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
(Apostle)
「使徒」一詞的希臘語是a·poʹsto·los「阿波斯托洛斯」。這個詞來自動詞a·po·stelʹlo「阿波斯泰洛」,意思是「派出去(或差去)」。(太10:5;徒7:35)從耶穌的話可以清楚看出這個詞的基本含意,他說:「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們,奴隸不比主人大,奉差的[阿波斯托洛斯]也不比差他的人大。」(約13:16)在這種意義上,基督耶穌可說是個使徒。保羅說:「我們承認他既是使徒,也是大祭司。」(來3:1;另見太10:40;15:24;路4:18,43;9:48;10:16;約3:17;5:36,38;6:29,57;7:29;8:42;10:36;11:42;17:3,8,18,21-25;20:21)耶穌是上帝差來的,是他任命和指派的代表。
不過,「使徒」一詞主要是指耶穌親自挑選的十二個門徒,他們構成了一個受他委任的代表團。原本被選中的十二使徒,他們的名字見於馬太福音10:2-4;馬可福音3:16-19和路加福音6:13-16。這原本的十二使徒中,加略人猶大後來淪為賣主的叛徒,從而應驗了較早的聖經預言。(詩41:9;109:8)剩下的十一個忠心使徒,他們的名字在使徒行傳1:13再次被列出來。
原本的十二使徒中,有些在跟隨耶穌之前本是施浸者約翰的門徒(約1:35-42),有十一人看來是加利利人(徒2:7),惟獨猶大是猶地亞人。使徒們都是做雇工的,四人以打魚為業,一人以前是收稅的(太4:18-21;9:9-13);至少有兩人看來是耶穌的表親(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約翰)。這些使徒既被宗教領袖視為「沒有學問的普通人」,顯然只受過普通教育而沒有在高等學府進修過。他們有幾人,包括彼得(磯法),已結了婚。(徒4:13;林前9:5)
十二使徒當中,看來彼得、雅各、約翰跟耶穌的關係最親密,惟獨他們有幸目睹耶穌復活崖魯的女兒(可5:35-43),又親眼看見耶穌改變形貌(太17:1,2)。耶穌在被捕的晚上只帶著這三個使徒走到客西馬尼園中比別的使徒更遠的地方。(可14:32,33)看來耶穌跟約翰的感情特別深厚,大家都承認他就是「耶穌向來所愛的那個門徒」。(約21:20-24;13:23)
使徒被選派及早期的傳道職務 十二使徒是從數目較大的一群門徒中挑選出來的,耶穌稱他們為「使徒」,「要他們常跟他在一起,也要差他們去[a·po·stelʹlei阿波斯泰利]傳道,有權柄驅逐邪靈」。(可3:13-15)此後,耶穌在地上傳道時,使徒們「常跟他在一起」,與他親密共事,蒙他言傳身教,受他訓練執行傳道職務。(太10:1-42;路8:1)由於使徒們繼續接受耶穌的教導,聖經記述他們(尤其是在五旬節以前)的活動時,仍舊稱他們為「門徒」而非「使徒」。(太11:1;14:26;20:17;約20:2)五旬節之後,他們就一直被稱為「使徒」了。耶穌委任他們做使徒時,賜給他們行奇跡的能力,使他們能治病和驅逐邪靈。耶穌在地上傳道期間,使徒們曾運用行奇跡的能力。(可3:14,15;6:13;太10:1-8;路9:6;另見太17:16)雖然如此,聖經表明,傳道工作才是使徒們的主要任務,治病趕鬼只是附帶的活動而已。儘管使徒們形成了一個以耶穌為核心的基督徒圈子,他們所受的教導和培訓並不帶有任何神祕的儀式。
