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經的觀點
憂慮是對上帝缺乏信心的跡象嗎?
20世紀初葉,一個牧師以「嚴禁憂慮」為題,撰文指出為物質東西憂慮不安,不但不對,更是「嚴重的罪」。不久前,一個評論員發表了一篇關於怎樣應付煩惱和憂慮的文章,題目是「我們要是憂慮不安,就顯示我們不再信賴上帝」。
上述兩人所提出的論點,都是以耶穌在「登山寶訓」的話作支持的。在「登山寶訓」裡,耶穌勸諭人不要再為吃什麼穿什麼而憂慮。(馬太福音6:25)今天,許多人為生活奔波,憂慮不安。我們或許會問:基督徒該不該因感到憂慮而自責?憂慮是對上帝缺乏信心的跡象嗎?
上帝深知我們的弱點
聖經沒有說,對上帝缺乏信心是一切憂慮之源。我們既然生活在「難以應付的非常時期」,又怎可能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呢?(提摩太後書3:1)縱使是忠貞的基督徒,也免不了有憂慮不安的時候。像其他人一樣,他們也要面對體弱多病、年老力衰、經濟壓力、家庭糾紛和罪行猖獗等難題。甚至在古代,上帝的僕人也同樣面對恐懼和憂慮。
請想想聖經裡羅得的例子。上帝吩咐羅得逃到山區去,免得他跟所多瑪和蛾摩拉的居民一起遭受毀滅。但是,羅得卻對上帝的吩咐感到憂慮。他說:「耶和華啊,求你不要這樣!」羅得心裡猶豫,他對上帝說:「我實在沒有能力逃到山區去。只怕災禍臨近,我就必死無疑了。」為什麼羅得害怕逃到山區去呢?聖經沒有明言。無論原因是什麼,羅得對上帝的吩咐感到為難。上帝對羅得的態度有什麼反應?上帝有沒有訓斥羅得對他缺乏信心呢?沒有!相反,耶和華體諒羅得,容許他逃往附近的一座城。(創世記19:18-22)
聖經也記載了上帝的另一些忠僕,他們都曾經歷憂慮沮喪。先知以利亞得知自己大禍臨頭,就慌忙逃命。(列王紀上19:1-4)摩西、哈拿、大衛、哈巴谷、保羅及其他對上帝懷有堅強信心的人,這些忠心男女都曾經歷憂患。(出埃及記4:10;撒母耳記上1:6;詩篇55:5;哈巴谷書1:2,3;哥林多後書11:28)儘管這樣,上帝還是體恤他們,任用他們。由此可見,上帝深深明瞭人是不完美和軟弱的。
「容易纏累我們的罪」
然而,持續的憂慮會拖垮我們的靈性,叫人不再信靠上帝。使徒保羅把不信視為「容易纏累我們的罪」。(希伯來書12:1)保羅坦白承認,他也曾一時信心軟弱,被容易纏累人的罪所勝。
天使告訴撒迦利亞,他妻子將會懷孕,但撒迦利亞並不相信;一次,耶穌的門徒由於「信心太小」,未能把病人治好。他們也許一時信心不足,才會被罪所勝。儘管這樣,上帝仍視他們為忠僕。(馬太福音17:18-20;路加福音1:18,20,67;約翰福音17:26)
另一方面,聖經也記載了一些例子,指出人對上帝失去信心,後果嚴重。離開埃及的以色列人就是個鑑戒。他們對上帝缺乏信心,因此不能進入應許之地。有一次,他們更直指上帝不好,說:「[你]怎麼把我們從埃及領出來,要我們死在曠野呢?這裡沒有食物,又沒有水。」以色列人惹怒上帝,上帝為了懲罰他們,就任憑毒蛇在民眾當中出沒。(民數記21:5,6)
在耶穌的家鄉拿撒勒,人們本可目睹耶穌施行更多神跡,但由於缺乏信心,結果錯失良機。這還不止,那個缺乏信心的邪惡世代,更遭耶穌嚴詞譴責。(馬太福音13:58;17:17;希伯來書3:19)因此,使徒保羅適切地警告當日的基督徒:「弟兄們,你們要當心,恐怕你們有人離棄永活的上帝,就形成邪惡不信的心。」(希伯來書3:12)
不錯,在某些極端的情況,邪惡的心會令人信心盡失。但上文提到的撒迦利亞和耶穌的門徒,卻並非這樣。他們只是一時軟弱,才信心不足。這些忠僕一貫的生活方式表明他們是「心地純潔的人」。(馬太福音5:8)
上帝了解我們的需要
聖經能幫助我們分辨什麼是日常生活的憂慮,什麼是邪惡不信的心。由於人性的軟弱或生活的種種憂慮而一時信心不足,跟內心麻木、存心作惡,從根本上背棄上帝,是截然不同的。因此,基督徒如果偶爾憂慮不安,其實無須感到內疚。
不過,要防患未然,切勿由於過度憂慮,以致終日憂心忡忡。耶穌安慰群眾:「總不要憂慮說:『我們吃什麼?』『喝什麼?』『穿什麼?』」他接著解釋:「你們需要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不斷先追求王國和他的正義,這一切別的東西也必賜給你們了。」這番話確實是智慧之言。(馬太福音6:25-33)
[第30頁的圖片]
使徒保羅也曾感到憂慮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