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提出謙卑方面的教訓
耶穌在凱撒利亞·腓立比附近醫好一個被鬼附身的男孩之後,打算回到他們視作居停的迦百農去。然而,耶穌希望在途中與門徒獨處,以便進一步裝備他們去面對他的死亡和日後他們所要承擔的責任。他向門徒解釋說:「人子將要被交在人手裡,他們要殺害他;被殺以後,過三天他要復活。」
雖然耶穌在較早時候已談及這件事,而且有三位使徒實際看見他改變形貌,當其時耶穌談及他『離去』一事。可是,他的跟從者仍未能領會這件事的含意。雖然他們當中沒有人像彼得在較早時候一樣否認他會被殺,他們卻害怕向他作進一步的探詢。
最後他們進入迦百農城。這地方是耶穌從事傳道工作時的居停,也是彼得和其他好幾位使徒的家鄉。在這裡,徵收殿稅的人找著彼得。他們也許企圖使耶穌違反某些普遍受人接納的習俗,於是問道:「你們的先生不納[殿]稅嗎?」
彼得回答說:「納。」
耶穌可能在不久之後才抵達家門,但他知道剛才有什麼事發生。甚至彼得尚未開口告訴他,耶穌便問道:「西門,你的意思如何?世上的君王向誰徵收關稅、丁稅?是向自己的兒子呢?是向外人呢?」
彼得回答說:「是向外人。」
耶穌評論說:「既然如此,兒子就可以免稅了。」既然耶穌的父親是宇宙的君王,是人在聖殿裡事奉崇拜的上帝,律法其實並沒有規定要上帝的兒子繳納殿稅。耶穌說:「但恐怕觸犯他們,你且往海邊去釣魚,把先釣上來的魚拿起來,開了牠的口,必得一塊錢,可以拿去給他們,作你我的稅銀。」
門徒回到迦百農後聚集在一起,也許是在彼得的房子裡,他們問道:「天國裡誰是最大的?」耶穌深知什麼促使他們提出這個問題。他們從凱撒利亞·腓立比回來時,門徒走在他後面,然而他很清楚當時在他們中間所發生的事。因此他問道:「你們在路上議論的是什麼?」門徒大感尷尬,都默不作聲,因為他們曾彼此爭論誰是最大的。
門徒受耶穌教導已差不多有三年之久,但他們竟然仍為這樣的事彼此爭執,看來豈不是令人難以置信嗎?這件事清楚表明,屬人的不完美和宗教背景對人操有強烈的影響。門徒自小受到猶太教的薰染,猶太的宗教在一切事上均強調地位或階級。再者,也許彼得由於耶穌曾應許把天國的「鑰匙」賜給他,以致自覺高人一等。雅各和約翰大概也懷有類似的念頭,因為他們曾享有目擊耶穌改變形貌的特別權利。
姑勿論理由是什麼,耶穌安排了一個感人的比方去教導門徒以糾正他們的心態。他召了一個小孩子來,叫他站在門徒中間,用臂彎環抱著孩子,然後說:「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裡就是最大的。凡為我的名接待一個像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
在糾正門徒方面,這是個多麼傑出的方法!耶穌沒有對門徒生氣,也沒有罵他們妄自尊大、貪得無饜或野心勃勃。小孩子通常具有謙遜的特徵;他們全無野心,通常也沒有階級觀念。因此耶穌用小孩子作比方說明他為了糾正門徒而提出的教訓。藉此他表明門徒必須培養與謙卑的孩童相若的特質。正如他在結論中說:「你們中間最小的,他便為大。」馬太福音17:22-27;18:1-5;馬可福音9:30-37;路加福音9:43-48。
◼ 耶穌回到迦百農時重申什麼教訓?門徒對此有什麼反應?
◼ 為什麼耶穌沒有義務要繳納殿稅?然而他為何要繳納?
◼ 門徒的爭執也許是由什麼因素促成的?耶穌怎樣糾正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