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於生產力的基督徒表現敬虔的滿足
「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摩太前書6:8。
1.(甲)一個人若是基督徒,這對於他對物質財富的態度應該有什麼影響?(乙)希伯來書13:5為我們將什麼率直的勸告記錄下來?
真正的聖經基督徒並不是僅偶然到崇拜的地方一次,在生活上卻與俗世無異的人,反之他們的整個人生觀都深受他們是耶穌基督的門徒這件事實所影響;因此他們將他和他的使徒的言行緊記在心。正如耶穌說,他們是「不屬於世界」的;由於這緣故,他們若是成熟的基督徒,他們便不會和他們四周崇尚物質的世界懷著同一的展望。(約翰福音17:16)他們並不將物質的東西置於屬靈的價值之先。你是否這樣呢?你若是一個自稱為基督徒的人,你有留意載於聖經裡希伯來書13:5的訓示嗎:「你們存心不可貪愛錢財,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
2.(甲)在洪水之前,人們怎樣表現他們對挪亞所傳的信息漠不關心?今日我們可以見到同樣的態度嗎?(乙)這種冷漠便是「以自己所有的為足」的意思嗎?
2 「以自己所有的為足」意思並不是說我們對自己的生活情形漠不關心。這無疑也不是說我們對於屬靈的事感覺自滿而洋洋自得。我們不會像洪水之前對上帝通過挪亞所發出的警告「毫不留意」的人一樣;這些人照常「吃喝嫁娶」由此表示他們將挪亞所傳的信息置若罔聞。(馬太福音24:38,39)他們的行動表明他們其實並不相信全球性的毀滅已近在眼前。耶穌說在我們的日子情形會完全一樣,而事實亦的確如此。我們不應該將這種對屬靈的事的漠不關心和敬虔的滿足混為一談。——路加福音17:26-30,《新世》。
3.為什麼沒有任何真正的基督徒可以對現今這個邪惡的事物制度感覺滿足?
3 使徒保羅在上帝感示之下勸人「要以自己所有的為足」的訓示意思也不是說我們應該對目前這個邪惡的制度感覺滿足。這個事物制度不但充滿罪惡,並且被罪的果子——疾病、痛苦和死亡——所損毀。「貪愛錢財」和被貪慾所迷而以不忠實手段謀利的人乃是它的特色。它充滿了「愛宴樂不愛上帝」的人。(提摩太後書3:1-5)真正的基督徒怎可能對這樣的情形感覺滿意呢?——加拉太書1:4。
4.(甲)因此聖經鼓勵我們具有的滿足是什麼?(乙)在這方面,每個人應該向自己提出一個什麼問題?
4 那末,聖經鼓勵我們具有的滿足究竟是什麼呢?它乃是對生活上的物質必需品的知足。這絕不是說聖經叫人懶惰,期望別人維持我們的生活而自己卻游手好閒。(帖撒羅尼迦後書3:10,12;使徒行傳2:33,34)反之,聖經的意思是囑咐我們不要被捲入俗世崇尚物質的生活方式中,以致終日設法增加自己的物質財產,彷彿生命本身便有賴於此或這種財產是真正的快樂之源一般。為了這緣故保羅毫不含糊地對他的基督徒同工提摩太說:「我們沒有帶什麼到世上來,也不能帶什麼去。只要有衣有食,就當知足。」(提摩太前書6:7,8;傳道書5:15)你能夠忠實地說你自己的確還有這樣的態度嗎?
生命並非來自物質財產
5.什麼事使耶穌有一個好機會向人指出我們對物質財產所應具有的正確態度?詢問他的人的人生觀有什麼基本的不妥之處?
5 有一次當耶穌正在猶大傳道時,他所遇到的一件事讓他有機會像我們強調我們對物質財產所應具有的正確態度。當時群眾中有一個人對他說:「夫子,請你吩咐我的兄長和我分開家業。」耶穌並沒有同意為這家人對家產的爭執做仲裁,但他看出問題的癥結何在,因此回答說:「你們要謹慎自守,免去一切的貪心。」耶穌所提出的叫人不要貪心的警告看來表示這人想得到一些不屬於他的東西;顯然這項爭執是由於他們不尊重律法的規定將雙份的產業分給長子而引起的。(申命記21:17)但這人的困難不僅是貪心;他的難題較此更深一點。他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念頭乃是因為他覺得物質的財產才是人生大事。為了這人和我們的益處,耶穌清楚地表明這種思想是不正確的,說:「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豐富。」(路加福音12:13-15)生命是來自上帝的。正如使徒保羅對雅典人解釋說:「創造宇宙和其中萬物的上帝……將生命、氣息、萬物賜給萬人。」——使徒行傳17:24,25。
6.(甲)耶穌用什麼比喻說明當時他所提出的要點?(乙)為什麼像耶穌的比喻裡的那個人所採取的途徑是徒然的?
