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巴——「安慰之子」
你的朋友最近在什麼時候安慰過你?你記得最近你在什麼時候安慰過人?人人都不時需要鼓勵,我們多麼感激那些懷著愛心安慰我們的人!要安慰別人,就得撥出時間聆聽別人傾訴,表示同情,提出幫助。你願意這樣做嗎?
有一個男子在安慰人方面堪作模範,他就是巴拿巴。聖經說他「是個良善的人,充滿聖靈和信心」。(使徒行傳11:24)為什麼聖經這樣稱讚巴拿巴呢?他做了些什麼事配受這樣的讚許?
樂善好施
巴拿巴原名約瑟,但使徒們給他一個別名——巴拿巴,意思是「安慰之子」。a用這個名字稱呼他的確再適當不過。(使徒行傳4:36)當時基督徒會眾剛剛成立。有些學者認為巴拿巴是耶穌的一個早期門徒。(路加福音10:1,2)不管這個說法是否屬實,巴拿巴的行為確實值得稱讚。
巴拿巴是個利未人,生在塞浦路斯。公元33年五旬節之後不久,巴拿巴主動賣掉一塊土地,把得來的金錢交給使徒。什麼促使他這樣做呢?據使徒行傳透露,當時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凡物公用,使徒「按各人的需要,分給各人」。巴拿巴顯然留意到信徒同工的匱乏,於是慷慨解囊。(使徒行傳4:34-37)巴拿巴可能頗為富有,卻毫不吝嗇,甘心獻出自己和財物去推廣王國的權益。b學者布魯斯留意到,「只要別人需要鼓勵,巴拿巴就義不容辭,施予援手」。我們從聖經記載的另一件事,可以清楚看出巴拿巴的這個特質。
公元36年左右,大數的掃羅(後來的使徒保羅)成為基督徒。他跟耶路撒冷的會眾聯絡,「可是所有人都怕他,不信他是門徒」。保羅怎樣說服會眾,相信他已真正改弦易轍,而不是借歸信為名去打擊會眾呢?「巴拿巴就來援助他,領他到使徒那裡。」——使徒行傳9:26,27;加拉太書1:13,18,19。
聖經沒有解釋,為什麼巴拿巴願意相信掃羅。既然巴拿巴的名字是「安慰之子」,他必然留意安慰掃羅,聆聽他的傾訴,幫助他擺脫窘境。雖然掃羅後來返回大數的家鄉,兩人卻成為好友。他們的友誼對傳道工作造成深遠的影響。——使徒行傳9:30。
在安提阿
約莫公元45年,耶路撒冷會眾接獲報告,傳道工作在敘利亞的安提阿有驚人的增長,當地有一大群說希臘語的居民成為信徒。於是耶路撒冷會眾派巴拿巴到當地視察情況,把傳道工作組織起來。事實證明,巴拿巴確實是最佳人選。路加報導說:「他到了那裡,看見上帝的分外恩慈,就很歡喜,開始鼓勵所有人要衷心決意留在主裡;巴拿巴是個良善的人,充滿聖靈和信心。於是加添了一大群歸主的人。」——使徒行傳11:22-24。
但巴拿巴在安提阿的工作並非到此為止。學者朱塞佩·里喬蒂指出,「巴拿巴為人務實,馬上看出前頭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澆灌工作才能獲得豐盛的收成。因此,當務之急是增加收割工人。」巴拿巴來自塞浦路斯,也許習慣了跟外邦人來往,因此使徒可能覺得他特別適合向異教徒傳道。可是,巴拿巴打算邀請更多人參與這件既令人振奮又富於意義的工作。
於是,巴拿巴想起掃羅。他很可能記起掃羅歸信時,亞拿尼亞接獲的異象。異象透露,迫害基督徒的掃羅日後會成為「蒙揀選的器皿」,「向眾國族……傳揚[耶穌]的名」。(使徒行傳9:15)於是,巴拿巴出發往200多公里外的大數搜尋掃羅。找著之後,兩人在安提阿結伴工作了差不多一年。在這段時間,門徒『最先在安提阿蒙上帝指引稱為基督徒』。——使徒行傳11:25,26。
在克勞狄統治期間,羅馬帝國境內多處發生大饑荒。據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斯透露,耶路撒冷有「許多人因找不到食物而死」。於是,安提阿的門徒「定意提供救濟服務,把物資送給住在猶地亞的弟兄,各人都量力而行。他們這樣做了,就由巴拿巴和掃羅經手,把物資送交眾長老」。——使徒行傳11:29,30;12:25;13:1。
特別的海外傳道任務
這事以後,一件異乎尋常的大事發生了。「他們執行公務服事耶和華,並且禁食,那時聖靈說:『你們在所有人當中,要為我選出巴拿巴和掃羅,做我召他們去做的工作。』」請想想,耶和華通過聖靈,委派他們執行特別的任務。「這些人奉聖靈差遣,就下到塞琉西亞,從那裡啟航往塞浦路斯去。」因此聖經把巴拿巴稱為使徒,意思是奉差遣的人。——使徒行傳13:2,4;14:14。
