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猶太教——通過聖經與傳統尋求真神
1,2.(甲)有些什麼著名的猶太人曾經影響到歷史與文化的發展?(乙)也許有人會提出什麼問題?
摩西、耶穌、馬勒、馬克思、弗洛伊德、愛因斯坦——他們大家有什麼共通之點?他們全都是猶太人,而且各以不同的方式影響到人類的歷史與文化。顯然,數千年來猶太人都值得我們留意。聖經本身就足以證明這件事。
2 與別的古代宗教和文化不同,猶太教是根源於歷史而非基於神話的。不過,也許有人會問:猶太人只是個少數民族,在普世50億以上的人口中只佔1800萬而已,我們為什麼要對他們的宗教——猶太教——感興趣呢?
何以猶太教令我們感興趣
3,4.(甲)希伯來文聖經含有些什麼資料?(乙)我們有什麼理由要考慮猶太的宗教及其根源?
3 理由之一是,猶太宗教的根源可以在歷史上追溯到4000年前,而且其他各大宗教都或多或少從它的聖典受惠。(可參看第220頁的附框。)第一世紀的猶太人耶穌(希伯來文讀成耶書亞)所創立的基督教是根源於希伯來文聖經的。正如古蘭經的內容顯示,伊斯蘭教也從這部聖典受惠不少。(古蘭經2:49-57;32:23,24)因此,我們查考猶太的宗教,同時也可以一併查考其他數以百計的宗教和教派的根源。
4 第二個重要理由是,在人類尋求真神方面,猶太人的宗教提供一項關係重大的連繫。據希伯來文聖經所載,猶太人的祖宗亞伯蘭在差不多4000年前已崇拜真神。a因此我們可以順理成章地問:猶太人和他們的信仰是怎樣發展的呢?——創世記17:18。
猶太人的起源如何?
5,6.簡言之,猶太人和他們的名字的歷史起源如何?
5 概括來說,猶太人是閃族的一個古老分支,所說的語言是希伯來語。(創世記10:1,21-32;歷代志上1:17-28,34;2:1,2)將近4000年前,猶太人的祖宗亞伯蘭從蘇美爾的迦勒底人繁華都市吾珥遷居迦南地。上帝曾論及這塊土地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創世記11:31-12:7)聖經在創世記14:13將他稱為「希伯來人亞伯蘭」,但後來他的名字改為亞伯拉罕。(創世記17:4-6)猶太人的世系開始於亞伯拉罕和他的兒子以撒及孫兒雅各,雅各後來更名為以色列。(創世記32:27-29)以色列有12個兒子,分別成為以色列族12支派的創立人。其中之一是猶大,『猶太人』一詞便源於猶大這個名字。——列王紀下16:6。
6 後來,『猶太人』一詞被用來稱呼所有以色列人而不是僅指猶大的子孫。(以斯帖記3:6;9:20)由於猶太人的家譜在公元70年羅馬人把耶路撒冷夷為平地時全部被毀,今日的猶太人誰也無法確定自己是出自哪個支派。可是,數千年來,古代的猶太宗教經歷到若干發展和改變。今日猶太教受到以色列共和國的猶太人和散布世界各地的海外猶太人所信奉。這個宗教以什麼為根據呢?
摩西、律法和一個國家
7.上帝對亞伯拉罕起了什麼誓?原因何在?
7 公元前1943年,b上帝揀選了亞伯蘭作為他的特別僕人,後來上帝更對亞伯蘭起了一個嚴肅的誓,因為他忠貞不二地甘願把自己的兒子以撒獻作祭物,雖然這項獻祭行動並沒有完全執行。(創世記12:1-3;22:1-14)上帝在誓言中說:「耶和華說:『你既行了這事,不留下你的兒子,就是你獨生的兒子,我便指著自己起誓說:……我必賜大福給你;……我必叫你的子孫多起來,如同天上的星;……地上萬國都必因你的後裔(「種子」,《新世》)得福,因為你聽從了我的話。』」後來上帝也對亞伯拉罕的兒子和孫子重申這個誓言,一直延續至猶大和大衛的家系。認為有一位身為個體的上帝直接與人類交往——這種嚴格的一神觀念在上古世界是獨一無二的。這種一神信仰構成了猶太宗教的基礎。——創世記22:15-18;26:3-5;28:13-15;詩篇89:3,4,28,29,35,36。
8.摩西是誰?他在以色列擔任什麼角色?
8 為了實現對亞伯拉罕所作的應許,上帝與亞伯拉罕的子孫訂立一個特別的約,藉此為一個國家的產生奠下基礎。這約是通過偉大的希伯來領袖摩西——上帝和以色列人之間的居間者——而設立的。摩西究竟是誰?為什麼他對猶太人如此重要?聖經的出埃及記告訴我們,摩西(在公元前1593年)出生於埃及,父母是以色列人,當時他們與其他以色列人一同為奴。摩西是「主所特選」的使者,為要帶領上帝的子民進入應許之地迦南以得享自由。(申命記6:23;34:10,英文《塔納克聖經新譯本》)摩西不但是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律法之約的居間者,而且還擔任他們的預言者、法官、領袖和歷史家的角色。——出埃及記2:1-3:22。
9,10.(甲)上帝通過摩西授予人的律法是什麼?(乙)十誡牽涉到生活的什麼方面?(丙)律法的約為以色列人帶來什麼義務?
