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在二十世紀決定——第一世紀
1.為什麼進一步研究聖經的年代是一件重要的事?
在上兩篇文章裡,我們已經查驗過和證實了聖經的古代歷史(直至亞當受造為止)的真確性。可是,對歷史年代所作的研究若未能在人類的歷史上決定耶穌和他的使徒在地上從事傳道工作的日期,這項研究無疑便不完全了,因為在地上生活過的人當中,的確沒有任何人能像耶穌一樣對普世人類和列國的生活與命運具有如此重大的影響。
2.在我們能夠決定第一世紀的事件的年代之前,什麼是必需的?
2 正如我們已經指出,我們目前所用的格里高里曆和它在不及400年前取而代之的該撒曆本身均不是決定基督教希臘文聖經所載事件的年代的適當工具。這乃是因為聖經採用一種完全不同的制度去標明重要事件的日期。因此在將聖經的事件與現代的曆法連貫起來之前,我們必須先在時間上有一個共同的起點,一個由聖經和世俗歷史共同證實的絕對確定的日期。在此之後,我們便可以按照民曆決定聖經所報導的歷史性事件的日期了。
3,4.(甲)提庇留·該撒在什麼時候成為皇帝?(乙)因此施洗約翰在哪一年開始他的傳道工作?
3 朱利阿斯·凱撒死後,他的養子渥大維很技巧地壓抑羅馬元老院的權力,將共和國改變為帝國的形象,最後更穩坐在王位上而自立為羅馬的第一個皇帝,在公元前27年,渥大維採納了一個受人尊崇的宗教頭銜奧古斯都,後來更被封為神。他被人記得的另一件事是將該撒曆中的八月改以他自己為名,並從二月取了一天加在八月之上,好使八月的日數和那以他的前任者朱利阿斯·凱撒為名的七月一樣多。奧古斯都·凱撒碰巧死於該撒曆公元14年以他為名的八月的第十九日(格里高里曆八月十七日)。在同一天,奧古斯都的繼子兼女婿提庇留繼他的位成為皇帝。
4 因此在羅馬的歷史上,該撒曆的公元14年八月十九日乃是一個無可置辯的確立日期。所以對於施洗約翰在什麼時候開始於約但的曠野裡向人傳道,一切合理的懷疑均已消除了,因為歷史家路加宣布這個日期是「該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路加福音3:1)這「第十五年」直至格里高里曆公元29年的八月十六日才結束。施洗約翰顯然在那一年的春季開始他的工作。
5.路加怎樣為我們確定了施洗約翰開始傳道的時間?
5 路加也許預料反對者會對這件大事提出異議,因此他將其證實到無可置疑的地步。在說明這件事發生於「該撒提庇留在位第十五年」之後,他補充說當時還有六個重要的統治者在位,「本丟彼拉多作猶太巡撫[公元27-37年],希律作加利利分封的王[直至公元40年],他兄弟腓力作以土利亞和特拉可尼地方分封的王[直至公元34年],呂撒聶作亞比利尼分封的王,亞那和該亞法作大祭司[大約由公元18年至36年]。」(路加福音3:1,2)提庇留在位的第十五年既有這些統治者同時在位,懷疑者自然無法從羅馬和猶太歷史證明約翰的傳道工作不是始於公元29年。
七十個七年
6.在公元29年還有其他什麼很重要的事件發生?
6 我們對公元29年深感興趣不僅是因為施洗約翰在這年開始向人宣布:「天[或上帝的國]近了,你們應當悔改,」更重要的是因為上帝為這王國所膏立的君王已行將出現了。(馬太福音3:2)身為耶穌的先驅,約翰大約比耶穌大六個月。(路加福音1:34-38)因此按理說來耶穌的受浸和受膏發生於同一年(公元29年)的秋季,當時耶穌「年紀約有三十歲。」(路加福音3:23)當時約翰作證耶穌已成為受膏者或基督,因為他已被上帝的聖靈所膏。——約翰福音1:32-34。
7.(甲)據但以理的預言指出,受膏君會在什麼時候來到?(乙)這會是多長的一段等待時期?
7 這位受膏者所從事的教導工作開始於公元29年的秋季,但以理書9:25的長程預言可以證實這點。這個預言的一部分說:「從出令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直至受膏君的時候必有七個七和六十二個七。」七個七加上六十二個七一共是六十九個七;七的意思若是指七日,那末等待受膏君出現的時期只是483個廿四小時的日,亦即僅是十六個月而已!相反地,這些七是含有預言性的。因此按照聖經中「一日頂一年」的律則,它們代表483年(69個七年而非69個七日)——民數記14:34;以西結書4:6。
8.我們怎麼知道重建耶路撒冷的命令並沒有在公元前537年或在亞達薛西作王的第七年發出?
