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一生有什麼目的?
「我心裡察究,……等我看明世人,在天下一生當行何事為美。」——傳道書2:3。
1,2.對自己懷有適當程度的關注,為什麼並不是不對的?
你很關心自己,對嗎?這是很自然的。我們每天進食,疲倦了就睡覺,也喜歡跟親友共敘。有時我們玩玩遊戲,游泳,或做些我們喜歡做的事,由此可見我們對自己懷有適當的關注。
2 人對自己的這種關注,正好跟上帝感動所羅門所寫的以下一段話一致:「人莫強如吃喝,且在勞碌中享福。」然後所羅門根據自己的經驗補充說:「我看這也是出於上帝的手。論到吃用、享福,誰能勝過我呢?」——傳道書2:24,25。
3.大部分人發覺,他們無法解答什麼令人困惑的問題?
3 可是你深知,人生不只是吃喝、睡眠、做點好事而已。我們也有痛苦、失望、憂慮的時候。我們看來太忙了,根本沒有時間去想想人生的意義。這正是你的情形嗎?《華爾街日報》的前任編輯佛蒙特·萊斯特指出,人在知識和技能方面都突飛猛進,但是他寫道:「有一件事實在很奇怪。在沉思人本身,人所面對的種種難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等問題方面,我們比起初的時候並沒有很大進步。我們對於我們是誰,為什麼我們活在世上和何去何從的問題,仍然未能尋得解答。」
4.為什麼我們人人都希望能夠解答一些跟我們有切身關係的問題?
4 「我們是誰?我們為什麼活在世上?我們究竟到哪裡去?」你會怎樣回答這些問題呢?萊斯特先生去年七月去世了。你認為當時他已經找到滿意的答案嗎?對你更重要的是:你有辦法找到答案嗎?找到答案可以怎樣幫助你生活得更快樂、更有意義呢?我們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洞察力的首要來源
5.為了明白關於人生意義的問題,為什麼我們應當向上帝尋求指引?
5 如果我們只是憑著自己的才智去尋找人生的意義,就不會得著什麼肯定的答案。古往今來,有許多人曾這樣做,卻徒勞無功;即使其中有些人學識廣博、經驗豐富,也一樣失敗。但是我們其實毋須獨自摸索,因為造物主已給了我們所需的幫助。請想想,既然他是「從亙古到永遠」的,對宇宙和歷史瞭如指掌,他豈不是洞察力和智慧的最高來源嗎?(詩篇90:1,2)他創造了人,之後一直觀察世人的經歷。所以我們理應向造物主尋求洞察力,而不是仰賴不完美的世人去指點我們,因為人的知識和辨識力畢竟十分有限。——詩篇14:1-3;羅馬書3:10-12。
6.(甲)造物主怎樣賜予人所需的洞察力?(乙)所羅門怎樣跟這件事有關?
6 雖然我們不能期望造物主向我們低聲耳語,把人生的意義告訴我們,他卻賜給了我們洞察力的一個寶藏——他所靈示的話語。(詩篇32:8;111:10)在這方面,傳道書特別有價值。這本書的執筆者受到上帝靈示,因此「所羅門的智慧超過東方人……的一切智慧」。(列王紀上3:6-12;4:30-34)一位來訪的女王對「所羅門的智慧」佩服得五體投地,公言她所聽聞的尚不及她所見的一半;她也宣布,人有幸聽見所羅門的智慧,就實在有福了。a(列王紀上10:4-8)我們也能夠吸收造物主賜給所羅門的智慧,藉此尋得洞察力和快樂。
7.(甲)關於天下大部分活動,所羅門作出什麼結論?(乙)什麼實例可以說明所羅門所作的現實評估?