9 以色列所接受的律法由十誡和600多條律法所構成,它們可說是日常行為準則和指南的大全。(參看第211頁的附框。)這些律法牽涉到俗事和聖事——身體和道德方面的規條以及對上帝的崇拜。
10 律法的約可說是一套宗教憲法,把族長們的信仰的形式和內容規劃出來。結果,亞伯拉罕的後代成為一個獻身事奉耶和華的國家。這樣,猶太的宗教遂開始具有明確的形式,猶太人則成為一個為了崇拜和事奉上帝而組織起來的國家。在出埃及記19:5,6,上帝應許他們說:「你們若實在聽從我的話,遵守我的約,……你們要歸我作祭司的國度,為聖潔的國民。」因此,以色列人會為了達成上帝的旨意而成為上帝的『選民』。可是,這約的應許是否會實現端視乎他們是否「聽從我的話」。這個獻了身的國家如今對上帝負有義務。由於這緣故,後來(在公元前第八世紀)上帝可以對猶太人說:「耶和華說:你們是我的見證,我所揀選的僕人。」——以賽亞書43:10,12。
設有祭司、預言者和君王的國家
11.祭司制度和王權是怎樣發展起來的?
11 以色列人仍在曠野向應許之地進發之際,上帝把摩西的長兄亞倫的家系立為祭司團。一個可搬運的巨大帳幕(會幕)成了以色列人崇拜和獻祭的中心。(出埃及記26-28章)過了相當時候,以色列人抵達應許之地迦南,並且奉上帝之命加以征服。(約書亞記1:2-6)最後,有一個王國在地上建立,出自猶大支派的大衛在公元前1077年登基為王。在他的統治之下,王權和祭司制度均在新的國家中心耶路撒冷確立起來。——撒母耳記上8:7。
12.上帝對大衛作了什麼應許?
12 大衛死後,他的兒子所羅門在耶路撒冷建造了一間華美的聖殿去代替會幕。由於上帝和大衛立了一個約,規定他的家系會執掌王權直至永遠,一般人均意識到有一位受膏的君王——彌賽亞——會有一天從大衛的家系興起。預言表示,通過這位彌賽亞君王,即應許的「種子」,以色列和地上萬族均可得享完美的統治。(創世記22:18,《新世》)這個希望由此生根,猶太宗教所具有的彌賽亞特徵遂更加明朗化。——撒母耳記下7:8-16;詩篇72:1-20;以賽亞書11:1-10;撒迦利亞書9:9,10。
13.上帝任用誰去糾正悖逆的以色列人?試舉例說明。
13 可是,猶太人容許自己受到迦南人和周遭其他國家的偽宗教所影響。結果,他們違反了與上帝的立約關係。為了糾正他們和引導他們改過自新,耶和華差遣一系列的預言者,把他的信息告訴人民。是故,預言成了猶太宗教的另一獨有特色,並且在希伯來文聖經中佔了頗多篇幅。事實上,希伯來文聖經中有18本書以預言者的名字為名。——以賽亞書1:4-17。
14.事實怎樣證明以色列的預言者所言不虛?
14 這些預言者中的佼佼者包括以賽亞、耶利米、以西結。他們都異口同聲提出警告,由於國人崇拜偶像,耶和華所施的懲罰行將來臨。懲罰果然在公元前607年臨到。由於以色列人變節叛道,耶和華容許當時的世界霸權巴比倫傾覆耶路撒冷,摧毀其中的聖殿,把國人擄去為奴。事實證明預言者的宣告千真萬確。在公元前第六世紀的大部分歲月裡,以色列人都流亡國外,共達70年之久。這是有史籍可稽的事實。——歷代志下36:20,21;耶利米書25:11,12;但以理書9:2。
15.(甲)一種新的崇拜方式怎樣在猶太人當中形成?(乙)猶太會堂對於在耶路撒冷進行的崇拜有什麼影響?
15 公元前539年,波斯王居魯士(古列)擊敗了巴比倫,並且允許猶太人歸回故土,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雖然有一批餘民響應呼召,但大多數猶太人卻仍然受巴比倫社會所影響。後來他們更受波斯文化所影響。結果,許多猶太人在中東和地中海一帶地方定居。在每個猶太社區都有一種新的崇拜方式出現,包括每個鎮邑的猶太會堂(意即猶太人的聚集中心)。自然,這種安排削弱了在耶路撒冷重建聖殿的必要。散處各方的猶太人現在真的是海外遺民了。——以斯拉記2:64,65。
猶太教披上希臘外衣出現
16,17.(甲)在公元前第四世紀,有什麼新的影響席捲地中海沿岸一帶?(乙)誰成為傳播希臘文化的工具?怎樣傳播?(丙)猶太教以什麼姿態在世界舞台上出現?
16 到了公元前第四世紀,猶太社會處於動盪不定的情況,以致被席捲地中海沿岸一帶的非猶太文化浪潮所淹沒。浪潮從希臘發出,猶太教也受到影響而以披上希臘外衣的新姿態出現。
17 公元前332年,希臘元帥亞歷山大大帝以快如閃電的手法征服了中東,在進入耶路撒冷時大受猶太人歡迎。c亞歷山大的繼承者秉承他的希臘化計劃,以希臘的語言、文化和哲學向帝國全境灌輸。結果,希臘與猶太的文化遂混雜起來而導致令人驚訝的結果。
18.(甲)為什麼把希伯來文聖經翻譯為希臘文《七十人譯本》是必需的?(乙)希臘文化的什麼方面對猶太人影響特別大?
18 僑居海外的猶太人開始說希臘語而不再說希伯來語。因此,在公元前第三世紀初期,第一本希伯來文聖經的希臘文譯本開始著手翻譯。這部譯本稱為《七十人譯本》。不少外邦人都藉著這部譯本得以熟悉和尊重猶太人的宗教,有些人甚至改信猶太教。d另一方面,猶太人也熟諳希臘思想,有些甚至成為哲學家。對猶太人來說,這是一件前所未見的新事。例證之一是公元第一世紀亞歷山大城的斐洛(Philo),他試圖從希臘哲學的角度去解釋猶太教,彷彿這兩件事在表達最高的真理方面殊途同歸一般。
19.一個猶太作家怎樣描述希臘文化與猶太文化的交流時期?