6 耶穌用有一個比喻去說明這件事:「某個富人的田地出產很豐富。因此他開始和自己商量說,『現在我沒有地方收藏我的收成了,怎麼辦呢?』於是他說,『我要這樣辦:我要拆了我的倉房另起更大的,將我所有的五穀和財物都收藏在裡面,然後對自己說:「某人哪,你已經積蓄許多財富足供多年之用,儘管安心吃喝享福好了。」』」但即使他將他所有的財富都收藏妥當,他是否一定可以活到能夠享受這些財物的時候呢?他真的享有安全嗎?並不,正如耶穌接著指出。「上帝對他說,『糊塗的人哪,今晚他們就要取你的命了。那時你所積來的東西歸誰呢?』」(路加福音12:16-20,《新世》)人生的遭遇豈不常是這樣嗎?一個人辛辛苦苦地工作了許多年以求在退休時享有經濟的安全,但卻在他甚至尚未開始享受他所積下的財物之前便死去了。這是多麼空虛!——傳道書2:17-19。
7.今日的人怎樣時常表明自己像耶穌所論及的人一樣?
7 耶穌並沒有指責他所談及的人在生意上不忠實,也沒有說他對上帝不感興趣。反之,這人所犯的重大錯誤是他對人生懷著錯誤的觀點。他忙於積聚物質的財富,因此『對上帝並不富足。』(路加福音12:21,《新世》)這將今日大多數的人的情形描寫得多麼貼切!他們可能「相信上帝」,正如他們所說,但他們覺得歸根究底說來,金錢對他們的用處比信心更大。因此他們將一生的大部分用來追求和享受物質的財產,但是有如買保險一般,他們可能在生活上包括一點宗教在內。他們「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聖經吩咐我們說:「這等人你們要躲開。」(提摩太後書3:5)千萬不要像他們一樣。
屬靈的事務在你的生活上居於首位嗎?
8.(甲)有許多人怎樣表明他們並沒有將屬靈的事務在他們的生活上置於首位?(乙)什麼阻止我們成為富於生產力的基督徒?
8 你的人生觀如何呢?你的心專注在追求物質的東西之上嗎?抑或對上帝的事奉居於首位呢?世上有無數的人正好像耶穌在比喻裡所說的那人一樣。對物質慾望和需要的關注在他們的生活上居於首位。他們終日忙於謀生、購置或布置房屋、招待人客或四處旅行。他們可能說他們喜歡上帝的王國信息,但它總是居於次位。他們的情形正如耶穌所說一般——「世上的思慮」,「錢財的迷惑」和「今生的宴樂」支配了他們的一生而將王國的信息擠住,以致它無法長大結實。(馬可福音4:18,19;路加福音8:14)這樣的行徑並不會為上帝帶來任何榮耀。
9.什麼人不斷「多結果子」?這帶來什麼結果?
9 在另一方面,有些人則留意聽從主耶穌所說的話:「你們多結果子,我父就因此得榮耀,你們也就是我的門徒了。」(約翰福音15:8)他們可能是從事著俗世工作以維持家人生活的人。她們可能是有兒女要料理的母親。他們也可能是尚在求學的學生。但最重要的是,他們都是上帝的僕人。他們在生活中上表現出上帝的聖靈的果子,而且他們也參加宣揚上帝王國的工作而結出王國的果子。他們並不把屬靈的事務撇於次位,反之他們「常常以頌讚為祭獻給上帝,這就是那承認主名之人嘴唇的果子。」(希伯來書13:15)你有沒有這樣行呢?耶穌表明凡是『心地誠實善良』的人都會如此行,因為他們會「歡喜領受」上帝的道,並且「忍耐著結實」(路加福音8:11,15)他們的行徑一方面榮耀上帝,同時也為他們帶來永生。——羅馬書6:22。
10.為什麼有些參加過耶和華的工作的年輕人追求大學的教育?這樣的途徑有些什麼危險?
