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浪子的故事
耶穌剛向法利賽人講述完有關復得失落的羊及銀幣的比喻,如今他繼續設了另一個比喻。這個比喻論及一位仁愛的父親及他對待兩個兒子的方式。兩個兒子都各有嚴重的過失。
首先是比喻中的主角——年幼的兒子。他接收了父親毫不猶豫地分給他的財產之後,便離開家庭,過著放蕩不羈的生活。但且聽聽耶穌講述的故事,看看你是否能夠辨明其中各個角色分別代表誰。
耶穌開始敘述比喻,說:「某人有兩個兒子。那小兒子對父親說:『爸爸,請你現在就把我應得的產業分給我。』父親就把產業分給他的兩個兒子。」小兒子從父親獲得了分內的產業之後,就怎樣行呢?
耶穌解釋說:「過幾天,小兒子賣掉了他所分得的產業,帶著錢,離家去了。他到了遙遠的地方,在那裡揮霍無度,過放蕩的生活。」事實上,他將錢用來花天酒地,流連妓院。不久,艱難的日子便來到了,正如耶穌接著說:
「當他花盡了所有的一切,那地方發生了嚴重的饑荒,他就一貧如洗。於是去投靠那地方的一個人;那個人打發他到自己的農場去看豬。他恨不得拿餵豬的豆莢來充飢,可是,沒有人給他任何吃的東西。」
既然按照律法豬是不潔的動物,被迫淪為放豬的人是一件多麼羞恥的事!但令浪子最痛苦的是,他飢火中燒,甚至連餵豬的食物也恨不得拿來充飢。由於他已窮途末路,耶穌說,「他醒悟過來。」
耶穌繼續講述故事:「[他]就[對自己]說:『我父親那兒有許多雇工,他們糧食充足,我反要在這裡餓死嗎?我要起來,回到我父親那裡去,對他說: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再也不配作你的兒子,請把我當作你的雇工吧!』於是起來,往他父親那裡去。」
至此我們可以想像一下當時的情形:倘若父親在不肖的兒子離家時向他疾言厲色,破口大罵,兒子便很可能不會這麼肯定他打算要怎樣行了。他可能決定返回家鄉另找工作,也不願冒險回去見父親。可是,他絕沒有這樣想。他一心只想回家!
因此,耶穌在比喻中所說的父親顯然是指我們那仁愛、慈悲的天父耶和華上帝。也許你同時看出,一度離家的浪子代表人所共知的罪人。耶穌向之談話的法利賽人便曾批評耶穌跟這樣的人一起吃飯。但大兒子代表誰呢?
浪子回頭的時候
耶穌在比喻中所說的浪子回到父親家裡時受到怎樣的接待呢?請聽聽耶穌怎樣描述這件事:
「他離家還遠,父親就望見了他。父親心裡充滿愛憐,迎向前去,緊緊地擁抱著兒子,不停地親吻他。」這是個多麼富於憐憫、慈悲為懷的父親!他多麼適切地代表我們的天父耶和華!
父親很可能對兒子在外地所過的放蕩不羈的生活已有所聞。然而,他卻不咎既往,欣然歡迎兒子回家。耶穌也具有這種樂於接納別人的精神;他採取主動去親近罪人和稅吏。他們便是比喻中的浪子所代表的人。
在耶穌的比喻裡,深具辨識力的父親無疑從兒子那愁眉深鎖、垂頭喪氣的樣子已多少看出他迷途知返了。父親於是仁愛地採取主動,這使兒子較易於承認自己的過失,正如耶穌敘述:「兒子說:『爸爸,我得罪了天,也得罪了你;我再也不配做你的兒子,[請把我當作你的雇工吧!]』」
然而,兒子差不多還未說完話,父親已採取行動了。他吩咐僕人說:「趕快拿最好的衣服給他穿上,拿戒指給他戴上,拿鞋子替他穿上,然後把那頭小肥牛牽來宰了。讓我們設筵慶祝!因為我這個兒子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他們就「歡宴起來」。
那時候,父親的「大兒子正在農場」。請聽聽故事的其餘部分,看看你是否能夠辨認出大兒子究竟代表誰。耶穌論及這個大兒子說:「他回來,離家不遠,聽見音樂和跳舞的聲音。他叫一個僕人過來,問他發生了什麼事。僕人回答:『你的弟弟回來了,你父親看見他無災無病地回來,把小肥牛宰了。』大兒子非常生氣,不肯進去;他父親出來勸他進去。他卻對父親說:『你看,這些年來,我像奴隸一樣地為你工作,沒有違背過你的命令,你給過我些什麼呢?連給一頭小山羊讓我跟朋友們熱鬧一番也沒有過。可是你這個兒子,把你的財產都花在娼妓身上,現在他回來,你就為他宰了小肥牛!』」
誰像大兒子一樣,對於罪人受到仁慈體貼的待遇感到不滿而諸多批評呢?豈不是文士和法利賽人嗎?既然耶穌因為接待罪人而引起這些人的非議,於是設了這個比喻,顯然他們便是大兒子所代表的人了。
耶穌以父親對大兒子所作的勸諭去結束這個故事:「兒子,你常跟我在一起,我所有的一切都是你的;可是你這個弟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復得的;我們為他設筵慶祝是應該的。」
耶穌並沒有透露大兒子最後怎樣行。後來,在耶穌死而復活之後,「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其中很可能包括一些屬於耶穌在這裡所談及的「大兒子」階級的人。
可是,在我們這現代的日子,比喻中的兩個兒子代表誰呢?他們必然是指一些對耶和華的旨意有若干認識而有機會與他締結關係的人。大兒子預表「小群」階級——「有名字登記在天上眾長子的教會」——當中的若干分子。這些人懷有與大兒子相若的態度。他們不願意接納『另外的羊』這個屬地的階級,因為他們認為這些人正喧賓奪主,比自己更受耶和華上帝所看重。
在另一方面,浪子則代表上帝的子民當中一些離棄真理,轉而尋求世界所提供的種種享樂的人。可是,過了若干時間之後,他們痛改前非,再次活躍地事奉上帝。的確,天父對那些意識到自己需要獲得寬恕而重新歸附他的人表現何等深摯的愛心和憐憫!路加福音15:11-32,現譯;利未記11:7,8;使徒行傳6:7;路加福音12:32;希伯來書12:23,新譯;約翰福音10:16。
◼ 耶穌向誰講述這個比喻或故事?原因何在?
◼ 誰是故事的主角?他有什麼遭遇?
◼ 在耶穌的日子,父親及小兒子各代表誰?
◼ 耶穌怎樣效法比喻中慈悲為懷的父親所立的榜樣?
◼ 大兒子對弟弟所受到的接待有什麼看法?法利賽人的態度怎樣與大兒子的反應相似?
◼ 耶穌的比喻怎樣對我們的日子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