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
定義:許多人相信,人有一種非物質的東西,即靈魂,在軀體死後繼續生存。這個觀念不符合聖經真理。有些聖經譯本把希伯來語「尼發希」和希臘語「普緒克」譯做「靈魂」或「魂」。這是錯誤的譯法。聖經的原文表明「尼發希」和「普緒克」指人或動物本身,也可指人或動物的生命。另外,有些聖經譯本也把希伯來語「魯阿」和希臘語「普紐馬」譯做「靈魂」或「魂」。這也是錯誤的譯法。聖經的原文表明「魯阿」和「普紐馬」指活物生命的動力。關於「魯阿」和「普紐馬」的其他含義,請看259頁「聖靈」的定義。
從聖經的用法來看,「尼發希」和「普緒克」其實是什麼意思?
創世記2:7:「耶和華上帝用地上的塵土造人,把生命的氣息吹進他的鼻孔裡,他就成了一個活人[希伯來語:活的尼發希]。」(請留意,這節經文並不是說人有了 一個尼發希,而是說人成了 一個尼發希,也就是一個活人。活的尼發希,呂譯、新譯作「有生命的活人」,現譯作「有生命的人」,文委作「血氣之人」,文和作「生靈」。尼發希,Kx 作person[人],RS, JB, NAB 作being, NE 作creature, 都指「活物」。)
哥林多前書15:45:「經上也記著說:『第一個人亞當就成了一個活人[希臘語:活的普緒克]。』末後的亞當成了賜人生命的靈體。」(經文引述創世記2:7,由此可見,希臘語「普緒克」跟希伯來語「尼發希」同義。活的普緒克,和合夾注作「有血氣的活人」,呂譯作「活的血氣人」,新譯、現譯、光啟作「有生命的人」,思高、蕭鐵笛作「生靈」,牧靈作「具有血肉生命的活人」,文委作「血氣之人」,喜訊作「有血有肉的活人」,廣譯作「有血氣[的]活人」。普緒克,RS, NE, TEV作being[活物]。)
彼得前書3:20:「從前挪亞建造方舟……。當時進方舟從水裡獲救的人不多,只有八個人[希臘語『普緒克』]。」(普緒克,和合、呂譯、新譯、現譯、牧靈、蕭靜山、光啟、吳譯、李譯、文委、文和、喜訊、廣譯作「人」。思高作「生靈」,朱譯作「性命」。JB和TEV作people[人]。)
創世記9:5:「除此之外,凡殺害你們的,我都要向他追討血債[希伯來語字面意思:追討你們尼發希的血]。」(經文表示,尼發希是有血的。)
約書亞記11:11:「以色列人用刀劍殺了城裡的人[希伯來語『尼發希』],把他們滅盡。」(經文表示,尼發希是可以用刀劍刺死的,因此尼發希不可能指靈魂。)
聖經在哪裡說「尼發希」和「普緒克」也指動物?
創世記1:20,21,24,25:「上帝說:『水裡要湧現成群的活物*……。』於是上帝創造巨大的海獸,使水裡湧現各樣游動的活物*,各按其類;又創造各種有翅膀的飛禽,各按其類。……上帝說:『地要生出活物*來,各按其類……』。上帝造出地上的走獸,各按其類;牲畜,各按其類;地上各樣爬行的動物,各按其類。」(*「活物」,希伯來語:活的尼發希。和合作「有生命的物」「活物」,新譯作「生物」「活物」,思高、文委、文和作「生物」。)
利未記24:17,18:「殺人害命[希伯來語『尼發希』]的,必須處死;殺害家畜[希伯來語:家畜的尼發希]的,必須賠償家畜,以命償命。」(請留意,經文表示尼發希既指人,也指牲畜。)
啟示錄16:3:「海就變成血,好像死人的血,海裡的活物[希臘語:活的普緒克]全都死了。」(可見《希臘語經卷》也表明,普緒克可指動物。活的普緒克,和合、思高、蕭靜山、拾珍作「活物」,新譯、現譯、牧靈、光啟、吳譯、李譯、蕭鐵笛、文和、廣譯作「生物」,呂譯作「有性命的生物」,朱譯作「有生命的活物」。)
除了耶和華見證人,有其他學者承認「尼發希」和「普緒克」指人或動物本身,也可指人或動物的生命嗎?
