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的典範
一個賢德的婦人
黃昏已至,天色慢慢地暗下來,許多在伯利恆四周的農田工作的工人,都踏上回家的路,朝著這座建在山脊上的小城走去。路得跪在一堆麥穗旁邊,這些麥穗是她工作了一整天所拾到的。她從早上開始就不停地幹活,肌肉已經又酸又痛,但這時她還在用一根小木棒或連枷拍打麥穗來脫穀。工作雖然辛苦,但這天的收穫很好,遠遠超過她希望得到的。
這個年輕寡婦的景況總算好起來了嗎?不久之前,她決定跟隨同是寡婦的婆婆拿俄米,從摩押回到伯利恆。她矢誓要對拿俄米不離不棄,並以婆婆的上帝耶和華為自己的上帝。路得是摩押人,她很快就留意到在耶和華的律法中,有些條例既讓貧乏的人在生活上得到幫助,也顧及他們的尊嚴。a現在她還發現,在耶和華的子民當中,有些人不但遵守律法,也受律法的原則熏陶。他們敬畏上帝,對人仁慈,這漸漸撫平了路得的喪夫之痛。
其中一個善待路得的是波阿斯。波阿斯是個上了年紀的富翁,這天他讓路得在他田裡拾麥穗,他關心路得就像關心女兒一樣。波阿斯稱讚她照顧年老的婆婆,也讚賞她投靠真神耶和華。路得一想起波阿斯仁慈的話,臉上就不禁泛起一絲微笑。(路得記2:11-13)
路得也許曾想過自己日後的生活。她只是個貧窮的外族人,沒有丈夫也沒有兒女,她怎樣才能維持自己和婆婆日後的生活呢?可以單靠拾取遺下的莊稼過活嗎?她老了以後,誰會來照顧她 呢?如果路得有過這些憂慮,也是可以理解的。今天,許多地方經濟不景氣,很多人也有類似的憂慮。我們留意路得怎樣靠著對上帝的信心應付難題,並努力效法她,就能成功克服生活的困難。
怎樣才能有一個溫暖的家?
路得打好了穀,把穀粒全用布包好後,才發現自己原來拾了大約22升(也許有14公斤[30磅]重)那麼多的大麥!她把包好的麥子舉起來放在頭上,然後在昏暗的夜色裡走回伯利恆。(路得記2:17)
拿俄米很高興看見自己深愛的媳婦回家,當她看見路得帶著一大包的麥子回來時,也許驚訝得說不出話來。路得還帶回來了一些自己中午剩下來的食物,那些食物是波阿斯給工人們吃的。接著,婆媳倆就一起吃一頓簡單的晚餐。吃飯期間,拿俄米問路得:「你今天在哪裡拾麥穗,在哪裡工作?願照顧你的人蒙福。」(路得記2:19)拿俄米很細心,她留意到路得帶了那麼多麥子回來,就知道路得必定是遇到好心人,得到對方的善待。
路得告訴拿俄米,波阿斯怎樣仁慈地對待她。拿俄米聽了後很感動,就說:「耶和華從沒有忘記忠貞地愛活人和死人。願他賜福給波阿斯。」(路得記2:19,20)拿俄米將波阿斯的恩惠視為來自耶和華,因為她知道是耶和華推動他的僕人表現慷慨,上帝也承諾會獎賞那些恩待別人的人。b(箴言19:17)
拿俄米勸路得接受波阿斯的好意,繼續在他的田裡拾麥穗,並要經常跟他的侍女一起工作,以免被收割的工人欺負。路得聽從了拿俄米的勸告。此外,她也「一直跟婆婆住在一起」。(路得記2:22,23)在這裡,我們再次留意到路得的顯著特質,就是忠貞的愛。看到她的榜樣,我們也可以問問自己:我重視跟家人的關係嗎?我有沒有忠貞地支持家人,給他們所需的幫助呢?耶和華絕不會忘記那些對家人表現忠貞之愛的人。
你會覺得拿俄米和路得所擁有的不算一個完整的家嗎?有些地方的人認為,一個家必須有丈夫、妻子、兒女、祖父母等,才算完整,家庭生活才會快樂。不過,耶和華的僕人不需要這樣想。拿俄米和路得的記載讓我們看出,一個家庭即使成員很少,家裡也同樣可以洋溢著溫情和愛。你知道你還有一個什麼家庭嗎?耶穌提醒門徒,要把其他基督徒視為自己的家人,因此就算沒有家人在身邊,我們也可以從基督徒會眾得到家庭溫暖。(馬可福音10:29,30)
「有權購贖我們的人」
從大約4月收割大麥,到大約6月收割小麥,路得一直在波阿斯的田裡拾麥穗。這段期間,拿俄米無疑會常常想自己能為她深愛的媳婦做些什麼。之前在摩押時,拿俄米認定自己永遠不能幫路得找到新的夫家。(路得記1:11-13)現在,她有了不同的想法。她對路得說:「女兒啊,難道我不該為你找個安身之所,讓你得到幸福嗎?」(路得記3:1)在那個時代,父母一般會為兒女覓偶。對拿俄米來說,路得就像她的親女兒一樣。拿俄米想為路得找個「安身之所」,意思是為她找一個丈夫,這樣她就能得到保護,生活也會有保障。然而,拿俄米可以怎樣做呢?