19 在這段時期中,希臘與猶太文化彼此交流,猶太作家戴蒙特(Max Dimont)概述這個時代說:「吸收了柏拉圖的思想、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和歐幾里得的科學之後,猶太學者遂以新的工具去解釋摩西五經。……他們著手以希臘的理性去補充猶太的啟示。」許多事情發生於羅馬的統治之下,後來羅馬人併吞了希臘帝國,然後在公元前63年攻佔了耶路撒冷。在羅馬統治下所發生的事甚至為更重大的改變鋪路。
羅馬統治下的猶太教
20.公元第一世紀的猶太人在宗教上的情形如何?
20 公元第一世紀的猶太教處於一個獨特的階段。戴蒙特聲稱,當時這個宗教處於「希臘思想和羅馬武力之間」的夾縫中。由於在政治上飽受壓迫,以及對有關彌賽亞的預言的解釋,尤其是對但以理的預言的解釋,猶太人懷著熱切的期望。當時猶太人分為多個派系。法利賽人強調口傳律法(可參看第221頁的附框)過於在聖殿獻祭。撒都該人則強調聖殿和祭司制度的重要性。此外還有艾賽尼派、奮銳黨和希律黨人。他們在宗教上和哲學上各持己見。猶太教的領袖稱為拉比(夫子、老師);由於熟悉律法,他們威望日隆而成為新型的屬靈領袖。
21.什麼事件對公元第一、二世紀的猶太人有重大影響?
21 可是,內在和外在的分裂繼續在猶太教中發生,尤以在以色列國中為然。最後,反抗羅馬的叛變在公元70年爆發。羅馬軍隊圍困耶路撒冷,將城徹底摧毀,把聖殿付諸一炬,夷為平地,城內居民則驅散各地。最後,羅馬人下令絕對禁止猶太人進入耶路撒冷。既然沒有聖殿、沒有土地,猶太人又被驅散到羅馬帝國全境各處,猶太教若要繼續生存,就必須有新的宗教表現才行。
22.(甲)失去耶路撒冷的聖殿對猶太教有什麼影響?(乙)猶太人怎樣劃分聖經?(丙)塔木德是什麼?它怎樣發展起來?
22 聖殿毀滅之後,撒都該人銷聲匿跡,法利賽人所提倡的口傳律法遂成為新拉比式猶太教的重心。發憤研讀、禱告和敬虔的善工取代了在聖殿的獻祭和朝聖。因此,猶太教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及文化背景之下奉行。拉比把口傳律法記錄下來,加上撰寫的注釋,然後注釋之上又加注釋,凡此種種遂構成了所謂的塔木德(Talmud)。——請參看第220-1頁的附框。
23.在希臘思想影響之下,猶太人所著重的東西發生了什麼改變?
23 這些彼此各異的影響產生了什麼結果呢?戴蒙特在《猶太人、上帝與歷史》一書中聲稱,雖然法利賽人繼續高舉猶太理念和宗教的火炬,但「火炬本身卻是希臘哲學家所點燃的。」雖然塔木德有頗大部分極力強調墨守法規,它的比喻和解釋卻充分反映出希臘哲學的影響。例如,塔木德試圖以猶太人的術語表達靈魂不死這種希臘宗教觀念。不錯,在新拉比時代,對塔木德——當時已成為教法主義和希臘哲學的混合物——的崇敬在猶太人當中逐漸高漲;到了中世紀,塔木德受猶太人的尊崇已超過了聖經本身。
中世紀的猶太教
24.(甲)在中世紀的猶太人當中,有哪兩個主要的社會出現?(乙)它們對猶太教有什麼影響?
24 在中世紀(約公元500至1500年)時代出現了兩個各有特色的猶太人社會——塞法提系猶太人和德系猶太人(前者興於伊斯蘭教治下的西班牙,後者則盛行於中歐和東歐)。兩個社會均產生了不少拉比學者,他們的著作和思想構成了猶太宗教解釋的基礎,直至今日。饒有趣味的一點是,今日猶太教所流行的習俗和宗教儀式有許多其實是在中世紀開始的。——可參看第231頁的附框。
25.天主教會對歐洲的猶太人終於作出什麼反應?
25 在12世紀,多個國家都爆發了排猶運動。正如以色列作家埃班(Abba Eban)在《我民——猶太人的故事》一書中解釋:「在任何國家,……凡是全面受天主教會影響的國家,其中發生的事都是一樣:駭人的折辱、嚴刑拷打、屠殺和驅逐。」最後,在1492年,再度落入天主教統治下的西班牙也步別國後塵,下令驅逐所有猶太人出境。因此到了15世紀末葉,猶太人差不多已從西歐全境被逐,流亡到東歐和地中海附近諸國。
26.(甲)什麼事在猶太人當中導致失望?(乙)有什麼主要分歧開始在猶太人當中形成?
26 在多個世紀的反對和迫害期間,曾有許多人以彌賽亞自居,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當中興起。他們都受到某種程度的接納,但結果卻叫人失望。到了17世紀,猶太人需要有新的激勵使他們恢復勇氣擺脫這段黯淡的時期。到18世紀中期,看來有一件能令心灰意冷的猶太人振作起來的事出現了。它便是哈西德派(可參看第226頁的附框)。這是神祕主義和宗教興奮的混合,在日常的崇拜和活動之中表現出來。與此迥異的是,大約在同一時候,德籍猶太裔哲學家門德爾松(Moses Mendelssohn)卻提出另一個解決方法。這便是哈斯卡拉運動,意即理性運動。這項運動導致歷史上所謂的「現代猶太教」。
從「理性運動」至猶太復國主義
27.(甲)門德爾松對猶太人的態度有什麼影響?(乙)為什麼許多猶太人捨棄了有一位個人彌賽亞來臨的希望?