也有人的弱點 這十二人雖有幸做上帝兒子的使徒,卻也有人的各種短處和弱點。彼得衝動魯莽(太16:22,23;約21:7,8);多馬生性多疑(約20:24,25);雅各和約翰年少氣盛、焦躁不耐(路9:49,54)。使徒們期望耶穌在地上建立王國,並一而再,再而三地為誰在未來王國裡最大一事爭吵。(太20:20-28;可10:35-45;另見徒1:6;路24:21)他們承認自己信心不足。(路17:5;另見太17:20)使徒們與耶穌親密共事數年之久,也深知他就是彌賽亞,可是當他被捕時卻棄他而去(太26:56);連安葬耶穌的事也是別人料理的。耶穌復活之後,最早看見他的是幾個女子;她們趕快告訴使徒,但使徒們開始時卻遲遲不願相信她們的話。(路24:10,11)由於害怕人,使徒們聚集起來的時候鎖上門。(約20:19,26)耶穌復活後進一步啟迪他們。他在復活後第四十天升返天上,當時使徒們滿懷喜樂,「常在聖殿裡稱頌上帝」。(路24:44-53)
基督徒會眾的活動 上帝於五旬節將聖靈傾澆在使徒們身上,大大強化了他們。使徒行傳頭五章的記載顯示,使徒們表現了大無畏的精神,即使統治者監禁他們、予以拷打,恐嚇要置他們於死地,他們仍繼續勇敢地向人傳講好消息,宣告耶穌已經復活。在五旬節之後那些早期的日子,使徒們靠著聖靈的力量積極帶頭傳道,結果基督徒會眾經歷驚人的擴展。(徒2:41;4:4)他們的傳道活動起初集中於耶路撒冷,然後伸展到撒馬利亞,後來更擴大到當時的世界各地。(徒5:42;6:7;8:5-17,25;1:8)
身為使徒,他們的首要任務是要向人作見證,宣告耶穌已經實現耶和華上帝的旨意,並應驗了預言,尤其是耶穌已經復活,而且被上帝大大擢升。此外,使徒們也要使萬國萬族的人成為耶穌基督的門徒。耶穌臨升天之前特別向他們強調這個重大任務。(太28:19,20;徒1:8,22;2:32-36;3:15-26)使徒們當時以目擊見證人的身份作證耶穌已經復活。(徒13:30-34)
行奇跡的能力 為了加強所作的見證,使徒們繼續善用耶穌先前賜給他們的行奇跡的能力,以及他們從五旬節起才接獲的聖靈的其他恩賜。(徒5:12;9:36-40;見上帝的恩賜條下的「聖靈的恩賜」)儘管耶穌的其他門徒也獲得聖靈的神奇恩賜,然而聖經表明,惟獨有一位或多位使徒在場,或憑著使徒們直接按手,門徒才會獲得聖靈的這些神奇恩賜。保羅雖不是十二使徒之一,卻是耶穌基督親自立為使徒的,故能發揮使徒的力量。(徒2:1,4,14;8:14-18;10:44;19:6)可見惟獨使徒才有能力將聖靈的神奇恩賜轉賜給人。隨著使徒和通過他們獲得神奇恩賜的人全都去世,這些神奇恩賜也就消失了。(林前13:2,8-11)一本權威著作指出,這樣的神奇力量「在公元2世紀的教會裡已不復存在。這個時期的作家表示,這等神奇力量已成過去——事實上,只在使徒時代才有」。(《圖解聖經辭典》,J.D.道格拉斯編,1980,第1卷,79頁)
任主導的角色 使徒們在建立、組織和指揮基督徒會眾方面起主導作用。(林前12:28;弗4:11)雖有別的「長老」跟使徒們分擔督導會眾的重任,但只有他們才是管理日益擴大的基督徒會眾的領導核心。早期基督徒的所有會眾都一致承認,這個領導核心是上帝所任用的溝通渠道,負責運籌決策及指揮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會眾。(徒2:42;8:14-17;11:22;15:1,2,6-31;16:4,5)耶穌曾應許要差上帝的聖靈去指引他們,惟獨憑著聖靈的幫助,使徒們才能履行他們的職責。(約15:26,27)聖靈能使他們想起耶穌的訓示和教誨,幫助他們澄清教義,引導他們明白上帝在使徒時代通過他們顯示出來的「全部真理」。(約14:26;16:13-15;另見約2:22;12:16)他們委任人在會眾的各個工作崗位任職,又指派人從事海外傳道活動。(徒6:2,3;加2:8,9)
