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他人設身處地著想
由於重大的疏忽一艘正在築造中的美國航空母艦被一場大火燒為灰燼。這場大火使美國政府損失了將近五千萬美元並喪失了幾十條人命。這些受難者之一的妻子在收音機裡的新聞報告中聽到這項消息而焦急萬分。當她的丈夫在平時歸家的時刻尚未返來時,她更是疑懼不安。然後門鈴響了,她衝出去應門。她打開門,前面站著兩名警察。他們默然說不出話來,但是他們並不需要說什麼。他們的臉上充滿同情的仁慈表情已說明的很明白了。不錯,她的丈夫也是在這場火災中喪失了生命。
這兩個警察很能體驗到這個婦人的感覺,因為他們很可以想像得出他們自己的妻子若處於這個不幸的婦人的地位會有什麼感覺。在這種場合中一個仁慈的表情,一個手勢或幾句親切體貼的話便足以表示我們了解同時能將自己至於他們的地位來表達同情。
聖經留意到人的這種需要,因為它告訴我們說:「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它標明了「對傷心的人唱歌」是一件極不合宜的事,而「哭有時,笑有時;哀慟有時,跳舞有時。」我們若能為他人設身處地地著想便會知道什麼時候該哭泣哀慟,什麼時候該歡笑和跳舞。——羅馬書12:15;箴言25:20;傳道書3:4。
在我們與他人交往的一切關係上均應能夠為他人設想。特別是在家庭的圈子中更是如此。父母與兒女若均能為對方設身處地地著想,他們之間的關係將會融恰多少!這並不是說父母們應該放棄他們的權威,但是了解是不可少的。由於缺乏這種了解多少對夫妻之間時常發生摩擦!這項原則甚至可以應用在諸如在別人需要安靜以便休息或研究時想看電視或聽收音機的瑣碎事情上。它亦可應用在準時到餐桌和在約定出外的時間準備好等事上。
你有沒有借了錢但在說好該還錢的時候卻忘記了呢?你認為你的大意只是無關緊要的事嗎?但是對於別人說來又如何呢?他可能以為你將這筆債忘得一乾二淨了。你若答應了在某一日歸還一筆債但到期卻無法歸還,你豈不可以至少向他說明你何以不能如期清付,而不應該不理這件事好像你並無義務歸還一般嗎?你的債主無疑會很樂意延長你歸還借款的期限,只要你不要以為這筆借款乃是一件禮物就好了!用借款為藉口來騙取一個禮物是不公平的,豈不是嗎?
在工業方面由於人不能為他人設身處地地著想而產生了多少紛爭,混亂和無謂的痛苦!由於勞資一方或雙方未能為對方設想,罷工的期間有時延長到數週或數月。人們若能在種族或宗教方面為他人著想,他們便不致歧視在這些方面與他們不同的人了。
不論你需要作一項請求或執行一項懲戒,你若能為他人著想,便會收到更大的效果。耶穌是多麼善於體貼人!因此在彼得三次否認他以後,他並沒有責罵彼得。當時他只需望彼得一眼:「主轉過身來看彼得,彼得便想起主對他所說的話,」說他將不認主。然後彼得「就出去痛哭。」不錯,有的時候,一個責備的眼色,一個懇求的口吻——耶和華上帝曾多少次懇求他的百姓——或僅是溫和地與犯過者論理會遠比向他嚴詞痛斥有效果得多。——路加福音22:60-62;加拉太書6:1。
在這方面使徒保羅亦效法他的主的模範。他知道他若對他人的想法和感覺漠然不顧,他便會不必要地得罪他們,因為我們都很容易暗示那些我們認為犯了錯的人是不誠懇或沒有頭腦的。他使自己成為「眾人的僕人」,為了要贏得各樣的人。所以他說,「向猶太人我就作猶太人,為要得猶太人……;向軟弱的人我就作軟弱的人為要得軟弱的人。向什麼樣的人我就作什麼樣的人,無論如何總要救些人。」毫無疑問的,使徒保羅知道如何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哥林多前書9:19-22。
能夠為他人著想不但會防止你不必要地得罪人,而且亦保護你不致變得自私或犯重大的罪行。引致姦淫或其他罪行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貪婪,那便是說貪心地戀慕屬於別人的東西。但是你若置身於他人的地位便絕不會貪戀他的汽車,職位,妻子或其他的財物。你若擁有這些東西便絕不想喪失它們,對嗎?——申命記5:21。
當然為他人設想的意思並不是說你在和那些不配的人相交時應當過分地受情感所操縱。這意思亦不是說當你有責任或為別人的好處必須嚴厲地斥責某一個人時卻不這樣做。你應該關心他人的福利,正如你關心自己的福利一般。
總言之,為他人設想可以大大地促進你與他人之間的友善關係,並且幫助你行正事。這正是耶穌所說的話的意思:「所以無論何事,你們願意人怎樣帶你們,你們也要怎樣待人,因為這就是律法和先知的道理。」——馬太福音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