27 據門德爾松(1729-86年)聲稱,猶太人若擺脫塔木德的規限,轉而附和西方文化,就會受人接納。在他的日子,他成為最受外邦世界尊重的猶太人之一。可是,19世紀重新爆發暴力的排猶運動,其中尤以信奉「基督教」的俄國為甚。理性運動的信徒大感失望,於是有許多人轉而致力於為猶太人在政治上尋得一個庇護所。他們反對有一位個人彌賽亞帶領猶太人返回以色列的主張,並且開始謀求以其他方法建立猶太國。正如一位權威人士說,猶太復國主義的觀念就此形成。這可說是「猶太彌賽亞主義……的世俗化」。
28.二十世紀的什麼事件對猶太人的態度深具影響?
28 納粹所策動的大屠殺(1935-45年)奪去了六百多萬歐洲猶太人的性命;這個慘劇給予猶太復國運動所需的最後激勵,使之在普世各地贏得很多人的同情。1948年,以色列國建立,從而實現了復國主義者的夢想。這件事把我們的注意帶到今日的猶太教之上,促使我們問道:現代的猶太人究竟相信什麼?
上帝是獨一的
29.(甲)簡而言之,現代猶太教是什麼?(乙)猶太人怎樣將自己的猶太身分表達出來?(丙)猶太教有些什麼節日和習俗?
29 簡而言之,猶太教是一個民族的宗教。因此,歸信者就變成猶太民族和猶太宗教的屬下成員。猶太教是絕對的一神主義宗教,它認為上帝插手於人類歷史,特別以有關猶太人的歷史為然。猶太人的崇拜包括每年的若干節日和各種習俗。(可參看第230-1頁的附框。)雖然沒有任何信條或教條受全部猶太人所接納,根據申命記6:4宣布上帝是獨一真神的禱文「舍瑪」卻構成了在會堂舉行的崇拜的中心部分。這個禱文說:「以色列啊,你要聽![主]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
30.(甲)猶太人對上帝懷有什麼看法?(乙)猶太人對上帝的看法怎樣與基督教國的看法彼此衝突?
30 一神信仰傳給了基督教和回教。據拉比赫茨(J.H. Hertz)博士說:「絕對一神教的崇高宣言乃是對所有多神教的宣戰。……照樣,舍瑪排除了基督教的三位一體教條,認為三位一體違反了上帝的惟一性。」e現在讓我們看看猶太人對於死後的生命有什麼信仰。
死亡、魂與復活
31.(甲)靈魂不死的教義怎樣變成了猶太教的主張?(乙)靈魂不死之說造成了什麼難題?
31 現代猶太教的基本信仰之一是,人有個不死的魂在身體死後仍然生存。但此說是起源於聖經的嗎?《猶太文史百科全書》坦率地承認:「也許在希臘人的影響之下,靈魂不死的教義才進入了猶太教。」可是,此舉造成了一項教義上的難題,正如同一資料來源解釋:「基本上,復活和靈魂不死這兩種信仰是互相矛盾的。前者所指的是末日的集體復活,意即在地裡沉睡的死者會從墳墓中活過來,後者所指的則是魂在身體死後的情況。」猶太教的神學怎樣解決這個難題呢?「猶太教認為人死後魂在另一個境界活下去(由此興起了關於天堂和地獄的一切信仰),身體則躺在墳墓裡,等到所有死者在地上復活時獲得肉體的復活。」
32.聖經對於死者有什麼說法?
32 大學講師赫茨伯格(Arthur Hertzberg)寫道:「[希伯來文]聖經本身表示,人生的活動範圍就是這個世界。聖經並沒有提倡天堂與地獄的教義,日漸明確的觀念不過是死者最後會在末日復活而已。」這是對聖經觀念所作的一個簡單、正確的解釋,而聖經的觀念便是,「死了的人毫無所知,……在你所必去的陰間[人類墳墓的總稱]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傳道書9:5,10;但以理書12:1,2;以賽亞書26:19。
33.起初猶太人對復活的教義懷有什麼看法?
33 據《猶太文史百科全書》所載,「在拉比時代,死者復活的主張被認為是猶太教的中心教義之一,」而且「是與靈魂不死的信仰有別的」。f可是,靈魂不死之說在今日受到猶太教屬下一切教派所接納,死人復活的道理反而受到拒絕。
34.與聖經的觀點相反,塔木德怎樣描繪魂?後來的作家提出什麼評論?
34 與聖經相反,深受希臘文化影響的塔木德充滿了對不死靈魂的闡釋、故事,甚至描繪。後來猶太教神祕主義的作品喀巴拉甚至鼓吹源於古代印度教的轉世投生(魂的輪迴)之說。(可參看第5章。)在今日的以色列,此說已被視為猶太教的主張而普遍受人接納,它在哈西德派的信仰和文學中也擔任重要角色。例如,布貝爾(Martin Buber)在《哈西德派的故事——後期的大師》一書中包括一則出自以利梅勒克(利岑斯克的一個拉比)派的靈魂故事:「在贖罪日,拉比耶和書亞誦念阿沃達禱文,這禱文原是大祭司在耶路撒冷聖殿服務時誦念的。在其中的某個地方,他本該念道:『因此他說』,但他卻斷不會這樣說,相反,他說:『因此我說。』因為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魂以前一度在耶路撒冷的大祭司體內。」
35.(甲)猶太教改革派對靈魂不死的說法採取什麼立場?(乙)關於魂,聖經有什麼清楚的主張?
35 猶太教改革派甚至變本加厲,乾脆否認復活的信仰。它把復活一詞從改革派的禱告書中刪去,只承認靈魂不死的信仰。可是,聖經在創世記2:7所表達的主張卻清楚得多,它說:「主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吹生氣於其鼻,人就變成活的魂。」(《耶路撒冷譯本》)身體與靈(意即生命力)結合起來,於是成為「活的魂」。g(創世記2:7,《新世》;7:22;詩篇146:4)反過來說,有罪的人一死去,魂也就死了。(以西結書18:4,20,《廣東話聖經》)因此,人一死就失去一切知覺而不復存在了。他的生命力歸回賜人生命的上帝。(傳道書3:19;9:5,10;12:7)聖經向死者提出的真正希望乃是復活——希伯來文:特茲耶夫含密蒂姆(techi·yathʹ ham·me·thimʹ),意即「死者復生」。
36,37.關於未來的生命,聖經中的忠心希伯來人相信什麼?