8 那末,「重新建造耶路撒冷」的命令在什麼時候發出呢?不是在公元前537年,因為古列在那一年頒布的命令並不是要重建耶路撒冷城而只是「在耶路撒冷重建耶和華……的殿。」(以斯拉記1:2,3)這件事也不是發生於公元前468年(波斯王亞達薛西一世在位第七年)當以斯拉帶著國王的一封特別詔書回到耶路撒冷時。那封詔書並沒有授權給以斯拉或吩咐他重建耶路撒冷;它只是論及與耶路撒冷的聖殿有關的若干事項而已。——以斯拉記7:1-27。
9.亞達薛西在位第二十年有什麼事件發生,標明這便是重建耶路撒冷的命令發出的時候?
9 但是在亞達薛西在位的第二十年,尼希米接獲報告耶路撒冷城的情況甚惡劣,「耶路撒冷的城牆拆毀,城門被火焚燒。」因此後來當尼希米有機會時,他向國王提及這件事,並請求說:「王若喜歡,求王差遣我往猶大,到我列祖墳墓所在的那城去,我好重新建造。」不但如此,尼希米接著說,「王若喜歡,求王賜我詔書,……又賜詔書通知管理王園林的亞薩,使他給我木料,作屬殿營樓之門的橫梁和城牆,與我自己房屋使用的。」——尼希米記1:2,3;2:5-8。
10.重建耶路撒冷城的命令在該年的什麼時候發出?但它到什麼時候才實際生效?
10 尼希米的請求是在該年春季尼散月向王提出的,但是到詔書寫成和尼希米經過也許九百哩的長途跋涉(由巴比倫之東四百多哩書珊城的波斯王宮至耶路撒冷),並將王的詔書送交「大河西」的省長之後,他抵達毀壞的耶路撒冷城時,已是陰曆塔摸斯月(十月)的月尾了。正如他說:「我[最後]到了耶路撒冷。」(尼希米記2:9-11)因此「重新建設」耶路撒冷的命令直至亞達薛西王在位第二十年的下半年才開始生效;換句話說,關於六十九個七的預言到公元前455年的亞伯月三日或四日才開始計算。——尼希米記2:11至6:15。
11.亞達薛西在哪一年登位?因此他在位的第二十年是哪一年?
11 根據可靠的權威,亞達薛西一世在公元前474年開始統治。生活於亞達薛西時代的希臘哲學家杜西底地斯說狄密斯托克利將軍在亞達薛西「即位之後不久」而非在他的父親薛克斯在位期間,由希臘逃往亞洲。第一世紀的希臘傳記作家蒲魯塔克和第一世紀的羅馬歷史家尼普斯均在這點上支持杜西底地斯。當狄密斯托克利抵達小亞細亞的以弗所之後,他請亞達薛西准許他研究波斯文一年才進謁國王。他的請求獲得允准,在此之後他進謁國王;據第一世紀的希臘歷史家狄奧多勞斯·西古魯斯報導,狄密斯托克利死於公元前471年。與此一致地,耶隆的尤西比亞斯表明他在473年抵達亞洲,因此亞達薛西在474年登位。這意味到他在位的第二十年相當於公元前455年。根據這項和其他的歷史證據,著名的學者恩斯特·興士登堡(1802-1869)在他所著的《舊約基督論》一書(由盧爾·基夫譯自德文)第二卷389頁說:「亞達薛西在位的第二十年是基督之前455年……」渥雪大主教和其他的學者均同意這點。
12.試解釋關於亞達薛西的這些資料怎樣有助於決定耶穌受浸的時間?
12 因此,既已確定亞達薛西下令重建耶路撒冷的著名詔書是在公元前455年頒布的,483年的等待時期(直至受膏君出現)遂結束於公元29年的後半年。a憑著這一切事實,我們無疑不缺乏表明耶穌在什麼時候受浸和受膏的證據。
13,14.(甲)既然耶穌在公元29年受浸,他在哪一年出生?(乙)但是有些評論家說耶穌生於什麼時候?他們根據什麼證據?(丙)希律攻陷耶路撒冷的年代怎樣有助於決定耶穌出生的年代?
