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上帝仍可尋見之際尋求他
「[上帝]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使徒行傳17:26,27。
1.保羅是怎會來到一個陌生城市的?這導致什麼結果?
那人是城裡的人所不認識的;當他抵達時,他對那城也十分陌生。他在城中各處參觀時留意到有一個祭壇是「獻給未識之神」的。你會喜歡崇拜一位被你視為未識之神的上帝嗎?這是一種十分令人不滿的情況,當保羅在第二次傳道旅行期間於公元50年左右抵達雅典時,他無疑有這樣的感覺。當時保羅的基督徒弟兄按照他的吩咐將他從庇哩亞帶到雅典,留下他在那裡。在此之前不久,保羅獲得屬天的指示前往探訪雅典之北的馬其頓。顯然他以前從未到過雅典。很可能他知道這城是學問和宗教的一個中心。後者使他深感不安;他「看見滿城都是偶像,就心裡著急。」保羅對這種情形有什麼反應呢?假若你是個猶太籍的基督徒,你會有什麼反應呢?——使徒行傳16:9,10;17:15,16,23。
2.「未知」的東西怎樣可能對人有害?保羅怎樣設法克服這個障礙?
2 「未知」的東西自然沒有明確的範圍或「疆界」。這件事實可以造成很大損害而導致悲劇。因此,若是可能的話,我們應該設法克服這種環境。保羅便克服了這個障礙。他開始向人介紹自己和他的使命,同時也留意觀察雅典人和他們的思想。「於是[他]在會堂裡與猶太人和虔敬的人,並每日在市上所遇見的人辯論。」(使徒行傳17:17)很可能雅典城裡的猶太人對他的反應跟其他城市的猶太人差不多。但在市場上他卻遇到許多人以自己對學問和哲學的興趣而自豪。既然「雅典人和住在那裡的客人[在閒暇的時間]都不顧別的事,只將新聞說說聽聽,」我們可以說他們正在已知的宗教範圍內尋求上帝嗎?不能。讓我們看看市場上所擠滿的是怎樣的人。——使徒行傳17:21。
3.彼古羅人和斯多亞人以什麼聞名?今日我們怎樣可以見到類似的態度?
3 聖經提及彼古羅人。他們相信人生的主要目標便是獲得最大的樂趣而同時不致遭受狂飲濫食所造成的壞影響。保羅「傳講耶穌與復活的道」而他們卻主張「我們就吃吃喝喝吧,因為明天要死了」。兩者的見解自然大相逕庭。(使徒行傳17:18;哥林多前書15:32)彼古羅人力圖避免越過的界限之一是任何足以妨礙他們追求和獲致樂趣的東西。他們並沒有在上帝所訂的界限之內尋求他。聖經也提及斯多亞人。他們不相信有一位有個性的上帝,反之他們相信有一位沒有個性的神,人的靈魂便自其而生。在他們看來,過道德的生活意思便是「順乎天性」,因為他們相信物質和能是宇宙的基本元素。他們相信人類的事務受命運所支配。他們也不是真正尋求真理的人;他們並不願接受上帝派保羅所傳的信息。可順帶一提的是,我們不難看出上述兩批人的主張和今日許多人的見解頗為相似;他們都將物質資財和愛好享樂之心置於生活上的首位。對他們來說,無論他們承認與否,「上帝已死了。」至少以他們衷誠地尋求他或探索他的興趣而言,上帝有如死去了一般。
4.為什麼保羅被帶到亞略巴古?他將這件事視為什麼?
4 雅典的一般居民對保羅的態度均不甚友好。他們「與他爭論」,並且將他稱為一個「胡言亂語」和「傳說外邦鬼神」的人。他們把他帶到亞略巴古,可能是要審問他。保羅很高興趁此機會作一個良好的見證,我們也深感慶幸聖經為了我們的益處將他當時所說的話記錄下來。我們想看看他怎樣處理關於「未知」的事和疆界的難題。請想像我們當時在場聆聽他演說。——使徒行傳17:18-22。
神治的疆界
5.(甲)保羅的開場白有什麼值得留意之處?(乙)他怎樣處理關於「他們所不認識的東西」的難題?