7 傳道書反映出上帝所賜的智慧;這種智慧對所羅門的心靈和頭腦深具影響。所羅門既然擁有所需的時間、資源和洞察力,於是著手「查究天下所做的一切事」。他發覺大部分「都是虛空,都是捕風」。既然所羅門在上帝靈示之下作出這個評估,每逢我們想到人生的目的,自應把他的話緊記在心。(傳道書1:13,14,16)所羅門十分坦率、現實。比方說,請想想他在傳道書1:15,18所說的話。你深知從古至今世人設立過各種各色的政府,有時政府真的設法解決國內的難題,改善人民的生活。可是,有任何政府能夠把這個不完美制度裡種種「彎曲」的事變直嗎?你也許留意到,人知識越多,就越看得清楚在人短短的一生裡,把萬事都糾正過來根本是不可能的。許多人意識到這件事,不禁心灰意冷。但是我們卻毋須有這樣的感覺。
8.什麼循環久已存在?
8 值得考慮的另一點是影響到我們的各種循環,例如日出日落,風吹水流。在摩西、所羅門、拿破崙和我們曾祖父的日子,這些事已經存在了。千秋萬歲,它們繼續下去。同樣,「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傳道書1:4-7)從人的觀點看來,各事並沒有多大改變。無論古今,人都有類似的活動、野心和成就。即使有些人曾一度聲譽卓著,或才貌過人,今天他們在哪裡呢?他們已不在世上,很可能已被人遺忘了。這樣的想法並不是病態。大部分人甚至不知道他們曾祖父母的名字,也說不出這些祖先在什麼地方出生,在什麼地方埋葬。你不難明白,為什麼所羅門很現實地指出,人的種種作為和活動都是徒然的。——傳道書1:9-11。
9.我們可以怎樣獲得幫助,以現實的眼光洞察人類的處境?
9 對人類處境的這種深入了解,不該令我們心灰意冷;相反,這可以對我們有積極影響,使我們不致過度重視一些沒有真正價值、不久就會消逝而被人遺忘的目標或活動。這樣的洞察力可以幫助我們對於自己想從一生獲得的東西,以及我們想要成就的事,作出正確的評估。舉個例說明,我們毋須苦行禁慾,相反,我們可以從適度的飲食尋得樂趣。(傳道書2:24)我們稍後會見到,所羅門在這件事上作出十分正面、樂觀的結論。簡單來說,結論就是,我們應當非常珍惜自己跟造物主的關係;他能夠幫助我們在未來永遠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生活。所羅門強調說:「這些事都已聽見了,總意就是:敬畏上帝,謹守他的誡命,這是人所當盡的本分。」——傳道書12:13。
生活各種循環顯示目的
10.所羅門怎樣將人和獸作一比較?
10 傳道書充分反映出上帝的智慧;這種智慧能夠進一步幫助我們考慮人生的目的。怎會這樣呢?因為所羅門現實地把注意集中在一些很少人想及的真理之上。其中一項真理牽涉到人和動物的相似之處。耶穌曾把自己的門徒比作綿羊,可是一般人並不喜歡被人比作動物。(約翰福音10:11-16)即使這樣,所羅門提出一些無可否認的事實:「上帝要試驗[世人],使他們覺得自己不過像獸一樣。因為世人遭遇的,獸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樣: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人不能強於獸,都是虛空。……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傳道書3:18-20。
11.(甲)我們可以怎樣描述一隻動物的典型生活周期?(乙)你同意這樣的分析嗎?
11 試想想一隻你喜歡觀看的動物,也許蹄兔或兔子。(申命記14:7;詩篇104:18;箴言30:26)或者你可以想像一隻松鼠;世界各地有300多個不同的品種。這些動物的生活周期是怎樣的?動物出生之後,母親乳養牠幾個星期。不久牠就長出毛來,可以爬出巢外了。你也許見到牠跑來跑去,尋找食物。但是牠時常看來只是玩耍,享受青春的樂趣。生長了一年多之後,牠找著一個配偶,於是造個巢或穴,開始生育後代。如果牠找著足夠的漿果、堅果和種子,牠一家就會長得肥壯,有時間擴大自己的巢穴。但是只過了幾年,動物就衰老了,於是更容易發生意外,也更容易生病。牠到十歲左右就死了。不同品種的松鼠只有微小的差異。這就是松鼠的生活周期。
12.(甲)用現實的眼光來看,為什麼許多人的生活周期跟普通動物的生活周期沒有很大差別?(乙)下次我們見到這裡所提及的動物,我們可以想想什麼事?