因此,使徒們是基督徒會眾的根基,基督耶穌則是根基房角石,使這個群體漸漸擴展成為「耶和華的聖殿」。(弗2:20-22;彼前2:4-6)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某個使徒在基督徒會眾裡居於首要的地位。(見彼得)在五旬節和之後的一段時間,彼得和約翰看來比較出名,彼得擔任主要發言人的角色。(徒2:14,37,38;3:1,4,11;4:1,13,19;5:3,8,15,29)可是,從當時所作的各項決定來看,這兩位使徒並不比中央長老團其餘的成員權力更大。後來耶路撒冷的使徒獲悉在撒馬利亞有不少人受了浸,「就派[a·peʹstei·lan阿佩斯蒂蘭]彼得、約翰到他們那裡去」;這樣,兩位使徒可說是由使徒們派出去的使徒。(徒6:2-6;8:14,15)使徒雅各去世後,門徒雅各(耶穌的同母異父弟弟)看來成為中央長老團的主席。保羅說這個雅各以及彼得(磯法)和約翰「被人視為支柱」。(徒12:1,2,16,17;加1:18,19;2:9,11-14)後來中央長老團舉行會議,討論外邦信徒應否受割禮的問題,彼得和保羅都先後在會議上發言。中央長老團就這個重大爭議作出決定之後,雅各就把他們獲致的結論宣布出來。(徒15:1,2,6-21)
誰取代十二使徒中加略人猶大的職位?
加略人猶大變節不忠,上吊自盡,以致使徒只剩下十一位。耶穌從復活到升天的四十日期間並沒有委任什麼人去取代猶大。但由耶穌升天到五旬節的十日期間,門徒覺得有必要挑選另一人去填補猶大留下的空缺。正如彼得引用的經文表明,這樣做不是僅因為猶大死去,而是因為他變節不忠。(徒1:15-22;詩69:25;109:8;另見啟3:11)另一方面,忠心的 使徒雅各被處死之後,聖經的記載並沒有說門徒覺得有必要委任什麼人去繼承他的使徒職位。(徒12:2)
彼得的話顯示,當時的想法是,做耶穌基督使徒的人必須曾與耶穌共事,熟悉他,目睹過他所做的事和所行的奇跡,特別是親眼見過他的復活。由此看來,過了相當一段時間之後,就不可能再有人具備做使徒的條件了,除非在每宗個別事例上,上帝都自行定立所需的條件。在五旬節之前的那段日子,有些人是符合上述條件的。門徒舉薦了兩個具備資格的人來取代猶大。他們無疑想到箴言16:33的話,於是為這件事抽籤,結果選中了馬提亞。從那時候起,「大家就公認馬提亞跟十一位使徒同列」。(徒1:23-26)後來說希臘語的門徒發生了難題,「那十二人」(包括馬提亞)給他們解決了。(徒6:1,2)在哥林多前書15:4-8,保羅談及耶穌復活後向門徒顯現,也向「那十二人」顯現;他所說的「那十二人」無疑也包括馬提亞。這樣,屬靈的以色列在五旬節建立時,就有十二使徒作為根基了。
會眾派出去的使徒 馬提亞並非僅是耶路撒冷會眾的使徒,就像其餘的十一位使徒也不是某群會眾的使徒一樣。他的情形跟利未人約瑟·巴拿巴不同。巴拿巴是敘利亞安提阿會眾派出去的使徒。(徒13:1-4;14:4,14;林前9:4-6)聖經也提及別的男子是「會眾派出的使徒」,意即他們是以會眾代表的身份奉派出去的。(林後8:23)保羅在寫給腓立比人的信中稱以巴弗提為「你們差來[a·poʹsto·lon阿波斯托隆]為我效勞的人」。(腓2:25)這些男子雖然被稱為「使徒」,他們的職位卻不是繼承的,他們也不像馬提亞那樣被視為「那十二人」之一。
