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學
(Architecture)
關於設計建築物的藝術和技術。根據聖經記載,在人類歷史的早期,挪亞日子的大洪水降下前的1656年間,人類已經有各種不同的住所,生活習慣也多種多樣。該隱殺害亞伯以後,聖經記述他「住在」某處,在那裡「動工建造一座城」。(創4:16,17)他的後人雅伯是「居住帳幕、牧養牲畜的人的祖師」,另一個後人是「打造各樣銅鐵器具的」。(創4:20,22)該隱的後人最遲在大洪水的日子就滅絕;不過,建築技能和建築工具的用法並沒有隨之失傳。
塞特的後人挪亞和三個兒子建造的方舟,是大洪水降下之前的出色建築。方舟的藍圖和尺寸固然由上帝提供,但挪亞也必有一定的建築技能,才能督導這個工程。方舟長300肘尺,寬50肘尺,高30肘尺(133.5米×22.3米×13.4米;437英尺6英寸×72英尺11英寸×43英尺9英寸)。佔地面積約莫有0.9公頃(2.2英畝)。除了有許多房間,方舟有三層,又有寬大的頂,這些結構看來需要用木柱和橫梁支撐和加固。雖然方舟會塗上焦油防水,但挪亞也得小心翼翼地把木板拼裝得嚴絲合縫,確保不會滲水。(創6:13-16;見方舟)
大洪水過後的初期建築 聖經記載,大洪水過後,寧錄建造了好幾座城,可見是個建築能手。(創10:8-12)他接著興建巴別塔,使上帝不悅。這時聖經提到一種新物料——在窯裡烘乾並用瀝青當灰漿黏合的磚。寧錄一心要巴別塔成為當時世上最高的建築物。(創11:3,4)
以色列人的祖先亞伯拉罕無疑見過吾珥城裡迦勒底人的頗先進的建築。(創11:31)當地出土的古跡有城鎮的街道、帶磚砌樓梯的兩層樓房,還有廟宇和宮殿的綜合建築,學者推斷這些古跡建於公元前第三個千年。另外,考古學家也在當地發現了最早期的疊澀拱或懸臂拱(兩道牆越是往上就越靠近,直到能用一排磚或石頭填縫把兩道牆連接起來)的痕跡,以及曲形拱連拱頂石。
後來,亞伯拉罕僑居埃及期間(創12:10),可能見過當地一些宏偉的建築。埃及王左塞在塞加拉興建的階梯形金字塔,據稱是在公元前第三個千年期間建造的,是現存的主要用鑿成的石頭建造的最早大型建築之一。(見上冊530頁圖片)後來在吉薩興建的胡夫大金字塔有個巨大的地基,面積為5.3公頃(13英畝),原本高147米(482英尺),由大約230萬塊石灰石建成,每塊平均重2.3噸。金字塔的宏偉和精確性,都叫現代的工程師嘆為觀止。幾個世紀以後,在尼羅河上游的凱爾奈克,埃及人建造了已知最大的神殿。神殿大廳的頂由134根巨柱支撐,每根直徑約3米(10英尺),柱身布滿彩色的浮雕。
以色列人的建築 以色列人在埃及受壓迫期間,在埃及監工管轄下服勞役,蓋了許多建築物。(出埃及記1:11-14)後來在曠野,耶和華給他們詳細的指示去建造聖幕的框架、底座、橫木和柱子。當然,要進行這些工程,以色列人也得有相當的建築技能。(出25:9,40;26:15-37;來8:5)建造聖幕的以色列人(有些曾經在埃及當建築工人)無疑大都在進入應許之地以前去世了,但他們必定把建築方法和工具用法傳授了給後人。(參看申27:5)摩西律法至少有一項建築條例。(申22:8)雖然以色列人佔領應許之地,是整座城、整個村連同所有建築物佔領的,但他們自己也建造房屋。(民32:16;申6:10,11;8:12)當以色列人進入應許之地時(公元前1473),迦南地許多城邑都有城牆和堅固的防衛。(民13:28)
雖然現今確實沒有任何宏偉的建築物可以顯示,以色列人在建築方面的創意和才能,但不該因此就妄斷以色列人缺乏這方面的才幹。他們不像異教民族那樣豎立高大的紀念碑去尊崇在位的君王或英勇的將領。他們在耶路撒冷興建了一座聖殿,他們當中背叛上帝的人也在其他地方建造崇拜處所。最初和後來重建的聖殿什麼也沒有存留下來。在出土的古跡中,比較重要的有米吉多、夏瑣、基瑟這三座城一模一樣的城門,學者推斷是在所羅門日子建造的。(王上9:15)上述各城的外城牆都長20米(66英尺),用精心鑿成的石頭砌成。在城門的過道,有三對相連的側柱或扶壁,而兩邊各有六個凹進去的房間,人們可以在這些房間做買賣,士兵則可以在這裡連番截擊企圖攻入城裡的敵軍。(見門)在米吉多和撒馬利亞,發掘出一些工藝精湛的磚石建築,石頭都是細心地鑿好的,砌得嚴絲合縫,甚至連薄薄的刀片也插不進接縫。所羅門建造的聖殿無疑也有同樣超卓的工藝水平。(王上5:17;6:7)