12 動物有這樣的生活周期,大部分人都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妥。當然,他們並不期望松鼠的一生有什麼經過深思熟慮的目的。可是,許多人的一生其實跟松鼠的一生沒有很大差別,對嗎?他們出生,在嬰孩時期受人照顧。他們進食,成長,玩耍,不久就長大成人了。於是他們成家立室,找房子住,想辦法維持生活。如果事業成功,他們可能身體發胖,找間大一點的房子(巢),開始生兒育女。但是幾十年匆匆過去,不久他們已年華老去。他們可能活到七八十歲,也許更早一點,就結束了充滿「勞苦愁煩」的一生。(詩篇90:9,10,12)你下次見到一隻松鼠(或者你想見到的其他動物),可以想想這些發人深省的事實。
13.人和獸都有怎樣的結局?
13 你不難明白何以所羅門把人的一生比作動物的一生。他寫道:「凡事都有定期,……生有時,死有時。」死的時候,人和獸根本沒有什麼差別,「這個怎樣死,那個也怎樣死」。然後他補充說:「都是出於塵土,也都歸於塵土。」——傳道書3:1,2,19,20。
14.有些人怎樣試圖改變通常的生活模式?但是效果如何?
14 我們毋須把這個現實的評估視為思想消極。誠然,有些人試圖改善自己的處境,例如格外努力工作,希望獲得過於父母所擁有的物質財富。他們也許多受幾年教育,好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同時增廣對生活的了解。或者他們十分留意運動或飲食,以求改善健康,延年益壽。這些努力可能帶來一點裨益。但是誰能夠保證所作的努力一定成功呢?即使成功,又能延續多久呢?
15.對大部分人的生活來說,什麼坦率的評估是正確的?
15 所羅門問道:「加增虛浮的事既多,這與人有什麼益處呢?人一生虛度的日子,就如影兒經過,誰知道什麼與他有益呢?誰能告訴他身後在日光之下有什麼事呢?」(傳道書6:11,12)既然人生苦短,像影兒一樣轉眼就過去,許多人覺得如果追求一個目標失敗,就沒有時間轉而追求另一個目標了。人也無法知道,自己「身後」有什麼事發生在兒女身上。
建立名聲的大好時機
16.(甲)動物所不能做的什麼事,是我們應該做的?(乙)其他什麼真理也應當對我們的想法有所影響?
16 人不像動物;人有思想能力。「我一生究竟有什麼意義?人生是否僅像一個固定的循環,生有時,死有時,於是就完了?」在這方面,請回想一下所羅門論及人和獸的話:「[他們]都歸於塵土。」這是不是說,人一死就一了百了呢?聖經清楚表明,人並沒有一個不死的魂,在身體死後繼續生存。相反,人本身就是魂,魂犯罪就會死。(以西結書18:4,20)所羅門進一步解釋說:「活著的人知道必死;死了的人毫無所知,也不再得賞賜;他們的名無人記念。凡你手所當做的事要盡力去做;因為在你所必去的陰間沒有工作,沒有謀算,沒有知識,也沒有智慧。」——傳道書9:5,10。
17.傳道書7:1,2應當促使我們想想什麼事?
17 鑑於這個無可避免的事實,請考慮一下這句話:「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往遭喪的家去,強如往宴樂的家去;因為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必將這事放在心上。」(傳道書7:1,2)我們不得不同意,「死是眾人的結局」。沒有人能夠服食某種靈丹妙藥,採用某種健康食譜,或經常作某種運動,就能長生不死。通常來說,人死後不久,『他們的名就無人記念了』。既然這樣,為什麼名字「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呢?
