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幕
(Tabernacle)
以色列人用來崇拜上帝的帳幕,是可以搬運的;有時也叫「會幕」。(出39:32,40;見會幕)希伯來語叫mish·kanʹ(米什坎,指住處;居所;帳篷),’oʹhel(奧赫,指帳幕),以及miq·dashʹ(米克達什,指聖所)。希臘語叫ske·neʹ(斯凱內),指「帳幕;棚;住處;居所」。(見聖所)
耶和華作了安排,讓以色列人靠近他,聖幕是這個安排的核心。聖幕由兩部分構成。(見上冊538頁圖片)前面的部分是聖所,設有金燈台、燒香的金壇、放置陳設餅的桌子和一些金器具。最裡面的部分是至聖所,放置了約櫃,約櫃蓋上有兩個金基路伯天使像。(見約櫃;至聖所)
何時設立 聖幕,或「會幕」(在撒上1:9,24[和合]又叫「耶和華的殿」),於公元前1512年在西奈山的曠野建造。聖曆一月(亞筆月或叫尼散月)一日,聖幕設立起來了,設施和器具一應俱全。(出40章)居間人摩西按耶和華的指示在當天立了祭司。整個就職禮舉行了七天,第八天祭司們就正式開始供職。(利8,9章;見就職禮)
設計 耶和華在山上對摩西說話,向他披露整個聖幕的模式,吩咐他說:「你要留心,一切都要照著在山上指示你的模式做。」聖幕是「天上事物的象徵和影子」,因此一切細節都要準確無誤。(來8:5)耶和華啟示比撒列和奧何利亞伯,使他們在其他男女協助下,按摩西的指示把工作做得盡善盡美。結果「這一切工作,凡耶和華吩咐摩西的,以色列人都照著做了」。(出39:42;35:25,26;36:1,4)建造聖幕所需的物料是人民自願捐獻的。(出36:3,6,7)以色列人捐出的金、銀、銅、線、布料、獸皮等,無疑大都是他們從埃及帶出來的。(出12:34-36;見海豹皮)金合歡木則可以從曠野找到。(見金合歡)
本文提到的尺寸是按一肘尺等於44.5厘米(17.5英寸)計算的,但摩西所用的尺寸也可能是長肘尺,相當於51.8厘米(20.4英寸)。(另見代下3:3;結40:5)
覆蓋物和帷幕 聖幕的整個框架先用細麻布幔遮蓋,布幔上繡了彩色的基路伯天使像。五幅布幔連成一大塊,另外五幅布幔也連成一大塊,邊緣上有藍線環,用金鉤把兩塊布幔連起來。每幅布幔僅長28肘尺(12.5米;40.8英尺),因此細麻布幔的邊緣離地至少1肘尺(44.5厘米;17.5英寸)。(出26:1-6)
又用山羊毛做布幔,覆蓋細麻布幔,把六幅連在一起,另外五幅也連在一起,這十一幅山羊毛布幔每幅長30肘尺(13.4米;43.7英尺)。再用染紅的綿羊皮覆蓋山羊毛布幔。最後用海豹皮覆蓋,這一層看來垂到地面,很可能配有繩子,可以用釘子固定在地上。(出26:7-14)
在聖所和至聖所之間另有一幅帷幔,繡上了基路伯天使像(出36:35),東面的入口則有一幅門簾,用多種顏色的羊毛和細麻織成(出36:37)。
