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教會怎樣籌款?
一個家庭,一間商店或一個政府都需要金錢才能維持下去。維持一個宗教組織也需要金錢。教會或廟堂籌款的辦法各有不同。你的教會用什麼方法呢?更重要的是:上帝的道聖經指示哪一種方法才是正當呢?
許多宗教最喜歡用的籌款辦法包括教會聚餐,點心及舊衣物拍賣,賣物會或甚至烤肉野餐等。當然這些活動的本身並沒有不妥的地方,但將其用來作教會籌款的方法,自然使基督徒想知道聖經以前有沒有提及或支持以這些活動作籌款之用。我們找不到任何這樣的記載,因為耶穌和他的使徒從沒有發起過這些籌款的辦法。事實上,耶穌曾免費地供應幾千人的午餐。——馬可福音6:35-44;8:1-9。
有些教會則用賭博性的娛樂辦法,例如賓果遊戲,彩票,獎券等,來籌款。當有些教友讀到報章刊載「警局禁止教會發行彩票」,「慈善『輪盤』被沒收」,等新聞標題時,一定會為之震驚不已。有些人可能不願把這種活動算作賭博。在他們看來只要這種玩意與教會工作有關便絕不會向人暗示任何不道德的事。他們可能以為「這些事並無害處,因為所籌得的款項並不是用來飽某些個人的私囊的」。但是我們若細想一下便會看出有的人受到了損害,至少在金錢上有損失。既然這些計劃目的均旨在為教會籌款,贏錢的當然是教會。既然有贏錢的就必定有輸錢的——參加賭博性遊戲的人。這種賭博能幫助參加的人在家庭裡和其它的地方負起他的經濟義務嗎?他也許認為這只是他對教會負起責任的方法之一。但是他卻隨時都按照著自己的經濟能力來捐獻給教會。這往往要看他的動機究竟是在捐獻中求得娛樂刺激抑或像聖經所嘉許的要得著施予的快樂而定。(使徒行傳20:35)當然我們除了經濟上的義務外,還要考慮到其他的責任。人加入教會為了要與上帝親近。但是坦白地說來,用賭博來籌款真的能使人與上帝更接近嗎?上帝斥責那些「給時運之神擺筵席」的人。——以賽亞書65:11。
有些教會則僱用職業的籌款專家,利用最新的各種推銷技巧來迫使教友獻出更多的捐款。美國甚至還有一些所謂動機研究學會登報願意以高價把「心理的攻術」賣給教會的牧師。但教友們若知道了每個星期日他們都是牧師們所施之「技巧」和「攻術」的對象時,他們會有什麼感覺呢?他們或者會肯捐輸出來,但是他們是甘心樂意的施予者嗎?
經營企業
更有些教會藉著經營某些生意來籌款。例如美國威斯康辛州,米窩基的《新聞報》在1962年的二月二十五日報導「教會在商業上『大賺其錢。』」又云「許多教堂在許多種非宗教性的企業,從停車場以至釀酒廠投資經營已獲利甚豐。」在這些標題之下,這份《新聞報》接著又說:
「就在紐澤西一家規模宏大的遊樂場門外,有一個黑衣修女坐在一張摺椅上,對每一個將一枚錢幣投入她懷裡的雪茄煙盒的行人說一聲親熱的『願上帝祝福你。』她並不以求乞為恥。但是她所求的若是金錢,真正地賺大錢的話,她所用的謙卑的方法和1962年間教會賺錢的方法之不協調對照就好像是她的低聲祝福與汽聲風琴強大響亮的彈奏聲一樣不調和。……例如她大可以買下一塊停車場,或一家飯店,或一間公寓,或一個煤礦而為她的教堂賺得不少錢。……或者她可以製出精美的糖果或烘焙可口的麵包,或[釀造]新的白蘭地酒……這些都只不過是今日全國各地教堂所經營的許多賺錢生意門徑之幾種而已。」