36 雖然這項結論也許使不少猶太人感到驚訝,但數千年來,復活一直是崇拜真神的人所懷的真正希望。大約3500年前,飽受痛苦的忠心人物約伯提及將來有一天,上帝會使他從「希屋爾」——墳墓——中活過來。(約伯記14:14,15)預言者但以理也接獲保證他會在「末期」活過來。——但以理書12:2,13。
37 我們沒有任何聖經根據認為這些忠心的希伯來人相信自己有個不死的魂在陰府繼續活著。他們顯然有充分理由相信,能夠數算和控制宇宙眾星的至高主宰會在施行復活時記得他們。他們既忠於他和他的名,他自然也會忠於他們。——詩篇18:25,《新世》;147:4;以賽亞書25:7,8;40:25,26。
猶太教與上帝的名
38.(甲)在使用上帝的名字方面,多個世紀以來曾有什麼變化發生?(乙)上帝的名字基於什麼字根?
38 猶太教認為,雖然上帝的名字被人以文字記錄下來,這個名字是如此神聖,人實在不應將它讀出來。h結果,在以往2000年間,這名字的正確讀法已失傳了。可是,猶太人並非一向都懷有這種看法。大約3500年前,上帝對摩西說:「你要對以色列人這樣說:『耶和華[希伯來文:יהוה, YHWH]——你們祖宗的上帝,就是亞伯拉罕的上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打發我到你們這裡來。』[這]是我的名,直到永遠;這也是我的[稱呼],直到萬代。」(出埃及記3:15;詩篇135:13)上帝的名字和稱呼是什麼?《塔納克》譯本的腳注說:「那名YHWH(傳統讀作Adonai, 『主』)與字根哈雅(hayah, 意思是『會是』)有關。」因此,我們在這裡見到上帝的聖名,即四字神名,由四個希伯來文子音字母YHWH所組成(Yahweh, 雅威)。多個世紀以來,這個名字的拉丁化形式在英語中以JEHOVAH(耶和華)一詞為人所知。
39.(甲)上帝的名何以如此重要?(乙)猶太人為什麼不再讀出上帝的名字?
39 雖然在強調使用上帝的名字方面,情形已發生過劇烈改變而與古時迥異,自古至今猶太人卻一向都極為重視上帝的私有名字。正如科恩(A. Cohen)博士在《通俗塔木德》一書中聲稱:「古人將特別的尊崇歸於上帝的『獨特名字』,他曾將這名(四字神名,JHVH)啟示給以色列人。」上帝的名字之所以深受尊崇是因為它代表和特別顯揚上帝本身。畢竟,上帝不但親自宣布這名字,同時也吩咐手下的崇拜者使用它。既然上帝的名字在希伯來文聖經中出現過6,828次之多,由此可見使用這個名字是多麼重要。可是,虔誠的猶太人卻認為讀出上帝的私有名字便是不敬。i
40.關於使用上帝的名,有些猶太權威人士怎樣說?
40 論到古代拉比(不是聖經)禁止人讀出這名的命令,拉比馬謨斯坦(A. Marmorstein)在《古代拉比對上帝的觀念》一書中寫道:「有一個時期,猶太人對於禁止[使用上帝之名]的命令完全一無所知。……在埃及或巴比倫,猶太人均不知道要遵守一條禁止人在日常談話或打招呼時使用上帝名字(四字神名)的律法。可是,從公元前第三世紀至公元第三世紀,卻有這樣的禁令存在,而且部分受人遵守。」在較早時候,人們不但可以使用這個名字,而且正如科恩博士說:「曾經一度,甚至平信徒也受到鼓勵可以隨意公開使用這個名字。……據稱這項建議是由於當時的人想把以色列人從[非猶太人]區別出來的緣故。」
41.據一個拉比所稱,什麼影響導致禁止人使用上帝的名字?
41 那末,究竟什麼導致禁止人使用上帝的名字呢?馬謨斯坦博士回答說:「希臘化影響對猶太宗教的抗拒,連同祭司和貴族的變節叛道,導致後來訂立了一個規例,在聖所[耶路撒冷的聖殿]內不准說出四字神名。」由於過度熱心避免徒呼上帝的名,他們竟完全禁止人在談話中使用這個名字,以免低貶和削弱真實上帝的身分。在宗教反對和變節叛道的共同壓力之下,上帝的名字遂不再在猶太人當中通用了。
42.關於使用上帝的名字,聖經的記載表明什麼?
42 可是,正如科恩博士指出:「在聖經時代,看來並沒有什麼禁忌不准人在日常談話中使用[上帝的名]。」族長亞伯拉罕曾「求告耶和華的名」。(創世記12:8)希伯來文聖經的大多數執筆者都恭敬地大量使用這名,直至公元前第五世紀瑪拉基書寫成的日子。——路得記1:8,9,17。
43.(甲)關於猶太人使用上帝的名字一事,事實充分表明什麼?(乙)猶太人停止使用上帝的名所造成的間接影響是什麼?
43 顯而易見的是,古代的希伯來人確曾使用和讀出上帝的名字。至於後來的轉變,馬謨斯坦承認:「[公元前]第三世紀上半葉,在使用上帝的名字方面發生了顯著的重大轉變;這在猶太教神學和哲學方面促成了許多改變,直至今日仍感覺到事情的影響。」失去這個名字的影響之一是,上帝是一位匿名之神的觀念有助於促成神學上的真空,基督教國的三位一體教義遂乘虛而入,順利發展。j——出埃及記15:1-3。
44.禁止人使用上帝的名還造成了其他什麼影響?