尺寸 聖經說聖幕(顯然指內部尺寸)長30肘尺(13.4米;43.7英尺),高10肘尺(4.5米;14.6英尺)。(參看出26:16-18)看來寬也是10肘尺(參看出26:22-24),計算方法如下:聖幕的背面(西面)由六個各寬一肘尺半的框架(共9肘尺)和兩個叫角柱的框架組成。兩個角柱在聖幕裡看各寬半肘尺。猶太學者拉希(公元1040-1105)論及出埃及記26:23說:「八個框架連成一排,不過在聖幕裡看不見這兩個[角柱]的總寬度,而是在一邊能看到半肘尺,在另一邊也能看到半肘尺,連同其他框架共寬十肘尺。兩個角柱餘下部分 的寬度跟聖幕南北面框架的厚度相同,因此從外面來看是平齊的。」(《摩西五經,附〈塔古姆〉昂克羅譯本、〈哈費他拉〉、拉希評注,出埃及記》,譯自M.羅森鮑姆與A.M.西爾伯曼合譯的英譯本,144頁;楷體英語譯者自排)
聖幕的至聖所看來是立方的,邊長10肘尺。後來所羅門建造的聖殿的至聖所也是立方的,邊長20肘尺(8.9米;29.2英尺)。(王上6:20)聖所的長度是寬度的兩倍。關於聖幕裡的聖所的長度,值得留意的是:遮蓋聖所的兩塊細麻布幔各寬20肘尺(出26:1-5)。其中一塊布幔(20肘尺)從聖所的入口直鋪到與另一塊布幔用鉤子相連的地方,接口看來在懸掛至聖所帷幔的柱子上方。另一塊布幔(20肘尺)則用來遮蓋至聖所(10肘尺)和聖幕的背面,即朝西的部分(10肘尺)。
框架 聖幕的圍牆是用金合歡木做的,包上金,明顯是框架(類似窗框)而不是整塊木板。(出26:15-18)這個說法看來是合理的,理由有兩個:(1)大小有如聖經描述的金合歡木板會太重;(2)布幔上的基路伯天使像會被木板遮擋,除了聖幕頂部的之外,其餘的就都無法看到了。(出26:1)看來聖幕裡所有框架連接起來以後,祭司還能看得見細麻布幔上的基路伯天使像。現代有些學者也認為聖幕是用框架而非木板做圍牆的。雖然一些較舊的譯本把希伯來語qeʹresh(凱雷什)譯作「木板」「豎板」,但好幾部現代譯本都譯作「骨架」「支架」「框子」或「框架」。(出26:15-29,現譯,牧靈,呂譯,新世)
聖幕北面有20個框架,南面也有20個框架。(出26:18,20)每個框架高10肘尺(4.5米;14.6英尺),寬1肘尺半(67厘米;26英寸),厚度沒有說明。背面(即西面)有六個框架,兩邊還各有一個框架叫「角柱」。(出26:22-24)
聖經提及框架時,也談到「金環」。這些環無疑安裝在框架上用來套橫木。有三排橫木穿過這些環來連接聖幕的框架。顯然最高一排和最低一排各有兩根橫木,而聖經只提到框架中央的中橫木「從這端直伸到那端」。所有橫木都包了金。(出26:26-29)
木柱和根基 有五根包金的木柱在聖幕入口(或前面),還有四根包金的木柱用來懸掛帷幔,把聖所和至聖所隔開。(出26:32,37)整座聖幕的基礎由100個底座構成,這些底座可以跟48個框架底部的榫頭連接起來(每個框架有兩個底座;分隔聖所和至聖所的四根木柱安在四個底座上)。底座全是銀的(出26:19-25,32),每個底座重約一他連得(34公斤;92金衡磅)。(出38:27)另有五個銅底座支撐聖幕入口的柱子。(出26:37)鑑於銀有相當的重量,這些底座顯然不會很厚,但可能比厚的金屬板更厚。
院子 聖幕四周的院子長100肘尺(44.5米;146英尺),寬50肘尺(22.2米;73英尺)。圍繞著院子的帷幕高5肘尺(2.2米;7.3英尺)。兩邊各有20根銅柱,兩頭各有10根銅柱。朝東入口的門簾用細麻和多種顏色的物料做成,寬20肘尺(8.9米;29英尺)。(出38:9-20)
估計的費用 按當今的價格計算,建造聖幕所用的金銀約值1200萬美元,整座聖幕的建築費可能超過1300萬美元。(出38:24-29)
