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
(Gate,Gateway)
聖經提到幾種不同的門:(1)營地的門(出32:26,27),(2)城門(耶37:13),(3)聖幕院子的門(出38:18),(4)「聖殿堡壘的門」(尼2:8),(5)聖殿的門(徒3:10),(6)房子的大門(徒12:13,14)。
建造方式 一般來說,城門越少越好,有些城甚至只有一道門,因為在城的防禦工事中,城門是最容易受到攻擊的位置。如果一座城既有外城牆,又有內城牆,自然每道城牆上都有門。為了阻止敵人入侵,早期的城門通道呈「L」形。後來由於發明了戰車(約公元前18世紀),城門的通道就變得筆直。在一些出土的遺跡中,城門的結構還包括入口兩側的四方形塔樓,以及城門入口一個深約15到20米(49到66英尺)的門廊。門廊兩側有多達六根壁柱,使通道在三處變得狹窄。有時,這些長長的門廊裡可能設有兩三道門。門廊兩邊的牆裡有些小房間,用作守衛室。以西結在異象中看見的聖殿,城門就設有守衛室。(結40:6,7,10,20,21,28,29,32-36)有些城門的門廊上有平頂,有些城門裡發現了樓梯,顯示城門有好幾層。(參看撒下18:24,33)
人們在一些出土的古代堡壘裡發現了小邊門。有些邊門位於圍牆的牆根,在和平時期方便城中居民出入。當城被圍,軍兵出擊時看來會使用邊門。城裡的士兵可以從邊門出去突襲圍城的敵軍,其他防守的士兵就在城牆上朝敵人射擊以掩護他們。
城門的門扇通常是木頭做的,外面包上一層金屬,以防被敵軍放火焚燒。有些門可能是鐵做的,在使徒的日子就是這樣。(徒12:10)據說,巴比倫的城門是銅做的,門閂是鐵做的。(賽45:2;另見詩107:2,16)有些城門的門閂看來是木質的。(鴻3:13)在所羅門的日子,巴珊的亞珥歌伯境內有「六十座大城,這些城都有城牆和銅閂」。(王上4:13)人們在敘利亞發現有些城鎮的門用巨石造成,石塊高達3米(10英尺),上下都裝有樞軸,可以轉動。有鑑於此,參孫把加沙的城門連同兩邊門柱和門閂都拔出來,抬到「希伯崙前面的山頂」去,這絕不是尋常的作為。當然,參孫憑著耶和華的靈才有力量完成這一壯舉。(士16:3)
用途 一座城的「門」可以指城本身,因為很多官方事務在城門口處理,交易也在那裡記錄下來。(申16:11,14;得4:10;詩87:2;122:2)在首都,宮廷事務常常在王宮門前處理。(斯3:2,3;5:9,13;6:10,12)一旦城門敗落冷清,城的榮耀就消失了。(賽3:26;14:31;耶14:2;哀1:4)敵人圍城時,全力攻擊的地方就是城門,一旦控制了城門,他們就能進城。因此,佔領城門就意味著佔領這城。(創22:17;24:60)耶路撒冷的城牆被攻破後,巴比倫王的長官在一個城門口調兵遣將,繼續征服這城。(耶39:2,3)
城門口是公眾的聚集地點,也是公眾日常的活動中心。城門附近通常有寬敞的空地,比如耶路撒冷水門前的廣場。(尼8:1)城門口是信息中心,這不只是因為旅客和商人都到那裡去,也因為幾乎所有做工的人,尤其是耕種田地的人,每天都進出城門。因此,城門口是人們會面的地方。(得4:1;撒下15:2)市場也設在那裡。耶路撒冷的一些城門顯然是因城門口所售賣的貨物而得名的(例如魚門)。(尼3:3)
城裡的長老坐在城門口為民眾審理案件。(申16:18;21:18-20;22:15;25:7)君王有時也坐在城門口接見民眾或審理案件。(撒下19:8;王上22:10;耶38:7)由於審判官、商人、城裡的顯要和大批民眾一般都在城門口,先知常常到那裡去宣告信息。在那裡發布的信息會很快傳開。(王上22:10;耶17:19)其他重要宣告和官方通告也在城門口發布。(代下32:6-8)以斯拉在水門前的廣場上朗讀律法書。(尼8:1-3)聖經描述,智慧在城門口高叫,呼籲城裡的所有人都留意它的勸告。(箴1:20,21;8:1-3)由於城門口是散布消息的中心,城中居民的行為,不論好壞,在那裡都會為人所知。(箴31:31)
