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受苦為樂
1.以賽亞書第53章應驗在誰身上?我們可以怎樣證明這點?
耶和華感示以賽亞寫下許多關於他的僕人,彌賽亞基督耶穌,的預言。以賽亞書五十三章的整章均論及彌賽亞如何受苦、死亡和被人埋葬。由於希臘文聖經曾多次引用這章書,一般人均承認這些預言應驗在耶穌身上。例如約翰在約翰福音12:37,38引用以賽亞書53:1的話,路加福音22:37則報導耶穌將以賽亞書53:12的一句話應用在自己身上。
2.(甲)讀者可能從以賽亞書53:10獲得什麼錯誤的結論?(乙)若想對任何經文獲得正確的了解,我們均必須服從什麼律則?
2 在以賽亞書53:1。我們讀到:「耶和華卻喜悅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像基督教國的宗教導師時常所行一般,一個批評家或評論家可能喊道,「一個多麼殘忍的神,竟然喜歡壓傷自己的兒子!」可是我們必須記得,我們若想了解上帝的道的任何一部分,極重要的一件事是仔細看看上下文。不但要考慮一下經文的背景,同時也要考慮到其他有關的經文,因為一節經文的真正解釋是必定會與其他經文完全一致而毫無衝突的。由於一般人均沒有遵守這個指導性的原則,以致他們提出了許多使聖經看來自相矛盾的謬誤解釋。
3.(甲)為了使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得以成就,他必須先怎樣行?(乙)為什麼耶和華可以喜悅壓傷他的僕人?
3 在這個事例上,我們若將整節經文讀一讀便會獲得一些令人感興趣的提示:「耶和華卻喜悅將他壓傷,使他受痛苦。耶和華以他為贖罪祭,他必看見後裔,並且延長年日;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手中亨通。」(以賽亞書53:10)這節經文兩次提及「喜悅」一詞,你留意到兩者之間的關係嗎?我們不能將兩者分開。「耶和華所喜悅的事」集中於他的王國之上。這王國會使他的旨意或美意完全實現。可是上帝必須首先以一種能滿足他的公平標準的方式將人從遺傳所得的罪除去。這會使一切感激地接受這項仁慈安排的人有機會在上帝面前恢復一個公義的地位。亞當的後代中沒有一個能作這樣一項安排。因此耶和華派他的忠僕,他的兒子,到地上來,成為一個「相稱的贖價」。不錯,基督「一次被獻,擔當了多人的罪。」再者,上帝的美意是要產生一個飽受試煉具備資格的忠僕去達成他的王國的一切美好目標。這會牽涉到一位君王和一個能為人類代求的大祭司的種種職責在內。誰比那『為普天下人的罪作了挽回祭的義者』更有資格擔任這件工作呢?為了使他成為「完全」而足以勝任如此重大的職位,他必須受到徹底的考驗。他「因所受的苦難學了順從。」既然這件事有一個如此美好可喜的目標,這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為什麼『耶和華喜悅將他的僕人壓傷。』這並不是只求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正如我們會在以後更清楚看出,「手段」本身雖然造成痛苦,卻是十分有益的。——提摩太前書2:6;希伯來書9:28;約翰一書2:2;希伯來書5:8-10;羅馬書3:25,23。
4.上下文怎樣進一步支持這種看法?
4 可是,讓我們看看進一步查考上下文可以怎樣證實以上的經文及評論,同時表明耶和華的僕人必定會對事情的結果深感滿足。「他必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看許多人因認識我的義僕得稱為義,並且他要擔當他們的罪孽。……他卻擔當多人的罪,又為罪犯代求。」——以賽亞書53:11,12。
5.關於耶穌自己對受苦的看法,有些什麼問題發生?
5 雖然我們同意耶和華感示人預言他喜悅為他的僕人訂下所行的途徑及讓他的僕人受苦,我們卻可能想知道僕人本身對事情的看法如何。他受苦是出於無奈的嗎?上帝的忠僕耶穌在開始傳道時已知道他會受到怎樣的痛苦嗎?他預先知道他會備受艱辛、死於非命嗎?若然,他曾表示過他對這件事所懷的內心感覺和態度嗎?
6.在考慮耶穌的背境時,我們獲悉什麼?