我們正確地了解「使徒」一詞的廣義,就能夠澄清使徒行傳9:26,27和加拉太書1:17-19看來矛盾的地方。兩個記載所指的都是同一件事。使徒行傳說,保羅抵達耶路撒冷後,巴拿巴就「帶他去見使徒[複數]」。加拉太書卻說,保羅探望過彼得後透露:「我沒有見過別的使徒,只見過主的弟弟雅各」。保羅顯然將雅各(不是西庇太的兒子使徒雅各,也不是亞勒腓的兒子雅各,而是耶穌同母異父的弟弟)視為廣義上的「使徒」,是由耶路撒冷會眾派出去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使徒行傳適當地用了「使徒」一詞的複數,說保羅被帶「去見使徒[複數]」(即彼得和雅各)。(另見林前15:5-7;加2:9)
保羅被選派做使徒 大數城的掃羅很可能於公元34年左右歸信基督教,後來被人稱為「保羅」。他有幸成為耶穌基督的真使徒,是耶穌基督復活升天後親自挑選的。(徒9:1-22;22:6-21;26:12-23;13:9)他提出論據證明自己的使徒身份是合乎資格的,包括親眼見過復活了的主耶穌基督,行過奇跡,上帝也通過他將聖靈賜給受了浸的信徒。(林前9:1,2;15:9,10;林後12:12;提後1:1,11;羅1:1;11:13;徒19:5,6)使徒雅各(約翰的兄弟)是於公元44年左右被殺害的。保羅成為「使徒」時,「那十二人」還在生,但保羅從沒表示自己是「那十二人」之一。雖然如此,保羅認為自己的使徒職分並不亞於十二使徒。(加2:6-9)
馬提亞和保羅的使徒身份是無可置疑的,他們都是「奉差」的人。不過,使徒約翰在啟示錄的異象中看見天上的耶路撒冷(約公元96),當時他看見「十二塊基石,上面有綿羊羔十二使徒的十二個名字」。(啟21:14)聖經清楚表明,使徒保羅從沒有被視為「那十二人」之一。因此按理說來,刻在新耶路撒冷十二塊基石上的「綿羊羔十二使徒的十二個名字」,包括馬提亞的名字而沒有保羅的名字。這說明使徒約翰所見的異象,反映出基督徒會眾於公元33年五旬節建立時的情況。(見保羅)
使徒時代結束 聖經沒有提及十二使徒的去世(除了雅各之外),不過現有的證據顯示,他們都至死保持忠心,故無需有人取代他們。論到隨後幾百年的歷史,一部權威著作說:「在較後期的基督教著作中,每逢有人被稱為[『使徒』],都只是比喻說法而已。公元1世紀以後,教會不再有新約意義上所指的使徒。」(《聖經考釋辭典》,G.A.巴特里克編,1962,第1卷,172頁)
使徒在世的日子,他們對當時的叛道勢力起了抑制作用,使謬誤的崇拜不得在基督徒會眾裡橫行無忌。使徒保羅在帖撒羅尼迦後書2:7提及的「起抑制作用的人」,顯然是指使徒而言。他說:「這股隱祕的不法勢力已經蠢蠢欲動,只等目前起抑制作用的人被除去。」(另見太13:24,25;徒20:29,30)使徒發揮的抑制作用,連同他們所具有的獨特權柄和力量,一直延續到約翰於公元100年左右去世為止。(約一2:26;約三9,10)使徒死後,叛道的勢力以及錯誤宗教的各種主張和習俗迅速得勢,可見任何以使徒繼承人自居的假導師,都不能像真使徒那樣對變節背教的人起抑制作用。
羅馬書16:7說,安多尼古和猶尼亞「在使徒當中有好名聲」;這話的意思不是說他們是使徒,而是指他們深受 使徒器重。哥林多後書11:5,13;12:11,12和啟示錄2:2則表明,當時有些人行事詭詐,「假扮基督的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