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最受冷落的藝術家
「大自然是上帝的傑作。」——托馬斯·布朗爵士,17世紀醫生。
達芬奇、倫勃朗、梵高——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名字。你也許從未欣賞過他們的原作,卻深知他們是舉世聞名的大畫家。憑藉個人的藝術作品,他們得以永垂不朽。
上述的大畫家把神祕莫測的微笑、打動人心的肖像、大自然的旖旎風光保存在畫布上。他們的名畫至今仍不斷啟發觀賞者的想像力。即使跟這些大畫家相隔數百年,我們也同樣被這些景象迷住了。
我們雖然不是藝術家,也不是藝術評論家,但仍能識別哪些是卓爾不群的藝術結晶。我們所以讚賞某位藝術家的作品,是因為我們像他一樣具有審美眼光。我們對顏色、形狀、圖案和光線都非常敏感;這種敏銳感已成為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也許把其看作理所當然。毫無疑問,大家都喜歡用悅人眼目的圖畫或裝飾品點綴住所。雖然品味因人而異,但大部分人無疑都賦有審美眼光。這種天賦能夠幫助我們進一步親近創造主。
審美天賦
人有許多特性是動物所沒有的,其中一種就是審美眼光。《綜合藝術論文——藝術通史》這部著作指出,「人可說是具有審美能力的動物。」由於與動物迥然有別,我們會用不同的眼光觀賞大自然。狗懂得欣賞瑰麗的日落嗎?
是誰把我們造成這樣的?聖經解釋說,「上帝就照著自己的形像造人,乃是照著他的形像造男造女。」(創世記1:27)這並不是指人類始祖貌似上帝,而是指他們生來就具備像上帝一樣的特性,其中一種就是審美能力。
腦子會進行某些高深莫測的過程,使人能夠領會事物的美。首先,我們要是深受某種聲音、氣味、色彩,或物件的形狀所吸引,身體的官能就會把這些資料傳送到大腦。然而,傳遞信息的電化脈衝只能讓我們知道四周所發生的事,卻不能使我們產生美感。即使是同樣的花草樹木和雀鳥,我們的觀感始終跟動物大不相同。這些東西也許未必能提供即時的實際裨益,卻至少為我們增添樂趣。與動物腦袋截然不同的是,我們的腦子能夠辨識這些東西的藝術價值。
審美能力不但觸動我們的心弦,同時也使我們的生活豐富、充實。瑪麗是西班牙的居民。多年前11月一個傍晚,她站在僻遠的湖邊觀賞日落;對於當時的情景,她依然記憶猶新。瑪麗說:「一群接一群的鶴鳥迎面飛來,互相叫喚。夕陽西下,天空紅霞燦燦。成千上萬的鳥兒展翅高飛,形成蛛網式圖案。這些候鳥每年都從俄羅斯和斯堪的納維亞移棲西班牙。當時的景象實在瑰麗無比,我禁不住掉下淚來。」
為何會有審美天賦?
