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期,節日
(Festival)
節期是以色列人正確地崇拜上帝的一個重要部分,是耶和華通過摩西指定要他子民遵守的。譯做「節期」或「節日」的希伯來詞語chagh「哈格」來自一個動詞(這個動詞的意思是「兜圈子,圍著圓圈跳舞」),並引申為慶祝定期舉行的節期。另一個譯做「節期」或「節日」的希伯來詞語Moh·ʽedhʹ「莫埃德」,基本意思是「在指定的時候或地點聚集」。(撒上20:35;撒下20:5)
以色列的節期和節日大致如下:
以色列人的節期
被擄之前
每年一次的節期
1.逾越節,亞筆月(尼散月)十四日
2.無酵節,亞筆月(尼散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3.七七節,即五旬節,西彎月六日
4.吹號日,以他念月(提斯利月)一日
5.贖罪日,以他念月(提斯利月)十日
6.住棚節,以他念月(提斯利月)十五至二十一日,二十二日舉行莊嚴集會
定期舉行的節期
1.每週的安息日
2.新月節
3.安息年(每七年一個周期的第七年)
4.禧年(每五十年一個周期的第五十年)
回鄉之後
1.獻殿節,基斯流月二十五日
2.普珥節,亞達月十四和十五日
三大節期 以色列的三個主要節期有時稱為「朝聖節期」,因為所有男子都要在指定的時候聚集在耶路撒冷,這就是「莫埃德」一詞所指。(利23:2,4)用來專指年中的三大節期的詞常常是「哈格」。這個詞不但指定期舉行,還含有大大歡慶的意思。以下是三大節期:
(1)無酵節(出23:15)。這個節期始於逾越節的次日,從亞筆月(即尼散月)十五日延續到二十一日。尼散月十四日是逾越節,本是個獨立慶祝的節日,但由於時間跟無酵節相連,一般人常將兩個節期合稱為「逾越節」。(太26:17;可14:12;路22:7)
(2)七七節(後稱「五旬節」)。這個節期在尼散月十六日之後第50天(即西彎月六日)舉行。(出23:16上;34:22上)
(3)住棚節(又稱「收藏節」)。這個節期在以他念月(也稱「提斯利月」,即聖曆七月)十五至二十一日舉行,二十二日舉行莊嚴的集會。(利23:34-36)
各個節期舉行的時間、地點和方式全都由耶和華所定。「耶和華的節期」這句話暗示,這些節期跟聖曆年的各個季節有關,包括初春、春末和秋季。這是很適當的,因為在這些季節,應許之地的居民從田地和葡萄園獲得最早的收成而大大喜樂,深知這些都是耶和華所賜的,他們的確有理由要感激耶和華的慷慨,承認他是一切美物的賜予者!
慶祝節期的習俗 律法之約規定,在每年的三大節期,所有男丁「都要到耶和華你上帝所選擇的地方去朝拜他」。(申16:16)上帝最後揀選了耶路撒冷作為慶祝節期的中心地點。律法沒有規定不出席的人會受什麼懲罰;只有逾越節是例外,人不守這個節日,就會被處死。(民9:9-13)不過,以色列人若漠視上帝的任何律法,包括關於節期和安息日的規定,都會為國家帶來災殃。(申28:58-62)以色列人要在尼散月十四日守逾越節;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遲一個月才守。
雖然女子不像男子那樣有義務每年三次上耶路撒冷守節,但她們有時也會出席節期,例如撒母耳的母親哈拿(撒上1:7)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路2:41)都曾這樣做。愛戴耶和華的以色列女子一有機會,就會跟男子一起出席這些節期。事實上,不但耶穌的父母經常出席,他們的親戚和相識的人也常跟他們同行。(路2:44)
耶和華曾經應許以色列人:「你一年三次上去朝拜耶和華你上帝的時候,必沒有人貪圖你的土地」。(出34:24)猶太人慶祝節日期間,即使沒有男丁留下來守衛城鎮和土地,也從沒有任何外族人前來奪取他們的土地。這樣的情況一直延續到耶路撒冷於公元70年遭受毀滅為止。可是猶太人棄絕了基督之後,紹塞斯·加盧斯於公元66年的住棚節期間在呂達殺了五十人。
