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細亞
(Asia)
《希臘語經卷》中的「亞細亞」一詞指小亞細亞西部的羅馬行省,而非指亞洲大陸。
羅馬帝國的亞細亞行省 亞細亞行省包括一些古國如密細亞、呂底亞、卡里亞,有時候還包括弗里吉亞的一部分,以及鄰近的海島。因此,亞細亞行省的邊界跟愛琴海、庇推尼行省、加拉太行省(包括部分的弗里吉亞)和呂基亞行省接壤。不過,由於亞細亞行省的邊界經常變動,因此難以確定。
起初,行省的首府設在密細亞的別迦摩,但奧古斯都在位期間,首府南遷到以弗所。公元前27年,亞細亞被劃定為元老院行省,由行省總督管治(徒19:38),分為9個司法區,再細分為44個城區。
路加記述在公元33年五旬節,居住在不同地區的猶太人紛紛來到耶路撒冷。他把亞細亞行省連同卡帕多西亞、本都、潘菲利亞等行省一併列出(徒2:9,10;另見彼前1:1),另外再列出弗里吉亞。在使徒行傳16:6,他再次分別列出亞細亞和弗里吉亞。公元1世紀的羅馬作家老普林尼的做法也一樣。(《博物誌》,第5卷,28章[102段])在第二次傳道旅程中(約公元49-52),當保羅西行時,使徒行傳16:6,7記載「聖靈禁止他們在亞細亞行省傳講神聖的話語」。於是他走遍弗里吉亞和加拉太以北一帶,朝庇推尼行省進發,這時卻再次得到指示要向西行,越過密細亞,下到特洛阿斯去,特洛阿斯是前往馬其頓途中一個天然港口。保羅在特洛阿斯接獲異象,有一個馬其頓人懇求他:「請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吧。」(徒16:9)因此,保羅實際上經過亞細亞行省的北部,卻先往馬其頓和亞該亞完成任務,回程時才在亞細亞停留。他在以弗所住了一會兒,並在猶太會堂傳道,臨別時答應會再回來。(徒18:19-21)
在第三次傳道旅程中(約公元52-56),保羅在以弗所逗留了兩年,叫「亞細亞行省的居民,無論猶太人希臘人,全都聽見了主的話語」。(徒19:1-10,22)在這段日子(約公元55),保羅在以弗所寫了第一封信給哥林多人,送上「亞細亞各地的會眾」的問候,可見亞細亞的傳道工作有良好的進展。(林前16:19)後來,他在馬其頓寫第二封信給哥林多人,信中提及他在亞細亞所遭遇的患難和凶險。(徒19:23-41;林後1:8)回程時,保羅不想在亞細亞行省耽擱時間,就坐船駛過以弗所,在薩摩斯島靠岸,再來到亞細亞行省的卡里亞,在米利都上岸,然後派人到以弗所去,叫會眾的「長老們」來跟他會面。(徒20:15-18)
在耶路撒冷,「從亞細亞來的猶太人」發動暴亂(徒21:27,28;24:18,19;另見6:9),導致保羅被押解到羅馬接受第一次審訊(約公元60/61)。保羅先登上一艘「開往亞細亞行省沿岸一帶」的船,後來,他在鄰近的呂基亞行省的米拉港口,轉乘了另一艘船。(徒27:2-6)
保羅在提摩太後書1:15所說的話顯然是在羅馬寫的,時間大約是公元65年。從這番話可以看出羅馬政權開始猛烈迫害基督徒,令亞細亞行省許多基督徒不敢跟獄中的保羅聯絡,在保羅落難時離棄了他。經文說「亞細亞行省的人」,這不是說亞細亞所有基督徒都離棄了保羅,因為保羅接著稱讚奧尼色弗,這人顯然住在以弗所。(提後1:16-18;4:19)
啟示錄的記載也顯示基督徒仍然持守信仰。約翰寫了七封信給亞細亞行省七個大城市中的會眾:以弗所、士每拿、別迦摩、推雅推拉、撒狄、非拉鐵非、老底嘉。當中大部分都因忍受患難而得到讚賞。(啟1:4,11;2:2,3,9,10,13,19;3:10)當時(約公元96)約翰被囚在拔摩島上,距亞細亞行省的海岸不遠。學者一般認為,約翰寫的福音書和三封書信,都是約翰從拔摩島獲釋後在以弗所或附近寫成的。
聖經還提到亞細亞行省的其他城市,包括歌羅西、希拉波利斯、亞大米田、阿索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