看來,在城門口獻祭的做法是一種異教習俗。(徒14:13)這種惡行在猶大逐漸流行,但後來被約西亞王終止了。(王下23:8)
由審判官判為該死的人,會給帶到城門外處死。(王上21:10-13;徒7:58)在贖罪日獻作贖罪祭的牲畜,牠的屍體要帶到城外燒掉。(利16:27,28)耶穌基督獻出自己作人類的贖罪祭時,他在耶路撒冷城門外被處死。(來13:11,12)
由於城門口有多個重要用途,所以能跟城門口的長老同坐,是很大的榮幸。(伯29:7;箴31:23)愚蠢人是不會有這個機會的。(箴24:7)大衛遭受迫害時,有些人坐在城門口拿他說三道四,在大衛看來,這種行為很卑劣。(詩69:12)「在城門口欺壓淒苦的人」跟司法腐敗有關,因為案件是在城門口審理的。(伯5:4;箴22:22;摩5:12)「憎恨那在城門口責備人的」是指憎恨審判官,因為審判官在城門口糾正或譴責人。(摩5:10)有些人「餌誘在城門口責備人的」,試圖通過賄賂或施壓的手段使審判官屈枉公正,或是企圖陷害站在城門口責備他們的先知。(賽29:19-21)
曠野營地的門 以色列人營地的「門」是指入營的通道。無疑這些通道有守衛嚴密看守。聖幕在營地的中央,利未人在靠近聖幕的地方安營,十二個部族在遠一點的地方安營,每一面有三個部族。這個安排使營地得到足夠的保護。(出32:26,27;民3章;見守門人)
耶路撒冷的城門 論到耶路撒冷的城門,有一點要記住,自大衛奪取這城後,耶路撒冷曾有過一些擴展,人們建造了好幾道城牆,也擴建了幾段城牆。關於耶路撒冷的城門,尼希米記的描述最仔細,列舉的數目也最詳盡,下文主要談論這卷書中提到的城門。尼希米列出的城門,有的位於公元前8世紀前建造的城牆,有的位於圍繞「第二區」的城牆。(王下22:14;代下34:22;番1:10)「第二區」位於耶路撒冷北部,西面和部分的北面由希西家牆包圍(代下32:5),東北面和東面由瑪拿西牆包圍(代下33:14)。這就是早期耶路撒冷的北部和北牆,但這個區看來沒有延伸到更早期的西牆那麼遠的地方。
尼希米所記載的城牆 關於重建耶路撒冷的城牆(尼3章),尼希米從羊門開始,按逆時針方向逐一提到各城門。下文也按照這個次序介紹各城門,還包括在落成禮遊行的記載中(尼12章)提到的城門(是重建城牆的記載中沒有提到的),以及其他經卷提到的城門,其中有些只是尼希米記中的城門的別稱。
羊門 羊門由大祭司以利雅實和其他祭司建造(尼3:1,32;12:39),這表明羊門靠近聖殿區。這道門很可能位於第二區,在瑪拿西建築的那段城牆上(見下文「魚門」),在城的東北角或靠近東北角。這道門叫羊門,也許是因為人們把獻祭用的綿羊和山羊從這道門牽入城,或是由於門的附近有一個市場。約翰福音5:2所提到的「羊門」可能就是指這道門,或是後來建造的一道類似的門,因為門所在的地點相同,都在畢士特池附近。
魚門 看來希西家築了一段城牆圍繞第二區,直到魚門。(代下32:5;33:14)根據重建城牆和落成禮遊行的記載,可以看出魚門位於羊門的西邊,也許靠近泰路平谷的北端。(尼3:3;12:39)西番雅書1:10既提到魚門又提到第二區。這道門叫魚門,也許是因為靠近泰爾人賣魚的市場。(尼13:16)