44 拒絕使用上帝的名減弱了對真神的崇拜。正如一位注釋者說:「不幸的是,若將上帝稱為『主』,這詞雖然正確,卻是冷淡乏味的。……我們要記住,把YHWH或阿特乃(Adonay)譯為『主』使舊約聖經的許多經文變成抽象、拘謹和含糊,這種情形是原文絕對沒有的。」(《古代以色列對上帝的認識》)耶和華(或雅威)這個崇高而充滿意義的名字本來在希伯來文聖經中出現達數千次之多,但現在卻從許多譯本中被刪去,這是多麼令人惋惜的事!——以賽亞書43:10-12。
猶太人仍然等候彌賽亞來臨嗎?
45.我們有什麼聖經根據要相信彌賽亞的來臨?
45 希伯來文聖經有許多預言,使猶太人在2000多年前就期待彌賽亞來臨。撒母耳記下7:11-16表示彌賽亞會出自大衛的家系。以賽亞書11:1-10預言他會為全人類帶來正義與和平。但以理書9:24-27所提供的年代資料則預告彌賽亞會在何時出現以及何時被剪除死去。
46,47.(甲)生活在羅馬統治下的猶太人期望怎樣的彌賽亞來臨?(乙)猶太人對彌賽亞所懷的熱切期待發生了什麼改變?
46 正如《猶太文史百科全書》解釋,到了第一世紀,猶太人對彌賽亞的期望極之殷切。他們心目中的彌賽亞是「天賦特殊本領的大衛子孫,羅馬時代的猶太人相信上帝興起這位救主去擺脫異教統治的軛,治理復興的以色列王國。」不過,猶太人所期待的英勇善戰的彌賽亞並沒有出現。
47 可是,正如《新大英百科全書》指出,期待彌賽亞來臨的希望對於把猶太人團結起來渡過許多磨難十分重要:「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猶太教能夠歷劫猶存有賴於對彌賽亞的應許和未來懷有堅定不移的信心。」但隨著現代猶太教在18和19世紀興起,許多猶太人不再被動地等候彌賽亞來臨了。最後,由於納粹所發動的大屠殺,許多猶太人失去了耐心和希望。他們開始把彌賽亞的信息視作一種負累,於是加以重新解釋,認為這僅是指一個和平、繁榮的新時代。自那時以來,雖然有若干例外,但以整體而言,我們很難說猶太人正在等待一位彌賽亞來臨了。
48.關於猶太教,我們可以提出什麼合理的問題?
48 猶太教已轉變成為一種並不期待彌賽亞的宗教。這種改變引起了若干嚴重問題。例如,數千年來猶太教一直相信彌賽亞是個人物,這是否信錯了呢?哪一種形式的猶太教能夠幫助人尋求上帝?是添上了希臘哲學色彩的古代猶太教?是過去200年來新興的非彌賽亞猶太教?抑或還有其他途徑把對彌賽亞所懷的希望如實、準確地保全下來?
49.我們向誠懇的猶太人發出什麼邀請?
49 鑑於這些問題,我們建議誠懇的猶太人重新檢討彌賽亞這個題目,查考一下有關拿撒勒人耶穌的聲稱,但不是根據基督教國的說法,而是根據希臘文聖經的猶太執筆者的說法。兩者之間有很大的差別。基督教國的各教派由於鼓吹不是來自聖經的三位一體道理,結果有分促成猶太人拒絕相信耶穌。猶太人既珍視「[主]我們上帝是獨一的主」的純正道理,三位一體的主張顯然不是猶太人所能接受的。(申命記6:4)因此,我們邀請你以開明的頭腦閱讀下一章,以期認識希臘文聖經裡的耶穌。
[腳注]
a 可參閱創世記5:22-24,《新世界聖經譯本——附參考資料》(英文),22節的第二腳注。
b 這裡所提出的年代計算以聖經經文作為權威。(可參看紐約守望台聖經書社出版的《「聖經都是上帝所感示而有益的」》一書[英文],第3課,「在時間之流中衡量各事的先後」。)
c 第一世紀的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斯敘述亞歷山大抵達耶路撒冷時,猶太人開城歡迎,並且給他看那寫成於200多年前,載於但以理書的預言,描述亞歷山大以『希臘王』的身分攻城奪地。——《猶太古史》,11卷8章5節;但以理書8:5-8,21。
d 在馬加比時代(即哈斯蒙尼家族統治的時期,從公元前165年至63年),猶太領袖們,例如海爾卡努斯,甚至以武力強迫人民大舉歸信猶太教。令人感興趣的是,在公元時代的開始,地中海沿岸有百分之10的居民信奉猶太教。這個數字清楚顯示猶太人傳教活動所生的影響。
e 據《新大英百科全書》說:「基督教的三位一體教條……使之與古代其他兩個一神宗教[猶太教和回教]有別。」三位一體教義是教會自行發展出來的,儘管「基督教的聖經並沒有明確地表示上帝是個三位一體的神。」
f 除了聖經權威之外,密西拿經(公會10:1)也把復活列為信條之一,邁蒙尼德(Maimonides)則把復活列於13項信仰要目之末。在20世紀之前,否認復活的人會被人視為異端。
g 「聖經並沒有說我們有一個魂。『尼發希』(Nefesh, 魂)乃是人的本身,他對食物的需要,在他血管中流動的血,他的生命。」——希伯來協和學院的奧林斯基(H. M. Orlinsky)博士。
i 《猶太文史百科全書》說:「人們避免讀出YHWH這個名字……是由於誤解了第三誡的緣故(出埃及記20:7;申命記5:11)。他們以為第三誡的意思是『不可妄稱YHWH——你上帝的名。』其實這條誡命的意思是:『你不可指著YHWH你上帝的名起假誓。』」
j 喬治亞大學宗教兼希伯來文副教授霍華德(George Howard)指出:「隨著時間過去,這兩位個體[上帝和基督]被帶進更緊密的合一之中,以致達到難分彼此的地步。是故,刪除四字神名也許促成了在較早幾個世紀中基督論者與三位一體擁護者之間的爭論,結果使教會大受困擾。無論如何,刪除四字神名很可能形成了一種不同的神學風氣,是與第一世紀新約時代的風氣迥異的。」——《聖經考古學評論》,1978年3月刊。