「按照《舊約》的說法,人並不是分為靈魂和軀體兩個部分的。以色列人向來注重實實在在的東西,而且著眼於事物的整體。所以,在他們眼中,人就是人,不能拆開。『尼發希』從來不是指有別於軀體或整個人的什麼靈魂。……『尼發希』在《新約》裡的對應詞是『普緒克』。『普緒克』這個詞指的是生命的本質、生命本身或活物。」(《新天主教百科全書》,第13卷,449,450頁,1967)
「從摩西的用法來看,希伯來語『尼發希』(能呼吸的東西)……指的是『有生氣的活物』,既可指人,也可指人以外的生物。……『普緒克』在《新約》的用法跟『尼發希』一樣。」(《新不列顛百科全書》詳編,第15卷,152頁,1976)
「軀體死後靈魂繼續生存的觀念,其實只是哲學或神學的揣測,而不是純正的信仰。聖經從沒有明確地提出這樣的觀念。」(《猶太百科全書》,英語版,第6卷,564頁,1910)
「『靈魂』指一種完全非血肉、非物質的東西,能跟『軀體』分開……聖經並不主張人有靈魂。」(法國魯昂神學院聖經教授喬治·奧祖:《天主的話語》,128頁,巴黎,1960)
「按照希臘哲學的觀念,把[《希伯來語經卷》裡的]希伯來語『尼發希』一詞譯做『靈魂』,是錯誤的。『尼發希』……根本不會離開軀體而自行活動。同樣在《新約》裡,希臘語『普緒克』也不該按照希臘哲學家的想法譯做『靈魂』。『普緒克』通常指『生命』,有時也可指『人本身』。」(《美國大百科全書》,第25卷,236頁,1977)
「尼發希」和「普緒克」是不死不滅的嗎?
以西結書18:4:「看哪!所有人的生命都屬於我。父親的生命屬於我,兒子的生命也屬於我。誰[希伯來語『尼發希』]犯了罪,誰就該死。」(呂譯作「人」,和合、新譯、文委指代上文「人」字,現譯、思高、牧靈作「誰」。)
馬太福音10:28:「殺身體卻不能殺生命的,你們不要畏懼;能把生命[希臘語『普緒克』]和身體都滅在欣嫩谷裡的,你們倒要畏懼。」(和合、呂譯、新譯、現譯、思高、牧靈、蕭靜山、光啟、朱譯、蕭鐵笛、喜訊、廣譯作「靈魂」,李譯、文委、文和、拾珍作「魂」。既然經文表示普緒克是可滅的,而傳統卻認為靈魂或魂是不滅的,那麼普緒克應該譯做「靈魂」或「魂」嗎?)
雅各書5:20:「你們就該知道,幫助罪人回頭離開錯路,就能救他[希臘語:他的普緒克]不致死亡,又能遮蓋許多罪。」(他的普緒克,文委、文和作「人」,和合、呂譯、新譯、現譯、思高、牧靈、蕭靜山、光啟、朱譯、蕭鐵笛、喜訊、廣譯作「靈魂」,李譯、拾珍作「魂」。既然經文表示普緒克是會死的,而傳統卻認為靈魂或魂是不死的,那麼普緒克應該譯做「靈魂」或「魂」嗎?)
人能永遠不死嗎?
人死的時候,有靈魂離開軀體嗎?