路得第一次向拿俄米提到波阿斯時,拿俄米說:「他是我們的親戚,是有權購贖我們的人之一。」(路得記2:20)這是什麼意思?在上帝賜給以色列人的律法中,有些條例能夠保障那些因為貧窮或喪親而陷入困境的家庭。舉個例,一個死了丈夫又無兒無女的婦人會非常難過,因為她丈夫沒有血脈可以延續下去,這樣他的名字就會從家譜中抹去,後人也不會認識他了。可是,上帝的律法讓死去的人的兄弟可以娶他的遺孀,為他生子立後,這樣就有人可以繼承他的名字,並照顧家族的產業。c(申命記25:5-7)
拿俄米已經想好了該怎樣做。當路得聽到婆婆的打算時,想必大吃一驚。或許路得還不大熟悉以色列人的律法,對以色列的許多習俗也很陌生。雖然這樣,她仍然很尊重拿俄米,留心聽她囑咐的每句話。拿俄米要她做的,聽來有點奇怪,讓人覺得不好意思,如果事情不成功也會使人很丟臉。可是,路得還是答應了。她溫順地回答:「你吩咐我什麼,我就做什麼。」(路得記3:5)
有時,年輕人不喜歡聽經驗豐富的長輩所提出的勸告。他們可能認為年長的人不會了解年輕人的難題。可是,路得卻謙卑地接納長輩的意見。我們從她身上學到,應該聆聽那些愛我們、為我們著想的長輩的智慧之言,這會為我們帶來很多益處。那麼,拿俄米究竟對路得說了什麼?路得照著婆婆的話去做後,有沒有得到好結果呢?
路得來到脫穀場
那天傍晚,路得就到脫穀場去。脫穀場是一塊地面被壓實的平地,許多農夫會把穀物帶到那裡去打穀和揚穀。脫穀場通常位於山坡或山頂上,因為在黃昏前後那些地方的風比較大。人們會用一把大的鏟子或杈子把碾過或打了的穀粒揚到空中,較輕的糠秕和麥稈會隨風吹散,較重的籽實則會落在地面上。
路得靜靜地站在一旁,看著工人們做好工作,逐一離去。這天波阿斯在那裡監督他的工人揚穀,揚好的麥子堆成了一大堆。波阿斯吃過晚餐以後,心情舒暢,就到麥堆旁邊躺下睡覺。睡在麥堆旁邊顯然是當時的人慣常的做法,這可以防止穀物被人偷去或搶去。路得看見波阿斯躺下來休息,心想是時候照婆婆教的方法去做了。
路得悄悄地走到波阿斯身旁,心裡怦怦直跳。她看出波阿斯已經熟睡,就照著拿俄米的囑咐,掀開波阿斯腳上的被子,躺在那裡,並靜靜地等候。對路得來說,時間好像每分每秒都過得非常的慢。到了大約午夜,波阿斯打了個冷顫,屈一屈身,也許是覺得腳有點涼,想把被子蓋好。這時,他發覺旁邊有一個人,而且是個女人!(路得記3:8)
「你是誰?」他問。路得也許用顫抖的聲音回答說:「我是你的婢女路得。求你展開衣袍,蓋在你的婢女身上,因為你有權購贖我。」(路得記3:9)有些現代聖經詮釋家認為,路得的舉動和所說的話含有不道德的意味,可是他們忽略了以下兩點。首先,路得是按照當日的習俗去做,而這些習俗的意義大多早已不為人所知。因此,人若按今天扭曲墮落的道德觀去理解她的舉動是行不通的。其次,波阿斯的反應清楚顯示,他認為路得的行為沒有任何不規矩的地方,反而很值得稱讚。
接著,波阿斯很可能用溫和的語氣對路得說:「女兒啊,願耶和華賜福給你。你所顯的忠貞之愛,末後的比起初的還大,因為年輕人不論貧富,你一個都不跟隨。」(路得記3:10)他這樣說想必令路得感到很安慰。波阿斯提到路得那「起初的」忠貞之愛,指的是路得跟隨拿俄米回以色列並照顧她。她「末後的」忠貞之愛,就是她現在所做的事。波阿斯知道,像路得這樣的少婦,可以很容易找到一個年輕的丈夫,無論是有錢的還是貧窮的。但現在,她竟然甘願嫁給一個比自己年長很多的男子。波阿斯看出,路得這樣做除了因為愛婆婆,也因為愛已故的公公。她想代他們生子立後,好讓公公能夠在家鄉留名。路得那麼無私,難怪波阿斯大受感動。