出土的遺跡顯示以色列人的房子一般都很簡樸,有些研究人員甚至認為相當粗陋,但他們提出的佐證十分貧乏。《聖經考釋辭典》(第1卷,209頁)這樣評論:「現今知道的很有限,一來是因為古代的作家不看重建築,二來是因為存留下來的古代建築少之又少,而且大都日久失修,或者被後世的建築師徹底破壞了。」(G.A.巴特里克編,1962)所以,在巴勒斯坦的遺跡中,在建築物根基上見到的磚石很少多過兩層。此外,較好的房子按理也會遭受更多破壞,甚至被拆毀用作建築材料。
古代的建築材料和方法 在人類歷史的早期,用石頭做根基十分普遍。所用的石頭可能是粗糙的,但用來定位和銜接的房角石卻經過仔細的打磨,大小適中。(參看詩118:22;賽28:16)利未記14:40-48記述以色列人先用石頭蓋房子,然後再用灰泥粉刷房子裡面。除了根基之外,房子的其餘部分若都不是用石頭建的,就大多用曬乾或烘乾的磚砌成(參看賽9:10),有時也磚木並用。用什麼材料,視乎當地有什麼材料。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南部,由於缺乏木頭和石頭,大多數建築物都是用泥和磚建造的。在巴勒斯坦,石灰石或別的石頭一般都供應充足。早期一個省錢的砌牆方法用的是枝條和泥巴。首先把木柱一一插入地裡,然後在木柱之間用蘆葦或柔軟的樹枝編織出一個網狀的構架,再糊上泥巴。當泥巴被徹底曬乾而變硬了,就會粉刷幾遍,以防風吹雨打。(見牆)
建築物的頂通常是在承重的牆上安放長形的石頭或木頭而建成的。要增加屋頂的跨度,可以採用所謂「梁柱」法,加添柱子。疊澀拱和曲拱自古已有,而且能承托相當大的重量,因此在古代很可能已經用來支撐大型建築物的平頂。這些較大型的建築物大多由一兩行柱子支撐,木柱或石柱則安放在石柱基上。有些學者認為,盲了的參孫被非利士人押到的那座大袞殿,就是用這樣的柱子支撐的。除了在殿裡聚集的群眾,殿頂也有大約三千人觀看參孫表演,參孫用力推兩根主要的柱子,使殿倒塌了。(士16:25-30)
小型建築物和住房的頂常見的做法,是把一捆捆樹枝或蘆葦橫放於梁木上,然後壓實,糊上黏土並軋平。房頂稍微傾斜可以排掉雨水。現今約旦河谷一帶的房子,房頂仍然是微斜的。
巴勒斯坦的建築物以長方形為主。假如是住房,房子通常分隔成一個個長方形小屋。由於城市大都人多地小,建築物的大小和形狀因而受到限制。如果地方較大,房子就會有個內院,所有房門都朝向內院,臨街的入口則只有一個。除了一般住房之外,王宮、倉庫、會堂、聖殿、墓穴也以長方形為主。
猶大王和以色列王的建築工程 大衛在位期間興建的建築物中,聖經明確提到的看來只有「雪松木的宮殿」。腓尼基的泰爾王希蘭送上物料和工人,協助大衛建造這座宮殿。(代上14:1;17:1)不過,聖經也記載,大衛在耶路撒冷還建造了其他宮殿。(代上15:1)另外,大衛預備了大量物資,供他兒子所羅門建造聖殿,例如開鑿方形的石頭,打造鐵釘,預備「大量」的銅和無數的雪松木,又預備金子、銀子、寶石和拼花卵石。(代上22:1-4;29:1-5)大衛也把上帝交給他的整座聖殿和有關器具的「圖樣」交給他兒子所羅門。(代上28:11,19)譯作「圖樣」的希伯來語tav·nithʹ(塔卜尼特)的詞根是ba·nahʹ(巴納,指「建造」;代上22:11),在其他經文譯作「模式」或「樣子」。(出25:9;代上28:18)