6 在看看耶穌自己怎樣說之前,我們知道耶穌像提摩太一樣自幼便受到聖經的教育;不但如此,他也具有完美的記憶力而能夠記得所有的教訓。他會獲悉天使在他母親受孕時對後者所說的話,以及西面在上帝感示之下預言馬利亞的心會因為他而「被刀刺透」。在他十二歲時,他所說的話表明他的心思頭腦完全集中在他的天父和他父的殿之上。(提摩太後書3:15;路加福音1:30-35;2:34,35,49)他到約翰處受浸時,甚至很可能在此之前很久,他已意識到他降世的目的是要獻上一個全備的贖罪祭以應驗以色列人在律法之下所獻祭牲的意義。像聖經所預言一般,他對上帝說:「我的上帝阿,我樂意照你的旨意行。」(詩篇40:6-8;請也參看希伯來書10:5-9)他體會到施洗約翰介紹他時所說的話的含意:「看哪,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在他從事傳道工作的初期,他在首次潔淨他父的殿時已表示他會死於非命及在後來會復活。在他的傳道工作行將結束時,他對上述問題提出了很明確的答案;這些答案無疑值得我們仔細考慮。——約翰福音1:29;2:18-22。
耶穌的態度
7.當希臘人求見耶穌時,他的反應如何?為什麼?
7 知道這種背境之後,我們可以體會到耶穌對安得烈和腓力所說的話含有什麼深刻的意義。這件事發生於耶穌以君王的身分進入耶路撒冷之後;當時耶穌的行動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同時也使法利賽人大為不悅。有些到耶路撒冷守逾越節的希臘人求見耶穌。(約翰福音12:20-22)但是耶穌知道在幾日之後的逾越節,他必須面對和忍受聖經說會臨到他身上的極度痛苦,最後被人釘死於受苦柱上。所以當時絕不是討好群眾或滿足別人的好奇心的時候。反之,他以短短的幾句話向安得烈和腓力透露他究竟會有什麼遭遇,以及他對這件事的看法和感覺;他也同時提及對我們每個人均有影響的若干基本原則。以下便是耶穌所說的話:
8.耶穌在對安得烈和腓力所作的解釋中怎樣說?
8 「『人子得榮耀的時候到了。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死了,就結出許多子粒來。愛惜自己生命的,就失喪生命;在這世上恨惡自己生命的,就要保守生命到永生。若有人服事我,就當跟從我;我在那裡,服事我的人也要在那裡。若有人服事我,我父必尊重他。我現在心裡憂愁,我說什麼才好呢?父阿,救我脫離這時候;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父阿,願你榮耀你的名,當時就有聲音從天上來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約翰福音12:23-28。
9.耶穌怎樣表明他完全同意上帝對他既定的旨意?
9 無可置疑地,耶穌深知他會有什麼遭遇。他可以預先嘗到詩篇116:3這段具有預言性的話的滋味:「死亡的繩索纏繞我,陰間的痛苦抓住我。我遭遇患難愁苦。」他是否覺得,若能夠避免這些痛苦就好了呢?不,反之正如他說:「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他對整件事的每一部分均完全同意。他在以上所說的話自始至終均清楚表明這點;他首先提及自己得榮耀,然後以榮耀他天父的名作為結論。他立即聽到天父發言證實了這件關係最重大的事,說:「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還要再榮耀。」耶穌無疑從這項宣布獲得多大的力量和安慰!在耶穌從事傳道工作的期間,他自始至終均決心跟從上帝為他所規定的途徑。最初約翰不願為他施浸,但他克服了約翰的異議;最後當他在地上的日子行將結束時,他「定意向耶路撒冷去。」在這方面他再次獲得直接的神奇證據表明他的行徑是天父所嘉許的。他證明他的態度正如詩篇116篇所預言一般:「我要在他眾民面前……向耶和華還我的願。」——馬太福音3:13-17;路加福音9:28-35,51;詩篇116:14,18。
10.耶穌怎樣將關於一粒麥子的比喻應用在自已身上?
10 接著請留意耶穌在約翰福音12:24,25所提出的良好推理和適當比喻,解釋他為什麼必須犧牲生命。一粒麥子必須落在地裡死去才能結出許多麥子來。這個比喻對耶穌含有一種特別的意義。他若違背天父的旨意,自私地企圖保全自己的性命,他便會失去他的生命。再者,這樣他只能為別人帶來短暫的裨益而已。可是,他若甘願按照偉大的撒種者耶和華的旨意「在這世上」犧牲自己的生命,他非但能夠在上帝的新規制裡「保守生命到永生,」同時也能夠成為無數其他的人的『永在之父』。正如保羅說:「基督死了,又活了,為要作死人並活人的主。」——以賽亞書9:6;羅馬書14:9。
11.在這方面,我們怎麼知道耶穌並非僅想到自己?