13 既已確定耶穌在公元29年受浸,而當時他是三十歲,我們同時可以確定他在公元前2年的秋季誕生。因此耶穌在公元前1年的秋季是一歲大。由於沒有零年,次年是公元後1年;在這年的秋季耶穌是兩歲大,在公元29年的秋季則是三十歲。有些年代學者將耶穌出生的年代定位公元前4年,有些更定為公元前6年;他們的主張以約西佛斯的話為根據,因為約西佛斯說在希律去世之前不久有一次月蝕發生。(《猶太古史》,第十七卷第六章第4段)有人算出在公元前4年的三月十三日有一次月蝕發生,因此他們說救主是在這個日期之前誕生的,以容許希律將兩歲以下的嬰孩殺盡的命令有時候執行。
14 可是這不是將耶穌的誕生年代定為公元前4年的充分證據,因為月蝕是一件頗常發生的事,許多年甚至有兩個月蝕的季節。更重要的是約西佛斯說希律死於他被羅馬人立為王之後的三十七年。(《猶太古史》,第十七卷第八章第1段)其實希律直至公元前38年的夏季才攻陷耶路撒冷而開始作王。因此約西佛斯若將希律統治的日期從他攻陷耶路撒冷而實際作王時算起,不是從三年之前羅馬的元老院通過他的任命時算起,我們便可以算出希律死於公元前1年。按此計算,耶穌大可以生於公元前2年的秋季,並且有充分的時間容許迦勒底的占星學家前往探視他和伯利恆城無辜的嬰孩被殺戮。——馬太福音2:1-18。
15.受膏君若在「第七十個七」之半被剪除,這會是公元哪一年?
15 但以理那關於七十個七年的預言的其他部分也證實了這些年代。但以理書9:26,27說「受膏者必被剪除,一無所有。」這件事發生於六十九個七年之後,在第七十個七的中點或「之半。」既然按理說來這最後的一個七,第七十個七,應該與其他六十九個七的每一個長度相等,它也是七年長。因此受膏君在公元29年的秋季三年半之後,在七年長的第七十個七「之半,」意即公元33年的春季,被剪除。「一七之半,他必使祭祀與貢獻[正式]止息,」因為這時律法的約和它的各種祭祀已由於被「釘在受苦柱上」而在法律上作廢了。(但以理書9:27;歌羅西書2:14,《新世》)這容許耶穌有時間在他從事傳道工作的期間渡過聖經所提及的四個每年一度的逾越節。b
16.什麼天文學的事實進一步證明耶穌死於公元33年四月一日星期五下午?
16 有些天文學的事實也證明耶穌死於公元33年。這件事發生於尼散月14日的廿四小時期間,而這日始於星期四的下午六時,終於星期五的下午六時。這意味到耶穌死於星期五下午三時左右,即「第九時辰。」(馬可福音15:34-37,《新修》腳注)逾越節的次日,尼散月十五日,不論落在一週的什麼日子均是個安息日。(利未記23:6,7)它若落在通常每週的安息日上,則尼散月十五日會被稱為「大日,」正如耶穌死時的情形一般。(約翰福音19:31)天文學的圖表c表明在公元33年格里高里曆的三月卅一日星期四晚正好是這樣一個逾越節的滿月。在耶穌從事傳道工作的期間,在尼散月的星期四晚有滿月的唯獨另一次發生於公元30年,但他沒有可能死於這一年,因為若然彌賽亞便只有六個月的時間從事傳道工作了。所以無可置疑地,耶穌死於公元33年四月一日星期五下午。
決定公元36年至公元49年之間的事件日期
17.「第七十個七」剩下的時間有什麼事發生?這個七在什麼時候結束?
17 在受膏君死於受苦柱上之後,第七十個七剩下的三年半時間一直延續到公元36年的秋季,當其時耶和華唯獨向猶太人和改信猶太教的人發出成為天國階級的特別邀請,正如預言所說一般:「一七之內他必與許多人堅定[亞伯拉罕的]盟約。」(但以理書9:27)為了這緣故,救恩的好消息一直等到公元36年的秋季當使徒彼得為哥尼流和他的家人施浸時才傳給外邦人。——使徒行傳10:1-11:18。
18.什麼注定從公元36年的秋季開始發生?
18 到公元36年的秋季,宣揚基督的工作行將在外邦的國家當中大為擴展了。在此我們再次見到偉大的守時者耶和華在精確的時間為他的工作的每一項新特色作了妥善的準備;這時他已準備好一個能夠勝任愉快地作「外邦人的使徒」的人,即成為使徒保羅的大數人掃羅。——羅馬書11:13;加拉太書2:8,9。
19.到公元36年,保羅已準備好執行他所接獲的任務嗎?