10 可是,有些曾一度結出敬虔的果實的人卻偏離了這條正路,而這時常是因為他們不再「以自己所有的為足」的緣故。例如年青人便很容易受他們周圍崇尚物質的俗世思想所影響,特別是他們的父母對於在商界獲得豐厚薪酬的能力十分重視的話。由於這緣故,他們可能一心要追求這個世界的「高等」學府所提出的教育機會。他們的希望不僅是想學得一門技藝以求能夠自食其力而不負累別人。不,他們想躋身於上等收入的階級中。(帖撒羅尼迦前書4:10-12)但這有什麼不對呢?耶穌很坦率地說富人進入上帝的王國甚至比駱駝穿過針眼更難。(路加福音18:24,25)追求「高等教育」的人通常並不以「有衣有食」為足,反之他們渴望享有金錢所能買得的「其他東西」。(馬可福音4:19,《新世》)他們若想在他們所追求的教育上成功,他們就必須竭盡心力才行。於是研究聖經,與基督徒的小組聯絡和參加基督徒的傳道工作均減少了。與俗世的交往佔去了大部分時間。俗世的思想充滿了他們的頭腦。接著有什麼事發生呢?也許不是他們所期望的事,雖然他們若相信聖經所說的話,他們便會知道。(哥林多前書15:33;歌羅西書2:8)這甚至可能使他們的父母大為震驚。僅在不久之前有一個男子要他的兒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希望這樣他的生活便會過得好一點;可是他發現他的兒子只進了大學一年便失去了一件再多金錢也買不回的東西——他的信心。
11.另外有些曾一度事奉上帝的人怎樣失去了他們的靈性健康?
11 其他一些人也可能一度愛好上帝的道的真理而撥出時間教導別人認識它。他們實行聖經在歌羅西書4:5所說的話:「你們要愛惜光陰,用智慧與外人交往。」但他們卻沒有保護自己的心。他們的頭腦認識什麼是真理,但過了相當時候他們的心開始渴望獲得更多的物質享受了。他們開始把他們從俗世所撥出的時間再度用在對物質的追求上。起初他們錯過小組的幾個聚會,後來卻錯過很多;他們在參加傳道工作方面變得不經常,最後更完全停止下來。由於這樣行,有些人「被引誘離了真道,用許多愁苦把自己次刺透了。」(提摩太前書6:10)這並不是他們所計劃的發展,但卻是實際發生的情形。他們變成在物質上富裕繁榮,在靈性上卻貧乏不堪。(啟示錄3:15-17)這有力地表明耶穌的話是多麼真實:「你們不能做上帝底奴僕,又做錢財底奴僕。」——馬太福音6:24,《新修》。
12.(甲)有些人的行徑怎樣表明他們並非真正「對上帝富足」?(乙)為什麼這是一件值得我們現在加以嚴肅考慮的事?
12 有些人甚至在謀求僅可視為普通的生活所需時意容許他們產生果子讚美上帝的工作大受遏制。他們與耶和華的百姓交往,但他們卻並非真正「對上帝富足」。超時的俗世工作時常使他們無法參加小組的聚會,因為他們害怕使他們的雇主不悅過於害怕使上帝不悅。他們可能象徵式地做一點傳道工作,因為他們知道這是基督徒的一個必要條件,但他們大部分的精力卻花在其他事務之上。當哈米吉多頓臨到時他們處境會怎樣呢?鑑察人心的耶和華會真的發現他們是盡心、盡意、盡性、盡力愛他的人嗎?(路加福音10:25-28)他會保存他們的性命將他們帶進他的新事物制度裡嗎?這是一件值得我們嚴肅地考慮的事。證明我們想「從今時直到永遠」全心讚美耶和華的適當時候乃是趁我們仍然活著能夠工作的今日而不是下個月或明年。——詩篇115:17,18。
信賴上帝供應我們所需
13.耶穌促請他的門徒對於獲得生活的必需品懷有什麼態度?這和俗世的人的態度怎樣截然不同?