在大部分人看來,與生俱來的審美能力清楚表明,仁愛的創造主確實存在。他希望聰慧的受造物能夠欣賞自己的藝術傑作。我們把審美天賦歸功於仁愛的創造主是多麼合情合理,這樣做也令我們深感滿足。聖經闡明「上帝就是愛」,愛的精髓在於分享。(約翰一書4:8;使徒行傳20:35)耶和華樂意跟我們分享他的藝術創作。即使是最優秀的音樂作品,如果從沒有人欣賞,樂曲的妙處就會盡失,從未展出過的繪畫佳作也一樣。藝術創作是供人分享、欣賞的;如果沒有觀賞者,藝術品就會變得索然無味了。
照樣,耶和華創造美麗無倫的傑作,目的也是讓世人分享、欣賞的。事實上,人類始祖的家就是一個廣闊的樂園稱為伊甸,意思是「愉快」。上帝不但使地球遍滿他的藝術傑作,同時也賜給我們觀賞的能力。絕妙之作琳琅滿目,美不勝收!正如保羅·戴維斯所評論,「有時大自然看來像要『特意』製造一個趣味盎然、豐富多采的宇宙。」我們覺得宇宙趣味盎然、豐富多采,正是因為耶和華「特意」把我們造成具有學習和欣賞的能力。
難怪古今文化都不約而同表揚大自然的美,不論是石窟畫家還是印象派畫家,大家都爭相模仿自然界的美景。數千年前,在坎塔夫里亞省阿爾塔米拉的岩洞壁上,西班牙北部的居民刻了輪廓鮮明的動物圖像。百多年前,印象派畫家走出畫室,奔向大自然;他們力圖捕捉原野花卉的鮮豔色彩,又嘗試把水波所反射的顏色變化表現出來。甚至年幼的孩童也深受漂亮的事物所吸引。事實上,只要有顏色粉筆和畫紙,大部分孩童都喜歡運用想像力,把自己最欣賞的景象描繪出來。
現今許多成人都喜歡把名山勝跡拍攝下來,留為紀念。即使沒有照相機,我們也可以在腦海裡重溫數十年前所看過的美麗景象。上帝創造我們,顯然是要我們在地上的家園裡享受生活樂趣;他把我們的家點綴得五彩繽紛。(詩篇115:16)然而,上帝還有另一個理由要賦予我們審美的能力。
『他的特質清楚可見』
隨著我們不斷提高自己對天然藝術的欣賞力,我們就能夠對創造主有更深刻的認識。他的偉大創作隨處可見。有一次,耶穌叫門徒仔細看看加利利境內的野花。他說:「向野地裡的百合花學個教訓,看看它們怎樣成長吧;它們不勞碌,不紡紗;可是我告訴你們,就是所羅門享盡榮耀的時候,他所披戴的還不如這花一朵呢。」(馬太福音6:28,29)嬌小的野花足以提醒我們,上帝對人類的需要並非漠不關心。
此外,耶穌也指出,你可以憑某人的「果實」,也就是作為,判斷他的為人。(馬太福音7:16-20)同樣,我們也可以期望,只要細心觀賞上帝的藝術創作,我們就可以深入了解他的品格。因此,「自從創造世界以來」,上帝有什麼『特質是清楚可見的』呢?——羅馬書1:20。
詩篇的執筆者讚嘆說:「耶和華啊,你所造的何其多!都是你用智慧造成的。」(詩篇104:24)上帝給地球「繪製」的動植物美不勝收,甚至在調配顏料方面,他的智慧都是顯露無遺的。法布里希和赫爾馬尼在《顏色——平面造型藝術設計與美學》一書裡指出,「顏色既能振奮人心,又能悅人眼目。」調和的色彩、鮮明的對比觸目皆是,這樣的顏色搭配不但賞心悅目,也令人精神煥發。最引人注目的也許是彩虹光所產生的顏色效果:變幻斑斕的彩虹色。這是巧妙設計的有力明證!
蜂鳥披著一身虹彩,這個斑斕景象尤為常見。a牠們的羽毛這麼絢麗耀目,究竟是由什麼促成的?蜂鳥的羽毛非常獨特,上端(頭三分之一)能夠把陽光折射成彩虹色,有點像稜柱射出七色光彩一樣。蜂鳥有不少俗稱,例如紅寶石、藍寶石、綠寶石等,這正好表明牠們就像閃爍耀目的寶石一樣,發出紅色、藍色和綠色的光輝。莎拉·戈德溫在《蜂鳥》一書裡問道:「這些纖美的動物極其可愛動人,牠們到底達成什麼目的?」她回答說:「就科學家所知,除了令人一飽眼福之外,蜂鳥在地上並無什麼目的可言。」毫無疑問,在調配顏料方面,世上從來沒有畫家能夠這麼揮灑自如!