19 保羅並非在公元36年才剛改信基督教。因為他是個猶太人,他不須等到公元36年才改信基督教。看來他在耶穌於公元33年春季離世後的一年之內便受到真理之光的啟迪。在接著的兩年或兩年半期間保羅一直在大馬色工作,直至他被迫躲在籃子裡由城牆的一個孔縋到城外逃生。他到亞拉伯住了一段時期,最後在上耶路撒冷之前返回大馬色一會兒。保羅告訴我們他在歸信基督教三年之後,即公元36年,他首次在耶路撒冷與彼得和雅各見面。他說:「以後我到了敘利亞和基利家境內。」——使徒行傳9:23-25;加拉太書1:15-21。
20.割禮的問題在什麼時候由耶路撒冷的治理機構加以決定?
20 保羅繼續在同一封寫給加拉太人的信中寫道:「過了十四年,我……又上耶路撒冷去。」(加拉太書2:1)根據當時一般人喜歡用序數的習慣,從公元36年算起的第十四年會是公元49年。在那一次上耶路撒冷時,他將割禮的爭論交給治理機構解決。——使徒行傳15:2-29;加拉太書2:3-9。
21,22.聖經所提及的什麼事件發生於公元41至49年之間?
21 聖經也論及其他一些發生於公元36至49年之間的有趣事件。例如當革老丟皇帝在位期間,在希律亞格列巴一世去世之前不久,亞迦布先知在耶和華的靈感動之下預言會有一場饑荒發生;使徒雅各被希律所殺;彼得則由於耶和華的天使所施的神奇拯救而得以逃過同一的命運。——使徒行傳11:27-12:11。
22 世俗的歷史同意這些事件發生於公元44年,既然革老丟在公元41年登位,而希律亞格列巴則在公元44年的逾越節之後被蟲咬死。(使徒行傳12:21-23)可是先知所預言的饑荒卻到公元46年才發生,當時提伯留·亞歷山大是猶大的羅馬太守。因此這容許安提阿的基督徒有充分的時間——整整兩年——為這場災荒作準備和安排聖經記載所提及的賑濟。在這些事件之後,聖經繼續在使徒行傳第十三和十四章論及保羅所作的第一次海外傳道旅行。在返回敘利亞的安提阿之前,保羅和巴拿巴探訪過塞普魯斯島(居比路)和小亞細亞的許多城市。看來這第一次傳道旅行佔去了公元47年和48年的大部分時間,可是卻容許保羅有充分的時間在公元49年的春季上耶路撒冷之前先回到他在安提阿的家。
決定保羅的傳道工作上其他事件的時間
23,24.保羅在什麼時候起程作他那充滿刺激的第二次海外傳道旅行?他在多久之後才抵達希臘的哥林多?
23 關於保羅於公元49年與52年之間所作的第二次海外傳道旅行,現在請看看聖經的傑出記錄對於決定這次旅行的時間給予我們多大的幫助。保羅在公元49年的春季帶著耶路撒冷的治理機構所寫的特別書信回到安提阿。聖經為我們將這封信的一份副本保存至今。(使徒行傳15:23-29)聖經的記載說過了「些日子」之後,很可能在同一年(49年)的夏天,巴拿巴返回塞普魯斯工作,但保羅和西拉卻起程前往探訪敘利亞和毗鄰的基利家各地的小組。——使徒行傳15:36-41。
24 因此當保羅和西拉探訪完小亞細亞各地而首次進入歐洲時必定是公元50年的春季。(使徒行傳16:1-12)接著的六個月是一段非常忙碌的時候,這些開路的先鋒在腓立比、帖撒羅尼迦、庇哩亞和雅典等地建立了新的小組,然後在公元50年的秋季抵達哥林多。那是一個多麼傑出的工作年度!試想想,在一段差不多十五個月的時間內,這些第一世紀的海外傳道員行了一千三百多哩的路,可能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步行,並且建立了許多由猶太人和外邦人構成的新小組。
25.什麼歷史證據表明保羅直至公元50年的下半年才抵達哥林多?
25 世俗的歷史證實保羅在公元50年的下半年抵達哥林多。第五世紀早期的歷史家保勒斯·阿羅西斯說革老丟皇帝在公元50年的一月廿五日下令所有的猶太人均必須離開羅馬。這容許亞居拉和百基拉有時間收拾他們的財物搭船前往哥林多,抵達之後在他們的新家定居下來(他們在此住了一年半的時間)和設立一門製帳篷的生意;這一切很容易佔去幾個月的時間,直至保羅在同一年的秋季抵達哥林多。正如我們讀到,保羅「遇見一個猶太人,名叫亞居拉,……因為革老丟命猶太人都離開羅馬,新近帶著妻百基拉從義大利來。」——使徒行傳18:2。
26.考古學的什麼發現證實保羅從公元50年的秋季到52年的春天一直留在哥林多?
