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夠信賴這本書嗎?
「我發覺聖經比任何世俗歷史有更多肯確的標記,證明它是真實的。」——英國著名科學家牛頓爵士。1
你能夠信賴聖經這本書嗎?書裡提及的人物真有其人嗎?提到的地點確曾存在嗎?報導的事件確曾發生嗎?如果是這樣,就應當有證據表明,這本書是由一些仔細、忠實的人執筆寫成的。我們的確有這樣的證據。很多證據是從地裡發掘出來的,還有更多證據則包含在這本書的記載裡。
發掘證據
考古學家在聖經地區發現了許多古代文物。這些出土文物一致顯示,聖經在歷史和地理方面的記載都是準確可靠的。請考慮一下考古學家所發現的若干證據。
聖經讀者都熟知大衛這個人物。他年輕的日子是個勇敢的牧人,後來卻成為以色列王。他的名字在聖經裡出現過1138次,「大衛家」這個片語——時常指他的王朝——則出現了25次。(撒母耳記上16:13;20:16)可是直到現代,除了聖經之外,沒有任何肯確的證據顯示大衛確有其人。大衛僅是個虛構人物嗎?
1993年,亞伯拉罕·比蘭教授率領的一隊考古學家,作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發現。事情的經過由《以色列勘探雜誌》加以報導。他們在以色列北部一個稱為泰勒丹的古老土墩裡,發現了一塊玄武岩石頭,上面刻有「大衛家」和「以色列王」等字樣。2 學者鑑定這個銘刻成於公元前9世紀,相信是以色列的東方仇敵阿拉米人所立的勝利紀念碑的一部分。為什麼這個古代銘刻這麼重要呢?
約瑟夫·納拿教授根據比蘭教授的報告寫了一篇文章,在《聖經考古學評論》雜誌裡發表,說:「除了聖經之外,這是首次有大衛這個名字出現在古代的銘刻裡。」a3 銘刻還有另一個值得注意的地方:「大衛家」這個片語被寫成一個詞語。語言專家安森·雷尼教授解釋說:「組成名詞的各字之間的分隔……時常被人省去,特別是人所熟知的專有名詞。在公元前9世紀中期,『大衛家』在政治和地理方面說來都是個為人熟知的名字。」5 因此,在古代世界裡,大衛王和他的王朝顯然廣為人知。
聖經曾屢次提及亞述的大城尼尼微,但這個城市曾經實際存在嗎?直至19世紀初期,有些聖經批評者仍然不相信這件事。但在1849年,奧斯汀·亨利·萊亞德爵士在庫揚積這個地方發掘出西拿基立王宮殿的遺址,證據顯示這個廢墟是古代尼尼微城的一部分。因此,批評者在這件事上就無話可說了。可是,這個廢墟還透露出更多事情。其中一個房間保存得相當好,牆上有一幅壁畫,描繪軍隊攻佔一個防衛鞏固的城市,俘虜正受入侵的君王檢視。君王上方刻著幾個字:「世界之王、亞述之君西拿基立,坐在尼米杜 寶座上,檢閱從拉吉(拉吉素)奪得的戰利品。」6
這幅壁畫和其上的銘刻現今可以在大英博物館裡見到。它們與聖經列王紀下18:13,14的記載一致;這段經文描述西拿基立攻陷猶大拉吉城的經過。萊亞德論及這項發現的重要性說:「在尼尼微故址的大堆廢土之下,竟然藏有希西家[猶大王]和西拿基立交戰的歷史記載,並且是在事情發生的當日由西拿基立自己寫下的,證實了聖經記載的精確細節。在這些古跡發掘出來之前,有誰會相信這是可能的事呢?」7
