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Heart)
人體的重要器官,主要作用是把血輸送到全身,使細胞得到養分。(利17:14)
聖經常常談到「心」,總計約莫一千次。聖經執筆者用希伯來語(lev萊卜,le·vavʹ萊巴卜)和希臘語(kar·diʹa卡迪阿)來指實際的心臟,也用來打比方。
實際的心臟 聖經執筆者比較少提及實際的心臟。一個例子是,耶戶射中約蘭「兩臂之間,箭穿過他心窩」。(王下9:24;另見出28:30)
內心 在聖經中,「心」一詞絕大多數用做比喻,比作「事物的中心,裡面,以及人的內心情況,通過各種活動,通過慾望、喜好、情感、熱情、意圖、想法、感受、想像、智慧、知識、技能、信念、理智、記憶和意識反映出來」。(《聖經書刊注釋社雜誌》,1882,67頁)
因此,「心」在聖經中不是單指喜好或動機,也不是單指智力。「閃米特人認為……人類的特徵,包括情感、智力和意志,都源於心。」心「是內在的一切,跟肉體相對。肉體是外在而可以觸摸的」。(《在希伯來語和阿卡德語中身體各部分名稱的比喻用法》[法語],E.多爾姆著,巴黎,1963,113,114,128頁)
上帝察驗人心,不但看人的外表,也看人內在真正的為人。(箴17:3;24:12;詩17:3;撒上16:7)因此,聖經勸告人:「要保護你的心[整個內在的為人],勝過保衛一切,因為生命之泉由心而出。」(箴4:23)聖經也勸勉做妻子的基督徒,不要注重外表的打扮,而要注重「內心深處的為人,用安靜溫和的心靈作為不朽的裝飾。這在上帝眼中是極寶貴的」。(彼前3:3,4)
顯然,聖經有不少地方用「心」來指人的思考力。這種思考力跟內在為人卻是不可分離的。摩西勸導以色列人:「要記在心裡[『要回想』,Rbi8 腳注]:……只有耶和華是真神」,後來又對他們說:「耶和華還沒有給你們能明白的心[『頭腦』,Rbi8 腳注]」。(申4:39;29:4)在《希伯來語經卷》和《希臘語經卷》中,有些經節把「想」(太9:4),「盤算」(可2:6),「明察秋毫」(王上3:12;可6:52),「知識」(箴15:14)跟「心」拉上關係,這表明「心」也包括智力。
動機 即推動我們做某件事的念頭,也是「心」(內在為人)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凡心受激勵」的都奉獻禮物用做會幕的工程。(出35:21,26,29;36:2)邪惡的哈曼竟然「膽敢」(字面意思是:把心填滿)圖謀滅盡猶太人。(斯7:5,Rbi8 腳注;徒5:3)希伯來書4:12說,上帝的話語好像一把鋒利的劍,能辨明人「心裡的意念和打算」。耶穌也曾說過,推動人行善或行惡的念頭都是從心裡出來的。(太15:19;路6:45)為了幫助我們培養正確的動機,聖經勸誡我們,待人處世不該惟利是圖(猶16),行事為人也不該貪財,或只顧追逐財富。(提前6:9,10;箴23:4,5)相反,聖經勸勉我們要培養對上帝的愛,真心真意事奉他(約一5:3;申11:13),也要愛其他信徒,甘願捨己(約15:12,13)。此外,聖經還勸勉我們要愛人如己。(路10:27-37;加6:10)顯然,培養這些正確的動機也需要人運用思考力。(詩119:2,24,111)
性情和態度 可以反映出內心的情況,是驕傲還是謙卑。(箴16:5;太11:29)感受和情感 也是內在為人的一部分,這包括愛心(申6:5;彼前1:22),喜樂(申28:47;約16:22),痛苦憂傷(尼2:2;羅9:2),以及仇恨(利19:17)。所以,我們的心會「憂愁」(賽35:4),因淒苦而「傷痛」(詩109:22),因懼怕而「膽戰心驚」。(申20:8)在《希臘語經卷》中,當「心」和「智」一同出現時,「智」表示智力,而「心」則指內在的情感、慾望和感受,比如耶穌說:「你要全心、全意、全智,愛耶和華你的上帝。」(太22:37)耶穌的話表明,人的慾望、感受、情感都必須反映出對上帝的愛。另外,人也必須通過運用思考力,不斷加深對上帝和基督的認識,來表達對上帝的愛。(約17:3)
上述的所有作用、能力、情感和素質都不是源於實際的心臟,而是源於內心,即整個內在的為人。
人心是「詭詐」的 亞當起初雖然完美,卻容許自己的心受誘惑;他離棄真理,背叛上帝。(見雅1:14,15)結果,他的後代,也就是全人類,都生在罪中,出生時已有罪過。(詩51:5)大洪水之後,上帝論及有罪的人類說:「人從小就心懷惡念」。(創8:21)