所羅門在位期間,以色列人的建築技術達到了高峰。(代下1:15;傳2:4-6)雖然所羅門雇用希蘭王手下的腓尼基工人到黎巴嫩山伐木,但沒有任何聖經記載支持一個流行的說法,那就是說耶路撒冷的聖殿主要由腓尼基人建造。聖經記述一個名叫希蘭、有以色列人血統的腓尼基人協助建築工程,但主要是從事裝飾和金屬加工,而且是在聖殿建成後照大衛提供的圖樣施工的。(代上28:19)泰爾王希蘭說以色列人當中也有「巧匠」。(王上7:13-40;代下2:3,8-16;另見代上28:20,21)所羅門親自監督聖殿的建築工程。(王上6:1-38;代下3:1-4:22)此外,他也建造聖殿的院子、黎巴嫩林宮(有45根雪松木柱子和特別的透光結構)、大柱廊、寶座廊,以及他自己和法老女兒的宮殿,全都是用「按尺寸」鑿好的貴重石頭建造的。(王上7:1-12)
其他大興土木的君王有亞撒(王上15:23),巴沙(王上15:17),暗利(王上16:23,24),亞哈(王上22:39),約沙法(代下17:12),烏西雅(代下26:6-10,15),約坦(代下27:3,4),希西家(王下20:20)等。希西家建造的西羅亞隧道(長533米[1749英尺]),以及在拉吉、基遍、基瑟、米吉多發現的多條隧道都是出色的建築。
猶太人重返巴勒斯坦後的建築工程 猶太人重返故土後,看來只進行了一些小型建築工程。不過,希律大帝(公元前1世紀)和他的繼承人卻大興土木,包括重建耶路撒冷的聖殿(可13:1,2;路21:5),建造凱撒里亞的港口和橫跨耶路撒冷中心的巨大高架橋,還有許多公共建築物(包括劇場、競技場和浴場)。希律大帝建的另一個雄偉的建築,就是在高出死海海面超過400米(1300英尺)的梅察達山頂上興建一座城堡。除了防禦工事之外,希律也在山坡上建造了一座華美的王宮,分三層,既有陽台,也有多個浴池。此外,又建造了另一座王宮,設有一個羅馬式浴室,熱水管埋在牆裡,還有一個沖水的坐式廁所。此外,希律大帝在這個巨石城堡裡建造了12個巨大的蓄水池,合共能貯水差不多4000萬升(1050萬加侖)。(見下冊751頁圖片)
亞述、巴比倫和波斯的建築 北方以色列國(公元前740)和南方猶大國(公元前607)先後覆亡,猶太人被擄到異地,有機會目睹亞述、巴比倫和波斯這三個帝國的宏偉建築。位於豪爾薩巴德的薩爾貢二世王宮以整齊和對稱聞名,既有雄偉的浮雕,又有光亮的釉磚,瓷磚上也繪了圖案。西拿基立建於尼尼微的王宮宏偉壯麗,有大約70個房間,圍牆長逾3000米(接近1萬英尺),牆邊嵌上有雕飾的木板。(王下19:36;另見拿3:2,3)據學者推斷,西拿基立還建造了長48公里(30英里)的輸水道,把戈邁勒河水輸送到尼尼微城裡的各個花園。在敘利亞東面幼發拉底河畔的馬里,有一座宏偉的宮殿,佔地約6公頃(15英畝),有300個房間。同樣,古巴比倫的遺跡顯示這座城曾經顯赫一時,既有堅不可摧的城牆,又有遠近聞名的街道和許多宮殿、廟宇。
在波斯人統治期間,書珊城的猶太人也許曾目睹城中大流士一世王宮的華美,宮內用了顏色亮麗的磚做裝飾。(見下冊330頁圖片)波斯波利斯的雄偉建築也許更令人嘆為觀止(見下冊329頁圖片),既有薛西斯門和門旁高大的公牛像,又有大流士和薛西斯的宮殿和多個寬敞的大廳,包括一個有100根柱子的大廳。波斯的圓柱比希臘出名的愛奧尼亞柱更優雅、更修長。薛西斯大廳圓柱的高度跟直徑的比例是12比1,科林斯柱的比例最多也不過是10比1,埃及柱更只是6比1。類似的是,波斯建築物的柱子之間的跨度是希臘建築物的兩倍,比古代同類型的建築物更大。
希臘和羅馬的建築風格和方法 公元前7世紀,希臘建築踏入「黃金時代」,一直延續到公元前4世紀。為了尊崇希臘諸神,希臘人在雅典興建了許多宏偉的神殿、廟宇和建築物,包括帕台農神廟、無翼勝利女神殿和厄瑞克忒翁神廟;在哥林多,著名的建築有阿波羅神殿和寬大的市集廣場(又叫a·go·raʹ阿戈拉)。建築風格一般按照以下三種古希臘人設計的優雅柱式劃分:多利克柱式、愛奧尼亞柱式和科林斯柱式。