創世記3:19:「你必汗流滿面才有食物吃,直到你歸了土,因為你是出於土的。你既是塵土,就要歸回塵土。」(請留意,聖經並沒有說,亞當有什麼「靈魂」在他死時離開軀體。上帝用塵土創造亞當之前,亞當根本不存在;亞當死後,就同樣不存在了。)
傳道書3:19,20:「世人有什麼結局,獸類也有什麼結局,彼此的結局都一樣。這個會死,那個也會死,生命力全都一樣,人並不比獸優越,一切盡都空虛。全都歸於一處,都出於塵土,也都歸回塵土。」
傳道書12:7(牧靈):「來自大地的塵土回歸塵土。天主賜的靈魂[希伯來語『魯阿』]重返天主。」(請留意,譯做「靈魂」的希伯來語名詞不是尼發希而是魯阿,指維持生命的動力。和合、呂譯、新譯作「靈」,現譯作「氣息」,思高作「生氣」。經文的意思不是說,人死時有某種非物質的東西穿越太空回到上帝那裡;經文的意思是,只有上帝才能讓人再次有生命。比方說,兩個人買賣土地,買主該付的錢他不付,土地就會物「歸」原主。雖然說物歸原主,但土地沒有實際移動過。)
路加福音23:46(和合):「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希臘語「普紐馬」,新世作「生命」]交在你手裡。』說了這話,氣就斷了。」(請留意,耶穌死後並沒有馬上升到天上。其實到了第三天,耶穌才復活。根據使徒行傳1:3,9記載,四十天後,耶穌才升到天上。既然如此,耶穌死前說,他把自己的「普紐馬」交在天父手裡,是什麼意思呢?當時耶穌是說,他未來能不能復活完全在於上帝。)
人死後仍然有意識嗎?
傳道書9:5:「活人知道自己必死,死人卻毫無知覺」。
詩篇146:4:「人一斷氣,就歸回地土;他的思想,當天就消滅。」(另見詩篇104:29)
一般教會主張人有非物質、不死不滅的靈魂,這個教義從何而來?
「基督徒相信,人成胎的那一刻,天主創造的非物質靈魂就會進入肉身,形成一個完整的活人。這個觀念是基督教哲學經過很長時間發展而成的。到了東方教父奧利金[約公元254年卒]和西方教父聖奧古斯丁[公元430年卒]的日子,非物質靈魂的觀念才確立起來,關於靈魂性質的哲學觀念才形成。……奧古斯丁提倡的教義……主要源於新柏拉圖主義,所以包含了新柏拉圖主義的缺點。」(《新天主教百科全書》,第13卷,452,454頁,1967)
「靈魂不滅的觀念源於希臘人的思想,復活的希望才出於猶太人的思想。……亞歷山大征服猶太人後,猶太教逐漸吸納了希臘人的觀念。」(亞歷山大·韋斯特法爾:《聖經百科辭典》,第2卷,557頁,法國瓦朗斯,1935)
「靈魂不滅是希臘人的觀念,起初在古代的神祕教派裡萌生,後來由哲學家柏拉圖詳細闡述。」(《長老會生活》雜誌,1970年5月1日,35頁)
「人會死,我們信嗎?……死不就是靈魂和軀體分離嗎?靈魂和軀體完全分離的時候,人就死了。在那一刻,靈魂就獨立存在,脫離軀體,軀體也脫離了靈魂。死亡不就是這樣嗎?……靈魂會死嗎?不會。靈魂是不死的嗎?是的。」(柏拉圖《斐多篇》,64,105節,收錄於R.M.哈欽斯《西方世界巨著大全》,第7卷,223,245,246頁,1952)
「可見,巴比倫神學家一直探討靈魂不滅的觀念。……無論是宗教思想家還是一般老百姓,都從不相信活生生的人到頭來會化為烏有。他們認為,死亡只是通往另一種生命的途徑。」(M.賈斯特羅:《巴比倫與亞述的宗教》,556頁,美國波士頓,1898)
另見「死亡」290-29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