但是宗教的活動是否需要靠經營生意賺錢來維持呢?一個基督徒經營一種商業生意當然絕沒有什麼不對的地方。使徒保羅和早期的基督徒在需要的時候曾靠做生意來賺錢。但是他們所需要的是什麼呢?就是他們個人生活所需的東西,這樣他們才能維持生計繼續作為宣揚上帝的道的活躍傳道員。第一世紀的基督徒教會本身則從來未曾為了維持自己而經營俗世的商業。耶穌沒有認為他需要籌集一筆經費來推行他的傳道工作。當一個年青富有的統治者來請教他上帝的條件時,耶穌並沒有告訴他,他應該去投資營利以增加他的財富好捐出來推行傳道工作。反之耶穌告訴他,最好他能撇棄一切物質財富的纏累而獻身作為耶穌的門徒從事傳道的工作。——馬太福音6:19,20;19:16-25。
邀請抑或乞求
這是我們借用米窩基《新聞報》所說關於一個修女為她的教會求乞的標題。曼徹斯特《監護者》宗教欄的編輯萊特有一次說當他放棄他幹了二十年的教區教士一職時,他曾歡呼兩次。其中一次的歡呼是慶祝他不再向人乞求金錢了。他為教會乞求金錢方法之一無疑是把捐款盤在會眾中傳遞。通常人並不以為這是求乞,但其意義實與求乞無異。
這種的籌款往往以郵函的方式來作成,例如葛理翰發出許多明信片懇求人資助其佈道大會入不敷出之數。美國南部一個受難神父傳道會發出的一封信這樣地開始說:「親愛的朋友:你曾經不得不向人求乞嗎?願神佑你永不致如此。這是一件最不愉快的事——時常遭受到粗魯的拒絕,刻薄尖酸的揶揄或根本不理睬。然而我們卻必須乞求。傳道會的教士們為了基督而求乞。」
但是我們能夠想像得出上帝的工作竟陷於如此的困境以至他的僕人必須求乞才可以維持它嗎?為上帝求乞是合情理的嗎?為一個擁有整個宇宙擁有「千山上的牲畜」的上帝而求乞豈是合宜呢?在摩西律法下祭司和利未人從未需要求乞過。在尼希米的日子,以色列人未能足夠正當地供應聖殿的崇拜的費用,利未人遂到田地裡工作,維持自己的生活。——詩篇50:10-12;申命記12:19;尼希米記13:10。
同樣的原則也適用於耶穌使徒的日子。當其他的基督徒未能維持使徒保羅的生計讓他從事傳道活動時他便去製造帳棚。遵照著耶穌所訂的原則「施比受更為有福」而行事,保羅為基督徒立下了一個榜樣。——使徒行傳18:3;20:34,35;哥林多前書11:1。
十分一奉獻
也許你的教會籌款的方法是藉著教友十分一的奉獻。有些較小的教派,如安息日會和摩門教派,早就採用了十分一奉獻的制度,至今日天主教和基督新教都有採用這種制度的趨勢。美國羅馬天主教所出版的一份週刊,《星期日訪者》特別熱心鼓吹這件事。一位約瑟潘恩「神父」說:「這是神的計劃,不是人的安排,使每個賺錢的人把十分一的收入獻出,……假如我們懷疑十分一的奉獻是否公平,我們就等於懷疑上帝的智慧了。」他說不管這家庭人數的多寡或入息多少每個家庭都應該把全部收入的十分一捐出來給教會。
但是十分一奉獻真的是神的「計劃」嗎?羅馬天主教的神學家,加拿大多倫多聖米迦勒大學的神學教授本威說不是的。他並且說這樣的見解是很危險的,「因為這不僅宣揚錯誤的道理,而且迫使人的良心作偽,並引起痛苦和反感。祇適用於古代以色列國的神聖教訓已被廢棄,……基督徒已不在摩西律法之下。我們不須再守割禮,十分一奉獻和其他的律例。十分一奉獻是基督教會的規律嗎?答案很簡單。不是。」但在十六世紀舉行的天主教天倫特會議卻甚至認為不捐納十分一的人應該被逐出教會。
在論到羅馬天主教對十分一奉獻一事的教訓方面,本威可能錯了,但他對聖經在十分一奉獻的見解卻是正確的。當耶穌基督藉著他的死廢掉「那記在律法上的規條」時,他也廢掉了十分一奉獻的規例。——以弗所書2:14,15;羅馬書6:14。
假如基督徒必須遵守十分一奉獻的規律,那末在希臘文聖經中便應該至少有對此有所提示的訓示,但我們找不到絲毫這樣的提示。雖然在整本聖經內提及十分一奉獻共有四十次,在所謂的新約內卻只有三次論及它。