13 很顯然地,當一個人將物質的利益在他的生活上置於首位時,他的靈性健康便受影響了。一個人若不以上帝的眼光去看各事,他便不能產生真正榮耀上帝的果子。對這件事的正確看法是什麼呢?當耶穌基督在地上時,他很清楚地表明他從來不憑著自己的意思妄自發言,反之他所表達的乃是他的天父的旨意。(約翰福音14:10)因此我們會深感興趣地讀一讀他論及這個問題的話。當耶穌說完他那強調一個人的生命並非來自所擁有的財物的比喻之後,他轉過來對門徒表明他們可以怎樣將這條原則應用在他們的生活上。他所談及的不是積聚大量的財富而是獲得生活的必需品,說:「所以我告訴你們,不要為生命憂慮吃什麼,為身體憂慮穿什麼。」上帝豈沒有為雀鳥準備食物嗎?他豈不是『賜裝飾給野地裡的草』嗎?那末他對自己手下的僕人更關心多少!因此「你們不要求吃什麼、喝什麼,也不要掛心。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基督徒不應該像「外邦人」一樣。他們的一生不應該只是為了謀得物質的必需品而營營役役。(傳道書6:7)這並不是說他們對這些東西的需要不像不信者一般殷切。正如耶穌接著說:「你們必須用這些東西,你們的父是知道的,你們只要[不斷]求他的國,這些東西就必加給你們了。」——路加福音12:22-31。
14.耶穌表明這種安排是上帝為什麼人而作的?這會包括什麼?
14 請留意耶穌並沒有說地上不會有人飢餓。事實上他曾預言在我們這個時代必定會有「饑荒」。(馬可福音13:8)他也沒有保證自稱為基督徒的人若不喜歡工作或拒絕做他們認為不夠體面的工作也可以不愁衣食。(帖撒羅尼迦後書3:10)對這件事感覺懷疑的人也沒有理由相信他們即使缺乏信心也會受到上帝恩待。(雅各書1:6-8;希伯來書11:6)反之,上帝的這項安排是純粹為了『工人』,為了一些『不斷求他的國』和「先求他的國」的人而設的。(馬太福音10:9,10;6:33)他也沒有應許賜給人鮮衣美食——反之只是「有衣有食」而已。——提摩太前書6:8;路加福音12:22,31。
15.有許多監督怎樣因為「先追求王國」而贏得天父的祝福?誰可以從他們榜樣得益?
15 世界各地有盈千累萬的人深深體會到當他們將王國的事務置於首位之際,他們在謀生方面所作的努力獲得了天父的祝福。例如巴西一個作監督的基督徒有一個妻子和四個兒女;他被邀請到守望台社為監督而設的特別訓練班受訓。他需經常工作維持家人的生活,但由於經濟不寬裕,他無法在離家期間維持他們的生活。在離家之前不久,他在禱告中為這件事向上帝祈求。他的這個禱告果然蒙上帝垂聽,因為小組裡有幾個人自告奮勇在他離家期間,當他受訓使他更有能力在靈性上照料小組之際,在物質上照料他的家人。屢見不鮮地,這些監督的信心受到考驗。當他們請假前往受訓時起初被雇主拒絕——但後來當雇主獲悉他們的雇員由於決心「先求[上帝]的國」,甚至不惜辭職另尋工作時,他們便允其所請,而且時常讓後者如常領薪。這些監督的信心無疑值得其他敬拜耶和華的人效法。——希伯來書13:7。
16.當先驅傳道員將傳道工作置於滿足物質的需要之先時,他們有什麼經驗?
16 特別是一般以全部時間從事傳道工作的人,例如先驅傳道員,經歷到耶穌的應許的應驗,見到上帝將物質的生活必需品賜給一切將事奉他的工作置於首位的人。例如有一個先驅傳道員在參加完基督徒的一個大會之後返回他的工作地區裡,身上只剩下很少的錢,而且沒有歇宿的地方。當他考慮怎樣過他返回工作地區之後的第一天時,他想起耶穌在馬太福音6:33所說的話。他將整天都用在傳道工作上;當他探訪別人時,他對屋主提及他想租一個房間,但沒有人有房間出租。到接近傍晚的時候,在對一個頗表善意的人士作見證之後,他再次提及他需要一個歇宿的地方。一個在隔壁聽見他的話的房客對女房東說:「給這個人一個歇宿的地方,並且邀請他和我們一同吃飯。他若付不起房租,我會代他付。他正做著上帝的工作。」這個經驗並不是一個孤立的例子;相反地,在一般撇下房屋、財產以求鞠躬盡瘁為上帝服務的人當中,這種經驗是很常見的。——使徒行傳16:14,15;馬可福音10:29,30。
17.(甲)使徒保羅的什麼態度使他甚至在困難的環境之下仍然結出果子?(乙)我們所具有的什麼信心會使我們甚至在遭遇濟困難時仍然繼續產生敬虔的果實?