[第217頁的精選語句]
塞法提系和德系猶太人組成兩個社會
[第211頁的附欄或圖片]
指導崇拜與行為的十誡
千百萬的人都聽過十誡一詞,但很少人讀過十誡。因此,我們把其中的主要經文錄出。
▪ 「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別的神。
▪ 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造什麼形像彷彿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在公元前1513年的遠古,這條禁人崇拜偶像的誡命是並世無兩的。]
▪ 不可妄稱耶和華——你上帝的名。[或作,不可指著耶和華你上帝的名起假誓。]……
▪ 當記念安息日,守為聖日。……所以耶和華賜福與安息日,定為聖日。
▪ 當孝敬父母。……
▪ 不可殺人。
▪ 不可姦淫。
▪ 不可偷盜。
▪ 不可作假見證陷害人。
▪ 不可貪戀人的房屋、……妻子、僕婢、牛驢,並他一切所有的。」——出埃及記20:3-17。
雖然只有為首的四誡直接與宗教信仰和崇拜有關,其他誡命卻表明正當的行為與人和創造者保持適當關係一事息息相關。
[圖片]
儘管有上帝所賜的獨特律法,以色列人卻仿效異教的鄰國崇拜牛犢(比布魯斯的金牛犢)
[第220,221頁的附欄或圖片]
希伯來人的聖書
希伯來文的聖書開始於「塔納克」(Tanakh)。「塔納克」這個名字來自希伯來文的猶太教聖經的三部分,即:律法書(托拉,Torah)、先知書(Nevi’im)和聖錄(Kethuvim),把每部分的第一個字母合起來,就組成了「塔納克」(TaNaKh)一詞。這些書以希伯來文和阿拉姆文寫成,寫作時間從公元前16世紀延續至公元前第5世紀。
猶太人相信它們是在不同和程度遞減的感示之下寫成的,因此他們按照各書的重要性定下先後次序:
律法書——摩西所寫的五本書,即「摩西五經」(Penta-teuch, 希臘文「五卷」之意),由創世記、出埃及記、利未記、民數記、申命記這五本書共同構成。可是,「托拉」也可以用來指猶太人的全部聖經,以及口傳律法和塔木德(可參看下頁)。
先知書——從約書亞記至各大先知書(以賽亞書、耶利米書、以西結書), 以及12本「小」先知書,從何西阿書至瑪拉基書。
聖錄——包括詩篇、箴言、約伯記、雅歌、耶利米哀歌這五本詩歌性質的書。此外也包括路得記、傳道書、以斯帖記、但以理書、以斯拉記、尼希米記和歷代志上、下。
塔木德
從外邦人的觀點看來,「塔納克」(即猶太教聖經)乃是最重要的猶太教經典。可是,猶太人卻有不同的看法。許多猶太人同意斯坦索特茲(Adin Steinsaltz)拉比的評論:「若說聖經是猶太教的基石,那末塔木德就是中央的支柱,從基礎上矗立起來支撐著整幢靈性和心智上的架構。……它在理論和實踐上對猶太人生活的影響是沒有其他書籍能望其項背的。」(《重要的塔木德》)那末,塔木德究竟是什麼?
正統派的猶太人認為上帝不但在西奈山通過摩西賜下書面律法(托拉),並且向他透露若干關於怎樣遵行律法的具體解釋,而這些解釋則是藉口頭傳下來的。它稱為口傳律法。因此,塔木德乃是口傳律法的扼要記錄,加上後來的評注和解釋,由公元第二世紀直至中世紀的拉比將之編纂成書。
塔木德通常分成兩個主要部分:
密西拿(Mishnah):蒐集成套的聖經律法附加評注,基於一批稱為坦拿英(Tannaim, 老師)的拉比所作的解釋。它在公元第二世紀末和第三世紀初用文字記錄下來。
革馬拉(Gemara, 原稱為「塔木德」):密西拿經的評注專輯,由後期(公元第三至第六世紀)的拉比所作。
除了這兩大部分之外,塔木德還包括中世紀拉比們對革馬拉的評注。其中一位聲名卓著的拉比是拉希(Rashi, 又名Solo-mon ben Isaac, 1040-1105年),他把塔木德艱深難懂的語文譯成簡單易明的文字。另一位赫赫有名的拉比是蘭巴姆(Rambam, 又名Moses ben Maimon, 較多人認識的名字是邁蒙尼德,1135-1204年),他把塔木德改編為一個精簡的版本(「密西拿托拉」),從而使所有猶太人都可以讀到。
[圖片]
下圖:一卷古代的托拉,從所謂的以斯帖陵(伊朗)出土;右圖:基於聖經經文的希伯來語和意第緒語讚美詩
[第226,227頁的附欄或圖片]
猶太教——眾說紛紜的宗教
猶太教的各宗派之間存有很大的分歧。在傳統上,猶太教強調宗教儀式。他們為這些事爭辯,比討論信仰還要多,結果在猶太人當中造成了嚴重的緊張,並且導致猶太教分裂成三大宗派。
正統派猶太教——這個宗派不但接納希伯來文的「塔納克」為受神感示的聖經,而且相信摩西在西奈山上從上帝同時接獲口傳和書面律法。正統派的猶太人謹守誡命和律法,相信彌賽亞仍會出現而把以色列帶入黃金時代。由於正統派中意見分歧,結果出現了不同的派別。哈西德派便是一例。