5 「眾位雅典人哪,我看你們凡事很敬畏鬼神。我遊行的時候,觀看你們所敬拜的,遇見一座壇,上面寫著『[給]未識之神』。你們所不認識而敬拜的,我現在告訴你們。」(使徒行傳17:22,23)這段開場白多麼機巧婉轉!保羅沒有說任何會引起聽眾反感或使他們感覺與他見解不同的話。反之他揀選他們「所敬拜的」一個對象而看來只是與他們一起討論獻給這位神的祭壇。保羅並沒有首先問明崇拜者心目中所想到的究竟是怎樣的神,反之他開始提出合乎邏輯的有力論據,將其建於確鑿不移的真理和事實之上。首先他將注意力從「他們所不認識的東西」引到另一個題目之上。他並沒有坦率地指出這種崇拜是不對的,反之他只是說他想把唯一值得人敬拜的對象向他們陳明。請留意他怎樣著手。
6.關於上帝對人和人的居所所訂的旨意,保羅確立了什麼真理?
6 他解釋創造萬物及「將生命氣息賜給萬人」的上帝並「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裡,也不用人手服事」。這句話若使聽眾覺得上帝是高不可攀的,保羅接著所說的話可以幫助他們獲得正確的看法。「他[上帝]從一本造出萬族的人,住在全地上,並且預先定準他們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使徒行傳17:24-27)科學與聖經均一致表明整族人類可以追溯到一個共同的始祖,而這個始祖則從造物主上帝獲得生命和氣息。保羅接著提出一個饒有趣味的論點,表明人類的生活範圍將「全地」均包括在內。當然,這句話與世人「上窮碧落」的野心大相逕庭。人可以在空中飛行,甚至遠達月球,但是人卻無法永遠在空中或月球上居住。人其實應該滿足於居住在上帝所訂的疆界之內。
7.每逢上帝頒布一項法令,這必然暗示什麼?
7 保羅接著指出上帝「預先定準[或頒令]他們的年限[指定的時期,《新世》]和所住的疆界,要叫他們尋求上帝。」他的話是指什麼而言呢?請留意「定準」或「頒令」這個字。每逢宇宙的主宰上帝頒布一項法令或任何類似的規定,例如敕令、律法或命令等,一項神治的疆界、界限或分界線隨即被建立起來。這是必然的,因為藉著頒布這些規則,上帝為人訂下了若干必須遵守的條件和義務。你若服從這些條件就必須留在界限之內。不服從便意味到你越出界限之外而不受約束,或甚至侵犯別人的權利。憑著聖經的啟迪對這個問題作進一步的查考可以幫助我們尋求上帝,但是首先我們想看看「指定的時期」和世人「所住的疆界」是什麼。
8.上帝對亞伯拉罕所作的應許怎樣透露若干規限或疆界?
8 在上帝的道和靈指引之下,保羅回顧上帝創造人類之後的事件以說明獨一的真神怎樣在時間和地域方面均定下了若干規限或界限。這些規限是什麼呢?雖然上帝在伊甸園裡作了第一個應許和預言,我們所要尋找的第一個環鏈或踏腳石卻是上帝憑著誓言與亞伯拉罕所訂立的約。耶和華與亞伯拉罕立約說:「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創世記22:18)這無疑表明亞伯拉罕並非「敬拜他所不認識的未知之神」。絕不然!這同時表明列國若不認識上帝,他們絕不能按照自己的見解而獲致幸福。人必須按照上帝所指定的方式才能尋得上帝。正如以賽亞說:「當趁耶和華可尋找的時候尋找他。」你也必須在可以找著他的地方,在他「相近的時候求告他」。(以賽亞書55:6)你是否像亞伯拉罕一樣樂於聽從上帝的聲音呢?
9.這個應許怎樣按照上帝在時間和地點方面所定的規限而實現?