考古學家發掘出的許多文物——瓦器、建築物廢墟、泥版、錢幣、文件、碑銘和銘刻——都一致證實了聖經的準確性。發掘者也發現了亞伯拉罕的家鄉,迦勒底的吾珥城。這城當日是個商業重鎮和宗教中心。8(創世記11:27-31)在19世紀發掘出來的拿波尼度編年史,描述巴比倫在公元前539年被塞魯士大帝攻陷的經過,這件事在但以理書第5章也有報導。9 在古代帖撒羅尼迦一個拱門上發現的銘刻(部分碎片現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館裡),含有治城官的名字。這些治城官稱為「波利塔爾克斯」;這個詞語從沒有在希臘的古典文學裡出現,但聖經執筆者路加卻使用過。10(使徒行傳17:6,英語《新世》腳注)這個發現證實路加的記載十分精確,還有其他的細節也業已獲得證實。——參閱路加福音1:3。
可是,考古學家並不總是同意彼此的見解,更不用說完全同意聖經的說法。即使這樣,聖經本身仍然含有充分的證據,表明這本書是我們能夠信賴的。
報導坦率誠摯
忠實的歷史家會把勝利(例如西拿基立攻陷拉吉的銘刻)與敗北、成功與失敗、長處與弱點,都不偏不倚地記錄下來。可是世俗歷史卻很少反映出這樣的忠實。
論到亞述的史官,丹尼爾·盧肯比爾評論說:「顯然,帝王的虛榮心時常迫使他們犧牲了歷史記載的準確性。」11 亞述王亞述納西拔的編年史就足以說明這些「帝王的虛榮心」。這個國王誇耀說:「我君臨四海、至高無上、盡享尊榮、聲威蓋世、能力高強、英勇無敵、勝似雄獅!」12你會認為這樣的編年史所含的都是準確歷史嗎?
聖經執筆者卻截然不同,他們表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坦誠。例如,以色列人的領袖摩西,坦白報導他的兄長亞倫和姊姊米利暗的過犯,姪兒拿答、亞比戶和自己同胞的弱點,也率直透露自己所犯的錯誤。(出埃及記14:11,12;32:1-6;利未記10:1,2;民數記12:1-3;20:9-12;27:12-14)大衛王所犯的嚴重錯誤並沒有受到隱瞞,反而坦白地記錄下來——並且在他仍然作王統治之際就記錄下來。(撒母耳記下11及24章)馬太福音的執筆者馬太坦率報導,眾使徒(他自己是使徒之一)曾屢次為了個人地位發生爭執,以及怎樣在耶穌遭人逮捕的晚上四散奔逃。(馬太福音20:20-24;26:56)《基督教希臘語聖經》各書信的執筆者坦白承認,早期基督徒有些會眾經歷各種難題,包括性不道德和分門結黨。他們在處理這些難題方面絕沒有文過飾非。——哥林多前書1:10-13;5:1-13。
這些坦誠的報導顯示,聖經執筆者決心要從實報導事情的真相。即使資料對聖經執筆者的親人、同胞和甚至他們本身不利,他們也甘願透露出來。我們豈不是有充分理由相信他們的報導嗎?
在細節上也準確無誤
法官在法庭聆訊時,時常能夠根據一些瑣細的事實,決定證人的證供是否可信。細節上的吻合足以顯示證供是準確忠實的,明顯的矛盾則可以表明供詞僅是虛構。另一方面,如果證供過度縝密,所有細節都天衣無縫,也可能顯示證言是虛假的。
聖經執筆者的「證供」又怎樣?聖經執筆者所寫的話彼此一致、首尾一貫,連微小的細節也彼此吻合,實在令人驚訝。可是,這種吻合並不是精心安排的,以致令人懷疑各執筆者是否互相串通作偽。各細節的吻合顯然不是刻意安排的,執筆者只是在無意中彼此一致罷了。請考慮幾個例子。
聖經執筆者馬太寫道:「耶穌來到彼得家裡,看見他的岳母 躺著,害了熱病。」(馬太福音8:14)馬太在這裡提供了一項饒有趣味、但卻非屬必要的細節:彼得是個已婚的人。這件瑣細的事實後來由保羅加以證實,他寫道:「我們難道無權娶姊妹做妻子,帶她往來,像其餘的使徒……和磯法一樣嗎?」b(哥林多前書9:5)上下文顯示,保羅由於受到沒有根據的批評而為自己辯護。(哥林多前書9:1-4)顯然,保羅提及這件瑣細的事實——彼得是個已婚的人——並不是要證明馬太的記載準確無誤;他只是順帶提及罷了。