舊城門 舊城門位於城的西北邊,在魚門和以法蓮門之間。(尼3:6;12:39)在希伯來語,這道門只叫「舊門」,「城」一詞是有些譯者加添的。有人認為,這道門叫舊城門,是因為它曾是舊城北面的主要入口。舊城門也許位於寬牆(是舊城的北面邊界)跟第二區西牆南端的連接處。有些人認為這道門就是撒迦利亞所說的「第一門」。撒迦利亞提到「從[1]便雅憫門到[2]第一門前,直到[3]角門」,看來是指城的東西邊界;又提到「從哈楠業塔樓到王家的酒榨」,看來是指南北邊界。(亞14:10)另一些人把舊城門跟耶利米書39:3所提到的「中門」聯繫在一起。還有些人把舊城門稱為「密西拿門」,並認為這道門位於第二區的西牆。
以法蓮門 以法蓮門位於寬牆,在角門東面400肘尺(178米;583英尺)。(王下14:13;代下25:23)這是城北的出口,朝著以法蓮部族的領土。同樣,有些學者主張以法蓮門是中門(耶39:3),另一些則主張是第一門(亞14:10)。一般認為,以法蓮門是(或類似於)猶太歷史家約瑟夫斯所提及的「熱納」或花園門。(《猶太戰記》第5卷146節[4章2段])以法蓮門附近有一個廣場,在尼希米的日子,人們在那裡搭棚慶祝住棚節。(尼8:16)在重建城牆的記載中,尼希米沒有提到以法蓮門,顯然是因為這道門不需要大規模修繕。
角門 這道門顯然位於城牆的西北角,以法蓮門的西邊。(王下14:13;代下25:23)角門在欣嫩谷的東側,看來位於舊城西牆跟寬牆的連接處。烏西雅在這道門附近建造了一座塔樓,聖經沒有指明是不是爐樓。(代下26:9)從耶利米和撒迦利亞的話看來,角門位於城的西面邊界。(耶31:38;亞14:10)
從角門到西南牆的谷門之間是西牆,聖經沒有提到西牆上有城門。這無疑是因為欣嫩谷的斜坡十分陡峭,所以在西牆建造城門不切實際。尼希米記沒有提到角門,也許同樣是因為這道門不需要大規模修繕。但記載提到修復爐樓,爐樓看來是角門的一部分,或在角門附近。(尼3:11)
谷門 谷門位於城的西南牆,通往欣嫩谷。約瑟夫斯所提到的「埃森斯門」可能就在這個地方或附近。(《猶太戰記》第5卷145節[4章2段])烏西雅加固城的防禦工事,在谷門附近建造了一座塔樓。(代下26:9)尼希米從谷門出去視察損毀的城牆,騎著牲口向東穿過欣嫩谷,上到汲淪溪谷,最後折回谷門進城。(尼2:13-15)在落成禮遊行的記載中,雖然沒有指明出發的地點,但看來遊行隊伍是從谷門出發的。一支隊伍按逆時針方向沿著城牆行進,經過灰堆門。另一支隊伍按順時針方向行進,經過角門和爐樓。(尼12:31-40)
灰堆門 這道門也叫碎陶門,很多聖經譯本基於希臘語《七十子譯本》和《通俗拉丁文本聖經》 把它稱為糞堆門。(尼2:13;12:31;耶19:2)根據尼希米的記載,灰堆門看來在谷門東面1000肘尺(445米;1458英尺)。(尼3:13,14)這道門在城牆的東南角,通往欣嫩谷,靠近欣嫩谷和泰路平谷的交界處。有些國民崇拜偶像,用火焚燒自己的兒女獻給巴力神,他們從碎陶門出去,前往欣嫩谷的陀斐特。(耶19:1-6)耶利米帶幾個以色列長老和祭司從這道門出去,宣告耶路撒冷必遭災禍,並打碎一個瓦瓶,象徵上帝必因以色列人事奉別神而打碎他們。(耶19:1-3,10,11)
這道門叫「碎陶門」,也許是因為人們把陶器的碎片丟棄在附近,或是在那裡研磨陶器的碎片,用磨成的粉末做水泥抹在水池上(近代在城西南角的一個池子附近,人們就是這樣做的)。另外,碎陶門附近也許曾有一個陶匠的工場,因為附近的欣嫩谷有黏土,泰路平谷的谷口和隱羅結水泉都能提供水。(參看耶18:2;19:1,2)自從公元4世紀以來,傳統認為「陶匠的地」(太27:7,8)位於欣嫩谷的南面。
泉門 這道門之所以叫泉門,是因為附近有一個水泉,也許是位於汲淪溪谷和欣嫩谷交界處下面的隱羅結。這道門很可能在城東山岡的南端(也就是「大衛城」的南面邊界)。(尼2:14;3:15;12:37)泉門能夠方便大衛城的居民前往隱羅結,而西南面不遠處的灰堆門也通往隱羅結,可能對於住在泰路平谷和城西南山岡的居民是個更方便的出口。