11 可是,從耶穌接著在約翰福音12:26論及服事他的人的話看來,顯然、他並非僅是想到他自己。誠然,他知道自己會在受苦柱上犧牲生命死去,而這項犧牲會具有非常獨特的生命。但是他也知道他的天父定意要他有一些緊緊跟隨他腳蹤的親密門徒。他會邀請這些人也像他一樣踏上一條捨己的途徑,背起受苦柱而不斷跟從他。耶穌在變形之前不久所說的話(各福音執筆者對這段話所作的記錄差不多完全相同)足以證實這點:「若有人要跟從我,就當捨己,背起他的[受苦柱]來跟從我。因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喪掉生命;凡為我喪掉生命的,必得著生命。」——馬太福音16:24-27;馬可福音8:34-38;路加福音9:23-26。
12.(甲)保羅怎樣描述耶穌所懷的態度?(乙)然後保羅指出這帶來什麼好結果?
12 保羅曾對一切跟從耶穌的人提出一項有力的呼籲,請留意他對基督耶穌的態度所作的感人描述。請也留意保羅怎樣表明。直接由於基督受苦的結果,「耶和華所喜悅的事必在他[基督]手中亨通。」(以賽亞書53:10)保羅寫道:「你們要持有和基督耶穌一樣的態度。他雖然具有上帝的形象,卻絲毫沒有想到以僭奪的手段使自己與上帝同等。不,他反而虛己取了奴僕的形象,成為人的樣式。不但如此,當他見到自己成為人的樣式時,便卑屈自己,順從到死而後已,不錯,死在一條受苦柱上。就是為了這緣故,上帝將他升到一個更高的位置,慈愛地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以上的名,以便在耶穌的名裡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無不屈膝,眾口無不公認耶穌基督是主,使榮耀歸於父上帝。」——腓立比書2:5-11,《新世》。
13.為了養成和保持正確的態度,耶穌須要怎樣行?
13 我們怎樣才能養成和保持耶穌的一生證明他所具有的態度呢?耶穌本人怎樣在腦中和心裡保持如此良好的態度呢?答案無疑是,他很留心對影響到他的生活和傳道工作的每一件事均持有正確的觀點。藉著徹底吸收他天父的道,他能夠獲得這種正確的觀點,正如聖經所預言一般:「你的律法在我心裡。」由於這緣故,他能夠在開始他的傳道工作及踏上他那艱苦的途徑時對上帝說:「我的上帝阿,我樂意照你的旨意行。」——詩篇40:8。
14.(甲)對我們說來也一樣嗎?(乙)在夏娃的事例上,她怎樣獲得錯誤的觀點?這導致什麼惡劣的態度?
14 對我們說來也一樣。我們若想養成和保持正確的態度就必須具有正確的觀點。反過來說,錯誤的觀點(即使懷有這樣觀點的人是誠懇的)則很可能導致錯誤的態度。夏娃便有這樣的遭遇。「上帝吩咐[男人]說:『園中各樣樹上的果子,你可以隨意吃。』」請留意上帝的這段話將他的慷慨大度表現無遺。但是他接著指出一個例外:「只是分別善惡樹上的果子,你不可吃,因為你吃的日子必定死。」現在請留意撒但通過蛇所說的話:「蛇對女人說:『上帝豈是真說不許你們吃園中所有樹上的果子麼?』」他的話正好和上帝所說的相反!撒但以問題方式所作的暗示其實是第一個謊言;這提出一個錯誤的觀點及形成一種懷疑的氣氛,同時導至第一個直接的謊言:「你們不一定死。」(創世記2:16,17;3:1-5)夏娃容許自己受蛇所愚,以致很快便形成一種惡劣的態度而「陷在罪裡」。我們應該以此為前車之鑑而保持警惕,正如保羅指出。「我只怕你們的心或偏於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純一清潔的心,就像蛇用詭詐誘惑了夏娃一樣。」——提摩太前書2:14;哥林多後書11:3。
樂於與基督一同受苦
15.以賽亞書第53章怎樣表明對上帝的僕人所懷的兩種不同觀點?
15 在牽涉到受苦的事上我們特別需要這個警告,因為一般人通常將受苦視為一件避之唯恐不及的事。這便是以賽亞書53章的主要論點。一個飽經痛苦的彌賽亞嗎?猶太人在當時和今日均不肯接受這樣的一位彌賽亞。「他被藐視,被人厭棄,多受痛苦,常經憂患。……我們卻以為他受責罰,被上帝擊打苦待了。」(以賽亞書53:3,4)他們從一種自私、屬人的觀點去看彌賽亞,結果導致一種仇視,甚至殺人的態度。但在另一方面,我們若認識耶和華的觀點,了解他為什麼喜歡見到他的兒子甘心犧牲和受苦,我們便會得益不淺。我們可以深懷感激地說:「他誠然擔當我們的憂患,背棄我們的痛苦;……他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以賽亞書53:4-6。
16.(甲)為什麼基督的教會必須與基督一同受苦?(乙)為什麼我們在受管教時不應感覺灰心?
