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耳他
(Malta)
地中海的一個島嶼,位於西西里南面100公里(60英里)左右,面積約為246平方公里(95平方英里)。使徒保羅所坐的船在馬耳他撞毀,他接著在島上逗留了三個月。這其間,他治好了部百流的父親和島上其他病人。(徒28:1,7-9,11)
以往,有些學者把譯作「馬耳他」的希臘語(Me·liʹte梅利泰)理解為位於巴爾幹半島西面的姆列特島(或意大利語叫梅萊達島),因為這個島在古時叫做梅利塔。不過,流傳的說法連同聖經的記載表明馬耳他就是保羅坐的船撞毀的地方。聖經說船在「阿德里亞海」逐漸靠近馬耳他;「阿德里亞海」指西西里東面和克里特西面的地中海海域,因此聖經可以說馬耳他在阿德里亞海的海域裡。(徒27:27)
保羅遇上海難 贖罪日(9月或10月)過了不久,押送保羅的船離開克里特的佳港,接著一股看來從東北偏東刮來的暴風(友拉革羅)把船攫住,從克里特海岸吹到卡烏達,船員害怕船會在北非的「賽耳底」擱淺,掉進沿岸的流沙裡。(徒27:8,9,13-17)從東北偏東吹來的風不可能令船漂蕩到姆列特島,這個島位於卡烏達西北偏北約1000公里(600英里)。顯然,船在海上漂流了約兩個星期後,逐漸靠近卡烏達西北偏西約870公里(540英里)的馬耳他島。(徒27:33;見友拉革羅)
現今叫聖保羅的海灣,位於馬耳他島的東北邊,如果船向西北偏西漂蕩,就會漂到這個海灣而不會擱在馬耳他島的其他海灣。船員也許由於訓練有素,當聽到海浪衝擊庫拉岬角(從聖保羅灣東邊突入地中海的岬角)的岩石時,就推測可能靠近陸地了。他們探得的水深有36米(120英尺)和27米(90英尺),基本上跟19世紀中葉在聖保羅灣探得的水深大同小異。(徒27:27,28)
船員很可能只熟悉馬耳他的另一個港口,因此到了天亮還未能認出那地方就是馬耳他。島上最大最知名的港口位於瓦萊塔,在聖保羅灣東南13公里(8英里)。(徒27:39)
聖保羅灣西邊有兩個小灣,船員很可能想把船攏到其中一個小灣去,卻不成功,失敗的原因(根據希臘語字面意思)是「船陷入兩海之間的一個地方」。意思可能是船遇著「兩海交流處」(蕭鐵笛)或「撞到一個有海水在兩邊夾流的沙洲」(新世)。也可能是船隻碰上海水夾流,因而擱淺。(參看新譯)船頭膠住,停留不動,可能是陷入了聖保羅灣海面下約5米(18英尺)深的泥淖裡,而船尾則被海浪衝擊得支離破碎。(徒27:39-41)
保羅在馬耳他島的經歷 這時,士兵想把保羅和其他囚犯殺掉。這樣做可能是因為羅馬軍紀嚴明,犯人要是逃走了,負責看管囚犯的守衛就要受罰。(參看徒12:19;16:27)為救保羅,軍官(百夫長)阻止了士兵的行動,這樣船上276人全都大難不死,有的游上岸,有的用木板或船上浮得的東西平安上岸。(徒27:37,42-44)
馬耳他島不會說希臘語的居民善待生還的人,非常有人情味,甚至生火讓他們取暖。使徒保羅撿了一捆樹枝,放在火上,有一條毒蛇鑽了出來,纏住他的手。馬耳他的居民見保羅既沒有發炎腫起來,也沒有倒斃,就都大感驚訝,認定他是個神。(徒28:1-6)
今天,馬耳他再沒有毒蛇的蹤跡。自公元1世紀以來,島上經歷了很大的改變。在保羅的日子,島上可能樹木繁茂,但到了今天,馬耳他已經成了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大約每平方公里有1280人(每平方英里3330人)。人口不斷增長,對野生動物的棲息地明顯起了一定的影響。毒蛇可能因此全都絕跡,蘇格蘭西南岸的阿倫島也有類似的情況。最後聽說有人在聖保羅灣看見毒蛇是在185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