水門 這道門叫水門,也許是因為靠近或至少通往基訓泉,基訓泉大致位於城東側的中間地帶。水門靠近俄斐勒,離聖殿區不遠。(尼3:26)舉行城牆落成禮時,一支遊行隊伍經水門離開城牆,然後前往聖殿。他們跟另一支隊伍在聖殿會合,看來沒有走過聖殿東面的那段城牆。(尼12:37-40)水門前面有一個廣場,全體民眾聚集在這個廣場上,聆聽以斯拉朗讀律法書,之後在那裡搭棚慶祝住棚節。(尼8:1-3,16)
馬門 馬門往上的一段城牆由祭司修復,這意味著馬門離聖殿不遠。(尼3:28)有些人根據亞他利雅被處死的記載,認為聖殿區和王宮區之間是通過馬門傳送消息的。這段記載說,亞他利雅被士兵帶出聖殿,「走到王宮馬門的入口」。(代下23:15;王下11:16)可是,這個馬門也許只是王宮區的一個入口,而不是馬匹進出城的那個馬門。在重建城牆的記載中,尼希米提到的馬門是城牆上的一道門,這道門很可能位於聖殿區的東南面。(尼3:28;耶31:40)在落成禮遊行的記載中,尼希米沒有提到馬門,顯然是因為兩支遊行隊伍分別在水門和護衛門離開城牆,沒有走過聖殿東面的那段城牆,而馬門和檢視門就位於那段城牆。(尼12:37-40)
檢視門 有些譯本把檢視(希伯來語ham·miph·qadhʹ漢米弗卡德)門稱為召集門。(尼3:31,RS;Ro)在以西結書43:21,miph·qadhʹ(米弗卡德,未加冠詞ha的同一個希伯來語)譯作「指定的地方」。有些人認為,這道門就是護衛門。在重建城牆的記載中,尼希米提到檢視門,看來表明這道門位於城的東牆,對著聖殿區,在馬門北面。(尼3:27-31)尼希米提到檢視門以上的城牆有一個轉角,這表明檢視門位於東面城牆,在城牆轉彎處(可能是朝西北方向轉彎)的南面。
尼希米記說,修復城牆的工程有一段「對著檢視門」進行。有些人因此認為,這是指那段城牆對著聖殿的一道門,名叫檢視門。這個觀點看來不正確,因為尼希米記提到水門時也用了同樣的短語,而水門被公認為城牆上 的一道門。(尼3:26,31)在落成禮遊行的記載中,尼希米沒有提到檢視門,顯然是因為遊行隊伍沒有走過聖殿東面的城牆。
護衛門 落成禮遊行隊伍其中一支從護衛門(「護衛監門」,呂譯)離開城牆,前往聖殿。(尼12:39,40)
中門 耶路撒冷的城牆被巴比倫人攻破後,巴比倫的長官坐在中門口。(耶39:3)這道門很可能是指舊城門,因為舊城門位於城的北牆,即寬牆跟第二區西牆的接合處,是個中心地點或指揮地點。不過,人們對此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認為中門應該是以法蓮門或魚門。
便雅憫門 有些人認為,便雅憫門就是羊門。這個看法跟耶利米書的記載一致,耶利米打算從便雅憫門出去,前往便雅憫境內,顯然是要去耶路撒冷東北面的亞拿突。(耶37:11-13)西底家坐在便雅憫門前,以伯米勒前來為耶利米求情。(耶38:7,8)巴比倫人圍城期間,西底家王自然會在最重要的地點附近,而城北的羊門應該是最受威脅的一個門。不過,有些人認為便雅憫門是檢視門。
別的門 巴比倫人攻進耶路撒冷後,西底家王「穿過御花園旁邊兩道城牆之間的門」逃出城。(耶52:7,8;39:4)人們不確定「兩道城牆」所在的地點。不過,根據現有的知識,灰堆門或泉門可能符合聖經的這個記載,因為這兩道門都在御花園附近。(王下25:4,5)
列王紀下23:8提到,「丘壇位於城的長官約書亞門的入口,在進城門的左邊」。這裡的「約書亞門」不是城門的名稱,顯然是城牆內的一道門,通往長官的府第,在進城門的人的左邊。