福音書四位執筆者——馬太、馬可、路加、約翰——都提及在耶穌遭人逮捕的晚上,他的一個門徒拔劍將大祭司一個奴僕的耳朵砍下來。但只有約翰福音提及一項非屬必需的細節:「奴隸的名字叫做馬勒古。」(約翰福音18:10,26)為什麼只有約翰提及這個人的名字呢?在幾節經文之後,約翰的記載提供一項在聖經其他部分沒有提及的瑣細事實:約翰「是大祭司認識的」。大祭司的家人認識他,家裡的僕人也和他彼此相識。(約翰福音18:15,16)所以,約翰提及傷者的名字是很自然的事;其他福音執筆者既然不認識這個男子,就沒有提及他的名字了。
有時,一項記載沒有提供詳細的解釋,但其他記載卻順帶提及遺漏的資料。例如,馬太報導耶穌在猶太公會前受審,有些人「摑他耳光,說:『你這個基督,對我們說預言 吧。打你的是誰啊?』」(馬太福音26:67,68)既然摑打耶穌的人就站在他面前,為什麼他們叫耶穌「預言」誰打他呢?馬太並沒有解釋,但其他兩位福音執筆者卻提供了馬太所遺漏的細節:迫害耶穌的人在摑打他之前先蒙著他的臉。(馬可福音14:65;路加福音22:64)馬太寫下他的記載,卻沒有刻意提供每一項細節。
約翰福音提及,有一次一大群人聚集起來要聽耶穌講道。據福音的記載報導,耶穌見到群眾,「就對腓力 說:『我們到哪裡買餅給這些人吃呢?』」(約翰福音6:5)當時既有許多門徒在場,為什麼耶穌偏要問腓力到什麼地方買餅呢?執筆者並沒有說。可是在報導同一件事的時候,路加卻提及當時他們在伯賽大附近。這個城市位於加利利海北岸。較早時候,約翰福音提及「腓力是從伯賽大」來的。(約翰福音1:44;路加福音9:10)既然腓力的家鄉就在附近,耶穌自然有理由問他可以在什麼地方買餅。兩項記載在細節上的吻合的確令人驚訝,然而,這顯然不是刻意安排的。
在有些事例上,聖經執筆者遺漏了某些細節,卻反而令他們的報導更加可信。例如,列王紀上的執筆者提及以色列發生嚴重旱災,災情非常嚴重,連國王也沒有足夠的水和青草養活他的騾馬。(列王紀上17:7;18:5)可是,同一個記載卻報導先知以利亞吩咐人把水拿到迦密山上(供與獻祭有關的用途),用水灌滿一條溝,而溝所圍著的地方也許達1000平方米之廣。(列王紀上18:33-35)既然當時正值天旱,人從哪裡打得這麼多的水呢?列王紀上的執筆者並沒有解釋。可是,任何住在以色列的人都知道,迦密山位於地中海岸邊,記載後來也順帶提及這件事實。(列王紀上18:43)因此那裡的人可以很容易取得海水。聖經的記載相當詳細,可是卻遺漏了這一點;如果這本書是虛構的,為什麼執筆的人竟把這個顯然會引起爭議的要點遺漏了呢?
那麼,我們可以信賴聖經嗎?考古學家發掘了大量文物,足以證實聖經所報導的是真實人物、真實地方、真實事件。可是,更有力的是聖經本身所含的證據。坦誠的執筆者從沒有為任何人文過飾非,連自己的過錯也毫不隱瞞;相反,他們只是把事情如實記錄下來。記載顯示驚人的內在和諧,好些不是刻意提及的細節都彼此吻合,充分顯示出聖經「證言」的真實。聖經既然具有這些「肯確的標記」,所以的確是你能夠信賴的。
[腳注]
a 有了這個發現之後,安德烈·勒邁爾教授報導說,1868年發現的米沙石(又稱摩押石),本有一行字損毀了,但經學者重新組合後,發覺這行字也提及「大衛家」一詞。4
[第15頁的圖片]
在泰勒丹土墩掘出的碎片
[第16,17頁的圖片]
亞述宮殿牆上的浮雕,描述圍攻拉吉城的情景;列王紀下18:13,14曾提及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