9 現在請看清上帝的應許怎樣按照他在時間和地點方面所定的規限而實現。關於亞伯拉罕的後裔,上帝說:「你要的確知道,你的後裔必寄居別人的地……四百年。……到了第四代,他們必回到此地。」耶和華接著應許說:「我已賜給你的後裔,從埃及河直到伯拉大河之地。」四百年期滿之後,上帝準時地實現了他的應許。當亞伯拉罕的後裔以色列人在西乃山接獲律法時,耶和華明確地應許說:「我要定你的境界,從紅海直到非利士海,又從曠野直到大河。」在另一方面,當以色列人行經曠野之際,上帝警告他們不可侵犯其他民族,例如摩押人和亞捫人,的疆界。這使我們體會到摩西在申命記32:8所說的話多麼適當:「至高者將地業賜給列邦,……照以色列人的數目立定萬民的疆界。」——創世記15:13-21;出埃及記23:31;申命記2:4,5,18,19。
10.(甲)上帝為了什麼目的立下「指定的時期」和「疆界」?(乙)根據這件事實,保羅進一步提出什麼論據和警告?
10 現在我們可以比較明白保羅論及「指定的時期」和「所住的疆界」的話是指什麼而言了。上帝頒布這些規定是為了什麼目的呢?人們時常樹立界限,例如建一道高牆,以防止他們所不認識或不歡迎的人入內。但是在此我們卻見到一項可喜的對照。保羅說上帝所定的界限是要作為有益的路標或指南以幫助人「尋求上帝,或者可以揣摩而得,其實他離我們各人不遠。」為了支持這個論點,保羅指出「人的生活動作都在乎上帝」,「就如你們作詩的有人說,『我們也是他所生的。』」然後保羅提出警告勸人不用被愚昧無知的偶像崇拜所騙倒:「我們既是上帝所生的,就不當以為上帝……像人用手藝心思所雕刻的金、銀、石。」聽到這話之後我們無疑想知道上帝期望我們怎樣行。保羅隨即告訴我們:「世人蒙昧無知的時候,上帝並不監察,如今卻吩咐各處的人都要悔改。」——使徒行傳17:27-30。
11.保羅的論據的最高潮是什麼?這牽涉到什麼神治疆界?
11 使徒迅速地進至論據的最高潮,或至少達到他被允准的程度。他言簡意賅地追溯到上帝創造的開始,接著說明上帝現正吩咐人類採取的行動。然後瞻望未來而提出如此行的理由。為什麼上帝要吩咐人悔改呢?「因為他[上帝]已經定了日子,要藉著他所設立的人按公義審判天下,並且叫他從死裡復活,給萬人作可信的憑據。」(使徒行傳17:31)你留意到上帝所定的神治疆界嗎?他定下了「日子」和任命了一位必然會「按公義審判天下」的法官以造福一切誠心尋求他的人。這些指定的時限關係到比使徒行傳17:26所提及的世人「所住的疆界」更為重大的事物。既然我們渴望從上帝獲得有利的判決,我們無疑需要對服從與不服從上帝,對是非善惡之間的分別有清楚認識。不要擅自劃訂這條界線。正如我們在以後會看出,這件事牽涉到人的內心和頭腦,所需的審慎亦超過一般人所意識的程度。
12,13.(甲)保羅提及復活一事對一般聽眾有什麼影響?但有什麼例外?(乙)我們怎樣可以藉著回顧往事而得益?
12 保羅提及復活一事使大部分聽眾均覺得無法接受。「就有譏誚他的。又有人說:『我們再聽你講這個吧。』」可是,保羅所作的良好見證並非完全徒勞無功。「有幾個人貼近他,信了主,其中有亞略巴古的官丟尼修,並一個婦人,名叫大馬哩,還有別人一同信從。」我們很高興知道有些人樂於聆聽和服從真理。——使徒行傳17:32-34。
13 當時保羅不得不將話說得很簡略。可是今日我們既非如此急迫,我們會發現回顧一下往事頗為值得。我們可以看看在保羅的日子之前人們如何和為何需要尋求上帝,他們的這種需要怎樣獲得滿足,以及我們負有什麼義務。
尋求如何及為何開始
14.(甲)耶和華尋找人暗示有什麼事發生?(乙)亞當怎樣表示良心不安?但他有任何悔改的表示嗎?