26 使徒行傳的同一章(第18章第12節)還有一點也證實了聖經的歷史記載的準確性。「到迦流作亞該亞方伯的時候,猶太人同心起來攻擊保羅,拉他到公堂。」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塊殘缺的碑銘,其上刻有革老丟皇帝的詔書,證明從公元51年的夏季至52年的夏季迦流的確是亞該亞的方伯。在迦流拒絕受理這件案子之後,保羅在哥林多逗留了「多日」才返回敘利亞的安提阿。(使徒行傳18:18)因此看來保羅在公元50年的秋季抵達哥林多,在大約一年之後被拉到迦流面前;最後,正如聖經說,他在逗留了十八個月之後在公元52年的春季離去。(使徒行傳18:11)這使他有時間在公元52年的仲夏抵達安提阿。
27.保羅返回安提阿之後有退休的打算嗎?
27 一個人可能合理地以為經過這麼多年來以全部時間從事海外傳道工作,並且忍受過第一世紀的旅行的種種艱辛和危險之後,保羅會退休而在安提阿定居下來享受一段當之無愧的悠長休息。(哥林多後書11:26,27)但是不然!保羅絕沒有想到要退休。在他所寫的一切書信和他所有的活動中,他均不斷表現一種熱切的緊急,要以甚至更大的速度和效率推進傳道的工作。
28.試述保羅所作的第三次海外傳道旅行,包括他所探訪的地方和逗留的時間。
28 所以不足為奇地,我們發現這個精力充沛的海外傳道員在安提阿只逗留了一段短短的時期便再次踏上征途了。在安提阿「住了些日子」之後,他很可能在公元52年的秋季起程作第三次傳道旅行。這次他由陸上「挨次經過加拉太和弗呂家地方,堅固眾門徒。」最後他抵達以弗所,在那裡他很可能逗留了兩年半的時間。(使徒行傳18:23;19:1-10)然後,正如他自己說,他在五旬節(公元55年)之後離開以弗所,經過馬其頓而達到哥林多,在那裡過冬,然後在次年春天的逾越節時分回頭經過腓立比各地。這容許保羅有充分時間在公元56年的五旬節抵達耶路撒冷。——哥林多前書16:5-8;使徒行傳20:1-3,6,15,16;21:8,15-17。
29.從保羅在耶路撒冷被捕直至在羅馬受難,他的各項經歷發生於什麼時候?
29 保羅一抵達耶路撒冷便被他的宗教敵人所襲擊。為了安全起見,羅馬的兵士將他祕密地送到該撒利亞去。他在那裡被監禁了兩年,直至老奸巨猾、招權納賄的巡撫腓力斯被非斯都接任為止。(使徒行傳21:27-33;23:23-35;24:27)至於非斯都在哪一年成為巡撫,兩派批評家持有不同的見解,一派認為是公元55年,另一派則認為是60-61年;對此《大英百科全書》評論說:「我們可以自信地說真確的答案是在這兩個極端之間,因為每一方所提出的論據看來證明對方的錯誤甚於證明自己的正確。」d因此與以上的一切事實一致地,我們接受公元58年為保羅提出向該撒上訴的請求而蒙允准的時候。他接著被押送到羅馬去。經歷過歷史上最著名的觸礁沉船事件,並在馬爾他(米利大)島過了冬之後,保羅在翌年的春季抵達羅馬。他在那裡被囚了兩年,同時致力於傳道和教人的工作,直到公元61年。(使徒行傳27:1;28:1,11,16,30,31)保羅在羅馬的第二次被囚很可能發生於公元64-65年,直至他最後被處死為止。——提摩太後書1:16;4:6,7。
30.我們對第一世紀的事件所作的這項研究有什麼裨益?
30 對第一世紀的事件所作的這項回顧不但有趣,同時也使我們的信心大為增加。聖經的執筆者對現代的曆法一無所知,但是他們的細心,準確和用來注明事件發生的日期的方法卻對我們決定古代事件的發生年代有極大的幫助。聖經的年代表在每個細節上的和諧一致和它的真確性使我們對聖經具有更大的信心和信賴,同時更加堅信聖經的確是耶和華的真理之道。
[腳注]
a 在計算這個年代時,要記得在公元前和公元後之間並沒有零年。
c 《巴比倫年代表,公元前626年——公元後45年》,1942年版,派克與杜伯斯坦合著,第46頁;及Canon der Mondfinsternisse,1887年版,Oppolzer著,第二卷344頁。
d 《大英百科全書》,1946年版第三卷528頁;及楊氏的《分析性經文彙編》,第342頁「非斯都」之下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