可能後來加建的 過了一段時期,在聖幕的院子裡,很可能在邊緣附近,建了一些祭司專用的處所。(撒上3:3)此外,在院子裡也可能蓋了一些棚子,讓獻交誼祭的人和他們的家人可以在棚子裡吃祭物。
在以色列營中的位置(見上冊538頁圖表) 聖幕位於以色列營地的中央。最靠近聖幕安營的是利未部族各家族,他們負責照料聖幕。亞倫的祭司家族在東邊,哥轄人在南邊(亞倫家族就是從他們挑選出來擔任祭司的[出6:18-20]),革順人在西邊,米拉利人在北邊。(民3:23,29,35,38)餘下的十二部族則在離聖幕較遠的地方安營:猶大、以薩迦、西布倫在東邊;呂便、西緬、迦得在南邊;以法蓮、瑪拿西、便雅憫在西邊;但、亞設、拿弗他利在北邊。(民2:1-31)人們不論在營地中的什麼地方,都很容易知道聖幕的位置,因為白天有雲柱,晚上有火柱停在安放約櫃的至聖所上面。(出40:36-38)
怎樣搬運 運送聖幕和其中的物品和器具之前,祭司要遮蓋聖所的器具,然後哥轄人扛抬已經蓋好的約櫃、放置陳設餅的桌子、燈台和金壇,徒步前進。(民4:4-15;7:9)革順人有兩輛車,負責搬運聖幕的布幔(至聖所的帷幔除外,這幅帷幔要放在約櫃上[民4:5])、會幕的蓋、院子的帷幕、門簾、聖幕的繩子,以及在聖幕供職所用的某些器具。(民4:24-26;7:7)米拉利人有四輛車,負責搬運沉重的物品,包括框架、柱子、底座、附屬的釘子和繩子。(民4:29-32;7:8)
歷史 以色列人渡過約旦河進入應許之地以後,聖幕就設在吉甲。(書4:19)到了劃分土地的時候,聖幕就搬到示羅(書18:1),在示羅多年(撒上1:3,24)才遷到挪伯(撒上21:1-6),後來又遷到基遍(代上21:29)。大衛把約櫃搬到錫安的時候,約櫃已很多年沒有放在聖幕裡了。不過,以色列人仍舊到基遍,在聖幕裡獻祭,直至所羅門建造的聖殿落成為止。在那段日子,聖幕又稱為「極大的丘壇」。(王上3:4)聖殿建成後,所羅門命人把聖幕抬到耶路撒冷,看來聖幕就存放在那裡了。(王上8:4;代下5:5)
用做象徵 使徒保羅說聖幕含有象徵的意義。他論述聖幕和聖幕裡的職務所預示的事物時,說耶穌基督「在聖殿和真聖幕裡做公僕。這個聖幕是耶和華建造的,不是人建造的」。(來8:2)然後又說「基督來到,在已經實現的美好安排中做大祭司,穿過更大、更完備的聖幕。這個聖幕不是人手所造的,也就是說,不是屬於這個受造世界的」。(來9:11)曠野裡的聖幕是上帝吩咐人設立的,讓人通過聖幕靠近他,崇拜他。聖幕設立的目的,是要除去人的罪。聖幕預示上帝的安排(來9:9):偉大的大祭司耶穌基督進了天上,顯在他父親面前,他所獻出的生命能夠切切實實地把罪除去。(來9:24-26;見聖殿)通過這個安排,忠信的人能夠靠近上帝。(來4:16)使徒約翰曾在異象裡看見天上「存放聖諭的帳幕裡面的聖所」。(啟15:5)
使徒彼得是上帝從靈而生的兒子之一,有希望到天上跟基督耶穌共事。他把自己的肉身稱為「帳幕」(呂譯),說這只是個暫時的「住處」,因為他深知自己不久於人世,將來復活時會成為靈體而不再是血肉之軀。(彼後1:13-15;約一3:2;林前15:35-38,42-44)
至於聖幕裡的各樣物品和器具,見個別物品和器具名稱的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