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首領
(Axis Lords)
希伯來語sera·nimʹ(塞拉寧)看來是個借用詞,源自非利士語(書13:3),跟在列王紀上7:30譯作「軸」的希伯來語有相同的輔音。聖經用「塞拉寧」這個頭銜來指統治非利士人的城市加沙、亞實基倫、亞實突、以革倫和迦特的五個首領,看來是因為他們結成同盟。根據阿摩司書9:7記載,非利士人是從愛琴海附近的克里特來到迦南沿岸地區的,有些學者因而認為「塞拉寧」是愛琴海語。
這五個同盟首領管轄非利士地,各自統治一個城邦,一起議決關係到共同利益的事情。聖經稱亞吉為迦特王。(撒上21:10;27:2)不過,看來亞吉不是一國之君,只是其中一個領袖而已。「領袖」(希伯來語sar薩爾)這個頭銜有時也用來指這些非利士人的統治者。(撒上18:30;29:2-4)
同盟首領常常一起行動。有一次,非利士人把約櫃搶了過來。於是上帝使許多非利士人生了痔瘡,同盟首領也不能倖免。他們聚集起來,詢問他們的祭司和占卜的人該怎樣處置約櫃才好。(撒上5:9-6:4)他們也曾集結兵力去攻打以色列人。(撒上7:7)他們更合力對付參孫。(士16:5)他們捉了參孫以後,齊集加沙的大袞神殿大事慶祝,結果一同葬身殿中。(士16:21-30)
雖然同盟首領常常一起行動,他們各自統治的城邦卻從沒有合併為一個王國,歸一個王統治。他們統治的五個城邦,連同附屬的城鎮,組成了一個形同軸心、類似聯邦的架構。大凡要作出關係到全體的決定時,同盟首領會少數服從多數。以下事例足以說明這點。大衛為了逃避掃羅王的追殺,投靠了迦得的同盟首領亞吉。後來非利士人跟掃羅交戰,亞吉本想大衛率領手下跟他一起上陣,但由於其他同盟首領反對,亞吉只好叫大衛和他手下回去。(撒上29:2,6,7,9)
非利士人在以色列人的歷史上,尤其在大衛征服他們以前,都執意跟耶和華的子民為敵,而且多次聯合其他國家攻打以色列人,常常壓迫他們。後來大衛削弱了他們的力量,使他們不再為患。在大衛以後的日子,聖經不再用「同盟首領」這個詞,改用「王」這個詞來稱呼非利士人的領袖。(耶25:20;亞9:5;見非利士,非利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