14 出人意料地,我們發現聖經首次提及尋找一事並不是人類尋找上帝而是上帝尋找人。我們在創世記3:9讀到:「耶和華上帝呼喚那人,[再三地]對他說:『你在哪裡?』」這是一種多麼令人驚異的情況!有什麼不妥嗎?不錯,有一項錯誤的行動發生了。由於這緣故,亞當和他的妻子「聽見上帝的聲音,就藏在園裡的樹木中躲避耶和華上帝的面。」我們若躲起來不願見某個人的面,這時常是由於我們良心不安而感覺恐懼慚愧之故。你無疑知道這種感覺。亞當回答上帝時便懷著這種感覺:「我在園中聽見你的聲音,我就害怕,因為我赤身露體,我便藏了。」感覺害怕而想躲起來是一回事,感覺後悔而想與上帝恢復和好關係卻是另一回事。亞當和他的妻子均從未有過任何悔改的表示。當然,他們深為行差踏錯所導致的結果而懊悔,但是他們從沒有為這項行動本身表示悔恨或慚愧。他們做了什麼錯事呢?——創世記3:8,10。
15.上帝在創世記2:16,17所下的命令怎樣在實際上和是非方面訂下一道疆界?
15 亞當和他的妻子越過了若干神治疆界;他們在實際上,比喻地說來及在是非方面均越出規限之外。他們也侵犯了別人的權利。上帝將亞當安置在伊甸園裡時並不是邀請亞當隨意吃園中的果子,除了一棵樹的果子之外。反之我們讀到:「耶和華上帝吩咐他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在此之後上帝曾兩次提及他對亞當所說的這段話而稱之為吩咐或命令。(創世記2:16,17;3:11,17)頗有趣地,當撒但通過蛇向夏娃問及這個命令時,兩者均沒有將其稱為命令;反之他們只是將其當作上帝所說的一段話而已。(創世記3:1,3)可是,正如我們在以上指出,命令必然會訂下一項或多項疆界。在這件事上,對亞當和夏娃說來,「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實際在界限之外。他們不可吃這樹的果子,甚至摸也不可。但是這棵樹並不是在他們無法達得到的地方;因此上帝的命令在是非方面訂下了一道極重要的疆界。上帝的命令使他們的順服受到考驗。
16.什麼使夏娃違反是非方面的疆界?這導致什麼進一步的錯誤?
16 聽信蛇的花言巧語誘使人違反了上帝在是非方面所訂的疆界。「女人見那棵樹的果子……悅人的眼目,且是可喜愛的。」喜好和慾望是由心裡產生的。雖然夏娃剛覆述過上帝的命令,她卻容許錯誤的知識通過她的頭腦進入她的心內。她被蛇騙倒,以為她可以自訂分界線而為自己決定是非善惡。大部分的人豈不是都想在一生中這樣行嗎?他們豈不是訂出自己的是非標準或接受別人的標準嗎?你是否也受到別人慫恿而這樣行,相信僅是誠懇便足以作為人生的指南呢?——創世記3:5,6。
17.夏娃怎樣接著越過實際的疆界,同時也侵犯了別人的權利?
17 夏娃既然渴望和決定吃禁果以致越出上帝所訂的是非界限,她隨即也越過上帝所訂的實際界限。她於是「摘下果子來吃了,又給她丈夫,她丈夫也吃了。」(創世記3:6)越出界限時常意味到侵犯別人的權利。在這件事上,夏娃由於自作主張而首先侵犯了他丈夫所持有的首領權。更重要的是,他們兩人都侵犯了耶和華上帝的權利,因為他們懷著忤逆的精神獨斷獨行。他們故意跨出界限之外。他們蓄意不理會上帝在可吃和不可吃的東西之間所訂的分界線。他們擅自訂立自己的標準。這導致什麼結果呢?
18.(甲)上帝怎樣保障自己的權利?(乙)人類受亞當的叛逆所影響到什麼程度?這引起了什麼問題?