羅馬人承襲了希臘人大部分的建築風格。羅馬建築一般都比希臘建築實用,但稍為欠缺了希臘建築那份細緻的美。羅馬人也仿照埃特魯斯坎人的建築方法,用楔形石頭建造拱門。公元前6世紀,羅馬人採用這類拱門,建造了大型的輸水道,是拱門建築的一大成就。羅馬建築另一個值得稱道的地方,是發展了雙拱門和圓頂。羅馬人利用這兩種建築結構,建造了偌大無柱的圓形建築和寬敞大廳。希臘的泥水匠有高超的技術,能精確地放置和連接所用的大理石,因此無需灰泥和水泥,也能建造雄偉的建築物。羅馬的泥水匠用火山灰混合石灰,拌和成「卜作嵐」,一種具有極高強度的水凝水泥。靠著這種特製的水泥,羅馬人不但能延長拱門的跨度,而且能建造多層的大型建築,包括建於1世紀、高4層的羅馬鬥獸場,估計座位大約有4萬至8萬7000個。羅馬人還有更實用的建築,特別自公元前3世紀以來,他們為了軍事的需要,修建了許多寬闊的道路和大型的輸水道。使徒保羅經常利用羅馬人修建的大道往返,而且想必在前往羅馬途中看見沿阿庇亞大道修建的輸水道,這條輸水道建於凱撒克勞狄時期。
基督教的建築 正如在以色列國的日子,上帝的子民並沒有以富麗堂皇的建築見稱,同樣組成屬靈以色列的早期基督徒也沒有建造華麗的建築物。《昂格爾聖經詞典》(1965,84-85頁)評論:「現存最古老的基督教建築物可以追溯到3世紀,這些建築物既不宏偉也不奢華。」後來,到了羅馬皇帝君士坦丁的日子,名義上的基督徒渴望跟政府建立關係,因此在當權者大力鼓動下,開始發展一種獨特的建築風格,建成了一些為人所知最富麗奢華的建築物。
預言和比喻中的建築 聖經的預言和比喻用了不少建築學詞彙。復興的預言有很大部分論及上帝子民的建築(或重建)工程和他們建造的城鎮。(賽58:12;60:10;61:4;結28:26;36:36)以賽亞書預言錫安必用硬灰漿砌石頭來建造,用藍寶石做根基,用紅寶石建築城上的矮牆,用火炫石造城門。(賽54:11,12)箴言說智慧建造房屋(箴9:1),又跟明辨和知識一起建立家室(箴14:1;24:3,4)。聖經譴責約雅敬用不正義的手段建造宮殿,不給工人工錢;又譴責迦勒底人靠血腥的手段築城,強迫被征服的民眾辛苦建造。(耶22:13-15;哈2:12,13)惡人幻想自己平安,跟上帝有和好的關係,就好比砌一道牆並粉刷牆身,耶和華必憤然刮起暴風,降下冰雹,拆毀這道牆,叫根基暴露出來。(結13:10-16)詩篇執筆者斷言,除非耶和華建造家宅,否則建造的人就徒勞無功。(詩127:1)在「耶和華的大日子」來到以前,漠視上帝的人雖然建造房屋,卻不得居住。(番1:12-14;另見摩5:11)相反,上帝的僕人未來必「建造房屋,自己居住」,並且「充分享受」自己勞碌的成果。(賽65:17-23;另見傳3:3)
《希臘語經卷》記述,耶穌促請聽眾仔細衡量做他門徒牽涉到的事情,就如人動工蓋樓以前必須先計算費用。(路14:28-30)有不少比喻也提到建築物的根基必須穩固。(太7:24-27;路6:48,49;提前6:17-19;提後2:19;來11:10)基督耶穌談到他的會眾建基於一塊磐石上(peʹtra佩特拉)(太16:18),而耶穌就是這個根基。除此之外,誰也不能再安放別的根基。然而,耶穌卻成了「建造的人棄絕的石頭」。(林前3:11;太21:42;徒4:11;詩118:22)既然耶穌是首要的房角石,屬靈聖殿的其他「活石」都在他之上建造,跟他聯合,並且以公正為「準繩」,用正義做「水平儀」。(弗2:20,21;彼前2:4-8;賽28:16,17)耶穌曾把他的身體比作聖殿,說他要「三天內」把它建起來,相比之下,當日耶路撒冷實際的聖殿和周遭的建築物,花了46年去建造,卻還沒完成。(約2:18-22)身為「有智慧的工程主管」,保羅勉勵基督徒要用優質而防火的材料,在基督這個根基上建造。(林前3:10-17)愛心是強化人、建立人的要素。(林前8:1;另見詩89:2)約翰在異象裡看見的新耶路撒冷,光輝燦爛,由不同的寶石構成,城牆有十二塊基石,刻上「綿羊羔十二使徒」的名字。(啟21:9-27)上帝是偉大的建造者,萬物既然是他建造的,他自然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來3:4;徒7:48-50;17:24,25;賽6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