巴拿巴和保羅走遍塞浦路斯,其間幫助了島上的羅馬行省執政官士求·保羅歸信。然後他們起程前往小亞細亞南岸的佩爾吉;在那裡,約翰·馬可離開他們,自行返回耶路撒冷去。(使徒行傳13:13)看來在此之前,由於巴拿巴的經驗比較豐富,旅程一直由他主導。可是從佩爾吉起,掃羅(後來的保羅)負責帶頭。(參看使徒行傳13:7,13,16;15:2。)巴拿巴有沒有為此感到不悅呢?沒有。巴拿巴是個成熟的基督徒,他謙卑地看出耶和華不單任用他,也重用他的同伴。耶和華運用他們兩人,把好消息帶到別的地區去。
在皮西迪亞的安提阿,保羅和巴拿巴被人驅逐出境。但在此之前,他們已把上帝的話語傳遍安提阿,有許多人接受了王國好消息。(使徒行傳13:43,48-52)在以哥念「有一大群猶太人和希臘人成了信徒」。保羅和巴拿巴花了好一段時間,「憑著耶和華的權柄大膽講論;上帝使標徵異兆通過他們的手行出來」。後來兩人聽聞反對者密謀要用石頭打他們,就機警地逃往利考尼亞的路司得和特庇去,在那裡繼續向人傳道。雖然巴拿巴和保羅在路司得險些喪命,他們卻繼續在當地「強化門徒的魂,鼓勵他們留在信仰裡,又說:『我們進上帝的王國,是必須經歷許多患難的。』」——使徒行傳14:1-7,19-22。
這兩位勇敢的傳道員不但沒有畏縮不前,反而重返他們受過猛烈迫害的地方去強化當地的新門徒。他們很可能也把握機會,幫助一些具備資格的男子在新成立的會眾裡帶頭。
割禮的爭論
公元33年五旬節之後十六年左右,巴拿巴牽涉在一宗歷史性的事件裡——有關割禮的爭論。當時「有些人從猶地亞下[到敘利亞的安提阿]來,開始教導弟兄說:『你們不照摩西的規矩受割禮,就不能得救。』」巴拿巴和保羅從經驗看出,人得救根本不在乎受割禮,就跟這些人爭辯起來。可是,巴拿巴和保羅並沒有運用自己的權力,強迫別人接受他們的觀點。他們看出為了整個弟兄團體的長遠福利起見,這個爭論非徹底解決不可。他們把問題帶到耶路撒冷,交給治理機構處理,並且提出有建設性的報告。治理機構作出決定後,揀選了幾個男子(包括保羅和巴拿巴)到安提阿,把決定告知當地的弟兄。治理機構說保羅和巴拿巴是他們「所愛的」,為了「主耶穌基督的名,連自己的魂也捨了」。會眾讀過治理機構的來信和聽過弟兄的演講之後,「就因鼓勵的話 而歡喜」,大受「強化」。——使徒行傳15:1,2,4,25-32。
「勃然大怒」
讀過巴拿巴許多富於鼓勵的事跡之後,我們可能認為自己永遠無法跟巴拿巴相比。可是,「安慰之子」也像我們一樣是不完美的人。巴拿巴和保羅計劃第二次海外傳道旅程的時候,曾發生劇烈爭執。巴拿巴打算帶表兄弟約翰·馬可同去,保羅卻不同意,因為馬可在第一次海外傳道旅程中曾撇下他們離去。為了這件事,保羅和巴拿巴「勃然大怒,就彼此分手;巴拿巴帶著馬可啟航往塞浦路斯去」,「保羅選了西拉」同行,跟巴拿巴分道揚鑣。——使徒行傳15:36-40。
這件事多麼令人惋惜!不過,我們從這件事可以進一步了解巴拿巴的為人。一個學者說:「這正是巴拿巴一貫的優點。他願意信任馬可,再給他一個機會。」這個作家認為,可能「巴拿巴所表現的信心,使馬可回復自信,激發他再次履行自己的承諾」。事實表明巴拿巴對馬可的信心是正確的。後來連保羅也承認馬可在基督徒服事職務上對他很有用。——提摩太後書4:11;可參閱歌羅西書4:10。
巴拿巴的榜樣可以激勵我們,每逢我們留意到弟兄意志消沉、愁眉不展,就該撥出時間聽聽他們傾訴,表示同情,予以安慰,並提供切合實際的幫助。巴拿巴樂於為弟兄服務,為人謙和勇敢。他那甘心服務的精神帶來了美好的結果。今天,在會眾裡有這樣的弟兄確實是我們的福分!
[腳注]
b 既然巴拿巴是個利未人,有人就摩西律法的規定,質疑他怎會擁有產業。(民數記18:20)可是請留意,聖經並沒有透露巴拿巴的土地在巴勒斯坦還是在塞浦路斯。此外,這塊地也可能是巴拿巴在耶路撒冷境內的一塊墓地。不管怎樣,巴拿巴確實捐出自己的土地去幫助別人。
[第23頁的圖片]
巴拿巴「是個良善的人,充滿聖靈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