裝、香水、除臭劑、洗頭水和一些其實並不新奇的東西。這種俗世的商業手段祇圖在經濟上自利而不管對家庭產生的惡劣影響。但聖經清楚指出兒童的經驗不足,他們應該學習對年長及見聞豐富的人表示尊敬。
14,15.(甲)為什麼兒童應該學習自行構思?(乙)提出幾項可以協助父母誘導兒女培養思想能力的建議。
14 當然,兒童必需學習自行構思。有一天他們要為自己作決定,而早期訓練則會有所幫助。聖經大大鼓勵人培養思想能力,這正是父母所能幫助兒女的最重要事情之一。他們可以培養一種思想方式;那末何不教導他們以聖經所說,關於耶和華及其行事方式為根據去衡量事物呢?箴言5:1,2說:「我兒,要留心我智慧的話語。側耳聽我聰明的言詞;為要使你謹守[思想能力],嘴唇保存知識。」你若希望幫助別人培養思想能力,最重要的是不要替學生做他自己所能做的事。基督徒在將真理傳給別人時,深知使聽者加入談話,有分發言,表達他的思想,使他自行推理和定出正確結論的重要性。父母們若記得這種方法,便可以幫助兒女培養思想能力。
15 這種能力可以隨著兒童長大而逐步發展。有些小事是可以讓他自作決定的。問他,「你以為在這裡最好做些什麼?」他的答案也許有些需要幫助之處。這樣可以和他一同推理,使他達到正確的結論。不必生氣或表示不耐煩。使徒保羅,回顧自己的童年並以之為例說:「我作孩子的時候,話語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丟棄了。」(哥林多前書13:11)他在長大時便發展了思想能力。
16.甚至俗世人士也怎樣熱心為兒女前途作準備?
16 甚至並非屬於基督徒組織的父母也了解到為兒女前途作準備的價值。他們不肯讓兒女的前途委諸機遇及准許他選擇去做後來在適齡才許做的事。例如,他們會在兒女早年時候即訓練他承繼父業,管理家庭產業或開始準備新的職業。這項訓練不在他經濟獨立時才開始,但關於宗教方面,他們均視之為較不重要或無關重要,許多時聲稱任由兒女後來自作決定。因此,不要以為這個世界不贊成準備和訓練的原則。它甚至十分贊成,不過僅是在追求物質方面而非屬靈事物方面而已。
提出富於造就性的勸告
17.僅提出正確的勸告是否已足,抑或需要更多的方法?
17 許多時人們在接受勸告之後,會向人透露說:「我不介意他所說的話;這其實是真正和合理的。我僅是不喜歡他說話的態度而已。」當然,在基督徒家庭裡,即使勸告不是以最受接納的方式提出,也應該受到接納。但有些事情是父母應該謹記,使勸告較易為兒女接受事?無疑是有的。僅知道什麼是錯誤和需要什麼去加以改善還未夠,同時要知道如何接觸話題和怎樣說出才行。
18,19.(甲)時間和地點對提出勸告有什麼關係?(乙)什麼有助於使勸告較易被人接受?
18 值得考慮的事情之一是提出勸告的時間。闖了禍或出了錯之後的剎那也許是適當的時候,但未必盡然。等到父母和兒女較為心平氣和的時候也許更好。同時,地點也應該考慮。倘若兒女在小組的聚會地方、別人家裡或在商店購物之際犯了錯誤,提出勸告或任何嚴重教訓最好等到回家才施行。
19 說話的方式包括仁慈、機巧、安詳和合理。你也許讓孩子申辯幾項觀點,讓他體會到你不是剛愎自用的。你可以用問題試探他是否明白要點。倘若事情並不嚴重和勸告立即被接受,不妨擺出笑容。但在較嚴重的場合,需要提出嚴厲教訓時,笑容可能造成錯誤印象。在所有例子中都應該確定勸告要清楚易明。
20,21.(甲)為什麼在訓練兒女方面,威嚇不會收到最佳效果?(乙)較佳的方法是什麼?