瀑布雷鳴、潮汐漲退、波濤澎湃、森林的參天古木隨著陣風婆娑舞動——我們只要欣賞一下這些大自然的壯觀,就可以覺察出上帝的能力。像幽靜宜人的景象一樣,充滿活力的藝術傑作也同樣動人心弦。美國著名博物學家繆爾有一次描述,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山脈的花旗松遭風暴吹襲的情景:
「花旗松雖然比較幼嫩,也高達100呎左右。毛茸茸的樹梢在風中輕快搖曳,婆娑起舞,恍似欣喜若狂。……暴雨傾瀉而下,裊娜的樹梢全然飄動,颯颯作響;樹枝來回晃悠,上下蹁躚,左旋右轉,勾劃出各種橫直曲線,變化多端實在難以形容。」正如詩篇的執筆者在數千年前寫道,『狂風……要讚美耶和華』;上帝具有超絕的能力,這只是其中一例而已。——詩篇148:7,8,《新譯》。
很久以來,日本人都一直認為嬌美的日本鶴是愛的象徵。鶴鳥的求偶式舞蹈既複雜又嬌媚,像芭蕾舞那麼婀娜多姿。這些富有表演天分的雀鳥極其珍貴,日本政府已把牠們歸入「天然奇珍異寶」之列。鶴鳥終身配對,長相廝守約逾50年,日本人因此認為牠們是忠於配偶的典範。
上帝的愛又怎麼樣?饒有趣味的是,聖經把耶和華對手下忠僕所提供的仁愛保護,比作母雀把幼雛隱藏在翅膀蔭下,以免遭受風吹雨打。申命記32:11談及母鷹「攪動巢窩,飛翔在雛鷹之上,搧展翅膀,接取雛鷹,背在自己的兩翼之上。」(《新譯》)母鷹這樣做,目的是要鼓勵雛鷹振翅學飛。雖然鮮為人見,但據報有人曾目睹母鷹把幼雛背在翅上,幫助牠們在天際飛翔。——詩篇17:8。
我們只要細心觀察四周的自然界,就會留意到若干正在發揮作用的大自然法則,這一切正好把上帝的各種品格特性顯露無遺。
豐富多采令生活充滿情趣
上帝的創造傑作觸目皆是,明顯的特色就是種類繁多。植物、雀鳥、動物和昆蟲的種類何其豐富多采,實在叫人大感驚訝。在熱帶森林裡,僅是一公頃的面積就可能藏有300種樹木和4萬1000種昆蟲;三平方公里的地區足以成為1500種蝴蝶的棲息地;一棵樹也可以是150種甲蟲的家園!正如沒有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橡樹或老虎的情形也一樣。世上的藝術家無不重視原創能力,然而這種能力卻是大自然的天賦特色。
當然,我們僅是簡略提及天然藝術的幾方面。我們只要細心觀察其中的藝術結晶,就可以辨識上帝的不同品格特徵。如果要了解上帝的品格,我們就需要運用他所賦予的審美能力。我們可以怎樣學會對偉大無倫的藝術家表現進一步的賞識呢?
[腳注]
a 不少蝴蝶都有彩虹色翅瓣,且以美洲熱帶閃蝶為例,有些類型的翅面附有鮮藍色金屬光澤。
[第7頁的附欄]
我們需要知道誰把我們造在世上
有一次,聖經翻譯家羅納德·諾克斯跟科學家約翰·斯科特·霍爾丹討論神學。霍爾丹推論說:「既然宇宙有數以億萬計的行星,至少一個行星有生物存在豈不是必然的結論嗎?」
諾克斯回答說:「先生,如果蘇格蘭場的偵緝人員在你的行李箱內發現一具屍體,你會告訴他們:『世上有無數的行李箱,諒必有一個會載著屍體吧?』我認為警方仍想知道誰把屍體放在行李箱內。」——《利特爾與布朗共同搜集的趣聞軼事》。
除了滿足好奇心之外,我們還有另一個理由要知道誰把我們造在世上,那就是要把榮耀歸給應得的一位。傲慢的評論家要是把天才畫家的作品評為油畫店碰巧產生的作品,你認為這位畫家會有怎樣的反應?同樣,我們如果把宇宙創造主的藝術結晶歸功於盲目機遇,這豈不是大大侮辱他嗎?
[鳴謝]
Courtesy of ROE/Anglo-Australian Observatory, photograph by David Malin
[第8頁的圖片]
鶴群振翅飛翔
西班牙阿爾塔米拉的石窟畫
[第9頁的圖片]
海豚、蜂鳥和瀑布顯露偉大藝術家的不同品格
[鳴謝]
Godo-Foto
Godo-Foto
G. C. Kelley, Tucson, AZ