聖殿的門 東門 在重建城牆的記載中,尼希米提到看守東門的人參與修復城牆的工作。(尼3:29)有些人因此認為,東門不是耶路撒冷城牆上的一道門。東門可能跟城牆上的檢視門遙遙相對,顯然是歷代志上9:18所提到的「東邊的王門」,就是王進出聖殿的門。
根基門 聖殿的一道門,所在地點無法確定。(王下11:6;代下23:5)
「耶和華殿的上門」 這也許是通往內院的一道門,是耶和華殿的「新門」。耶利米在這道門前被審訊,耶利米的書記巴錄也在這裡向民眾宣讀書卷上的話。(耶26:10;36:10)耶利米把這道門叫做「新門」,也許是因為這道門不像其他門一樣古老。這道門可能是約坦王建造的「耶和華殿的上門」。(王下15:32,35;代下27:3)
「耶和華殿裡便雅憫上門」 很可能是通往內院的一道門,在聖殿的北面。(耶20:2;另見結8:3;9:2)
美門 聖殿的一道門,由希律大帝重建。彼得在門口治好了一個自出娘胎就跛了腳的人。(徒3:1-10)傳統認為這道門就是現今耶路撒冷城牆的金門,但美門可能是聖殿區內的一道門,看來該是古代的「東門」。有些人認為,這道門可能是聖殿東面的一道門,通往女院。約瑟夫斯描述這道門高50肘尺(22米;73英尺),門扇用哥林多的銅造成。
別的門 聖經還提及「跑差後面的門」和「跑差的門」。這兩道門都是聖殿門,所在地點無法確定。(王下11:6,19)
猶太教《密西拿》中的《尺寸》1:3談到希律大帝重建的聖殿,內文提到聖殿山的五道門。這五道門分布在整個聖殿區的牆上,包括:南面的兩個戶勒大門,西面的基波努斯門,北面的塔迪(托迪)門和東門,東門上畫有書珊王宮。另一方面,約瑟夫斯提到西面有四道門。(《猶太古史》第15卷410節[11章5段])考古學家已經確定這四道門的位置,從南到北分別是:第一道門向上通往魯濱遜拱門,再向下通往泰路平谷的階梯;第二道門叫巴克利門,跟街道齊平;第三道門向上通往威爾遜拱門,支撐泰路平谷上的一個橋梁;第四道門叫沃倫門,同樣跟街道齊平。基波努斯門也許就是巴克利門或向上通往威爾遜拱門的門。
此外,《密西拿》還提到聖殿外面的院子有七道門。(《尺寸》1:4;見聖殿)
用做比喻 詩篇118:19,20提到義人進入「正義之門」和「耶和華的大門」。(參看太7:13,14)
聖經說,人死後就進入「死亡的門」(詩9:13;107:18),也就是進入人類共同的、抽象的墳墓(賽38:10;太16:18)。由於耶穌基督持有死亡和墳墓的鑰匙(啟1:18),所以他的會眾一定不會永遠囚禁在墳墓中。使徒保羅表示,所有受膏的基督徒都會死去,進入死亡和墳墓之門,就像耶穌基督一樣。上帝把耶穌從死亡的苦況中救了出來,沒有把他撇在墳墓裡。(徒2:24,31)由於有復活的安排,死亡和墳墓最終都不能戰勝基督的會眾。(林前15:29,36-38,54-57)
上帝的子民回到錫安後會復興正確的崇拜,所以錫安的城門會稱為「讚美」。城門會常常大開,讓萬國的資財都運進來,人無須害怕城會受敵人控制。(賽60:11,18)
以西結在異象中看見一座城,叫做「耶和華臨在之城」,城有十二道門,按以色列十二部族的名字命名。(結48:30-35)他也詳細描述了異象中的聖殿及聖殿的各道門。(結40-44章)
聖經描述,聖城「新耶路撒冷」有十二道由珍珠造成的門,每道門的門口都站著一個天使,顯然是守衛。這些門都常常大開,因為那裡沒有黑夜,門無需關閉。列國的榮耀和尊貴都從城門被帶進城去。雖然城門大開,但那些慣行邪惡、不潔和可憎之事的人絕不能進城。只有保持潔淨而又戰勝的人,就是跟基督一同擔任君王和祭司的人,才能經過守衛城門的天使,獲准進城。(啟21:2,12,21-27;22:14,15;2:7;20:4,6)列國的人在城的光中行走,蒙上帝賜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