17 這並不是說『不斷求上帝的國』的人會時時都豐衣足食,反之,這意思是他們會尋得滿足。當使徒保羅在羅馬被囚時,他寫信給馬其頓腓立比的小組論及他自己的經驗說:「我無論在什麼景況都可以知足,這是我已經學會了。我知道怎樣處[貧乏],也知道怎樣處豐富。……我靠著那加給我力量的,凡是都能作。」(腓立比書4:11-13)保羅絕不是一個遭遇艱辛就臨陣退縮的懦夫。甚至當他在監獄裡時,他仍然不斷致力於上帝王國的事務。他對衛兵們和其他探視他的人傳道。(使徒行傳28:16,30,31;腓立比書1:13)當他被囚的期間他寫了六封充滿屬靈訓示的感人書信,這些書信均成為聖經的一部分。不錯,甚至在逆境之下,不論遭遇逼害抑或經濟的困難,我們都能夠繼續產生敬虔的果實。正如耶利米書17:7,8說:「倚靠耶和華,以耶和華為可靠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樹栽於水旁,在河邊紮根;炎熱來到,並不懼怕,葉子仍必青翠,在乾旱之年毫無掛慮,而且結果不止。」由於全心信賴耶和華,這樣的人會繼續將屬靈的事務置於首位。——希伯來書13:5,6。
追求更好的東西
18.今日我們怎樣能夠表明我們具有像亞伯拉罕、以撒、雅各一樣的信心?為什麼我們應該渴望如此行?
18 當他們跟從這樣的一條途徑時,耶和華在現代的基督徒見證人證明他們具有像上帝的道指明讚許的古代忠心人士一樣的信心。亞伯拉罕曾遵上帝之命離開古代迦勒底繁華富庶的吾珥城而遷到迦南地方作一個寄居的旅客。「他因著信,就在所應許之地作客,好像在異地居住帳篷,與那同蒙一個應許的以撒雅各一樣。因為他等候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上帝所經營所建造的。」在公元前二十世紀的當日,他們甘心捨棄俗世的許多享受,因為他們的心嚮往上帝所建造的一個永久的城市,一個他們可生活於其下的屬天政府。他們若不斷懷念他們所撇下的地方,他們便會回頭了。但他們卻沒有這樣做。「所以上帝被稱為他們的上帝,並不以為恥。」(希伯來書11:8-16)上帝對於你所採取的途徑是否感覺一樣喜悅呢?
19.(甲)為什麼我們的日子是一個緊急的時代?(乙)什麼可能使一些知道這些事的人得不著上帝的新事物制度的幸福?耶穌給予我們什麼合時的警告?
19 今日我們正生活在一個危急的時代。這乃是現今這個邪惡的事物制度的「末」期。自從上帝的王國在1914年建立以來,差不多五十三年已經過去了。人類歷史的六千年已經快要結束了。無可置疑地,我們所目睹的事實標明我們這個時代乃是「事物制度的結束」時期。(馬太福音24:3,《新世》)這是一個非常緊急的時期。我們相信這件事嗎?事實表明有些自稱相信這件事的人很可能會得不著上帝的新事物制度的幸福,因為他們沒有將他們的頭腦和心思集中在前頭的希望之上。他們對於「有衣有食」和敬虔之心並不感覺滿足,結果他們正被捲入俗世物質主義的漩渦中。他們對於追求俗世的逸樂比事奉上帝更熱心。因此耶穌警告說:「你們要謹慎,恐怕因貪食醉酒並今生的思慮累住你們的心,那日子就如同網羅忽然臨到你們。因為那日子要這樣臨到全地上一切居住的人。你們要時時儆醒,常常祈求,使你們能逃避這一切要來的事,得以站立在人子面前」——路加福音21:34-36。
20.我們怎樣繼續證明自己是富於生產力的基督徒?
20 我們若真正愛上帝,並且對他的道具有正確的知識,我們便不會容許自己被俗世的事務引入歧途,反之我們會使自己的生活環繞著「更重要的事務而發展。我們這樣便能夠證明自己是富於生產力的基督徒,「藉著耶穌基督充滿公義的果子,使榮耀和讚美歸於上帝。」——腓立比書1:9-11,《新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