這三次中的第一次是耶穌提及的,他說:「你們這假冒為善的文士和法利賽人有禍了。因為你們……獻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要的事就是公義,憐憫,信實,反倒不行了。」另一次提及它的地方是耶穌的比喻中記載一個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說:「我一個禮拜禁食兩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第三次是在希伯來書中保羅討論到十分一奉獻,用以表示耶穌的祭司職位遠較優越尊貴,而不是說基督徒需要納十分之一的捐輸。——馬太福音23:23;路加福音11:42;18:12;希伯來書7:4-9。
我們只需細心思考這問題便可知道基督徒的工作並不應靠十分一奉獻來維持。基督徒的工作是基於愛心的,而愛並不是以百分率來計算的。一個真正愛妻子的丈夫並不需要一條律則規定他以多少錢來供養妻子。同樣地一個真正愛丈夫的妻子,也不會不管丈夫能否辦得到而一定要他把入息的百分之幾交給她。上帝遠較最賢良的妻子更為偉大合理得多。
此外,十分一奉獻並不是時常都是一個完全公平的安排。由於現今經濟情況的不均衡,捐出入息的十分一對一個人說來可能不當作一回事,在他是毫不吃力的事,但對另外一個人說來則可能是一個沉重的負累。因此,在一方面,捐出入息的十分一並不一定就是不自私的表現,而另一方面它則可能成為一項壓榨人的苛求和負累。
所以,無疑地,十分一奉獻並不是早期基督徒教義之一。在以色列的日子這是上帝規例的一部分,而且是一個完全公平的安排。首先,每一個以色列人公平地獲得一塊田地,即使他喪失這塊土地,律法規定在到了禧年時可以歸回原主。此外十分一的奉獻是主要歸與利未人的,因為他們沒有承受任何地土。但這種情況並不存在於基督徒的組織中。因此我們亦找不到在使徒的日子基督徒教會中有十分一奉獻的安排。《宗教與倫理百科全書》說:「十分一奉獻的規律經過幾個世紀都沒有再設立……直至第四世紀的時候根本很少聽到有人提及它……伊皮芬尼斯謂十分一奉獻如割禮一樣不再縛束信徒。」(第十二卷348頁)然而正如使徒保羅預言,隨著純真的信仰的墮落,基督教會在籌款以維持傳揚好消息的工作開支方面亦走入了歧途。雖然如此,事實上直至第六世紀才有些教會會議將十分一奉獻規定為必須的,而遲至第八世紀,查理曼大帝才把十分一奉獻制定為神聖羅馬帝國的律法。
不過甚至在古代,設置一個捐獻箱或櫃亦是十分合適的方法。約沙法王和大祭司耶何耶大便把這樣的櫃子放在聖殿裡。在耶穌的日子也有設置這種捐獻櫃,今日耶和華見證人在他們的王國聚會所也採用同樣的方法。他們在聚會所後面放一個或兩個捐獻箱,每個人均可以把樂意捐輸的金錢放進去,而不會有任何被迫或勉強的感覺。——列王紀下12:9,10;路加福音21:1。
我們若具有真正的基督徒精神,便不需要任何其他的東西;也不必採用本文所討論的各種籌款活動。所需要的乃是更努力去教導人關於上帝的品質,他的智慧,仁愛,公平和能力,並教導他們認識他要辯正洗雪他的聖名,並在地上建立樂園的旨意。我們也不要忽略上帝愛子和敬畏上帝的人所表現的那種不自私的施予。這樣的教導會使被教的人產生一種自然的共鳴。正如使徒保羅說:「人若有願作的心,必蒙悅納,乃是照他所有的,並不是照他所無的。」——哥林多後書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