16 可是,組成基督教會的人不但可以從基督所受的苦難得益,同時也被邀與基督一同受苦。事實上他們必須如此行。正如保羅解釋:「領許多的兒子進榮耀裡去,使救他們的元帥因受苦難得以完全,本是合宜的。」再者,「他凡事該與他的弟兄相同,為要在上帝的事上成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他自己既然被試探而受苦,就能搭救被試探的人。」(希伯來書2:10,17,18)不錯,所有與這位「元帥」一同在天上作君王與祭司的人藉著類似的試煉「得以完全」無疑是十分適當和必需的。(啟示錄20:6)這種猛烈的考驗牽涉到壓力、管教、堅忍、潔淨和鍛鍊,這一切都需要人忍受若干痛苦。正如保羅後來說:「[要]存心忍耐,奔那擺在我們前頭的路程,仰望為我們信心創始成終的耶穌。」然後他強調正確的觀點:「『不可輕看主[耶和華]的管教,被他責備的時候也不可灰心;因為主[耶和華]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凡管教的事,當時不覺得快樂,反覺得愁苦;後來卻為那經煉過的人結出平安的果子,就是義。」——希伯來書12:1-11。
17.雅各和彼得怎樣證實這點?
17 另一個聖經執筆者雅各也證實這點,說:「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因為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完備,毫無缺乏。」(雅各書1:2-4)我們不是為了試煉本身而喜樂;反之,我們若以正當的方式忍受試煉,這樣行所導致的結果無疑足以令人喜樂。彼得在他所寫的第一封中也證實這點他首先提出警告:「你們中間卻不可有人因為殺人、偷竊、作惡、好管閒事而受苦。」然後他勸勉說:「那照上帝旨意受苦的人要一心為善,將自己[的生命]交與那信實的造化之主。」——彼得前書1:6,7;4:15,19。
18.保羅怎樣「補滿基督患難的欠缺」?
18 顯然上帝預知並預定基督和他的教會需要受多少痛苦艱辛。保羅表示他很樂於忍受他份內的苦難,正如他說:「現在我為你們受苦,倒覺歡樂,並且為基督的身體,就是為教會,要在我肉身上補滿基督患難的欠缺。」他本人的事跡證明他受過多少苦楚。(歌羅西書1:24;哥林多後書11:23-27)他絕沒有對此感覺意外,因為我們知道主耶穌曾對亞拿尼亞說:「我也要指示他[保羅],為我的名必須受許多苦難。」——使徒行傳9:16。
19.目前「大群」「另外的羊」也須要受苦嗎?為什麼?
19 雖然上述的經文主要應用在基督的教會身上,它們所含的基本原則其實對目前「大群」「另外的羊」也適用。苦難的大部分來自撒但的世界對基督徒所作的反對。這個世界的末日愈近,它的反對亦愈甚。正如耶穌對他的門徒說:「你們又要為我的名被萬民恨惡」然後補充說:「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他接著說出關於綿羊和山羊的比喻,表明「綿羊」便是公開支持基督的「弟兄」,並在後者飢餓、有病及受關禁時予以援手的人。——馬太福音24:9-13;25:35-40。
20.基督徒對疾病等所造成的痛苦應該懷有什麼看法?
20 根據聖經對受苦的看法,我們可以將疾病、親者去世和世人共同經歷的其他不幸所促成的痛苦憂傷也包括在內嗎?可以,如果我們將此視為鍛鍊更大的堅忍、信心和忠誠的機會。聖經為基督徒所訂的律則是,「你們或吃或喝,無論作什麼,都要為榮耀上帝而行」;這將日常生活的一切事均包括在內。(哥林多前書10:31)因此,根據這條原則,這一切痛苦給我們一個大好機會在撒但引起的重大爭論中支持上帝。——約伯記1:8-11;2:3-5。
21.集體地及個別地,我們可以怎樣以受苦為樂?
21 所以我們可以學會怎樣以受苦為樂,無論從集體抑或個別的角度去看。集體地說來,我們很欣幸能夠生活在耶和華施行審判的日子。通過他那「立約的使者,」他對受膏的餘民有「如煉金之人的火,如漂布之人的鹼」一般;他藉此實現了他的應許,使他們「憑公義獻供物給耶和華。」個別地說來,你可以像約伯一樣學會「能受苦能忍耐」;不但如此,你更可以實際體驗到耶和華是「滿心憐憫,大有慈悲」的。——瑪拉基書3:1-4;雅各書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