波阿斯接著說:「女兒啊,現在你不要怕。凡你所說的,我都要為你做。本城的人全都知道你是個賢德的婦人。」(路得記3:11)他想娶路得為妻,而且看來他對路得的請求也不是感到太驚訝。可是,波阿斯是個義人,他做事不會只顧自己。所以他告訴路得,有另一個人跟她公公家族的血緣關係比他更近,所以更有權購贖路得。他會先去找那個人,讓他有機會成為路得的丈夫。
波阿斯想保護路得和自己的名聲,不希望有人發現路得,就誤以為他們做了什麼不道德的事。於是,他請路得繼續躺下休息,天亮前再走,路得就聽他的話做了。聽了波阿斯剛才那番仁慈的話,路得的心踏實多了。在天亮之前,波阿斯在路得的斗篷裡裝滿大麥,然後路得就回城去了。
波阿斯對路得說,所有人都知道她是個賢德的婦人,路得回想到這點時,心裡肯定非常高興。路得為什麼有這麼好的名聲呢?一個重要的原因想必是她真心想認識耶和華,渴望事奉他。另外,人們也知道她無微不至地照顧婆婆,對其他以色列人也很有愛心,而且樂意接受以色列人的習俗和做事方式,雖然這些對她來說都相當陌生。我們要是效法路得,就會深深尊重別人以及他們的做事方式和習俗。這樣,我們也可以為自己建立一個美好的名聲。
終於得到安身之所
路得回到家時,拿俄米對她說:「女兒啊,你是誰?」拿俄米這樣問,也許是因為天還沒亮,所以沒有認出她來。但更可能的是,拿俄米想知道路得的身份有沒有改變。她仍然是個寡婦,還是有希望再婚成為別人的妻子呢?路得馬上把事情的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婆婆,並把波阿斯要送給婆婆的大麥給她看。d(路得記3:16,17)
拿俄米於是叫路得那天不用出去拾麥穗,只要在家裡靜心等待。她對路得說:「那個人今天不把事情辦妥,必不歇息。」(路得記3:18)
拿俄米一點也沒有猜錯,波阿斯果然那天就到了城門口,就是城裡的長老經常聚集的地方。他坐在那裡等,當那個跟拿俄米的亡夫血緣更近的人經過時,他就在長老們的面前,請那個人履行購贖權,娶路得為妻。那個人拒絕了,聲稱這樣做會損害他自己的產業。於是,波阿斯立即在長老們的見證下,宣布他會購贖拿俄米的亡夫以利米勒的產業,並迎娶以利米勒的兒子瑪倫的遺孀路得為妻。他表示希望藉此「讓已死的人在產業上留名」。(路得記4:1-10)波阿斯的確是個正直無私的人!
波阿斯娶了路得後,「耶和華使[路得]懷胎,生了一個兒子」。伯利恆的婦女前來祝福拿俄米,又稱讚路得,說拿俄米有她比有七個兒子更好。聖經記載,路得的兒子是以色列的君王大衛的祖先。(路得記4:11-22)大衛則是耶穌基督的祖先。(馬太福音1:1)e
路得確實得到很大的福分,拿俄米也一樣。拿俄米幫忙照顧路得的孩子,彷彿自己又生了一個兒子。這兩個女子的故事讓我們清楚看出,耶和華上帝關心那些為了養活家人而辛勞工作的人,也關懷所有跟他的子民一起忠心事奉他的人。人對上帝有信心,並努力在他面前贏得美名,就必像路得一樣,最終能得到上帝的獎賞。
a 請看《守望台》2012年7月1日刊《信心的典範——「你到哪裡去,我也要到哪裡去」》一文。
b 正如拿俄米說,耶和華所恩待的不只是活著的人,也包括死去的人。拿俄米失去了丈夫和兩個兒子,路得也失去了丈夫。這三個人在拿俄米和路得的心目中,無疑十分重要。這些男子如果還在世上,肯定會希望自己的妻子和母親受到照顧。因此,如果有人善待拿俄米和路得,也就等於善待這些已故的人。
c 有權娶遺孀的顯然首先是死者的兄弟,其次是跟死者血緣最近的男性親戚,這跟產業繼承法的規定類似。(民數記27:5-11)
d 波阿斯給了路得六份大麥,也許是想表示路得的艱苦日子快要結束,不久她就不再是寡婦,而會得到一個丈夫,可以過上安穩有保障的生活。那就像人工作了六天,在接著的安息日可以安歇一樣。又或者,六份大麥(一份也許是一鏟)只是路得能夠拿的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