20 威嚇和警告往往不會產生最佳效果。何以故呢?因為懲罰的威嚇只能造成恐懼而不是恨惡罪惡。(詩篇97:10)以弗所書6:9勸諭作主人的『不要威嚇僕人,因為知道他們和你們同有一位主在天上,他並不偏待人。』
21 較佳的方法是指出以耶和華的方式行事的益處,且在可能範圍內解釋何以某些事情是不好的。樂觀的鼓勵是正確的途徑,但同時要仁愛地清楚說明不服從的後果。威嚇和規劃出必然的後果之間有所差別。請留意耶和華鼓勵人行走正確途徑的誘導方法:「我兒,你若領受我的言語,存記我的命令,側耳聽智慧,專心求聰明……你就明白敬畏耶和華,得以認識上帝。」(箴言2:1-5)但後來在同一章均以仁慈而堅定的態度指出事情的後果:「智慧必使你行善人的道,守義人的路。正直人必在世上居住,完全人必在地上存留。唯有惡人必然剪除,奸詐的必然拔出。」——箴言2:20-22。
結交朋友
22,23.結交朋友如何影響兒童,父母對此應該採取什麼態度?
22 基督徒父母往往發現難題的產生是在兒女開始與鄰舍或同學的其他兒童交往的時候。當然,他們是必需與外人有點來往的。完全孤立在今日已近乎不可能或不明智的地步。與俗世交往受到非基督徒影響的程度隨交情的深淺而異。但父母必需知道兒女與什麼人談話和遊戲。雖然今日世界的人士也有某些令人欽羨的品性,但必需謹記不是耶和華的崇拜者決不能說是益友。——哥林多前書15:33。
23 大致上說來,結交朋友可分為兩種。箴言13:20說:「與智慧人同行的,必得智慧,和愚昧人作伴的,必受虧損。」當然,這裡沒有指出誰是智慧人。但其他經文卻指出這意味到那一種智慧。詩篇111:10說:「敬畏耶和華是智慧的開端。」因此耶和華的崇拜者是智慧的人,你的兒女應該與他們交往。這會幫助他們獲得真正的智慧。最理想的環境是父母為兒女安排良好的節目使他們僅剩下很少甚至沒有時間與外界交往。養成了喜歡和專注與家人或其他基督徒在一起,於是外界交往便不致成為誘惑。若然,則父母便要費點時間使兒女清楚了解聖經對這件事的觀點;同時他們應該堅定地運用自制能力。
24.為什麼兒童本身需要明白聖經關於不良交往的說法?
24 基督徒父母應該實際地以坦白和率直態度教訓兒女關於對世俗交往的意見嗎?為什麼不?一般的兒童都感激有人告訴他們事實真相才不致發生誤會。今日最低限度有一批兒童聲稱他們希望長輩「直言無隱」。當然,教導兒女時應該保持仁慈和機巧,使他們能以仁愛方式待人。但僅是父母警覺不良交往的危險尚未足夠。若要兒女受到保護,則他們也必需知道危險。清楚解釋這點乃是父母的責任。
25.在訓練兒女方面,父母需要仰望誰的指導?為什麼?
25 在試圖在兒女心內培養他們所需的持久品質,以期渡過在所有真正基督徒前頭的試煉方面,父母應該仰望耶和華賜予力量和指導。(哥林多前書3:10-15)訓練兒女在長大後成為父母的喜樂之源及榮耀上帝並非易事。它需要持久的警惕。可是,這項責任雖然有時帶來憂慮,但同時也是慈愛上帝賜給我們的一項權利,它本來是使人喜樂的。不錯,從訓練兒女中可以尋得滿足和喜樂。
[第472頁的圖片]
真正樂意聆聽孩子的小小難題對保持溝通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