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
(Leaven)
加在麵團或液體裡使之發酵的物質,特別是為日後烘餅而留的一塊發酵的麵團(酵子)。希伯來語seʼorʹ(塞奧,意即「發酵的麵團」;出12:15)和希臘語zyʹme(齊梅,意即「酵」;路13:21)特指這種膨鬆劑。希伯來語cha·metsʹ(哈梅茨)指的是有酵的東西。(利2:11)
水果酒是用葡萄汁或其他果汁發酵而成的,這種飲料由來已久。當然,果汁發酵不用加酵。
早期的埃及人會做啤酒,做的時候需要加酵。他們還會烤發酵餅和無酵餅。希伯來人則可能很熟悉「麥酒」。(賽1:22;何4:18,新世;《舊約全書辭典》,L.凱勒和W.鮑姆加特納,萊頓,1958,646頁)製造這些食物時所加的酵,有一種可能是野生酵母(也許取自某些真菌植物的孢子)。從埃及發掘出有很多氣孔的餅,餅裡有死去的酵母細胞。據說,埃及人做餅時還會用泡鹼(碳酸鈉)。碳酸鈉不會像酵子一樣讓麵團發酵,但能產生氣泡,使餅膨鬆。跟以色列人一樣,埃及人做餅的主要方法看來也是從麵團中取一塊留下,任這一小塊發酵,然後用這酵子讓新麵團發起來。
上帝給以色列人的律法 以色列人用火獻給耶和華的穀祭都不可「有酵」。(利2:11)但為了感謝耶和華所賜的厚福而自願獻上交誼祭(感恩祭)時,卻可以用酵。吃交誼祭是個歡樂的場合,而在歡樂的場合通常都會吃發酵的餅。獻祭的人要拿發酵的圈餅,還有肉(祭牲)和無酵餅來。發酵的圈餅不是獻在壇上的,而是給他自己和供職的祭司吃的。(利7:11-15)
在五旬節那天獻小麥的最早收成時,大祭司要拿兩個加了酵的小麥餅在耶和華面前獻做搖祭。(利23:15-21)值得注意的是,公元33年五旬節那天,基督徒會眾最初的成員(耶穌基督從猶太人當中選召的門徒)受到聖靈膏立,耶和華手下偉大的大祭司耶穌基督就能把第一批從聖靈而生的弟兄獻在上帝面前。這些人是從有罪的人當中選召的。(徒2:1-4,41)大約三年零四個月以後,外邦人哥尼流歸信基督教,成為第一個未受割禮而歸信基督教的人。他和他一家都受到聖靈膏立,從而被獻到上帝面前。他們也同樣是從有罪的人當中選召的。(徒10:24,44-48;羅5:12)
為期一天的逾越節之後是七天的無酵節,即亞筆月(尼散月)十五日到二十一日。這其間,以色列人家裡不能有也不可「見」任何發酵的東西或發酵的麵團。(出12:14-20;13:6,7;23:15)這是為了提醒以色列人,耶和華曾經救他們出埃及。那時,他們走得十分匆忙,甚至沒有時間等麵團發酵就連同揉麵盆一起帶走了。(出12:34)
象徵意義 聖經常常用「酵」來象徵罪或腐敗。耶穌基督勸誡門徒:「當心法利賽派和撒都該派的酵」,「要提防法利賽派的酵,就是虛偽」。起初,門徒不明白耶穌是用酵作為象徵。不過,最後他們終於看出,耶穌是在告誡他們要警惕錯誤的教義和虛偽的行為,警惕「法利賽派和撒都該派的教義 」,因為這些教義能腐化人。(太16:6,11,12;路12:1)耶穌在另一個警告中還提到了希律(顯然也包括希律的黨徒),他說:「要謹慎,當心法利賽派的酵和希律的酵。」(可8:15)耶穌勇敢地譴責法利賽派是虛偽的人,說他們只注重外表。(太23:25-28)他還指出了撒都該派教義上的錯誤,並揭露了希律黨徒的虛偽和陰險的政治手腕。(太22:15-21;可3:6)
使徒保羅曾吩咐哥林多的基督徒會眾開除一個行淫的信徒,當時他也用「酵」作為象徵。他說:「難道你們不知道,一點酵就能使整個麵團都發起來嗎?你們既然還沒有發酵,就要把舊酵除掉,好成為新的麵團,因為我們逾越節的羔羊基督已經被殺犧牲了。」接著,保羅清楚解釋了「酵」的含意,他說:「所以,我們守這個節,不要用舊酵,也不要用象徵惡行和邪惡的酵,倒要用象徵誠懇和正直的無酵餅。」(林前5:6-8)保羅在這裡指出無酵節(緊隨逾越節的猶太節日)的象徵意義。正如一小塊「發酵的麵團」很快就能使整個麵團發起來,要是會眾沒有清除行淫的人的腐化影響,整群會眾就會在上帝眼中變得不潔。他們必須採取行動,把「酵」從他們中間除去,就像以色列人在無酵節期間不可把酵留在家裡一樣。
就連希伯來人以外的古代民族也把酵和腐敗聯繫在一起。例如古希臘傳記作家普盧塔克就說,酵「本身也是腐敗的產物,混入麵團就讓麵團也產生了腐敗」。(《道德論叢》,第4卷,「羅馬的問題」,109節)
在阿摩司的日子,耶和華諷刺那些犯罪的以色列人說:「只管拿發酵的餅來做感恩祭,使煙氣上騰;只管宣揚你們自願獻的祭」。(摩4:5)上帝是在告訴以色列人,他們在伯特利和吉甲所做的一切崇拜活動都是得罪他的過犯,所以他們不如索性做得徹底一點,拿發酵的餅和無酵餅一起獻在壇上好了。反正這樣的崇拜都是徒勞的,因為他們一直拜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