慶祝節期的男丁不可空手到耶和華面前來,「各人都要照耶和華你上帝所賜的福」獻上禮物。(申16:16,17)另外,他們還要從該年出產的莊稼、酒和油再拿出收成的「十分之一」(有別於用來維持利未人生活的十分之一奉獻[民18:26,27]),連同頭生的牛羊,帶到耶路撒冷吃,並與利未人分享。如果他們住得太遠,律法容許他們把所獻的物品換成銀錢,帶到慶祝節期的地方,在當地購買想要的食物。(申14:22-27)慶祝節期讓以色列人有機會對耶和華表現忠貞,因此守節期間,他們應當吃喝歡樂,並跟僑居的人和孤兒寡婦一同歡樂。(申16:11,14)當然,僑居的男子必須是受了割禮、敬拜耶和華的,才能參與慶祝。(出12:48,49)節日期間,除了日常獻的祭之外,還要獻上特別的祭,此外,獻全燒祭和交誼祭時也要吹號。(民10:10)
興建聖殿前不久,大衛王重新編排祭司的職務,將亞倫世系數以百計的祭司,連同他們的利未人助手,分二十四班次供職。(代上24章)每個班次每年在聖殿供職兩次,每次一星期,由各宗族首領作出必需的安排。歷代志下5:11說,聖殿在住棚節期間舉行呈獻禮時,24班祭司都一同供職。(王上8:2;利23:34)據艾爾弗雷德·埃德希姆說,節日期間,任何祭司都可以自告奮勇到聖殿服務;但在住棚節期間,二十四班祭司全都要在場協助。(《聖殿》,1874,66頁)
節日期間,祭司、利未人和殿役的工作十分繁重,從聖經就希西家王舉行的無酵節所作的描述可見一斑。希西家王潔淨了聖殿,就以盛大的規模慶祝無酵節,並決定延長節期七天。聖經說,希西家本人捐出公牛一千頭、綿羊七千隻;領袖們則捐出公牛一千頭、綿羊一萬隻。(代下30:21-24)
節期的某些日子要舉行莊嚴集會或聖會,這些日子被視為安息日。像每週的安息日一樣,在這些特別的安息日,人必須完全停止日常工作,不可從事任何世俗事務。但跟普通安息日的安排不同的是,在每週的安息日,煮食一類的活動是不合法的,但在舉行這些聖會的日子,以色列人卻可以預備各人要吃的東西。(出12:16)可見這些「聖會」和每週的安息日(以及聖曆七月十日贖罪日那天的安息日,一個禁食的日子)的確有點差別。在普通的安息日,任何工作都不可做,甚至在「所住的地方,都不可生火」。(比較利未記23:3,26-32和7,8,21,24,25,35,36節及出埃及記35:2,3)
節期在以色列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節期在以色列人的生活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們仍在埃及為奴時,摩西告訴法老,以色列人要帶著牲畜離開埃及,原因是「我們要慶祝耶和華的節期」。(出10:9)律法之約包含許多與守節有關的詳細指示。(出34:18-24;利23:1-44;申16:1-17)正如上帝指出,節期幫助守節的人將心思集中在上帝的話語上。這樣,他們就不致過度專注於個人的事務,忘記了日常生活中更重要的屬靈活動。節期也提醒以色列人,他們是耶和華名下的子民。節日期間,他們往返守節的地點,有很多機會談論上帝的良善,以及他們每天每季從上帝獲得的福分。節期也讓以色列人有時間沉思默想,跟敬拜上帝的人交往,彼此討論耶和華的律法,從而增加他們對上帝所賜的美地的認識,加深他們的了解,強化彼此的關係,促進團結和清潔的崇拜。節期是喜樂的場合。慶祝節期的人讓自己的頭腦充滿上帝的思想;凡衷誠參與的人,都在屬靈方面大大受益。試想想公元33年在耶路撒冷守五旬節的幾千個猶太人,他們得著多大的福分。(徒2:1-47)
節期象徵猶太人的快樂。以色列人被擄到巴比倫之前,國內一般人都已忘記了節期的屬靈目的。先知何西阿和阿摩司預告耶路撒冷必淪為荒涼,屆時人不會再歡樂地慶祝節期,上帝會使他們的節期變為哀慟的日子。(何2:11;摩8:10)耶路撒冷陷落之後,耶利米哀嘆說,「通往錫安的道路悲哀,因為沒有人去過節」。節期和安息日已「被人遺忘」了。(哀1:4;2:6)以賽亞預告被擄的猶太人於公元前537年獲釋回鄉時的歡樂情景,說:「你們必唱歌,像自潔成聖的人在過節的晚上那樣。」(賽30:29)可是,猶太人返回上帝所賜的土地之後沒多久,又再次腐化了耶和華的節期。上帝就通過先知瑪拉基警告祭司們,他「要把節期祭牲的糞撒在[他]們的臉上」。(瑪2:1-3)
《希臘語經卷》的執筆者曾數次提及節期,有時以含有喜樂意味、象徵意義或具有預言性質的方式,提到基督徒與節期的關係。可是聖經從沒有說,基督徒要實際慶祝這些節期。(西2:16,17;見個別節期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