18.為什麼我們能夠肯定所羅門相信人會復活?
18 正如我們說過,所羅門對各事有現實的看法。他知道他的祖先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都在造物主面前建立了好名聲。耶和華上帝深知亞伯拉罕的為人,所以應許要祝福他和他的後裔。(創世記18:18,19;22:17)不錯,亞伯拉罕在上帝面前贏得了好名聲,得以成為上帝的朋友。(歷代志下20:7;以賽亞書41:8;雅各書2:23)亞伯拉罕知道他和他兒子的生命並不是永無窮盡的生死循環。他們無疑享有好得多的前途。他們懷有穩確的希望能夠再次活過來,但不是由於他們有個不死的靈魂,而是因為他們會復活。亞伯拉罕「認定上帝甚至能叫以撒從死人中興起來」。——希伯來書11:17-19。
19.約伯記可以怎樣幫助我們明白傳道書7:1的意思?
19 要明白「名譽強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這句話,相信復活是一個關鍵。所羅門像他以前的約伯一樣,堅信造物主既能夠創造人的生命,自然能夠把這生命恢復過來。他能夠令死去的人復生。(約伯記14:7-14)忠心的約伯說:「你[耶和華]一呼叫,我就回答你,你必渴慕你手所做的。」(約伯記14:15,《新譯》)請想想,造物主竟然「渴慕」(「你想再次見到你手所做的工。」——《耶路撒冷聖經》。)手下忠心至死的僕人。造物主只要應用耶穌基督的贖價犧牲,就能夠把人復活過來。(約翰福音3:16;使徒行傳24:15)顯然人可以跟死去的牲畜有很大差別。
20.(甲)在什麼時候,我們可以說人死的日子勝過人生的日子?(乙)拉撒路的復活必然對許多人有什麼影響?
20 所以,如果人死的時候,已在能把手下忠僕復活過來的耶和華面前建立了好名聲,他死的日子就可以勝過他出生的日子。比所羅門更偉大的耶穌基督證明這的確是實情。例如他把忠信的男子拉撒路復活過來。(路加福音11:31;約翰福音11:1-44)你不難想像,許多目擊拉撒路復生的人,都深受影響而相信了上帝的兒子。(約翰福音11:45)你認為這些人覺得人生沒有什麼意義,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人何去何從嗎?剛相反,他們清楚看出自己毋須像牲畜一樣,出生之後僅是活一段時期就永遠死去。他們一生的目的,跟認識耶穌的天父以及遵行他的旨意有密切不可分的關係。你自己又怎樣?以上的討論有沒有幫助你看出,或看得更清楚,你的一生可以有真正的目的,而且也應當有明確的目的呢?
21.在尋找人生意義方面,我們打算查考一下什麼問題?
21 可是,生活要真正有意義、有目的,不是僅僅想及死亡和再生就夠了。事情牽涉到我們每天怎樣運用自己的生命。正如我們會在下篇文章見到,所羅門也在傳道書清楚表明這點。
[腳注]
a 「關於示巴女王的記載強調所羅門的智慧,這件事常被人視為傳說。(王上10:1-13)但上下文顯示,女王造訪所羅門其實跟貿易有關;有鑑於此,這個記載是可以了解的,我們毋須懷疑這件事是否真實的歷史。」——《國際標準聖經百科全書》(1988年),第4卷,567頁。
你記得嗎?
◻ 動物和人在什麼方面頗相似?
◻ 為什麼死亡有力地表明,人的種種作為和活動,有很多都是徒然的?
◻ 人死的日子可以怎樣勝過人生的日子?
◻ 人的一生要有意義和目的,全有賴於什麼關係?
[第10頁的圖片]
你的一生跟動物的一生有什麼重大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