18 上帝對亞當夏娃宣判懲罰之後將其逐出他們的樂園之家。他們無法潛返園中,因為耶和華「把他趕出去了,又在伊甸園的東邊安設基路伯和四面轉動發火焰的劍,要把守生命樹的道路。」(創世記3:24)這是一個令人生畏的界限標記,是他們所無法越過的。更糟的是,他們被逐離開耶和華面前。既然我們都是亞當的後代,是「從一人造出的」,我們都受到重大的影響。由於遺傳的罪性和不完美,同時生於「蒙味無知的時候」,我們離開了上帝。(使徒行傳17:26,30)誠然,遠離上帝的人也有很多虔信宗教。世上有許多種宗教,而且許多人對自己所信的宗教頗感滿足。在宗教問題上,或當有是非爭論發生時,他們會自行決定善惡。你是否這樣行呢?這是不是說沒有希望可言呢?尋求真正的上帝和純真的宗教是徒勞無功的嗎?這項尋求有成功的可能嗎?請看看人從伊甸被逐之後有什麼事發生以及我們由此可以獲得什麼鼓勵。
尋求可以有什麼結果
19.亞當的頭兩個兒子彼此如何不同?該隱的行徑導致什麼結局?
19 亞當的頭兩個兒子形成一個強烈的對照;這對於我們所作的尋求頗有幫助。他們各自獻上一個供物給耶和華,但是正如接著發生的事件表明,他們所懷的動機並不同。該隱所獻的是「地裡的出產」,也許他只是敷衍了事而不想被弟弟亞伯勝過而已。亞伯則獻上一份上好的供物,「他羊群中頭生的和羊的脂油」。耶和華以聖經所沒有透露的某種方式表示他悅納亞伯和亞伯所獻的供物,但是他卻「看不中該隱和他的供物」。「該隱就大大的發怒。」耶和華仁慈地警告該隱說:「你若行得好,豈不蒙悅納?你若行得不好,罪就伏在門前;它必戀慕你,你[豈不應]制伏它[麼]?」這顯示該隱已經開始行惡了;他顯然懷著一種自私、剛愎的精神企圖「出人頭地」。他已很危險地接近越過自制的界限的地步。他終於越過界限而成為地上的第一個殺人犯。「於是該隱離開耶和華的面,去住在挪得[逃亡]之地」,意即逃犯所居之處。——創世記4:3-16。
20.亞伯怎樣養成堅強的信心以及其他什麼美好的品質?
20 我們在亞伯身上卻見到一個多麼可喜的對照!上帝以某種方式向亞伯表示他的悅納。亞伯清楚知道這件事實。保羅強調這點說:「亞伯因著信獻祭與上帝,比該隱所獻的更美,因此便得了稱義的見證,就是上帝指他禮物作的見證;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希伯來書11:4)亞伯的信心具有一個良好的基礎。他無疑曾聽過父母詳細描述耶和華在伊甸園裡為人預備的豐盛供應。他也知道耶和華怎樣對亞當說話,好像慈父與兒子交談一般。他很熟悉耶和華上帝在伊甸園裡所作關於擊傷蛇頭的應許和預言。他知道這個預言是必定會實現的,雖然他不知道會在什麼時候或以什麼方式應驗。除了信心和希望之外,亞伯還具有其他傑出的品質。他對耶和華養成真摯的愛心,同時懷有強烈的忠貞感和深刻的體會,因此他能夠克服來自他父母和長兄的不良影響。——創世記3:15;哥林多前書13:13。
21.考慮亞伯的事跡給予我們什麼鼓勵?
21 對亞伯來說,既然證據表明他贏得了耶和華的祝福,他對上帝所作的尋求已經大功告成了。他無需再繼續尋找上帝了,除了在一種意義上——時刻懷著衷心順服的精神以良好的行為保持上帝的悅納。亞伯做得到的事你也做得到。我們可以懷著信心查考上帝的道以求獲得進一步的指引和鼓勵。要記得耶和華怎樣幫助亞伯,而且甚至對該隱也伸出援助之手。
[第44頁的圖片]
保羅在亞略巴古對雅典人說話,鼓勵他們尋求真正的上帝。
[第46頁的圖片]
上帝創造亞當夏娃之後將「全地」賜給人類居住。
[第49頁的圖片]
夏娃吃了禁果而越出上帝所定的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