哈西德派(Hasidim, 又作Chasidim, 意即「敬虔」)——這些人被視為極端的正統派。以「美名大師」為人所知的以色列·本·以利撒(Israel ben Eliezer)於18世紀中葉在東歐創立了這個教派,教徒所遵從的教旨強調音樂和舞蹈,藉此導致神祕的歡樂。他們的很多信仰(包括投生轉世在內)都以稱為喀巴拉的猶太教玄祕書籍為根據。今日,他們的領導者是里比(意第緒語的「拉比」),信徒認為里比是極為公義的男子或聖人。
今日哈西德派的教徒主要散布在美國和以色列。他們穿著18和19世紀特別款式的東歐服裝,以黑色為主。這使他們十分引人注目,尤以在現代都市的環境中為然。今日他們分裂成許多教派,各自跟從不同的顯要里比。其中的盧巴韋克(Lubavitchers)派十分活躍,他們積極在猶太人當中招收信徒。有些教派相信只有彌賽亞才有權為猶太人復興以色列國,因此反對非宗教性的以色列國。
猶太教改革派(又稱為「自由」和「進步」派)——這項運動在19世紀初開始於西歐,以18世紀猶太學者門德爾松的主張為根據。他認為猶太人應該吸收西方文化而不應與外邦人隔離。改革派的猶太人否認托拉是上帝啟示的真理,也把有關飲食、潔淨、衣著的猶太律法視作過時。他們相信會有所謂「四海一家的彌賽亞紀元」來臨。近年來他們已退而較接近傳統的猶太教。
保守派猶太教——1845年在德國出現,是猶太教改革派的一個分支。他們覺得改革派揚棄了太多的傳統猶太教習俗。保守派猶太教並不承認摩西曾從上帝接獲口傳律法。相反,他們認為拉比們為了使猶太教適應新時代而發明了口傳的托拉。保守派猶太人順服聖經的教訓和拉比的律法,如果所作的規定「與現代猶太人生活條件一致的話」。(《猶太知識之書》)他們在禮拜儀式中採用希伯來語和英語,並且嚴守飲食律法(kashruth, 飲食教規)。他們在禮拜中容許男女同座,但這是正統派所不許的。
[圖片]
左圖:猶太人在耶路撒冷城的哭牆前;上圖:一個猶太人在禱告,背景是耶路撒冷
[第230,231頁的附欄或圖片]
若干重要節日與習俗
大多數猶太節日均基於聖經。以一般而言,這些節日或與各種收穫有關而是季節性的節期,或與歷史事件有關。
▪ 安息日(Shabbat)——猶太人一週的第七日(從星期五日落至星期六日落時分)被視為該週的聖日。守安息日乃是崇拜的一個重要部分。猶太人在安息日前往會堂誦讀托拉和禱告。——出埃及記20:8-11。
▪ 贖罪日(Yom Kippur)——這個嚴肅的節日以禁食和自我檢討為特色。它以開始於猶太人新年歲首的十日悔罪為高潮。根據猶太的世俗曆法,新年相當於陽曆九月。——利未記16:29-31;23:26-32。
▪ 住棚節(Sukkot)[右上圖]——也稱為會幕節或收割節。這個節日慶祝收穫和農作年主要部分的結束。在十月舉行。——利未記23:34-43;民數記29:12-38;申命記16:13-15。
▪ 再獻聖殿節(Hanukkah)——在十二月舉行的一個流行節日,目的是要紀念馬加比人擺脫敘利亞和希臘的統治,恢復猶太人的獨立及於在公元前165年12月在耶路撒冷再次呈獻聖殿。通常以點燃蠟燭八天為特色。
▪ 掣籤節(Purim)——在二月杪或三月初舉行,紀念公元前第五世紀猶太人在波斯從哈曼和他的滅族陰謀中獲救。——以斯帖記9:20-28。
▪ 逾越節(Pesach)——設立這個節日是要紀念以色列人(公元前1513年)獲得拯救脫離埃及的奴役。這是最隆重和最古老的猶太節日,在(猶太曆)尼散月14日舉行,按陽曆則通常在三月杪或四月初之間。每個猶太家庭均聚集起來共進逾越節晚餐(或稱為Seder, 即逾越節家宴)。在隨後的七天不可吃任何酵。這段時期稱為無酵餅節(matzot)。——出埃及記12:14-20,24-27。
猶太人的若干習俗
▪ 割禮(Circumcision)——是猶太男孩的重要典禮,在嬰兒出生後第八日施行。它通常稱為亞伯拉罕的約,因為割禮是上帝和亞伯拉罕立約的記號。歸信猶太教的男子也必須受割禮。——創世記17:9-14。
▪ 受誡禮(Bar Mitzvah)[下圖]——是猶太人的另一個重要儀式。這個名稱的實際意思是「誡命之子」,「名稱所指的是受誡者已達到宗教上和法律上的成熟地步,也指男孩在13歲又一日時正式獲得這個身分的場合。」它在公元15世紀才成為猶太人的習俗。——《猶太文史百科全書》。
▪ 經文楣銘(Mezuzah)[上圖]——猶太家庭通常很易辨認出來,因為在門口可以看見有經文楣銘或經卷匣懸掛在門楣右邊。經文楣銘是一小幅羊皮紙,其上寫有錄自申命記6:4-9和11:13-21的經文。羊皮紙捲起來放在小匣裡,然後把匣懸在住宅每個房間的門楣上。
▪ 圓頂小帽(Yarmulke, 男子的便帽)——據《猶太文史百科全書》說:「正統派的猶太人……認為不論在會堂內外,以小帽蒙頭乃是順服猶太傳統的記號。」「塔納克」從沒有提及人在崇拜時要蒙頭,因此塔木德提及這是個可供選擇的習俗。哈西德派的猶太婦女若非全時蒙頭便是剃去頭髮而戴假髮。
[第206頁的圖片]
猶太人的祖先亞伯蘭(亞伯拉罕)在將近4000年前崇拜耶和華上帝
[第208頁的圖片]
大衛之星——以色列和猶太教的非聖經象徵
[第215頁的圖片]
猶太抄寫員在抄錄希伯來文聖經
[第222頁的圖片]
哈西德派的猶太家庭守安息日
[第233頁的圖片]
虔誠的猶太人在臂上和額上佩帶經文護符匣(禱文卷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