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領,族長
(Chieftain)
居於領導地位的男子,比如部族或宗族的首領。聖經譯者把希伯來語na·siʼʹ(納西)譯作「王子」「領袖」「統治者」「首領」「族長」等不同的意思。(見領袖,貴族,王子)「納西」這個詞除了用來指以色列十二宗族或部族的族長(民1:16;書22:14),也用來指以實瑪利所產生的十二宗族的族長(創17:20;25:16)。所羅門王和西底家王也曾被冠以「納西」這個頭銜,即領袖或首領。(王上11:34;結21:25)赫人稱亞伯拉罕為「上帝手下的要人」,或作大能的首領,也許顯示了他們對亞伯拉罕的敬重。(創23:6,Rbi8 腳注)
在摩西的日子,眾首領在崇拜方面帶頭,在摩西、祭司和耶和華面前代表人民。摩西每個部族(除了利未部族之外)挑選一個首領去窺探應許之地。十個不忠的探子回來報告壞消息,大大動搖了民眾的信心。(民13:2-16,25-33)以色列人的250個首領跟從可拉叛變,企圖從亞倫家手上奪取祭司的職分。(民16:2,10,17,35)以色列人跟基遍人立約時,眾首領也參與其事。(書9:15,18)約書亞帶領以色列人進入迦南地,打敗列國以後,負責分配土地的就是以色列人當中的首領。(民34:18;書14:1)亞倫的兒子以利亞撒被立為利未部族中各宗族首領的領袖,成為「眾首領中的首領」。(民3:32)所羅門王召集所有部族首領到耶路撒冷,然後才把約櫃抬進新建成的聖殿裡去。(王上8:1)
以色列人要尊重首領,不可咒罵他們。(出22:28)使徒保羅被押到公議會受審時,大祭司亞拿尼亞吩咐站在保羅旁邊的人打他的嘴巴,保羅不知道下令的人是大祭司,就對他說:「你這道粉飾的牆,上帝要打你。」後來保羅知道了對方的身份,就說:「弟兄們,我不知道他是大祭司。經上記著說:『不可侮辱人民的官長。』」(徒23:1-5)
雖然首領應該受人尊重,但他們也得服從上帝的律法。他們干犯了律法,就得按照律法的規定贖罪。由於首領身負重責,言行榜樣對民眾有很大影響,因此他們要是無意中違反了上帝的誡命,就得獻上跟民眾不同的贖罪祭。大祭司得獻上一頭公牛犢,首領得獻上一頭公山羊。至於其他人,他們可以獻上一頭母山羊或一頭母綿羊。(利4:3,22,23,27,28,32)
以西結所見的異象 在以西結書44至48章的預言裡,以西結提到一個首領。在異象裡,以西結描述了一個行政區,東邊以約旦河和死海為界,西邊則以地中海為界。跟這塊地的南北疆界平行的,是以色列各部族分得的土地。這塊地當中有一個區域,稱為「獻出來的整個區域」,長寬都是2萬5000肘尺(13公里;8英里),分為三部分:北面是非祭司的利未人的分地,中間是耶和華的聖所,最南面是一座城。(見肘尺;聖區)治理這座城的顯然就是上文談到的「首領」。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異象裡,城跟聖殿(即聖所)是分開的。另外,既然這個「首領」要祭司「替他獻上全燒祭和交誼祭」,可見他本人不是祭司。(結46:2)因此,以西結在異象中看見的城,顯然不是預表天上的王國;耶穌基督和他的門徒會在天上的王國裡一起做君王和祭司。看來這個城預表由天上王國督導的一個地上管理安排。由此推斷,異象中的「首領」是指在地上被立為「領袖」的人,他們是天上政府的代表。(詩45:16;賽3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