上帝對悖逆的猶大國說:「人心比什麼都詭詐,不顧一切」。(耶17:9)對渴望蒙上帝悅納的人來說,這是個嚴正的提醒:不該只著眼於表面的為人,而該留意自己真正的為人,內在的人。一個人或許已經成為基督徒多年,對聖經有清楚的認識,也自信能應付任何情況。然而,他卻可能受到心底裡懷有的慾望和念頭引誘而犯罪,雖然他明知某種行為是不對的,是上帝的律法明確譴責的。
因此,一個基督徒雖然認識真理,也自覺思想成熟,但仍須緊記人心是詭詐的,時刻當心,以免陷入引誘。(太6:13;林前10:8-12)
「全心」事奉上帝 心臟要完整才能正常運作,但內心卻可以不完整、不完全。大衛向上帝禱告:「求你使我一心一意 敬畏你的名。」這表明人內心所喜愛和敬畏的對象可以不止一個。(詩86:11)這樣的人「心懷二意」,對上帝的崇拜不冷不熱。(詩119:113;啟3:16)人也可能有「二心」(字面意思是:有兩個心),同時事奉兩個主人,或者心口不一。(代上12:33;詩12:2,Rbi8 腳注)耶穌曾強烈譴責這種心懷二意的虛偽行徑。(太15:7,8)
要想蒙上帝悅納,人就不能心懷二意或懷著二心,而必須全心 事奉上帝。(代上28:9)既然人心懷惡念,不顧一切,就必須竭力奮鬥才能全心事奉上帝。(耶17:9,10;創8:21)保持純全的心的方法,包括:誠心禱告(詩119:145;哀3:41),經常研讀聖經(拉7:10;箴15:28),熱心傳講好消息(參看耶20:9),以及與全心事奉耶和華的人來往。(參看王下10:15,16)
「心中不智」指什麼?
聖經多次說某人「心中不智」。《舊約全書辭典》(凱勒與鮑姆加特納合編,萊頓,1958,470頁)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沒有智慧」。威廉·格澤紐斯編的《舊約希伯來語英語詞典》(譯自E.魯濱遜的英譯本,1836,517頁)說心中不智的人「沒有悟性」。這樣的人缺乏良好的判斷力或辨識力。因此,聖經常常用「悟性」(箴10:13)和「明辨事理」(箴11:12;15:21)與「心中不智」作對比。有時「心中不智」也指「缺乏經驗」、愚蠢和沒有智慧。(箴7:7;9:1-9,16;10:21)這些經文使用「心」一詞去表示,當事人的內心缺乏良好的特質。
從聖經的上下文可以看出,「心中不智」也指人缺乏良好的判斷力或辨識力。智者在箴言6:32說,通姦的人「心中不智」。其他譯本的譯法是:「無知」(和合),「全無心思」(呂譯),「愚不可及」(現譯),「實屬愚昧」(思高)。通姦的人「實屬愚昧」,因為通姦的後果叫人痛苦不堪。(箴1:2-4;6:23-35;7:7,21-27)這樣的人也許表面上聲譽不錯,但內在為人卻有嚴重的欠缺。
另一句箴言說:「心中不智[和合翻作『無知』]的人,跟人握手立約,在朋友面前一力作保。」(箴17:18)心中不智的人也許因感情用事而立約作保,結果損失慘重,陷入財困。他可能出於好心,動機高尚,但顯然缺乏良好的判斷力。
有些人「心中不智」,有些人倒「心求善道」。箴言19:8說:「心求善道的人,愛惜自己;堅持明辨事理,必得好處。」這樣的人仔細留意自己真正的內在為人。他用心吸收確切的知識,努力認識上帝和他的道,並且沉思學到的知識,付諸實行。他用心糾正自己的慾望、喜好、情感及人生的目標,好符合上帝的旨意。他這樣做使自己得益不淺,表明他「愛惜自己」。他不斷糾正自己內在的為人,就是「堅持明辨事理」,因為他努力培養良好的品格,使自己能思想清晰,行事明智。
上帝的心 耶和華表明自己也有喜好和情感,聖經描述他彷彿有個「心」。在降下大洪水之前,上帝又遺憾又「痛心」,因為地上的人棄絕他的正義法令,使他不得不停止向他們施恩,倒要毀滅他們。(創6:6)另一方面,上帝的僕人行事忠義,令上帝的「心」「歡喜」。(箴27:11)有些叛逆的以色列人焚燒兒女做全燒祭,這麼殘忍的事上帝心裡連想也沒有想過,表明他根本不可能用永火折磨人。(耶7:31;19:5)
事物的中心或中央 心臟大約位於人體胸腔的中部,因此「心」一詞有時表示事物的中心或中央,比如「地裡[原文字面意思是『地心』]」(太12:40),「大海的懷裡[原文字面意思是『海心』]」(出15:8;拿2:3),以及「大樹上[原文字面意思是『大樹的心』]」(撒下18:14)。申命記4:11的「天」,原文字面意思是「天空的心」。(見Rbi8 腳注)
用於預言 在但以理書7:4的預言中,「心」用作象徵。像獅子的野獸象徵巴比倫帝國,牠用雙腳站立,又獲得一顆「人心」,這表示巴比倫不再「勇猛如獅子」。(撒下17:10)後來,巴比倫被「熊」所象徵的米底亞-波斯征服了。(但7:5;見獸[有象徵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